正文

分析比較中(MKK)印(MKI)兩國的蘇30戰機的優劣 轉帖 (圖)

(2010-02-13 01:49:42) 下一個


有個問題從很早開始就被人討論,那就是中印兩國從俄羅斯購買的武器哪一個更先進,近日又被軍事愛好者問兩國的蘇30戰鬥機哪個更好,索性寫篇文章解說一二。



  首先明確一點,不同國家的軍隊有不同的作戰體係和任務規劃,為此需要不同的武器裝備,先進的的不一定合適,能完成任務的才是好裝備。所以從技術上對不同的武器進行比較隻是整體考慮的一個方麵,不能把它視為是否應選擇的唯一標準。


  中印兩國都從俄羅斯購買了蘇30係列戰鬥機,而且都將其作為本國空軍主要的遠程打擊力量,最常被拉到一起比較,這次就說它。


  從機體結構上來說,中國購買的是蘇30MKK戰鬥機,它的機體結構是從蘇35BM戰鬥機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屬於原蘇聯蘇霍伊設計局規劃中的蘇27三步走發展計劃中第二階段產物。印度的蘇30MKI戰鬥機是從蘇27UB基礎上發展的,仍是老蘇27結構。兩者的區別就在於老蘇27機體結構存在缺陷,重量大且跨音速階段可用過載小,導致載重、耗油、機動等指標全麵落後於新版蘇27。


  印度蘇30MKI經常誇耀自己已安裝了三維推力矢量噴口,可以有效的提高飛機的機動性,可以做出一些超常規動作,我國的蘇30MKK就沒有這個能力。擁有推力矢量控製聽起來是不錯,但這話千萬不能和印度空軍的地勤維護人員說,因為印度蘇30MKI飛機噴口壽命隻有50個小時,頻繁的更換導致資金浪費不說,平日的維護修理也令地勤苦不堪言,早就想砸了這個花哨的東西。


  而且由於俄羅斯自己技術能力限製,蘇30MKI上的推力矢量控製並沒有與飛機氣動翼麵控製、戰機火力控製等實現火飛推一體化,需要飛行員單獨控製,在實戰中對機動性提高幾乎沒有幫助。而且這個容易損壞的部件降低了整架飛機的可靠性。一旦它出現了故障飛機容易起火墜毀,所以說這完全是個害人貨。


  印度蘇30MKI最引以自豪的就是裝備NO11M無源相控陣雷達,它比我國機載多普勒雷達領先半代,似乎對作戰能力有很大幫助。但實際上,說印度是冤大頭正是這個理由。俄羅斯隻是為原有的N001雷達換了一個相控陣雷達天線,後台計算機負責信號控製與處理程序都還是原有的一套,因此除了發射功率以外雷達根本沒有什麽提高,而且新換的雷達天線還沉重無比,蘇30MKI不得不加裝前翼來維持平衡,這又進一步的降低了飛機的有效載重。


  我國購買的蘇30MKK雖然沒有搭配先進的電子設備和推力矢量噴管,但那是因為我們不需要使用俄羅斯的產品,而不是我們買不了。我國雖然在雷達天線等硬件方麵與俄羅斯還有一定差距,但在信號處理等軟件方麵已經超過俄羅斯,正在研究國產有源相控陣雷達性能遠遠超過印度雷達。


  總的來說,印度的蘇30MKI有很多耀眼的地方,為各個媒體提供了大量的炒作空間,但這些東西對實際作戰用處不大。多發的故障、大麵積的停飛、頻繁的采購醜聞、一再拖延的生產進度.......這些就是印度空軍的真實狀況。從20世紀60年代就引進的米格21戰鬥機生產線,但目前仍然不能實現完全生產的國家居然要在5年內生產140架蘇30MKI,這實在讓我感到不可思議。


  除了媒體製造聲勢以外,印度的蘇30MKI並沒有為隨時到來的戰爭做好準備。作為一種大型戰鬥轟炸機,蘇30MKI的主要任務就是對地攻擊,可是印度人居然沒有為它購買精確製導導彈。也就是說,一旦發生衝突,蘇30MKI隻能用二戰水平的炸彈去轟炸敵軍。簡直無法想象,印度人買蘇30到底是為了什麽,他們還不如從我國買幾架強5K,對地攻擊力還會更高。


  我國空軍蘇30部隊的發展相對而言好的多,從一開始就將蘇30MKK定位為大型戰鬥轟炸機,專門執行遠程空中打擊任務。從小的方麵來說,大部分裝備蘇30MKK的航空團迅速形成了戰鬥力,做到了對裝備的正常運用。


  從大的方麵看,我國空軍正在彌補遠程偵察、電子對抗、空中戰役組織、航空管製、快速部署等方麵的缺陷,和蘇30MKK、轟6K所提供的遠程攻擊能力一起構建我軍的遠程打擊體係,實現攻防兼備的改革目標。


  正是為了對抗我軍的空中壓力,印度才把蘇30MKI全部部署在中印邊境地區,一方麵負責攔截我空軍對印度北部城市可能的打擊,另一方麵也依靠其遠程攻擊能力威脅我國進藏鐵路、公路,力爭維持與我國的軍事力量平衡,避免在博弈中處於不利的地位。但這種努力隨著我軍在西藏地區戰場建設的發展和戰略布局的進行,正在不斷被削弱壓製,兩國空軍仍有一定差距。


  印度的蘇30MKI就像一個燈泡,發出的光芒雖然耀眼,但改變不了其脆弱與廉價的本質。隨著今後機載電子設備的更新和發動機的改進,我軍的蘇30的作戰能力將會有更大的提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