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突破瓶頸的資本主義發展新趨勢:寫在3D打印技術成型後(6)

(2015-06-09 13:10:33) 下一個

 

 

如果說靠著社會主義製度走捷徑實現了工業化的俄羅斯和中國是一邊考試答題一邊作弊,那麽時代的寵兒洛克菲勒就絕對是一邊自己給自己出題,一邊寫答案。摩根家族用了七代人近300年才成為商場上的巨頭,而洛克菲勒隻用了不到30年。從1870年創建標準石油到1897年退休專注慈善事業,完全抓住由第二次科學技術革命所帶來機遇的洛克菲勒創造了一個基本上再也無法被複製的傳奇。作為現代工業體係以及現代經濟體係的血液,石油的地位在新一代能源體係建立之前都是無法被取代的,而對石油的壟斷其實也就是控製了整個經濟。這也就是為什麽1911年美國最高法院裁定托拉斯違法,必須被強製解散。相比較比爾蓋茨的微軟在信息技術領域的半壟斷市場份額,標準石油當時可絕對是處於強勢的直接壟斷地位。換成今天,那就是中石油中石化這兩桶油合並私有化的節奏……

 

 

 

 

同富三代出身受過良好教育(藝術史專業大學本科文憑……)的白人盎格魯撒克遜新教徒(簡稱新白英,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WASPJP摩根比,洛克菲勒絕對是純草根出身。約翰·D·洛克菲勒(John·D·Rockefeller)於1839年7月8日出生在紐約州裏奇福德鎮,父親威廉·埃弗裏·洛克菲勒是個無牌遊醫(傳說中的電線杆牌老軍醫)兼什麽都賣的雜貨郎,母親伊萊紮·戴維森則是個虔誠教徒。老洛克菲勒是英國人跟德國人的後裔,而戴維森則是蘇格蘭跟愛爾蘭人的混血。父母兩人的言傳身教對洛克菲勒以後的人生影響深遠,遊方郎中的經營眼光與手段奠定了日後建立巨大商業帝國的基礎,而虔誠教徒的處事方法則造就了後來成為大慈善家的精神底蘊,父係的在商言商與母係的勤儉守信這兩種貌似衝突的截然不同的人生態度反而最終在洛克菲勒身上實現了和諧的統一。當然,以上是偉光正的說法……

 

 

 

 

無論是以當時還是現在的眼光看,排行第二是家中長子的洛克菲勒絕對生於一個問題家庭。聲名狼藉的老洛克菲勒與妻子生了六個孩子,但同時跟家裏的女傭生了兩個私生女。私生女中的老大(早夭)比洛克菲勒大半歲而老二比洛克菲勒小半歲。從不定期回家的遊方郎中老爹人送外號“大比爾”以及“魔鬼比爾”,按照這個無良父親自己的話說(很可能是黃湯灌多了自吹自擂),“隻要有機會我就騙我家的孩子們,我要讓他們變得尖銳。”身為長子的洛克菲勒不但要幫助母親處理家務,為了自己的零用錢還得飼養火雞(!)、賣糖果與土豆。靠著賣掉自己飼養的小火雞,12歲時積攢了50美元的小飼養員轉職成為高利貸商人,把這50美元借給鄰居收取本息……

 

 

 

 

這才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1855年,16歲的洛克菲勒找到了人生第一份也是最後一份給別人幹活的工作:在休伊特塔特爾公司(Hewitt
& Tuttle當會計助理。16歲的新人自然拿得就是新手報酬,前三個月的工資總額為50美元,平均起來每天50美分。當對具體商業工作環境有了感性認知之後,19歲的洛克菲勒於1858年跟克拉克建立了合夥人公司。以農產品為主要經營範圍的合夥人公司獲利頗豐,並借著1861年爆發的美國南北戰爭不斷壯大。單在1862年,公司的利潤就達到了$17,000美元。

 

 

 

 

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1863年,財富之神借著煉油專家安德魯斯聯係上了被幸運之神眷顧的洛克菲勒。如果沒有安德魯斯把洛克菲勒拉入煉油廠生意,恐怕後者隻能作為一個普通的成功商人泯然眾人。從這點來說,洛克菲勒可以說是500年來人類商業史上幸運值最高的家夥,因為在三次科學技術革命中隻有石油是人類經濟史上唯一一次可以被單人控製操縱的。由於經營方向不同導致的合夥人意見不一致,1865年公司拆夥時洛克菲勒以7.25萬美元的報價買下了克拉克兄弟的股份,同年就擴張出了第二家精煉廠成為克裏夫蘭最大的煉油企業,1866年又建立了紐約洛克菲勒公司負責出口業務。通過借貸以及持續的把利潤再投資,等到了1868年,擁有兩家精煉廠一家銷售公司的合夥人企業成為了全球最大的原油精煉巨頭。

 

 

 

 

隻用了5年時間,洛克菲勒就把企業從行業新兵做成了全球第一,那是怎樣一個讓商人心潮澎湃的時代……

 

 

 

 

再看地球另一麵,1864年太平天國覆滅,大權在握的曾國藩放棄了反清,實現了自身的政治抱負保住了自家的政治節操,但整個中華民族錯過了實現工業革命的黃金時期……

 

 

 

 

而在一海之隔的日本,1865年武裝倒幕,1868年初明治繼位開始維新廢除幕府,1月27日鳥羽伏見之戰維新軍以583門大炮狂扁了隻有94門炮的幕府軍,5月3日江戶解放(現在的東京),1869年春維新軍出征北海道,於6月27日攻下函館,日本全境統一。1877年西南戰爭爆發,以西鄉隆盛為代表的最後武士們被鎮壓(就是湯姆克魯斯演的那個片子),日本資本主義革命結束,開始積累擴張以實現工業化。

 

 

 

 

差距就是這麽拉開的。

 

 

 

 

洛克菲勒於1870年重組了公司,放棄了適用於中小企業的合夥人模式,轉變成更便於擴張的股份公司形式。標準石油公司的擴張過程放到任何一本商業教科書中都是經典案例,如果拿現在的例子作比較,馬雲的阿裏巴巴走得是一個路子:控製流通領域。

 

 

 

 

通過對運輸領域的並購與壟斷,僅用了兩年時間標準石油公司就控製了全部主要輸油管道以及賓夕法尼亞鐵路的全部油車。控製了競爭對手的出貨咽喉以後又反過來收購了克利夫蘭地區26個競爭對手中的22個,從而掌握了90%的煉油業。整合壟斷了本州石油企業後洛克菲勒又以同樣手法進軍全國,靠著石油企業的利潤去收購鐵路主幹線,然後通過操縱運費打壓對手進行並購,不斷地擴張。到了1880年,標準石油控製了美國90%的石油精煉產量,基本上控製了美國全部工業以及幾條鐵路主幹線,到了
1882年,洛克菲勒德律師團創造出了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一個托拉斯來管理其遍布全國的業務。

 

 

 

 

標準石油公司托拉斯的建立影響深遠意義重大,本質上同摩根建立的財團一樣,托拉斯這種“由許多生產同類商品的企業或產品有密切關係的企業合並組成”的組織,目的也是為了實現對原料市場和銷售市場的壟斷。如果按軍事用語來形容,那就是生產活動的規模化集團化,通過成建製的組織降低成本提高價格跟散兵遊勇般的對手競爭。相比較財團靠金融上控股來實現運營控製,托拉斯在管理上更注重於細節,因此對自由市場競爭的殺傷力也就更大。由於托拉斯的領導層都出身於同一行業,因此對本行業的具體業務也更熟悉,管理效率更高。

 

 

 

 

高效的管理所帶來的高額利潤意味著更多的投資機會,無論是後來對鋼鐵行業的擴張,還是對其它油田的並購,洛克菲勒所領導的標準石油公司在石油精煉與輸送領域的壟斷最終隻能導致一個結果:全球的經濟控製在一個人手裏。這種對於命脈行業控製的影響力遠遠超過之前大銀行家們(比如羅斯柴爾德家族)對各國的宏觀影響力,因為對石油產品的操控可以影響到每一個城市每一個個人。

 

 

 

 

舉例來說,如果洛克菲勒對某城市(比如說生產花生的花生屯)的某政客看不順眼,他完全可以找出借口對花生屯的石油供應做文章,單單一個強行漲價就能影響到方方麵麵的民生,進而操縱輿論甚至選票。有軍隊作後盾的國家可以對大銀行家們說不甚至賴帳,但並不敢以同樣的暴力手段對付托拉斯,因為托拉斯控製產品的消費群本身就是最大最好的人質。

 

 

 

 

考慮到石油作為現代工業體係中的血液這一重要作用,壟斷了當時全球80%以上石油精煉市場的標準石油公司綁架的是整個現代工業經濟體係……

 

 

 

 

因此反托拉斯法案的出現就是勢在必行的了。

 

 

 

 

1911年美國最高法院下達的拆分決定把標準石油公司變成了37個地區性石油公司,而這一判決也基本上確立了日後美國經濟發展的一塊基石:鼓勵自由競爭,防止壟斷。對於經營者來說,壟斷意味著高效率高利潤。但是對於消費者而言,店大欺客從來都不是好的選擇。對整體經濟而言,壟斷則是一柄威力十足的雙刃劍:盡管對內會提高經濟運營成本並給科技發展創新帶來傷害,但是對外則增加了市場競爭力與話語權。縱觀國外現在幾個大的經濟體諸如美國日本,基本上走的都是對內自由競爭增加技術實力、對外抱團搶訂單的路子,歐盟在經濟上的整合也是這個思路。畢竟沒有競爭就沒有進步。

 

 

 

 

由於投資者們看好石油行業的前景,對於標準石油公司的肢解反而在股市上推高的洛克菲勒家族的總資產。當然,對於有著大慈善家頭銜的洛克菲勒,金錢的含義早就脫離了消費這一層次。

 

 

 

 

1937年5月23日,洛克菲勒死於動脈硬化,距離他98歲生日不到兩個月。

 

 

 

 

從商業發展曆史角度看,洛克菲勒與摩根二人建立了美國這個日後世界霸主的商業體係雛型,工業領域的辛迪加同金融領域的財團構成了美國經濟體係的兩大基石。盡管辛迪加被強製解散後又經曆了一戰二戰冷戰,逐漸演變為能源與軍工這兩大集團,但如今美國經濟體係三大集團的格局始於洛克菲勒與摩根。


   由摩根首創的財團一經問世,很快就表現出了強大的生命力。按照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說法,那就是生產關係極大的促進了當時生產力的發展。而財團的壯大會直接導致對生存空間以及權力的爭奪。當朝氣蓬勃的財團體係對上日暮西山的帝製體係,好戲上演了,而這一演出直接貫穿了整個二十世紀並延續到了二十一世紀。

 

 

 

 

帝製的全麵倒退解體跟財團的出現是密不可分的,以血緣為紐帶傳承的帝製麵對以個人能力為先決條件的財團體係,在管理製度上先天不足。畢竟帝位的歸屬取決於繼承人之間的競爭,而成為繼承人的先決條件是血緣,可選擇繼承人的數量決定了競爭隻能在小圈子裏進行。即使是康熙末年的九龍奪嫡,正式選手也是兩隻手就能數得過來的。反觀財團,決定一切的是資本以及獲取資本的商業能力,而對參加者的要求則是英雄不問出身,任何人都可以露臉參賽。而經過商場的自然淘汰,能者上愚者下的規則自然而然的保證了上位者的能力水平。

 

 

 

 

如果單純從效果上考慮,戰場無疑是最能體現優勝劣汰的地方,能力、運氣缺一不可,不合格的統統淘汰。次一級的商場對失敗者相對寬容一點,不過選擇出的人才也基本都是行業精英,畢竟是商場如戰場麽。而且在法律規則內評判勝負的標準很直接:能掙錢就是有本事。至於官場,西方選舉製下會競選能拉到票的還算好,封建半封建製度下的首長任命就扯淡了,上位者沒私心還算好(基本不可能),但凡有私心為了個人家族利益推個唯命是從的廢物上台,整個體係就開始爛根,等劣幣驅逐良幣到了積重難返的地步,基本上就完全爛掉不可救藥了。

 

 

 

 

從經濟發展時間線上看,第一次世界大戰實際上是資本主義財團對封建帝製發起的黃昏之戰,而第二次世界大戰是資本主義財團對封建帝製及其衍生品元首獨裁體製的戰爭,後來的冷戰則發生在資本主義財團及其近親社會主義武裝集團之間的鬥爭。在經濟領域實行排他壟斷的社會主義經濟體係統資本主義財團的唯一區別,就在於一個是靠暴力武裝奪取維係政權,一個是靠資金在背後隱身操縱政權。

 

 

 

 

強國跟弱國的區別說一千道一萬,最本質的差別就在於是否實現了工業化。無論是現在的八國集團(美英法德意日俄國加拿大),還是之前的八國聯軍(美英法德意日沙俄奧匈),都是自身實現了工業化進程後才進入強國範疇。在老牌強國美英法德意日六國中,英國拔得頭籌在第一次科學技術革命期間實現了工業化,所以造就了統治一個世紀的日不落帝國,其餘五個國家則全部在第二次科學技術革命中實現了工業化。強國太多世界太小,所以劃分世界新秩序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戰爭結果眾所周知,挑戰者德意誌第二帝國失敗解體,連帶摧毀了奧匈帝國沙俄帝國以及奧斯曼帝國。

 

 

 

 

從結果上看,一戰近乎毀滅了全部皇帝直接具有實權的帝製國家。封建帝製也好君主立憲製也罷,國家崩盤的後果就是靠血緣而不是能力的人才選拔製度基本上沒有了市場,而君權神授等封建觀念則在炮口下被轟成碎片。法國以東各大帝國的解體標誌著以財團為主體的資產階級第一次奪取了全麵主導全球經濟的權力。正是為了主導經濟的權力,在英國的資產階級們砍了一個國王的腦袋,法國動蕩了小一百年,美國開拓者們不惜跟母國打了八年抗戰以後又跟本國的莊園奴隸主們發起內戰……

 

 

 

 

這就是經濟的力量。

 

 

 

 

但神聖羅馬帝國在德國以及中歐地區近一千年的統治並不是那麽容易清洗的,在封建體係下時間越長,想要清除封建製度影響就越困難。麵對帝製崩潰後遺留下的權力真空,戰鬥民族俄羅斯很自然的選擇了布爾什維克武裝集團,畢竟能打的才是好老大!斯大林如此,普京也如此。而設計試驗製造各種社會製度的高紀律性日耳曼民族則走進了實驗室,繼馬克思設計製造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製度後再次試驗了元首獨裁製。

 

 

 

 

可惜他們不知道的是,摸著石頭過河好歹還有石頭可以摸,而義無反顧毫無保護的做試驗才是全球最危險的行為,沒有之一……

 

 

 

 

分裂後又經曆了二戰以及冷戰的洗禮,地處北約華約兩個戰爭巨獸中間的奧地利匈牙利國再也沒能回到強國的地位,而並沒有實現過工業化的奧斯曼帝國則幹脆一拍兩散變成一團散沙,再加上二戰後以色列的立國(直接進入工業化全民皆兵的現代斯巴達),阿拉伯人的榮光隻能從曆史中尋找。

 

 

 

 

而選擇社會主義製度的蘇聯則靠著製度特有的鎮壓與賴賬以及大蕭條時期找客戶找紅了眼的美國人的幫助,實現了工業化。與之近似的則是中國工業化的過程:同樣是對內共產對外賴掉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各大國的債務,並且得到了蘇聯的大力幫助。當然,這點上老毛做的比列寧斯大林更狠更實際,蘇聯援建到手以後工業化底子剛打好還沒完全實現,就翻臉了……

 

 

 

 

從根本上說東西方兩大陣營之間的衝突,其實就是壟斷性質的以財團為主幹的自由貿易經濟體係同同樣是壟斷性質的以軍事統治集團為主幹的社會主義貿易保護經濟體係的對抗。並沒有所謂的對錯,財團們要原材料進貨市場以及成品出貨市場,而社會主義國家要保護好自家地盤積累實力以實現工業化。到目前為止,真正實現這一目標的隻有毛澤東領導下的中國,搞買辦路子拿傭金當代理人的蔣介石不行,搞工運出身(水土不服)不懂經濟(造船不如買船,買船不如租船)的劉少奇不行,對經濟完全沒譜設計出“摸著石頭過河”路線的總設計師鄧小平也不行。(可憐的運十……)

 

 

 

 

即使放眼全球,真正懂經濟知道怎麽邁過工業化門檻的國家也屈指可數。亞洲四小龍裏香港台灣一直是自留地了不予考慮;新加坡骨子裏還是家天下的路子,再加上太小容不下多餘的財團發展也養不起純工業化對市場的胃口;而兩韓如果合並的話倒是能有所作為,不過因為地緣的關係這個已經在夾縫中生存了上千年的地方,估計還得這麽過下去。印度和巴西之前那麽多年沒成功實現工業化,現在希望更渺茫,畢竟市場上已經有了個寧可累死自己也要餓死同行的競爭者。也正因為沒戲,所以沒被人盯上。真正有戲的其實是阿拉伯國家以及伊朗,尤其是伊朗,有錢(石油)任性(已經開始試著玩核武器),所以被財團們盯上了幾十年不得安生,中東戰爭也好兩伊戰爭也罷,二虎競食驅虎吞狼什麽的鬧騰得不亦樂乎。阿拉伯國家中伊拉克薩達姆當年的核計劃路子是對的,可惜生不逢時周圍沒幫手,所以最後落個絞刑的下場,對比北朝鮮背靠蘇聯(俄羅斯)中國吃祖宗飯手握核武器的八零後金三胖,真的是人比人該死。

 

 

 

 

當然,唯一一個已經邁過門檻基本實現了工業化的國家是南非,這個能夠自產原子彈的奇葩國家居然自廢武功鑄劍為犁銷毀核武器,希望靠著廢除種族隔離製度來取悅世界。全世界人民都被自由戰士曼德拉感動了幾十年,唯一一個不為所動的是南非的經濟數據:GDP增長率2.1%,通脹率5.1%,官方失業率24.2%……(百度,南非)

 

 

 

 

不同人不同命,其它各國想要邁過工業化門檻都得經曆各種考驗,而八國集團中的小兄弟加拿大估計是全世界獨有的一直開啟簡單模式的國家。這個早期以獵人(毛皮)、農夫(小麥)以及伐木工(木材)為主體的國家在一戰前還基本上沒有拿得出手的重工業,一戰結束後礦產行業成型了,二戰結束後重工製造業成型了(澳大利亞在重工這塊兒就是短板)。美國的資金技術以及二戰期間英國大筆的資金投入(大後方,當時英國的儲備黃金都坐著潛艇去加拿大觀光了),順利解決了任何國家麵對工業化進程中的資金技術難題。而二戰期間形成的軍工產品需求黑洞,又完美的解決了需求問題。相比較中國在七十年代末實現工業化後滿世界找出貨市場,加拿大的工業化進程完全就是傳說中的一帆風順:

 

 

 

 

沒錢?來,給你黃金。

 

 

 

 

沒技術?來,參加一下培訓,給你圖紙。

 

 

 

 

沒市場?來,這是訂單,飛機先造個1000架,兄弟我急用,價錢好說。什麽?不會造整機,那零件你能造多少,給個數都包給你……

 

 

 

 

於是加拿大就在原宗主國英國以及大塊頭鄰居美國的強烈要求下,一邊喝著啤酒一邊抱怨休假時間不夠然後順理成章的邁過門檻實現了工業化。

 

 

 

 

從結果上來看,二戰的結束基本上敲響了帝製的喪鍾。吃了兩顆核彈的日本皇室體係雖然苟延殘喘幸存下來,但也轉變為精神象征而失去了實際的執政權力。即使是英國,被打得債台高築以後不但要支付巨額帳單還得麵對受不明勢力(嘿嘿)支持的殖民地民族解放運動,不得不讓出世界老大的位置,北美財團們終於取代已經過時的各國王室成員們,站上了世界舞台的巔峰。

 

 

 

 

不過同樣登上舞台的還有另外一群演員:一邊喝著伏特加一邊跳著俄羅斯民族舞蹈的北極熊們……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紅色政權之所以被財團們視為死敵,根源在於其以消滅敵對階級為目標的政治理念,以及恐怖工業產能所支持的軍事能力。蘇聯及其盟國在鐵幕下的冷戰中同北約對抗了近半個世紀,即使最終由於自身體製原因經濟崩潰,但其工業產能以及軍事實力自始至終就沒落後多少,假想中縱橫西歐的鋼鐵洪流一直以來都是北約軍人的噩夢,更何況還有“大伊萬”這種腦子進水的5000萬噸當量核彈的存在。據說研究出“大伊萬”的“阿爾紮馬斯-16”實驗室還搞過威力更大的10億噸級氫彈神器,光引發的一公裏高的海嘯就能摧毀全球絕大部分地區(荷蘭已嚇哭)。

 

 

 

 

很可能當年老毛也是意識到了赫魯曉夫是個瘋子,才果斷背叛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這種自己作死要毀滅全人類的瘋子誰不怕……

 

 

 

 

盡管從政治以及軍事角度看,共產主義製度體係具有產能上不可比擬的優越性,但整個體係的缺點也清晰可見。以蘇聯為例,當巨大的科技與軍事投入無法獲得相應的回報,壞賬的產生也就自然會拖垮經濟,最終引發整個體係崩盤。“先軍政治”可以為實現工業化提供市場需求(軍品)並同時抵禦外部壓力,不過一旦沒有仗打無法掠奪實現以戰養戰,蘇聯的下場就是最終的結果。出身於黑暗世界大頭目之一的CIA局長老布什,就是靠著子虛烏有的星球大戰計劃把蘇聯引入了軍備競賽的不歸路:養兵千日最終用不上,養兵的錢就都白白虛擲了,更何況入侵別名帝國墳場的阿富汗,打那地方根本沒錢賺沒好處拿……

 

 

 

 

當然,蘇聯崩盤的另一個隱性原因在於用人機製上。如果從中國曆史的視角看,勃列日涅夫及其領導的第聶伯幫完全可以歸為封建朋黨性質的小集團。骨子裏是封建體製下任人唯親的路子,最終的結果必然是逆向淘汰賢者下愚者上。一邊是靠血統或者關係上位的官僚,另一邊則是靠自身的實際能力被戰場市場或選舉篩選過的財團掌舵人,當雙方真刀真槍對上,輸贏一目了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