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於第一次工業革命中蒸汽機一枝獨秀同時作用於經濟體係中的生產與流通部分,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的技術發展是具體細化以及齊頭並進的。發電機與內燃機誕生的時間差不多,最終在應用上相輔相成奠定了現代工業體係的基礎。其中發電機以及電能的廣泛運用主要作用於生產部分和消費部分(就是生產生活領域的電氣化),而內燃機則著眼於流通部分。如果從能源上劃分,煤炭的大規模工業應用取代了畜力、簡單的水力風力、以及低燃燒值的燃料(木材秸稈等)可以代表著第一次工業革命;而當石油作為發電機內燃機的主要能源,第二次工業革命就開始了。工業生產中能源的升級換代直接導致了使得鋼鐵、化工等重工業大放異彩。電氣化的到來不僅僅擴大了經濟活動中的生產,更徹底的改變了消費領域。舉例來說,電梯的發明意味著高層建築得以實用,電報電話的普及則擴大了信息傳播速度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對科學家與商人來說,整個十九世紀可以說是最好的時代。日新月異的科技進步直接導致了世界各國經濟發展從基本麵上整體升級換代,而沒有跟上時代趨勢的國家則會沉淪,除了後來依靠馬列主義整合基層完成工業大躍進的蘇聯中國外,真正能浴火重生的基本沒有。能源升級導致了各行各業的一係列生產技術升級換代,進而引發產能的大幅提高。在冶金、化工、生物、電氣等行業,科技與商業結合所帶來的成果非常顯著,時至今日依然影響著整個世界的方方麵麵。以德國為例,盡管在商業上的結合不如美國,德國的狄塞爾、西門子等科學家依然奠定了德國技術大國的地位,克虜伯在鋼鐵領域以及卡爾本茨在汽車行業的成就即使到今天仍舊在全球經濟體係中處於領先地位。而沒有經曆過封建時期沒有貴族的美國更是在商業領域發展到了極致,專利製度的存在使得人盡其材,結果就是整體工業發展順應了物競天擇的市場規律,並沒有出現如官辦漢陽鐵廠一樣生產設備與礦石不匹配這種奇葩現象。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特斯拉愛迪生加上摩根洛克菲勒,效果絕對是指數級的。
如果說第一次科技革命是英國領導的,那麽第二次科技革命就是德國與美國共同推動的。同時期的英國在四處搶殖民地開拓市場找出貨港,法國在一撥一撥割韭菜鬧革命肅清封建王權的影響,日本在明治維新磨刀霍霍,而滿清統治下的中國卻隻能對外跟各國列強打交道對內鎮壓太平天國同時防範漢族官員,最終被各國輪番打爆。把德國跟美國相比較,盡管在技術上各有所長,但兩國在資源上就相差很遠了,地大物博的美國玩得起孤立主義自給自足,而德國就隻能以戰爭手段開拓更多的生存空間掠奪更多的必備資源。經濟基礎決定政策與科技樹發展,資源不足的德國走的是發展軍工暴兵以戰養戰的武裝狼路子,而美國卻憑借地緣優勢搞武裝羊玩種田派,科技商業相結合產生良性循環最後反哺軍工。軍事冒險以戰養戰打贏了還好說,一旦輸了就是崩盤的下場,在這點上鬼子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明治望裕仁,雙眼淚成行啊……
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數,數生稱,稱生勝,經典就是經典,古人誠不我欺也。
盡管十八十九世紀科學界星光璀璨,但是從經濟角度入手,發明內燃機以及實現電氣化這兩種作為第二次工業革命標誌的科學家們才是重中之重,而根植於電氣化基礎上的發明革新則屬於次一級。比如現在站在潮流趨勢先鋒的特斯拉汽車雖然在市場占有上比不過奔馳福特,但特斯拉在科學界的地位可是遠遠高於卡爾本茨以及亨利福特。頭戴無線電之父交流電之父桂冠的特斯拉同發明內燃機的狄塞爾一起指引人類進化走上機械科技道路,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如今現代文明社會就是建立在這兩個人的研究成果之上的。從最根本的能源角度說,內燃機解決了能源的生產問題,而電氣化解決了流通、分配、消費部分(也包括能源生產的一部分,比如水電站)。
魯道夫·狄塞爾於1858年3月18日生於巴黎,父親是奧格斯堡人,母親是紐倫堡人。從魯道夫這個名字上就可以聞到濃鬱的啤酒味兒。1870年普法戰爭的爆發使得人生前12年在巴黎接受教育的狄塞爾不得不隨家人逃往倫敦,隨後被送到位於德國南部奧格斯堡的叔叔家裏。經過德國堅實的職業技術教育體係培養,狄塞爾以狀元學霸成績畢業(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並於1875年手握獎學金進入慕尼黑科技大學就讀機械製造專業。1879年畢業後,21歲的狄塞爾在瑞士的一家機械廠找到了第一份工作,擔任零件設計員,兩年後跳槽到巴黎林德冷藏企業,擔任熱機工程師。如同現在的是個銷售員就可以頂著經理助理的頭銜去拉客戶,當時的熱機工程師不光管安裝調試,售後的技術支持也跑不了。本質上跟水管工馬裏奧兄弟沒區別的狄塞爾在工作中天天麵對的,是動不動就罷工的蒸汽機以及惱羞成怒的客戶。三天重裝一次係統,五天格式化一次硬盤,這日子換誰也沒法過。估計是被故障不斷的蒸汽機折磨的緣故,工作中的經驗使得狄塞爾萌生了設計新型發動機的念頭。
1885年,27歲的狄塞爾辭去了製冷工程師的職務,在巴黎設立了自己的發動機實驗室。換到今天,那就是大學畢業幹了6年後自己開業了,而且從事的並不是淘寶之類的倒買倒賣,而是實打實的設計創新。學影視的從業6年就自己拍電影,學IT的從業6年後自己開發程序研發芯片,學音樂的從業6年後自己作詞作曲發行專輯,學建築的從業6年後自己設計建造摩天大樓……
盡管不知道狄塞爾具體靠什麽收入來維持他的實驗室(估計還是一邊打工賺錢一邊研究),但在1893年,第一台實驗用內燃機問世,壓力達到80大氣壓破了人類曆史上有記錄以來的最高壓力。即使這台創紀錄的機器隨後就爆炸了,但成功的曙光已經出現,在隨後1894年的實驗裏,新機器已經可以成功運轉一分鍾。1896年柴油機實驗成功,而終於在1897年,現代意義上的柴油機基本定型,狄塞爾完善了設計,把煤粉變成了成本更低的液體燃料,添加了水冷係統並把定溫加熱改成定壓加熱。功率14瓦特新型內燃機的誕生代表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開始。
科研上的成果並不意味著商業上的成功,跟現在頁岩油的出現導致眾多玩家在國際原油市場死掐一個道理,別的不說,單單是液體燃料一項,就搶了煤炭行業眾多從業者的飯碗。更何況內燃機技術本身還有專利保護,因此狄塞爾的結局也就是注定的。1913年9月29日,在股市上虧了很多錢、年僅55歲的狄塞爾在乘船通過英吉利海峽去英國的路途中神秘失蹤。投海自盡也好,蓄意謀殺也罷,一代科學巨匠就這麽消失了。而在專利問題上的障礙也變相的迎刃而解,匹夫無罪懷壁其罪的道理放之四海而皆準,同另一位天才特斯拉相比,一根筋的德國人在專利問題上的堅持應該才是悲劇的根源。至於真相是什麽,那就隻能嗬嗬了……
不論以任何時代的任何標準來評價,尼古拉·特斯拉都是當之無愧的絕世天才。微軟、蘋果等現代根植於信息技術革命基礎上的各大公司看上去龐大無比,但就其對人類發展的貢獻來說,根本無法跟特斯拉相提並論。如果說發明電梯的西門子推動的是一個點上的技術突破,那麽發明內燃機的狄塞爾、普及家用電腦軟件的蓋茨以及促進可視通訊器材(也就是智能手機)發展的喬布斯在經濟體係下實現的就是一個整體行業的升級換代,也就是一條線的提高。而帶給人類社會交流電以及無線電的特斯拉則完全提升了整體經濟層麵的技術進步。無線電的發明完全消除了通訊距離對人類社會的限製,而交流電的大規模商業應用則使得人類整體的科技水平飛躍。這兩項發明對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麵的諸多影響有目共睹,別的不用多說,假如明天停電手機失靈,估計全球秩序以及經濟崩潰也就為時不遠了。清朝靠著漕運養活著北京的老少爺們,那時候好歹還有沙船牛車能拉貨呢,換成現在的人口規模以及對物資的依賴性,一斷電就是天下大亂……
尼古拉·特斯拉於1856年7月10日生於克羅地亞斯米灣村,在家中五個孩子中排名老四,父母都是塞爾維亞人。特斯拉的父親米盧廷·特斯拉是一位東正教的神父,而母親也出身於一個宗教家庭,是一個神父的女兒。宗教氛圍濃厚的家庭卻出了一個大科學家,不能不說是一件很奇葩的事情。特斯拉五歲時候,他唯一的哥哥死於騎馬意外。
十九世紀的中歐東歐亂成一片,從1849年起奧地利與普魯士為了爭當德意誌霸權針鋒相對,作為奧地利帝國的居民,特斯拉一家在1862年農轉非從村裏移居到了縣政府戈斯皮奇鎮,畢竟城鎮比鄉村安全許多,而且教育環境也好。這個小鎮在1991年總人口還有28,010人,到了2001年就剩下12,980人了。不同於狄塞爾正統德國教育科班出身,特斯拉在奧地利格拉茨科技大學的學曆是個謎。至少有兩份資料證明於1875年入學的特斯拉得到了電機工程的學士學位,而學校卻宣稱他從未獲得學位。這種大牛要是放在中國,估計學校給蓋個廟天天香火不絕都是有可能的,要知道連春哥這種毛神都能保佑不掛科……
1878年特斯拉離開格拉茨去了斯洛文尼亞的馬裏博爾,被聘為助理工程師一年。1880年架不住父親的嘮叨回到了布拉格大學參加夏季學期繼續讀書,但等到父親去世,特斯拉最終隻讀了一學期就離開了學校。
1882年初,完成了轉職任務成為工程師的特斯拉來到法國的斯特拉斯堡,加入了愛迪生大陸公司。是金子到哪裏都發光,入職不到一年的特斯拉發明了感應馬達。正當事業開始上升時候,得到母親病危消息的特斯拉急忙離開巴黎趕回老家,最終成功趕上了最後一麵。1882年4月,特斯拉的母親在兒子回來後幾個小時就去世了,臨終前的最後一句話是“你終於來了,尼古拉,我的驕傲。”母親的去世對特斯拉造成了很大的打擊,調養了近一個月才算緩過來。
感應馬達的發明使得特斯拉進入了公司老板愛迪生的視線。帶著前雇主查爾斯·巴奇勒的推薦信,幾乎一無所有的28歲青年特斯拉於1884年進入美國來到了紐約。巴奇勒對特斯拉推崇備至,在給愛迪生的推薦信裏寫道:“我知道有兩個偉大的人,你是其中之一,另一個就是這個年輕人了。”慧眼識人的前雇主並沒有預料到,這個28歲的年輕人其實比大發明家愛迪生偉大的多,他的發明創造完完全全改變了人類社會的方方麵麵。愛迪生機械公司雇用了工程師特斯拉進行電器設計以及解決技術難題。
改進到幾乎重新設計了直流發電機的商業菜鳥特斯拉一上來就被愛迪生坑了。一山容不得二虎也好,黑心資本家也罷,愛迪生對愣頭青特斯拉開出了天價承諾,隻要完成馬達和發電機的改進,項目獎金5萬美元。要知道特斯拉當時的周薪是$18,愛迪生挖的大坑相當於53年的工資收入。換成今天,年薪8萬的技術骨幹麵對老板給出的500萬獎金,不紅眼嗷嗷叫才奇怪。鼓足幹勁力爭上遊的技術天才用一年時間搞定了所有技術難題,新的直流發電機不但給公司帶來巨大利潤,同時還把專利權收入囊中。當特斯拉這個為公司貢獻了魚跟漁的業務骨幹理直氣壯的找老板要承諾的獎勵時候,愛迪生的回答是:“特斯拉,你不懂我們美國人的幽默。”而退一步要求加薪到$25/周的要求也被拒絕了之後,特斯拉辭職。
吃一塹長一智,在商業上吃了大虧的實在人傻小子特斯拉自己把自己在直流電方麵的路堵死了:愛迪生公司的技術專利擺在眼前無法繞過。但是技術天才們基本上都屬於不走尋常路的神人,直流電不行,不是還有交流電麽。於是1886年特斯拉電燈與電器製造公司誕生了(Tesla Electric Light & Manufacturing)。從技術角度上分,實際上愛迪生屬於改進型的科學家,並不是發明家,而特斯拉則是徹徹底底的領路者。直流交流兩大領域的商業化進步其實都出自特斯拉的創意。隻不過由於黑心無良商人愛迪生的黑曆史以及無線電和交流電專利所牽扯的太多利益,特斯拉的光輝被人為的掩蓋了。
對於特斯拉在科研上的貢獻,任何讚美的言語都不為過。單飛創業的特斯拉於1888年5月16日在美國電器工程師協會商作了題為“交流電輸送和交流電機係統”的報告,交流電的商業化大規模運用標誌著第二次科學技術革命的完成。同交流電相比,直流電的輸出收費是生意上的大頭,昂貴的電費也正是愛迪生堅持直流電的原因。為了打擊在技術上占優的交流電,愛迪生雇人拿貓狗做實驗以宣傳交流電的危害性,同時還發明了電椅。麵對商業上的競爭,技術狂人的應對可謂赤裸裸,1893年1月在芝加哥的世界博覽會開幕儀式上,特斯拉用交流電同時點亮了90,000盞燈泡,全場震驚,因為直流電根本沒有能達到同樣效果等能力。麵對純粹技術實力上的碾壓,什麽商業上的應對都是蒼白無力的。正由於這次展示,特斯拉獲得了尼亞加拉水電站電力規劃的設計權。1897年,尼亞加拉水電站建成投產,其中交流發電以及交流輸變電技術采用了特斯拉的9項專利。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時至今日,建成110多年的水電建設還在不間斷的造福人類。
交流電遠距離輸送的巨大商業化優勢最終打了老東家愛迪生一記悶棍,報了一箭之仇,也徹底結束了直流交流之爭。堅持直流電的愛迪生通用電氣公司被虎視眈眈的JP摩根借機吃掉,與湯姆遜·休斯敦公司合並,改名為通用電氣公司,成為自1896年道瓊斯工業指數問世後一直在列的常青樹。
愛迪生本人出局,幾起幾落繼續經營自己的公司。
即使電氣化翻天覆地的改變了整個人類社會的麵貌,特斯拉帶給人類社會的共同財產其實遠遠不止現代已經利用的冰山一角,隱藏在水麵下的巨大部分才值得深思。如果以點線麵的標準來判斷科技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作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信息技術革命最多算在“線”這一層次,並沒有完全升級現有的科技體係和經濟體係。而100多年前特斯拉並未曝光的、被美國後來列為國家機密級別的研究,則完全具備顛覆現有經濟體係開創新局麵的價值。特斯拉諸多未公之於眾的研究就算以現在的眼光看,也都能歸於科幻係列。《引力的動態理論》(The Dynamic Theory of Gravity)是特斯拉81歲時(1937年)宣布全部完成的,盡管被美國政府直接打上機密標簽鎖進了保險櫃,但建立在這一理論基礎上的科技反引力係統實際上是開啟星際探索大門的鑰匙。而已經可以在實驗室完成的能量無線傳輸技術,隻要開始商業化那就絕對吹響了新一次科學技術革命的號角。
如同無線電技術一樣,沒發明之前可以被神化為仙術“千裏傳音”,搞明白原理以後再拿仙家法術說事,那就是大笑話了。地球接受太陽的能量無線傳輸40多億年,對科學家來說唯一需要研究的就是其中的原理。當然,特斯拉是否早就實現了理論上的突破是個謎,而且很可能這謎底沒有被揭開的那一天……
相比較其在科技方麵的成就,特斯拉在商業上的表現不值得大書特書,因為他骨子裏是個科學家,並不是商人。在一生獨立開發並取得專利的700多發明裏,隨便拿出點專利收入就一生無憂。無論是火花塞還是無線電,都是日進鬥金的大項目,更何況還有大殺器交流電,作為交流電專利的持有人,每一馬力的交流電能給特斯拉帶來1美元的專利費,單單一年的收入就能擊敗任何對手成為世界首富。當普通人拿著十幾美元周薪的時候,當摩根以及洛克菲勒還在商場上拚搏時候,當世界各國在瓜分掠奪資源相互競爭的時候,金錢本身對於科學家特斯拉的意義隻在於研究經費,而並不是控製世界的資本。
這是一個純粹的科學家。而推動人類進步的,恰恰正是這種純粹的人。
相對於狄塞爾跟特斯拉這樣的純粹科學家,西門子愛迪生諾貝爾等與其說是科學家,不如說是發明家兼職商人。不同於麵向整個行業(線)甚至整體經濟(麵)的研究,專注於具體實際應用的發明往往立竿見影回報豐厚,同時因為涉及的是小而精的專項領域,牽扯到的利益衝突也沒那麽巨大,因此往往在商業上的成就都很突出。為了高效開礦後來轉行進入軍工行業的諾貝爾憑借炸藥,積攢下來可以為後世科學家發幾十年津貼的家產;而發明電梯電車的西門子,更是開創了一家全球聞名的百年老店。以科技起家靠著專利進入商業領域進而發展壯大,這種路子在今天也不少見,比如比爾蓋茨的微軟,以及現在如日中天的喬布斯的蘋果。
當然,一根筋的發明家兼職商人前途光明,換成某國的環境兼職了官員,結局就沒那麽樂觀了……
如果說以蒸汽機為標誌的第一次科學技術革命帶動了日不落帝國的發展並為之打下了堅實的經濟基礎,那麽以內燃機和電氣化為標誌的第二次科學技術革命則成就了美國,從產能上為日後的世界警察奠定了巨大優勢,把同期的競爭者遠遠拋在後麵。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當1941年12月7日日本人收到偷襲珍珠港成功信號“虎虎虎”後興高采烈的時候,並沒有從經濟層麵上真正意識產能上的巨大鴻溝。即使號稱在開戰前就反對與美國開戰的山本五十六,估計也沒想到就在3年後,戰時經濟帶來的高產能讓美國擁有了24艘重型艦隊航母、10艘輕型航母、113艘護航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