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E曆時6年終於結束,支持反對雙方的交鋒也一直不斷。相比較某國4萬億之後一片痛罵之聲,QE的效果其實是有目共睹的。就因為效果顯著,所以到目前為止反對方也不敢罵得肆無忌憚理直氣壯。剛從史版看的蘇聯帖子裏,斯大林有句話很精辟:“幹部決定一切”。換成HR角度說,那就是管理層決定成敗。
單純從背景看,不論是伯南克還是耶倫,都有近乎完美的學術底子。高中時代加州高考冠軍伯南克獲得了美國高中畢業生的最高榮譽“美國優秀學生獎學金”(扯一句,同樣是高考狀元的方舟子,卻隻能在民間撲騰,打了個辦黃網拉皮條的狗還因為“你知道得太多了”而被狗主人封殺)。從哈佛本科拿到經濟學最優等成績後,伯南克在經濟學家這個職業上一路向北,哈佛的經濟學碩士以及麻省理工的經濟學博士最終直通美聯儲主席。
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隻做好事,不做壞事。隻做好事隨時留影存照的雷鋒叔叔英年早逝了,而一輩子專注於研究大蕭條以及應對方式的伯南克卻隨著舞台的擴大愈來愈引人注目。1979-1983年,本·伯南克博士擔任斯坦福大學研究生院經濟學助理教授;1983-1985年,他擔任斯坦福大學研究生院經濟學副教授。這期間,他發表了一篇影響深遠的論文,分析了20世紀30年代美國經濟發展停滯的根源所在。他並不重視美聯儲允許貨幣供應下降而造成的損害,而是將關注重點轉移至美金融係統失靈的問題上。1985年,本·伯南克博士轉到普林斯頓大學擔任經濟和政治事務教授;1996-2002年,他出任普林斯頓大學經濟係主任,為這所名校吸引了不少經濟學人才。
2002年8月5日,本·伯南克博士進入美聯儲,作為決策委員會的候選成員,並於2003
年11月14日被推選為美聯儲委員會正式委員。2005年6月,伯南克擔任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但是其實,早在正式進入美聯儲之前,本-伯南克博士就已經擔任過一些美聯儲的職務,他是費拉德爾菲亞聯邦儲備銀行(1987-89)、波士頓聯邦儲備銀行(1989-90)和紐約聯邦儲備銀行(1990-91、1994-96)的訪問學者,此外,他還是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學術顧問小組的成員(1990-2002)。
時勢造英雄,要知道伯南克的研究方向就是大蕭條以及通縮對經濟的負麵影響。算算時間,這貨研究大蕭條超過30年,太恐怖了。四萬億出台別說3禮拜,恐怕連3天都沒有。因此當次貸危機爆發,除了對此研究幾十年的伯南克,還有誰能力挽狂瀾……
事後諸葛亮很容易,而麵對突發問題做決定卻很難。伯南克的上位其實就是一個國家底蘊的縮影,碰到問題以後有其相對的人才儲備,同時還有能讓專業人才盡情發揮的平台。唉,就不吐嘈拉皮條的了……
對症才能下藥,QE的目的其實很簡單:1,給經濟體係大規模輸血以避免崩盤(手術急救不能猝死)。2,防止通縮造成經濟長期的萎靡不振(防止並發症後遺症長期營養不良)。從手術後結果來看,伯南克這個主治醫師二號絕對是成功完成了一項跨時代的手術(一號選手是當時的財長亨利·鮑爾森,不過這個前高盛CEO絕對動機不純)。北京時間2009年12月16日,美國《時代》周刊宣布美聯儲主席本·伯南克當選2009年年度風雲人物。伯南克被認為處理金融危機措施得當,成功避免通貨緊縮。《時代》周刊給出伯南克當選的理由是,在金融危機乃至經濟危機的背景下,他以“富於創意的領導能力”,令情況沒變得“更糟”。不看廣告看療效,一年之後美國經濟既沒有猝死,也沒有發生並發症。雖然病弱體虛是一定的,但至少是挺過來了。
而病後的調養更顯功力。伯南克掌管下的美聯儲以及鮑爾森當頭的美國財政部對銀行業的救助說得好聽是雪中送炭,不好聽點就是趁火打劫。一邊晃動著資金救助的胡蘿卜一邊揮舞大棒對各大銀行實行25%的股份占有,這一措施使得美國金融業的肥貓們看傻了眼:fk,國進民退共產主義來了?而打劫團夥的解釋也很直接,救助資金愛要不要,不要就滾,不控股怎麽代替月亮監督你。國家控股銀行100%的某國都還處在初級階段呢,蒙誰啊,一看就是不知道與時俱進學習三個代表。麵對金融業的反撲,劉少奇的後輩工會律師出身的奧巴馬更狠,直接下黑手在美國紐約這個資本主義世界的心髒玩起了工運:占領華爾街。WE
ARE THE 99%實際上離喊出階級鬥爭這個口號隻是一步之遙,至於限製高管薪酬這些手段就更多了,從美聯儲這個提供資金的黃世仁角度看,楊白勞你個老東西,一屁股債還沒還完就吃餃子了,這還有王法嗎?
政治的精髓在於妥協,雙方各退一步的結果就是互相扶持著艱難的走出了經濟危機這個大泥坑。以
AIG為例,從08年開始AIG總共拿了1825億美元的救助,美聯儲4年百分之十幾的回報不算多,不過貌似當時救助也不是單純為了賺錢。作為當初受災嚴重的保險商,AIG在08年9月用自己79.9%的資產換取了政府850億美元的信貸,09年5月更擴大為700億美元的投資,600億美元的信貸,還有525億美元的房貸抵押金融資產。至於救AIG的回報,4年227億美元……
要知道AIG隻不過是被救助的一個公司而以,救各大銀行還有兩房的利潤更不會是個小數。救助本身不光防止了危機,還產生了直接效益,這才是真正玩錢的行家。
大規模購買公司債、控股各大銀行都是給公司輸血救命的一部分,盡管裁了員減了薪坑了n多股東,畢竟絕大部分公司都活了下來。作為經濟體係中各個組成部分的公司們都幸存了,整個經濟體也就被從崩潰的懸崖邊上拉回來,並沒有讓1929年大蕭條的慘烈景象再現。要知道1929年的大蕭條直接改變了世界格局。因為並不像當時的大英帝國有殖民地經濟圈市場可以稀釋分散轉嫁傷害,在貿易保護全封閉的情況下,走投無路的美國德國商人們隻能放棄其它一切理念轉變成最直接最純粹的資本主義商人,跟新生的蘇聯做起了買賣,其結果就是幫助蘇聯引進了大量的資金設備技術,直接完成了全麵工業化。很諷刺,正是由於美國德國商人們對利潤的追求,扶植武裝起在後來幾十年中不斷咆哮的北極熊。同理,大蕭條的破壞力也驅使著日本發動了九一八,靠著張作霖的遺產才渡過了饑荒。至於國民黨所謂的黃金十年更是如此,
1932年底第四次反圍剿老蔣拉了近40萬軍隊,等33年9月第五次反圍剿就像吃了金坷垃的蟲族一樣一下子擴出100萬兵,要知道這也就不到一年的時間……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沒有充足的軍費撐著誰打得起極限暴兵流,當時國內經濟的繁榮狀況可見一斑。
對美國經濟的急救手術完成後,擺在決策者們麵前的問題就很直接:如何防止並發症後遺症以及如何恢複。解決的大方向無非兩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以擴大政府支出以及減稅的財政政策實行起來問題多多,民主共和兩黨在財政赤字上限問題(也就是債務上限問題)上的死掐就是如此。民主黨反對削減開支,而共和黨則反對增稅。在2011年暑期幾個月的談判過程中國際市場一日三驚大起大落,債務違約的風險直接導致市場動蕩經濟複蘇乏力,再加上之前3月日本核泄漏,雖然最後互相妥協把債務上限問題糊弄過去了,投資者的信心也完蛋了。剛推出手術室氧氣麵罩還沒摘呢,開藥方的幾個就為怎麽開藥打起來了把病人嚇個半死,外麵還停電汙染什麽的一堆爛事兒,這日子怎麽過……財政政策算是死路一條。
減稅增稅改變政府預算什麽的那是美國長老團500多條好漢廝殺的戰場,在那個副本稱王稱霸的主兒貌似到目前為止還沒出現過。相比較財政政策在政治方麵的阻礙,貨幣政策可謂是美聯儲的自留地。想涉及製定貨幣政策,高學曆所代表的高專業性是最基本的要求。一定得是最好的學校出身,學曆最低也是個博士,什麽第一成績啊,獎學金啊,各種獎勵啊能拿的都得拿過。校友有總統,有財富排名100以內的,樓子裏站一個諾貝爾經濟學得主教授,周圍都是同行,你要是沒有個終身教授不擔任個係主任沒在大銀行當過經濟學家啥的,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
貨幣政策簡單來說就是通過控製貨幣供應量來影響經濟。同國內的各種調控手段不一樣(包括信貸、利率、外匯),美國貨幣政策的核心是通過利率來調控(單從定義看就知道為啥老會被別人叫匯率操縱國)。把利率壓低到極限的目的就是為了刺激投資刺激消費進而提升就業率。當然了,這是書麵上的說法,而實際上壓低利率的目的最實際(先挖個坑)。
QE最被人詬病的地方就在於貨幣供應量的擴大會導致資產價格被推高(盡管實行QE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通過 QE可能導致的通脹來中和預期中會發生的滯脹,進而把通脹保持在可控範圍內),也就是俗稱的錢毛了,但實際上QE增發的錢的去向卻使得同樣實行QE的國家很可能會出現截然不同的結果。伯南克推動的QE從實際效果來看,跟國內的4萬億有本質的區別。通俗來說,伯南克的QE是買了定存,而國內的4萬億是花掉了。
美聯儲買債券的流程基本是這樣的:首先從銀行手裏買下國債(T-Bills)或者住房抵押貸款債券(MBS),然後增加相同數額到銀行的專用賬戶中,而銀行按照銀行存款準備金率(Reserve requirement)保留一部分存款後,剩下的部分就可以拿出去放貸了(
http://www.federalreserve.gov/faqs/what-are-the-federal-reserves-large-scale-asset-purchases.htm)。通過這個交易,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上顯示出了購買的債券價值,而同樣的數額也通過銀行流通到經濟體係內,進而擴大了資金投放量。值得一提的是,美聯儲一再強調自己並沒有從美國財政部直接購買債券,而是通過次級市場交易。因為如果美聯儲(央行)直接從財政部購買債券,叫做債務貨幣化(Monetizing debt
),這種行為一般來說是被法律禁止的,比如歐盟運行條約第123款就明確禁止歐洲央行直接從政府購買債券(For example, the Treaty on the Functioning of the European Union (article 123)
expressly forbids EU central banks' direct purchase of debt of EU public bodies
such as national governments.
http://en.wikipedia.org/wiki/Monetization)
。估計老蔣當年就毀在這上麵了,金圓券濫發的後果就是拖家帶口跑路去台灣。
至於4萬億怎麽花的,網上大部分都能查到,就不多寫了。
從2006年2月1日接任格林斯潘,到2014年2月1日卸任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在這8年裏達到了一個經濟學家所能達到的巔峰。他留下的政治遺產個人認為有三點,一是在經濟層麵領導美國成功度過經濟危機(成功與否見仁見智畢竟還是要曆史來證明),二是美聯儲龐大的資產負債表,三是QE這一新型的操作調控手段。到目前為止,歐洲日本好像都看明白了開始照葫蘆畫瓢玩命搞QE囤積彈藥,反而某國還沉浸在打土豪分田地補貼家用的鬥爭中。不過話說回來,某國的曆史就是妖人層出不窮不走尋常路的曆史。用幾十年走完了別人幾百年的路,這種情況全球獨此一家別無分號。從民國建立前被全球列強們圍著輪番暴打,到如今膀大腰圓財大氣粗,這個民族在百年時間並沒有出過太大的戰略性錯誤。一戰重建了歐洲版圖摧毀了沙俄帝國、德意誌第二帝國、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某國卻借機掙脫了不少枷鎖(俗稱賴賬……);二戰拖垮了以大英帝國為首的殖民體係重建了世界新秩序,某國利用盟友靠著家大業大生生撐死了小鬼子,讓其百年基業崩盤一朝回到解放前再也無力翻身,明治就算活過來估計也還得被氣死,同時靠著白熊賴掉了身上絕大多數的欠賬(老毛太狠了,就衝這一點千年第一也不為過);冷戰中先詐騙了白熊大筆金援完成了工業化,馬上翻臉不認人濃眉大眼的背叛了革命說起了鳥語,又站在了冷戰勝利者的一方;伏低做小10年,等熬到新一代十字軍東征就開始了前方吃緊後方緊吃的美好時代……
所以說,妖人出沒的某國是不能拿常理來衡量的,就算碰到緊急狀況,誰知道啥時候又冒出個狠人抄小道把周圍人嚇個半死……
作為伯南克的繼任者,美聯儲副主席珍妮特-耶倫於2014年2月1日正式接任美聯儲主席。耶倫一個人,她代表了美聯儲在高學曆方麵的悠久傳統,在這一刻,她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她不是一個人!1946年8月3日耶倫生於美國紐約布魯克林。1967年21歲時,以優等生成績獲得布朗大學經濟學學士學位。4年後,同伯南克一樣是學霸出身的耶倫獲得了耶魯大學經濟學博士,論文主攻方向就業(employment)。
學霸們在學術圈的路子都近似,優等生直博以後在名校任教,經驗資曆充實後逐步進入顧問層然後決策層。以下是耶倫的職場簡曆:
2014-至今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
2010-2014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副主席
2004–2010 舊金山聯邦儲備銀行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1997–1999 美國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
1994–1997 聯邦儲備係統理事會董事會成員
1985–至今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學院教授
1982–1985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學院副教授
1980–1982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學院助理教授
1978–1980 倫敦經濟及政治科學學院講師
1977–1978 貿易和金融研究組的聯邦儲備係統理事會董事會國際金融部經濟學家
1971–1976 哈佛大學經濟學係助理教授
1974 麻省理工學院研究員
物以類聚,物理學家家庭出身的耶倫嫁了個也是大牛的丈夫喬治·阿克爾洛夫,阿克爾洛夫是瑞典移民的後代,其父是個化學家發明家(家庭背景都這麽狠啊,再冒出個數學家就可以走遍天下了……),1962年耶魯本科66年麻省理工博士畢業後,人生大部分時間在加州伯克利教書育人。從擔任助教一直到UCBerkeley分校首席經濟學教授,阿克爾洛夫的專業領域包括宏觀經濟學、貧困問題、家庭問題、犯罪、歧視、貨幣政策和德國統一。因為在研究信息不對稱(asymmetric information)問題的突出貢獻, 2001年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兩個大牛的兒子也不是個省油的燈,按百度的資料,其子羅伯特·阿克洛夫(Robert Akerlof), 現(2013年)於麻省理工斯隆商學院進修應用經濟學的博士後課程。從網上查的最新結果看,目前這個經濟學博士後猛人貌似在英國華威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當經濟學教授。
不知為何,一想到這一家子在一起的樣子,腦子裏首先出現的場景卻是經典的江南四大才子過橋,真是太歡樂了……
物盡其用,人盡其才。同伯南克專精大蕭條相比,耶倫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就業。專注於大蕭條30年的伯南克領導美國度過了這次全球範圍內的大規模經濟危機,那麽同樣研究就業30年的耶倫能帶給美國什麽,就讓人萬分期待了。要知道在美國總統排名裏,開國總統華盛頓、廢奴總統林肯以及二戰領袖羅斯福這三位大神是鐵打不動的前三名,盡管在其後的排位裏,曆史學家跟廣大人民群眾的觀點不太一致,但是充分發展經濟促進就業的克林頓的排名一向很高。對於廣大欠著一屁股學生貸款畢業以後隻能打短工半失業的畢業生來說,克林頓時代裏大學應屆畢業生沒畢業就滿把大公司的錄用信的情況恐怕隻能出現在夢中,而當時為了爭奪高學曆的研究生博士生出現過的更為奇葩的什麽簽字費搬家費服裝費公司期權,對現在很多人來說看起來就像神話了。
想象一下,假如現在大學應屆畢業生梅天良同學早上10點起來發現有4個未接電話,一邊刷牙滿嘴白沫一邊查留言,發現都是北上廣大公司的offer最低10萬年薪;而一起刷牙吐泡泡的研究生應屆畢業生梅天理同學就更邪乎,2個世界500強的邀請,20萬年薪起步3個月調一次薪水簽字費一次給5萬外加期權……
準充分就業時期勞動力市場的供求關係跟現在是完全相反的,發幾百份簡曆沒人搭理的情況會變成獵頭公司三天兩頭打電話騷擾哭著喊著跪求上班跳槽。克林頓之所以排名高,會搞經濟是唯一的原因。以最好的1998年為例,GDP4.4%,失業率4.4%,通脹1.6%,美國政府收入$1.82萬億支出$1.7萬億,30年來首次出現盈餘$1240億。這$1240億是什麽概念?拿2013年美國財政預算看,黑暗世界大頭目之一的CIA預算$526億,錢真是個好東西啊。
之所以把克林頓時代的巔峰成就拿出來,就是因為數字具有最直觀的可比性。失業率的持續降低意味著經濟複蘇進入新一個景氣循環,而繁榮的經濟前景會使經濟體係內的每一個個體受益。從目前的數據看,美國失業率已經從2009年10月份的10%一路下降到2014年9月份的5.9%(過幾天10月份的數字就該出來了)。作為花費畢生精力對失業率進行研究的專家學者之一,耶倫領導的美聯儲在QE結束後會如何操作,才是全球財經人士所關心的問題。
行文至此,美聯儲前後兩任主席都寫完了。研究大蕭條問題專家伯南克人盡其才,真的防止了大蕭條的再發生。而伯南克的成功也展示了美聯儲人才任用機製的堅實效果:人才儲備中有準備了二三十年的專項問題專家,而把專項問題專家放到平台上,的確解決了碰到的棘手問題。由此及彼,當學霸出身跟伯南克教育職業背景十分相似、也在美聯儲這個人事體係中磨練了二三十年的耶倫出現在能充分發揮實力的平台上,能否解決作為一個經濟學家畢生為之奮鬥的課題。
一般來說,研究曆史的目的有兩個:一是從中吸取教訓,避免今後走彎路;二是從中汲取營養,通過分析判斷預測,爭取更好的解決將來出現的問題。這也就是所謂的“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從現有的資料看,美聯儲將在至少一年內鎖定0-0.25%利率範圍,而判斷調整利率的標準一是長期保障充分就業(longer-run goals of maximum employment),二是通脹保持2%以上防止通縮。雖然鎖死利率安撫了市場,但同時也極大地限製了貨幣政策的實施,因為畢竟貨幣政策是以利率為基礎一直圍繞利率做文章的。寫到這裏把前麵的坑填了,說到利率,就不能不提美國老大難的債務問題,現在$17.9萬億多點的總債務背後,代表著沉甸甸的利息支出。就算是1個百分點也牽扯到接近$1,800億的龐大數字,要知道2013年美國的軍費也不過是$6,729億。這也就是為什麽一定要把利息降到底的一個主要原因,驢打滾的閻王債,不降息的話隻有破產賴賬一條路。遙想潤之當年,49年黑了美帝,59年坑了蘇修,那可是連本金都一把賴光的狠人……
如前麵提到的,財政政策如果要實行,得跟國會山上的500多羅漢們死磕,這工程量恐怕比去西天取經還大,要知道72難也不過是各個大戶家跑出來的遊擊隊,500多人抱成團組成兩個正規羅漢大陣,就算是美國總統也沒轍。而貨幣政策的精髓利率又被相對鎖死了,麵對這種狀況,耶倫領導的美聯儲將何去何從?
太陽底下沒新鮮事,宏觀調控最終還是得走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這兩條路。把每一個可能都拿出來分析,最終剩下的選擇就不會太差。
財政政策兩大方向,稅率和政府開支。窮人民主黨傾向於增稅並增加政府開支吃福利,而富人共和黨習慣於減稅的同時削減政府開支吃自己。不論如何,美聯儲在財政政策上基本上是無能為力的,那是政府的差事,並不是經濟學家的,經濟學家隻有建議權而沒有決定權。從這點上來說,估計大家隻能坐等11月4日的參議院眾議院中期選舉塵埃落定才能進行進一步的判斷(反正也沒兩天了)。總的來說,現在民主黨控製參議院共和黨控製眾議院的結果就是倆字:扯皮。而扯皮的威力在2011年已經顯示過了,全球投資者被嚇個半死。如果選舉以後繼續一邊一半,估計就要扯到2016年大選,那樣短期內走財政政策調控估計沒什麽希望了。
如果民主黨同時控製兩院,那麽奧巴馬的春天就到了。增稅還有醫保計劃的實施都有很大可能性。這樣的話財政政策的調控就走通了。市場應該會有積極反映。
如果共和黨同時控製兩院,奧巴馬就可以改名叫奧巴鴨。總統跟兩院對掐的結果一般來說不會太好,財政政策不一定走得通,前景不好推斷。
總的來說,財政政策的變數太大,除了坐等結果沒啥太多選擇。而且就算選舉結果出來,到具體政策開始實施也要比較長的一段時間。
貨幣政策的主要原理是通過控製貨幣供應量來調控經濟,盡管核心部分的利率在短期內被鎖死,但並不是沒有其它辦法。既然主要目標是貨幣供應量,那數學裏的窮舉法是個不錯的選擇。
以下屬於頭腦風暴(也可以叫胡思亂想/瞎tm說亂tm扯,一個意思),至於實行起來的可能有多大那是不考慮的。畢竟現在做的隻是可能性分析,並不是製定國策,實行成本什麽的都是浮雲。
說到擴大貨幣供應量,第一直接反應肯定就是印錢。而拿M0
做文章印錢其實也是有各種玩法的。M0是指流通中的所有現金,想要印鈔有各種法律規定卡著,但是換新版鈔票就不一樣了。盡管沒有直接從美聯儲網站上找到具體數字,但是其它的鏈接顯示,截止到2014年11月2日美國的M0流通貨幣量是$4,049,181M,也就是$4萬多億(http://www.tradingeconomics.com/united-states/money-supply-m0)。即使一下子隻換10%,那也是$4,000多億啊,要知道QE2也不過是$6,000億的規模。換新版鈔票之所以是可控的,因為舊版鈔票要不斷回收銷毀,但其中操作時間是可以玩花樣的,比如對外宣稱要3年時間,實際上前2年根本不銷毀最後1年再集中幹活,這樣在2年內,市場上就多了$4,000億的現鈔流通。另外新版美元如果用塑料鈔票的話,從長期來看也是有利的。一是塑料鈔票的使用壽命比紙質鈔票長4倍可以水洗不容易破損也比較幹淨,不像現在的美鈔每張都能查出毒品成分;二是更容易防偽,原來偽造得從印刷技術油墨防偽還有紙張入手,出了塑料鈔票後這行當的門檻可就高了,首先得找化學工程師……
當然塑料鈔票不是沒有缺點,比如吃個披薩蒸個桑拿來點烤串什麽的結果發現錢融化了!不過跟總體經濟大問題比這些都不算什麽,紙鈔還會被狗啃了被熊孩子剪了呢(不過貌似塑料錢也一樣難逃毒手,熊孩子天下無敵)。
大規模換新版鈔票的可能性其實挺高的,又能解決短期經濟問題,又能降低長期貨幣流通成本。
擴大貨幣供應量的第二招可以從匯率入手。盡管美國法律規定不能操縱匯率,但其實也是有空子可鑽(這就是一個笑話說的,德國人隻幹法律規定讓幹的,美國人不幹法律禁止的,意大利人專幹法律不讓幹的……)。畢竟隻要總體經濟好了,本幣必然會升值,跟幾年前的人民幣升值一個道理。能想到的有幾點,一是打鐵還須自身硬,出現諸如90年代信息技術革命的技術突破或者民用化,實現整體技術升級換代。二是利誘,成立美國招商辦招商引資,好吧,我在開玩笑,吸引外國投資以及本國大公司資金回流,不過在這點上更多的是政府出力減稅什麽的,偏向於財政政策,得看中期選舉結果。最後就得冒壞水搞威逼,比如全球破壞暗殺投毒轟炸,跟趕魚一樣把錢從海外嚇回美國。
先說技術突破。其實很多技術早就已經實現了均用化標準化,技術本身並沒什麽大不了。如同90年代的通信技術革命,完全脫胎於戰場指揮通信係統,更早都可以上溯到二戰時空戰的聯絡指揮,手機說白了不就是個小型的無線電收發報機麽,隻不過發展進步了不至於每個人上街都背著個裝黃金聖衣的大箱子打電話。至於哪種技術會突破就不好說了,畢竟範圍太廣而且各個利益集團衝突太多。最好的例子就是06
07年左右的生物酒精技術,商業化生生被拍死了。想想在房間裏種半屋老玉米,轉基因金坷垃無土栽培什麽的玩命上,半個月收一茬連根帶杆送出去就可以換1油箱車用燃料……這種好事,美國三巨頭之一的能源集團能讓你幹麽。這也是為什麽太陽能電池技術的外部阻力也比較大。
但是個人認為有一項技術實現商業化突破可能性比較高,那就是新一代的電力傳輸技術:遠距離無線輸電。小到微波爐加熱,大到電磁脈衝炸彈,本質上都是利用電磁波與能源的關係。建立在無線電技術基礎上,這項技術其實已經在實驗室裏可以實現。而且跟無線電技術一樣就是一層窗戶紙,捅破了馬上天地寬。至於這項技術的應用前景就不多說了,很簡單,無線通信技術造就了手機互聯網,而無線輸電技術將使全部家電換代,更不用說汽車機械航空航天等大項目了。
相對於遠距離輸電這種難度比較大的技術突破,已經商業化的工業機器人加工技術其實更容易實現大規模的產業升級換代。而這個技術對中國現有經濟模式來說,才是真真正正的威脅。同產業工人比較,工業機器人集中使用的成本優勢十分明顯,從最基本的工作時間看,隻要不斷電就可以24小時不停,光這一項就已經等同於3個工人的產能。更何況企業主不用交什麽五險一金,也不用蓋宿舍蓋食堂處理員工的雜事,人事部的工作強度運營成本一下子會下降很多。管理成本生產成本的同時降低則會大大提高產品的利潤,反過來又使得降價傾銷搶占市場成為可能,多收了三五鬥中洋貨傾銷的慘烈就是最好的例子。
而最大的危機在於運輸,如果在美國歐洲建廠的平均生產成本接近或者等同於在國內生產的成本,誰還會大老遠的出去幹活。工業機器人技術普及的結果,很可能會基本抹平中國在世界經濟體係內最大的優勢:中低端人力資源成本。陝西的打工仔要是能在離家50公裏的地方找到跟沿海差不多收入的工作,誰吃飽了撐的去深圳,好歹還能吃到正宗的羊肉泡饃,抬抬腿就回家了,不用趕春運也不用全家四散,本鄉本土的守著老婆孩子熱炕頭,不比出去受人白眼強……
靠新技術實現的產業升級換代最直接的影響,就是美國的海外資本大舉回流,而這恰恰是現階段美國經濟最需要的。有目的,有動機,有利益,有實現的可能,換誰處在決策的位置,恐怕都會動心。要是真出現這種情況,恐怕很多人就要寒心了,別的不說,至少那時候賣空富士康股票絕對賺錢……
回到美聯儲,要知道耶倫本身就是研究就業失業的,而她又出身於一個物理學家的家庭。對新技術不可能陌生,也不可能不知道技術升級換代對失業率的巨大影響。美聯儲的學霸們研究的是社會科學並不是科學家,但架不住這幫全球最大的學霸土豪們掌握著全球頂尖的金融權利,同時手裏有巨額資金……
有錢,有權,還懂行,這是無堅不摧的路子啊……
說完技術突破,利誘就不用多說了, 那得看535條羅漢打架的結果,減稅這個話題是政客們所獨享的。而威逼就更玄乎了,遠了有老布什時期蘇聯解體跑出來的大筆資金,近一點克林頓轟炸南聯盟圈了大筆歐洲外逃資金還順便打歐元,再後來小布什在沙隆巴斯們的地盤上鬧了個天翻地覆。接下來就不知道是誰了,沒準是某個埋頭種田30年種的全球怨聲載道的壯漢,更可能還是那幫被高油價催得腦滿腸肥的土豪們,另外歐洲的貴族們也有大把的銀子可以挖。養賊自重並不是什麽高難度的把戲,綠彎刀們鬧得越凶,沙隆巴斯們就越得往北美存錢。而歐洲相對來說更簡單,基輔到柏林1,341公裏到羅馬2,368公裏,隨便搞點事弄出戰爭烏雲,歐洲的錢就都得乖乖的避險跑路去美國……
換塑料鈔票也好,靠各種手段拉升美元吸引資金回流也罷,種種措施都不是單靠美聯儲一家搞的定的,更多的還是得要政府出手提供政治層麵的政策支持。美聯儲的成員們總不能因為利率在一段時期內維持不變,每天無所事事開始喝茶看報紙了吧?恰恰相反,這世上破壞力最大的兩個職業,一個叫經濟學家,一個叫科學家。這兩種狠人隻要算計出結果幹點什麽,就會天崩地裂。
無論是打牌還是搓麻,手握一把好牌總是賞心悅目的。一把冤家牌能把對手坑得欲仙欲死直接清盤,而天胡大三元啥的更能讓人念叨一輩子。美聯儲手中的王牌是什麽?在揭曉這一問題前,首先要弄清楚一點,什麽叫做回報率。這點不明白,和平年代裏不走邪道的話基本上是一輩子的窮命混個溫飽,翻不了身的。弄懂回報率之後,就可以判斷什麽值錢什麽不值錢。
說的高大上一點,這就是所謂的價值觀。
如同曆史上收地租一樣,存銀行有存款利息,買股票有股息分紅,買地產鋪子有租金收入,這些都是經曆過時間考驗、最基本的生意經。盡管全球各地的具體情況不同,本質都是一樣的。投資多少,回報多少,多久見效,算一遍下來就能得出一個具體數字,而這數字是可以跟其它生意橫向比較的。掌握了這個計算與比較的技能,才算是初步跨過商業的門檻進入大門。拿80年代初的特有名詞萬元戶來說,都知道那時候的萬元戶值錢,為什麽值錢?數字代進去一算就知道了。
為了對抗滯脹以及蕭條,麵對13.5%
的通脹率(沒錯,就是13.5%)的美聯儲把利率從1979年的11%提高到1981年6月的20%。同期國內的銀行利息基本上也有月息1%,也就是說,萬元戶每月啥都不幹,也能拿到100塊的收入。而當時的工資有多少? 普工50左右。換成今天工資月入5000的話,每個月能從銀行拿1萬零花,本金的有多少……一算就知道了,絕對的土豪一族啊。
前文說過,伯南克的政治遺產有三:渡過經濟危機,巨額資產負債表,QE
。而對於脫離了廣大人民群眾、危害世界和平的大魔王經濟學家的成就,恐怕現在隻有用一句台詞來形容最貼切:DEATH
IS THE BEGINNING。
伯南克主演上半場的QE雖然結束了,但是好戲才剛剛開始。
美聯儲手中的王牌,就是由伯南克建立的、已經開始發揮作用、並將在耶倫手中建功完成的巨額資產負債表:
(引用一下自己在前麵的數據,哈哈)
截止到2014年10月29號,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上顯示總資產$4.486萬億,其中占大頭的美國國債$2.461萬億,住房抵押貸款債券(MBS
)$1.717萬億。
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從現有的數據顯示,2011年美國政府預算中還沒有單獨列出美聯儲對財政的貢獻,而從2012年開始美聯儲係統對政府財政收入的貢獻分別為2012年$810億,2013年$800億,2014年$920億(其中2014年的最終數字,維基上還沒出來)。從一文不名到利稅大戶,這種事情放到哪裏都會引人注目領導接見什麽的。這些收入來源光明正大,4萬多億的債券握在手裏,平均年息2%左右,可不是每年$800多億麽。
問題就出在這裏。
如果按照股票術語來推,後邊的發展路線已經很清晰了:
伯南克瞞天過海花了幾年時間建倉,而且建了個全球最大的倉(!!),也應該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倉。已經公開的倉位有4萬多億美元,要知道全球流通的美元現鈔也就差不多這麽多。
耶倫上台換人後穩坐泰山不動,不顯山露水定期拿國債利息。
然後呢?然後還用廢話,炒啊。
一秒鍾幾十萬上下那是小兒科,這麽大倉估計得一秒鍾幾十億上下。4
萬億美元的倉位,來個2%利潤新任世界首富就出爐了……
影響國債價格的因素有幾個,利率、通脹、市場需求等,但是這些都是針對普通投資者的,對美聯儲來說,因為其本身就是利率的決定者,而且嚴防死守通脹,所以利率以及通脹的變數已經沒有了。唯一一個變數隻剩下市場需求。
隨著美國經濟的回穩與回暖,住房抵押貸款(MBS)的價格不用想也肯定是芝麻開花節節高,更何況伯南克幹的都是抄底的買賣,快破產前趁火打劫買的垃圾債券,等變成優良資產以後再拋出獲利,這種旱澇保收的買賣想虧錢都難。$1.717萬億MBS,這得有多大的利潤空間……
而經濟回暖會很自然的吸引資金流入導致市場需求增加,進一步推高國債價格。另外匯率方麵的趨勢也比較明顯,美金的持續升值也必然會引發市場對國債需求的增加。更何況還有某國托底,對美國國債的需求如同黑洞般無底線。眾人拾柴火焰高,貌似這次某國還有日本手裏的美國國債都不少啊……
國家坐莊在全球靠金融手段斂財,4
萬億美元的倉位,最後能賺多少錢就看這幫學霸精英土豪們的本事了。
這些,才是真正玩錢的行家。
maturedpeach
2014年11月3日
整整1年,哈哈哈
========
2015 10 30
“新版百元人民幣終於出來了”。央行將發行2015年版100元紙幣的消息引發了網友熱議。網上列出了新版紙幣樣張和技術圖解等細節,據中國經濟網記者觀察,票麵中部數字增加了光彩光變效果最受關注,網友直呼:“土豪金版人民幣”。
事件:新版人民幣圖樣引發網友熱議
央行發布公告稱,定於2015年11月12日起發行2015年版第五套人民幣100元紙幣。人民銀行官方微博@央行微播向大眾解釋了為什麽要發行2015年版第五套人民幣100元紙幣。微博稱,為更好地保護人民幣持有人的利益,需要根據科學技術的發展,不斷提高鈔票的防偽技術和印製質量,保持人民幣防偽技術的領先地位。
網友“火箭的克星”表示,技術更先進了,學會防偽驗鈔很重要。網友“欣旋”說:“喜歡金閃閃的100。”網友“石頭”也說:“不管怎麽變,我都依然愛你。”
對比新舊版百元紙幣,網友“一片天空”調侃:“加個二維碼吧!掃下就知道真假了!”網友“海邊日出”認為,造假的技術也在不斷地發展,所以人民幣的防偽技術應該要跟上時代,而且是最頂尖的那種。
預測:央行會不會發行大麵額人民幣
也有中經網友擔心,“我口袋裏的錢是不是要貶值了”。中央財經大學一位教授對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人民幣的貶值與否和經濟需求、發行量有關,和新版人民幣無關。所謂貨幣貶值,即是由於貨幣的發行量大大超過流通中實際所需要的貨幣量。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田勇對媒體表示,未來新舊版人民幣的替換將是逐步替換,央行將在現金投放流程中對舊版人民幣隻收不放,商業銀行通過以舊換新實現舊版人民幣逐漸退出流通,而貨幣的流通總量不會發生變化。
對此,還有網友呼籲“發行一千元麵值的人民幣”,網友用“指日可待”、“蓄勢待發”表達需要大額麵值的人民幣。關於發行500和1000元麵額人民幣的說法一直在坊間流傳,但央行此前曾多次否認這樣的傳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