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有圖片均選自微信,並獲相關人員的登發同意,在此向他們致敬,謝謝)
二零一九年三月二日,在美麗富饒的美國佛州邁阿密達德學院某校區,第三十六屆邁阿密電影節華語峰會成功舉辦。(圖二,邁阿密電影節華語峰會其中的一個活動會場)
此屆邁阿密電影節華語電影峰會,由邁阿密達德學院孔子學院、邁阿密電影節組委會、絲路國際衛視(香港)聯合主辦;並由邁阿密達德郡政府亞裔顧問委員會、佛州中文教師學會、佛州華人華僑聯合會、佛州中華同鄉總會、中文沙龍和中文俱樂部等共同協辦。
(圖三,邁阿密電影節主席拉普蘭緹在峰會上講話)
圖四:邁阿密國際事務副校長Liza Cabajo(左一)、孔子學院院長餘學鈞(左二)、電影節主席拉普蘭緹(右二)、歌手阿正(右一)
此屆電影峰會,力邀了中美二國在影視傳媒、人情風俗、教育文化以及各個社區和協會的相關學者和各級文化藝術愛好者,總之,此屆電影峰會,無論是舉辦方還是邀請方,無論是邀約的嘉賓學者、演員,還是與會的各族民眾、觀眾,可謂群星薈萃、陣容強大,其嘉賓演講和獲獎演員發言,以及同與會觀眾的互動,也都精彩紛呈、亮點多多,並讓人感悟良多。鑒於篇幅所限,本文隻分享幾個同本篇主題相關的亮點。
篇首圖片《風華正茂》四字,是由現任吉林動畫學院電影學院院長、吉林省電影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曾任長春電影製片廠副廠長、總導演,並執導過多部獲獎影片的宋江波藝術家題寫。
此屆電影節,宋導演執導的《李司法的冬暖夏涼》,奪得了本屆電影節的最佳故事片獎; 並在電影節上做了題目為《在傳統與現代中抉擇》的演講。在演講中,宋導演在對人的情感心靈以及在電影中的藝術表現,作了相關發言,並引用畢加索的話語:“藝術是為了洗去我們靈魂中日積月累的塵埃而存在的。”(The purpose of art is washing the dust of daily life off our souls),還有諸如一些語句:“電影是一門與心靈有關的藝術”......“隻有先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心靈的浮現、心靈的述說”......“對人性的深度挖掘......”。總之,在為時不到一小時的演講中,宋導演為我們闡述了現代電影藝術同人性以及心靈美德之間的一些相關聯係和藝術處理。
個人非常認同這些話語,電影不但是與心靈有關的藝術,更是一種對人性深層的揭露和修複;在個體層麵上,它即是一種情感體驗和意識表達,但在社會層麵上,則可成一種意識形態的生成和構建,甚至還將引導整個社會意識形態的形成,包括整個社會的審美取向和文化道德價值觀的取向。
而在當今科技高度發展,資訊傳媒工具已便利到個人操作的情況下,每個生靈籍著本能,都在爭先恐後地向世界秀現著自己的精彩和活力;尤其在崇尚個性、放飛自我、一切皆可商業化的年代,每一個個體甚至團體,在人性和利益的驅動下,不擇手段地恣意妄為,一時間,混亂、扭曲甚至虛假的傳媒和資訊,全方位泛濫,甚至有些傳媒,為達個人私欲,黑白顛倒、是非混淆、甚至無中生有,三人成虎,還有大量的蠱惑人心的信息更是充斥其中,此起彼伏,亂象縱生。
我們可以看到,有些傳媒影片甚至其製作者本人,都充滿困惑和矛盾,缺乏正確的邏輯思維和意識認知,很多時候,甚至連審美取向和價值觀都不能正確理解和解讀,但仍可憑借今天傳媒的商業化特性,去衝擊人們在人性深處,那對美好心靈的渴望和塑造。這種商業化後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形成,將引發人們對社會道德風氣的思考和世界未來命運的擔憂。(此段涉及敏感,請恕不便闡述,可參考後麵相關文章)
美國生命之路研究中心 (LifeWay Research)在2017年,曾就某國的整體道德觀問題進行了一次調查,征詢了一千多個某國人的觀點。這項民意調查顯示,81%的某國人同意或是強烈同意這句陳述: “我對我們國家衰敗的道德行為感到擔憂”。
某國社會一向珍視並認同的傳統美德如:容忍、正直、關懷、仁愛、慷慨、慈善、信仰、勤奮、誠實、謙遜、感恩、勇氣、榮譽;同理心、責任感;文明禮貌、尊重權威、追求真理、職業道德、以及自力更生等等。
但大多數被調查者回應,這些傳統美德已經被當下風氣的某些“新的價值觀”,諸如自私自利、懶惰、縱欲、偏狹、固執、無情、說謊、憤怒、貪的無厭、麻木不仁等等所取代;比如,今天的社會普遍存在著對他人缺乏尊重或容忍的現象,日常生活中充滿了侮辱、謾罵,欺淩、好戰甚至暴力。
某國社會倡導“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倡導“個人自由,追求幸福”是天賦人權。但曆史上的個人主義強調“自我依靠”(self-reliance),重視個人的自我支配、自我控製、自我發展,而且其追求個人幸福的權利是要在尊重他人相同權利為前提條件的。
而現在的某國,尤其是年輕一代,將“個人主義和自由”推向極端,他們隻增強以自我為中心的人生觀和行事方式、隻關注自己的利益得失,漠視其它人甚至整個社會群體的利益,並且極力抗拒和抵製服從社會規則和社會道德規範,對整個社會也完全喪失掉義務和責任感,隻追求金錢至上,崇尚物質主義、享樂主義,吸毒、淫亂、濫性亂生並棄養,各種惡習泛濫,犯罪率也居高不下,從而引發出各種各樣的社會問題和動蕩危機。而傳媒電影和現在的媒體文化,對年輕一代道德觀的整體衰敗,起到了不可推卸的責任。
曾積極提倡對電子遊戲和電視節目暴力內容施加管製的、獲四屆連任的美國前參議員喬·利伯曼(Joe Lieberman)博士,在相關場合就曾指出,“新價值觀”的傳播者是電影製片人、廣告商、說唱歌手以及電子媒體文化的參與者。 還有各種秀和音樂、以及互聯網上所流傳的各種對非良的人、事、物的宣傳和報道。這些創作者和傳播者,往往對所創作和宣傳的這些有害價值觀所造成的危害,很少有或者根本就沒有去考慮過和去負責過。
而成長中的青少年們,正處在對世界觀的學習和形成階段時期,在這個時期,他們對事物的認知和是非判斷,以及他們對生活中各種現象的觀察,包括自身的行為,大部分都將取決於這些電影、電視、和互聯網中所看到的東西,甚至去學習和爭相效仿。可還曾記得2016年,曾有位非裔說唱歌手公然製作鼓動全民打劫某族裔家庭的影片,此影片不但收獲上千萬的點擊量,還收獲多位數的點讚。後有有誌之士發起十多萬人的簽名,向白宮請願,最後也隻得到總統一句,不能幹預言論自由的回複。
本屆電影節,主辦方又邀請到了Loeffke將軍(上屆也邀請了將軍,詳情請見《愛的鑰匙》),並做了近一小時的演講,將軍在演講中明確指出:“很擔憂世界的未來”......“地球很小”......“人們之間建立友誼如此困難”。並說有些國家的語言中:“陌生人敵人是用同一個詞來代替的”並講道:“關鍵是怎樣讓陌生人變成朋友”......
圖五:Loeffke將軍(左四)、Dr.Carmen queral(左一)和眾人手拉手,倡導友愛、和平、互助
將軍在演講中,還提到了三位被當地人們所推崇和尊敬的人物: larry Morford "american hero"、華裔小英雄Peter Wang、中國軍人雷鋒。
第一位larry Morford ,是一位戰鬥英雄。個人非常敬佩有膽量有勇氣,不怕流血犧牲的英雄,向他致敬。
第二位Peter Wang,還是個15歲的中學生,是在學校為救同學而犧牲的,在這簡單介紹下他的事跡:2018年2月14日,美國佛州布勞沃德縣一所高中,發生了槍擊慘案,慘案造成18人死亡十多人受傷,凶手是當地一名19歲的該校前學生。慘案發生時,華裔孩子Peter Wang,原本他自己有時間和機會逃走的,但他為了讓同學們能更快更多地逃出去,主動放棄了自己寶貴的逃生時間和機會,去為大家扶住門而最終遭遇到凶手。後來這位華裔小英雄同另外二位在慘案中死去的同學,被一起按相同的某禮安葬。
將軍在電影節上,高度地讚揚了這位為救同學而犧牲的華裔小英雄,並說他同他的助手,一起曾前往小英雄的父母在佛州當地所開的一家餐館,去探望了他們......
聽將軍這樣講時,想到小英雄的父母所經曆的那種喪子巨痛和悲哀,就感同身受般地從心底泛起,並秒秒鍾淚目;自小英雄事跡曝出後,自己一直也都很想前去探望,不為別的,隻想對小英雄的父母,去表達一份尊敬和安慰,但自己始終沒有信心和勇氣,敢去麵對這種傷痛,怕到時探望安慰對方不成,自己反倒哭成淚人,故一直沒敢成行;今見將軍能前去探望他們,心裏很是感動,不免湧上一陣暖意,急忙跑到前麵,去用手機抓拍下來(見圖6)。
(圖六:Loeffke將軍在演講中、對華裔小英雄事跡的讚美)
【真心希望小英雄的家人能走出這種喪子巨痛,去堅強麵對未來。同時也懇請和建議大家,如果您有機會來佛州,無論您是旅遊還是度假,或者出差公幹,在您方便的時候,希望能到小英雄的父母所經營的餐館,去問候一聲,或者隻是不動聲色地去用個便餐,而盡可能地去支持一下他們、安慰一下他們,好讓他們去感受到這來自冥冥天地間,那份護助良善的正氣和正義力量。】
將軍在演講中,還提到了一位中國軍人,他就是在中國從六十年代開始並風行幾十年的,以“好人好事”和“為人民服務”事跡為學習榜樣的雷鋒同誌。將軍在演講中不斷地讚美他們的這種自覺忘我的無私行為,讚美這種能對他人,甚至是對陌生人而所發出的仁愛之心。
《論語·顏淵篇》子曰:“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十分強調“為仁由己”,十分重視一個人的內在道德自覺性,強調內生之仁,仁由心發。《論語*論而》中:“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孔子不但提倡將仁愛廣施大眾,還提倡“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並把仁愛去擴及到其他生靈和範圍,提倡“仁民愛物”《孟子》,愛惜萬物等。(篇幅所限,請恕不能盡詳,興趣者可擺狗)
千百年來,華夏民族的子孫們,就是在這樣的文化思想和風氣的倡導熏染下,而成長進化起來,並以不同的形式、方法和風格,來造福社會和環境。將軍在電影節上所讚美的華裔小英雄和雷鋒的事跡,相信就是受這種文化和風氣所影響而產生出來的。
本屆電影節還邀請到了一位,取得美國新澤西州羅格斯大學的細胞生物學博士學位,由生物技術研究而轉行於電影製作的年輕導演程力程博士。他轉行後所拍的第一部劇情長片《美國家庭》,對想了解美國夢和美國文化的,建議可看看。他的第二部長片《何塞》獲得威尼斯電影節“酷兒獅”獎,今年這部影片也入圍了邁阿密電影節競賽單元。他關注的主題是:掙紮,危機和希望。
此次電影節不但吸引了一些當地民眾,還吸引了一些遙遠地方的觀眾,他們風塵仆仆,不惜路途耗時四五個小時,也要趕來參加。
(圖七:本屆電影節的三位主持人同孔院院長餘學鈞(右二)
圖八:著名演員李夢男(左二)、南佛華商主席張學峰(左三)、(左四)是宋江波導演,篇首字幅由他書寫,在此向他致敬。
(圖九、十:電影節上的部分觀眾)
圖十一:電影節上的南佛詩文社的部分成員、本屆電影節華語峰會主席餘學鈞(左二)、南佛華商主席張學峰(左三)、南佛華聯主席姚清傳(左四)
最後還想說,現在的電影和傳媒,不但是一種意識形態的表現,更是一種社會風氣的測量尺,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還成了一個判斷吉凶禍福的占卜器。每個人的意識認知,都會對當前社會的人文風氣、娛樂休閑、甚至政經商貿的各個領域,都將起到影響和推動的作用; 無論你是否關心和在意,時代的發展已將它同你的個人生活密不可分,當我們在生活環境中,受到種種惡意侵害時,並不是完全無辜的,因為那是你曾經在有意無意間,就深度參與過的一種社會意識。(涉及敏感,請恕不能展開盡述,請參考後麵相關文章)
在這裏,讓我們感謝此次電影節的舉辦方、主辦方和協辦方,感謝與會的所有嘉賓、學者和各界藝術家,更感謝所有前來圍觀和捧場的各界觀眾,相信你們是社會道德價值觀的堅實底盤,是促進中美友好合作的堅強後盾,是維護風華正氣和正義、提高人類意識認知和人文素養,不可缺少的仁人誌士。
圖十七是本屆電影節,以出演《笑戲江湖》而奪得最佳男配角獎的演員袁宇龍。他可是這次頒獎活動中的大紅人,因為他已先後四次上台領獎,但前幾次全都是受別人委托而幫代別人領獎的。隻這一次才是真正自己得獎而上台,看他興奮地順著紅毯向領獎台走去,全場觀眾也禁不住地為這位可愛地、人緣極好地、樂於助人的優秀演員鼓起了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