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簡體詩詞舉例介紹之(5):和詩神會古今

(2010-01-28 17:29:20) 下一個
簡體詩詞舉例介紹之(5):和詩神會古今

中國詩詞,有許多優雅美妙的形式,是西洋詩歌無法達到的,“和詩”即為其中一大有趣特點。詩作者根據別人的原詩,仿照其音韻變化或節奏,用類似的韻腳或押韻字,另作一首與原作相“和”的詩,稱為和詩。這可以表達作者對原詩的品味欣賞,或引申其原來的意境;和詩也常為酬應之作;這都是藉由音韻文字的共鳴,達到心靈上的溝通。一般的和詩,用五七言律絕的形式為最多,或許因為這種詩體的音韻結構比較整齊的緣故。宋詞元曲雖然講究音律格式,但是古人“和詞”及“和曲”的作品,卻並不多見,可能是由於填詞填曲對聲韻節奏的要求比較高,選字的難度較大的緣故。而且,除了小令(通常全詞少於58字),其他的詞曲作品都比較長,句子的字數多了之後,相和的韻腳用字拉開得太遠,不容易達到和韻的那種緊密共鳴的特殊效果。有時作者就依原來的詞譜曲牌另填一首並不完全同韻的詞曲,就算達到詞曲之唱和目的了。此外,也有些打油詩歌,利用別人的作品,撿現成的方便,套些前人用語,有時稍改部份字句,模仿成詩,廣義上也可以算是屬於唱和之列。

我們提倡的簡體詩詞,力求精簡,對舊式押韻格律的要求得到適度解放,雖然鼓勵用長短句,因為中間並沒有音韻格律的限製,所以很容易和韻。因此,簡體詩詞對發揮「酬和」這個特點,提供了不少方便。

和詩不限於當代人們之間的唱和,今人也可以步前人的原韻,與古人和詩。這自然不是酬應,而是“神會古人” 。在簡體詩詞的領域裏,因為省除了舊式詩詞的一些音律限製,所以和詩有更多發揮的空間。隻要跟隨前人的原韻,其他平仄的要求,都可以得到解放。至於調配音韻,隻須適當地留意應用“二字音節” 的簡單原則就可以了。即使偶而有出現孤平或者三仄(平) 腳的地方,卻也無傷大雅,可以接受。我認為作任何詩詞,最基本的要素是意境為首,“順暢自然”,切忌在句裏行間玩填字遊戲,否則會令人讀來覺得僵硬難受,破壞意境之美。

這裏介紹二首簡體和詩,都是步李叔同送別歌的原韻,是今人之間的唱和,也是神會古人的詩歌。值得強調的一點是:依照簡體詩詞的原則,除了每句押送別歌的韻腳外,其他地方的平仄安排,都沒有硬性的規定。基於這點方便,內容上完全可以自由發揮,不像以往舊式填詞那樣,受到詞譜的嚴謹平仄格律限製,內容上也難免因為形式的牽製,容易落入前人窠臼。送別歌沒有詞譜式的平仄規定,我們用這首詩歌作為簡體詩詞典範,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種作法,押韻之外而沒有其他硬性平仄規定,應是打破詞譜限製的一條可行出路。

這二首簡體和詩的創作,始於名詩人徐持慶先生的述誌,徐先生曾任馬來西亞怡保山城詩社社長,國學造詣高深,精通音韻,抒寫世事心境,酣暢淋漓,著有“敲夢軒詩稿”三冊,揚名海外詩壇。此詩雖然用的是李叔同送別歌的原韻,但是靈巧自然,毫無斧鑿痕跡,可謂盡得行雲流水之妙。

其實,前人還留下一些類似的範例,比如白居易的花非花,也是沒有硬性詞譜規定的好歌詞,我們可以用同樣的方法,寫一些押韻的簡體詩詞。總而言之,希望今後的詞作者,隻要能了解音韻的基本原理和適當調配辦法,為詩詞注入新思想,靈通變化,不必再跟隨古人陳舊的詞譜,亦步亦趨地去“填” 詞了。


述誌 (作者:徐持慶)

浮名外,
市廛邊,
怡然別有天。
唐詩漢史已翻殘,
卷帙積如山!
涉天涯,
遊海角,
剩胸懷磊落。
瓢飲粗餐且盡歡,
單衣未覺寒。


桑楡吟 (作者:洪瑜)

出塵外,
佇水邊,
寂寞晚晴天。
繁華過盡歎春殘,
倚杖向青山。
望天涯,
思海角,
林下看花落,
夜闌忽夢舊時歡,
覺來衾枕寒。


[附注]轉錄李叔同的送別歌於下,便作參考: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