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簡體詩詞舉例介紹之(4):送別歌

(2010-01-27 11:02:46) 下一個
簡體詩詞舉例介紹之(4):送別歌

我們主張融合傳統和語體詩歌韻味的簡體詩詞,在五四以後的三四十年間,其實出現的很多。那段歲月,包括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詩人雖然受到西方詩歌的影響,但是他們的情懷和氣質,仍然傳承著古典優雅的韻味。那時的教育製度與學校師資,和文藝界的品味,也比現在高出許多。我們隻要看看那時的流行歌曲詞句,真的與現在的歌詞不可同日而語。為甚麽現在的歌詞作者就很難得見到能寫出像「燕雙飛」,「漁光曲」那樣既優雅又通俗(優雅與通俗並無矛盾)的歌曲呢?自然,每個時代的詩歌,也反映出政治因素和社會思想風氣的變遷,當你眼見目前文化水準和品味的低落時,能不觸目驚心地發出一聲長歎嗎?

二十世紀初,中國出了一位奇人,他就是集詩書畫音樂藝術於一身的李叔同先生 (1880年生,39歲出家後號弘一法師)。他寫過許多高雅的詩句和歌詞,例如“金縷曲”,“春遊”,“早秋”,“西湖”等都曾傳誦一時。最出名的一首「送別歌」,至今猶是傳遍海內外家喻戶曉的名曲。這首歌(雖然曲調借自西方)有景有情,感人肺腑,也是一首最值得我們模仿其寫法的簡體詩詞。辭句精煉,押韻輕鬆自然,因此容易入樂。弘一大師本是一位音樂家,因此他所作的詩詞都是很有韻味的歌詞。雖然沒有什麽格律的限製,但從字裏行間,我們仍可看到他對「平仄二字音節」的相間運用是經過一番匠心安排的。三、五、七字的句子,運用得靈活自然。「今宵別夢寒」一句,更道盡了天下的離情別緒。弘一大師已經圓寂六十多年了,令人感慨的是∶為什麽像這樣高雅風格有韻有味的歌詞現在似乎是越來越少了。


送別歌 (作者:李叔同)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附注]詩中一觚濁酒句,很多人誤寫為一瓢濁酒,也有誤改為一壺濁酒的。按“觚”(古時酒杯,音孤), “瓢”(挹水漿之器)二字形狀有些相像,但意思相差甚遠。用酒杯與用大瓢來飲酒話別,氣氛上也大有差別。


下麵我們再來欣賞他的另一首簡體詩詞“早秋”,這種寫法,正是我們要提倡的詩歌形式。意境高雅,詞句通順,流暢自然,不用僻典,融合古今詞風,人人可懂。在音韻的調配上,開始二句的前六字,仄(二字)音節和平(二字)音節交換使用,這和唐人七言律絕詩的方法一樣,其實這也是自然法則。第三句“幾許秋容”先用仄音節,打破唐人“黏”的要求,接著下麵“隔著垂楊柳”變成五字句,因此,雖然失黏,卻沒有音節雷同的問題。這是利用長短句來避免七言律絕“黏對”限製的有效手法。還有一點,就是平仄通押,“舟、樓、流”是平聲,“柳”是仄聲;“瘦、縐”是仄聲,“秋、頭”是平聲,相間押韻,並無不妥。不像唐詩那樣嚴謹不許出韻,以聲害意,常常束縛詩思。如果譜成歌曲來吟唱 (而且每句押韻的詩詞,似乎更易入歌),句尾的平仄差別就更不顯著了。這兩點,都是簡體詩詞的好處和特點。



早 秋 (作者:李叔同)

十裏明湖一葉舟,
城南煙月水西樓;
幾許秋容嬌欲流,
隔著垂楊柳。

遠山明靜眉尖瘦,
閑雲飄忽羅紋縐,
天末涼風送早秋,
秋花點點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