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絮 大紅花啦: 這首“裕廊河之歌”作於60年代,作曲者“冼國棟”先生那年代有不少作品,這首歌在我們這裏流傳較廣,近來也有不少新作,並製成卡拉OK出版,其中多為風花雪月之作,也符合了這時代的風尚,其中收錄了一兩首老作品,老朋友聽後還是推崇那些舊作,說這首“裕廊河之歌”最喜歡,不過在專輯裏麵得改名,歌詞也得改,“裕廊河”得改為“碧浪河”,否則就得不到基金讚助(不就是一兩千元罷了),“裕廊河”隻是新加坡的一條小河流而已,沒什麽意思,老冼送我一套VCD,讓我幫他把歌上網讓人聽,我就介紹這首歌給大家聽,伴奏是請中國音樂家作的。 難得有一首不會太悲苦,伴奏輕鬆的南洋歌曲能讓綠葉紫唱,所以我就來前山邀請了,記得一定要把“碧浪”唱回“裕廊”,還歌曲本來麵目,謝謝! 綠葉紫:多謝大紅花拉老師相邀。很喜歡這優美的漁家謠.意境有點像《魚光曲》。範唱嗓音醇厚飽滿,就不知我能不能唱出這味道。這就學去,希望不辜負老師的厚望。謝謝老師精心製作伴奏及介紹。 為搶救並介紹新加坡的歌曲,您總是默默地作著大量的工作,一滴眼淚一滴血地製作原創和伴奏。相信許多朋友跟我一樣,是從您這才了解到新加坡這些鮮為人知感人的故事和優美動聽的歌曲。在此跟老師您道聲謝謝! 大紅花啦:接到你的裕廊河之歌,很是高興,我在高山聽你的歌也有一段時間, 你這首唱得是“中規中矩”,歌唱技巧沒什麽問題,顫音似乎過了些,我是不會唱歌的,無法提什麽歌唱的意見,但對歌曲的表達有些見解,甚至有些偏見,我們從70年代聽革命歌曲到現在聽嚴肅歌曲,可以說是逐漸產生疏離感,從伴奏的“敲擊化”到演唱風格的“美聲化”,覺得歌曲已經失掉了感染力,這首裕廊河之歌的伴奏和演唱都是作曲者請大陸的專業人士作的,可代表當代的風格,但我們聽起來可說是“難為所動”,不會覺得漁家有什麽苦。 你的歌唱至少讓我覺得親和許多,而且碧浪已經恢複裕廊,但還沒有充分發揮你的嗓子,我們那年代唱歌都用實聲,也沒什麽歌唱技巧,很多歌手甚至不會顫音,但聽起來很親切。 綠葉紫:照您的指點還有其他幾人的意見又唱了幾遍,感覺這歌很難唱出苦大仇深的樣子。第一版是照著範唱學的。範唱應是美聲的女中音。朋友聽了說我變成美聲了。我唱歌唱戲都用小嗓,隻有跟老甘合作的黃梅戲《天仙配》是用本嗓,這也是個新的嚐試,幾段下來嗓子很累。 大紅花啦:本來我對美聲和不是美聲的分辨是很清楚的,就是美聲用“虛聲”,非美聲用實聲,不少講座後又模糊了,最近有位叫劉訓美的教授在這裏開聲樂講座,標題叫“回歸自然的歌唱-美聲唱法”,推介“一種合乎自然與科學,而非刻意與造作的發生法”,會上示範時特強調用自己講話的聲音來唱歌,可是人講話是實聲,美聲是虛聲,這就很矛盾,所以我也模糊了。 這首歌在這樣的伴奏下肯定唱不出什麽苦大仇深,這本來也不是有什麽仇恨,最多是“怨”吧,歌名改成“謠”是有意思的,謠就是一個簡單旋律,配上許多歌詞,照唱不誤,不會有太激烈的感情變化,所以這首歌你唱到這樣就差不多了,也屬於目前比較討好的方式,聽起來頂“悅耳”呢,聽歌的人大概是在欣賞歌者的嗓子,發聲部位是否統一等,至於漁家是否苦就無所謂了,若要有些“感染力”就得等我用midi樂隊給敲起來再唱。 第二個錄音唱得比第一的好,聲音更統一,若混音時伴奏能少20%,讓你的聲音蓋多點伴奏就再好些。 |
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