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
此行目的。今年年初在網上看到一則有關中國城鎮公共墓地的報道 ,才知道人們買的墓地無論是價錢如何,也隻是20年的使用/保管期,如果到20年頭上沒有續交保管費,墓園有權任意處置骨灰,說到處置,估計就跟“挫骨揚灰”差不多吧。
父母已過世多年,一直沒找到合適的墓地。當地民政部門開設的墓地都選在窮山惡水“上天入地”的地方,稍微好的非農用地界都要留給開發商,畢竟給活人建房子更賺錢。當地的居民如果實在不想選用這種墓地,隻好“各顯神通”,比如自己買塊山坡地、借某鄉下的墳地等等,也或者在相鄰縣市選一處稍微滿意的墓園。我們就屬於最後一種,是不得已而為之。雖然不是很遠,但畢竟不是故土,把兩位老人安葬在這裏,心中不免悲哀。不僅如此,落葬儀式上都讓下一輩在場(我孩子除外),因為20年後,我們這一輩都自顧不暇,到那時候我們父母的事情還得靠小輩們來料理。
2019年暑假我回國時是考慮退休後兩邊生活。在國內生活了一段時間後覺得還是可以適應,並在當地一教培機構謀得一職,因此租了房購置了簡單的生活用品。2020年初疫情大爆發,不得已倉皇逃離中國回到家中。這次回去的第二大任務就是要處理四年前留在國內的那些東西。這兩段經曆分別記載於我的係列博文“退休後還要不要回國生活?”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48092/202101/15468.html 以及 “2020年特殊時期:漫漫回家路”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48092/202003/23439.html
總的印象。在“樂觀向上的氛圍”中生活的人們,有相當一部分人都不那麽樂觀向上,對很多問題的看法出乎我意料,雖然他們不會在線上微信群裏聊。他們認為很多問題顯而易見,很多現實問題連老農民都心知肚明,而要改變現狀隻有等到某人壽終正寢或者發生某些個意外。
同樣讓我意外的還是很多人的思維或認知。比如,說美國支持台獨說台灣人不是中國人,“美國人有本事把台灣人的基因都改了!”更有甚者,新聞頻道大肆報道以色列對哈馬斯的襲擊,和在廢墟上婦女兒童的慘狀鏡頭,親戚頗有正義感地說,在二戰中X國人就應該把XX人趕盡殺絕。(碰巧前兩天我剛在網上看了一部電影,是把真人真事搬上熒幕的Woman in Gold,更是對親戚的無知感到無語。)
2019年中美貿易戰正酣。我那年回國時航班因天氣原因延遲,國內準備接機的親戚接到我的通知後問:是因為中美打貿易戰,美國不讓你回中國了?今年台灣大選,5月20日台灣新任總統就職並發表就職演說,台海局勢一時謠言四起,國內新聞報道氣勢洶洶。親戚說:完了完了打起來了,這下你回不去(美國)了。有人問我有關美國疫情、今年大選等問題,貌似在問,更像是求證,因為他們已經有了自己的答案。如果我說的跟他們想的不同,那我就是在袒護美國為其辯護,他們有的還會來糾正我,似乎他們更了解美國。
2017年有朋友夫婦來美國旅遊住在我家,當時那位太太剛做了肺癌手術不久正在恢複期,對我們的安排照顧非常感謝,之後每次回國他們都要盡心盡力招待我們,這次也一樣,我們十分感謝。每次見麵我們聊天她都會說中國現在什麽都有,中國哪都不比美國差。我想不僅如此,中國現在有的東西讓美國都會感到“自愧弗如”,如地溝油、食品添加劑、霧霾、甲醛、網警、網格員等等。其實這位女士本人就是“這些東西”的受害者,因為身體原因,她每年快入冬時都要跑去海南躲霧霾,直到來年三、四月份。我親戚家的新房已經裝修完畢但不敢搬入,每天都要過那邊早上開窗晚上關,計劃至少晾半年才敢入住。
這次國內接觸的人中,我覺得跟開車的季師傅聊天互動最舒服。因為是朋友介紹的,他跟我們說話也不避諱。對時事政治社會人心等話題,他的看法如我前麵提到的那些親戚朋友一樣,但更大膽直白。比如看到公路兩邊的綠化帶中死了不少樹,他認為是密度過大造成的,之所以栽那麽密是為了擋住視線,公路上行駛的車輛看不到綠化帶以外的情況,有掩耳盜鈴的功效。他批評過去幾年的疫情封控政策,迫使成千上萬的中小商家破產關門,他自己的租車公司也幾乎沒熬過來。他指著頭頂一排排監控探頭,說這條路上總共也沒幾輛車,你說他們想監控誰想看到什麽,諸如此類。在被提醒說話要當心時,他說他不是黨員,今生也不會是。問到美國,他都是仔細聽解答,然後加入討論,而不是自以為是先入為主。
結束語。這次回國隻是暫住或停留在二、三線的城市或者更小的縣城。雖然其中有兩個省會城市,但在大街上或酒店內(均為涉外酒店)都未看到過外國人。在廈門機場候機時看到兩、三個外國人,在返美的國際航班上同座的乘客說看到2、3個洋人麵孔。在國內所接觸的人群以退休族為主,他們的下一代工作穩定,雖然收入高低不一,但還沒有失業、裁員、再就業、房貸斷供等焦慮。他們的第三代都還在上學,所以考研、就業、找工作等話題目前隻是停留在口頭上,更不會考慮移民或走線。
結束之前還要特別說說某一所高校,那是我出生長大,度過童年、少年和部分成年生活、工作的家。由於前省領導走時的決定,全校教職員工苦不堪言,怨聲載道。不倫不類的校園變得越來越陌生,因具有標誌性而留下來的幾幢舊建築也難帶回曾經美好的回憶,讓我深感人非物也不再是,可以說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一個縮影 ---- 無論硬件還是軟件。從1950年代起該校一直在國內同類院校中名列前茅,並且任多個專業統一教材的主編,而今在排行榜上隻能跟一些專科學校為伍了。學校退休後任督導員的朋友說,在校生也都不在乎了,上課時至少有20% 的學生在玩手機,對時事也不關心,不知道現任的國家總理是何人。在校工作的發小說疫情期間,學校至少有30多人去世,通告欄的訃告就沒斷過。這次回去的這一個多月,又聽說新近過世的,有鄰居老師、叔叔阿姨、同輩人等等。。。
親戚對我說,隻要身體狀況允許,還是要多回來看看。。。我會嗎?想到一位本城網友的博文標題“家回不去了”------ 我想說,即使回去也不再是家了。
我曾經的家,現在掛牌為“外國專家公寓”。父親在院中栽過沙棗、核桃、紅棗、花椒、香椿等樹。圖片中前院地麵是一棵一棵栽種的“草坪草”。
(全文完)
謝謝你的關注和評論。
你曾經的家,你父親在院中栽過沙棗、核桃、紅棗、花椒、香椿等樹:我想那段時間肯定給你留下美好的回憶!
父母的墓地也是同樣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