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灣的月亮

灣灣的月光下,靜靜地讀書,細細地品茗, 默默地體會人生。
正文

zt: 孩子學鋼琴匯編

(2009-12-30 14:30:42) 下一個

我給學生製定的:《新課五步走》 ...

1 升降記號有沒有?(先看下曲子開頭有無升降記號 一般很小的孩子跟他說下這是什麽調就好了 講多了 他也不理解)
2 表情記號有沒有(讓他看一下 這首曲子中在什麽地方應該怎麽處理)
3 劃拍唱 (用手劃拍子 唱譜子 唱幾遍把曲子大概順下來再彈)
4 分手練(這個沒什麽說的 一般難點曲子分好段讓他們練)
5 開始合 (一句一句合 或一行一行合 合好再連起來從頭彈)
一般 學琴 不久的小孩 對新課都有恐懼感 依賴老師 給他一個一個講 一個一個教 自從用這個方法後 小孩子漸漸有了自信 琴趣也越來越濃了。嗬嗬。。。
...

怎樣才算正確讀譜

在鋼琴考級的評審標準中,“讀譜”是否正確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基礎內容,其必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就好象在語文課上朗讀一篇課文,如果字讀錯了好多,那麽別人可能完全誤解你的意思,也可能根本不理解你的意思,所以,我作為一位鋼琴愛好者,想就讀譜問題來談談個人看法,希望能對鋼琴初學者有用。

(一)讀譜從最基本的要求來說,就是要把音都彈對,當然,任何人也不會故意把音彈錯,人人都在努力把音都彈對。那為什麽還會有很多人把音彈錯呢?這有各種情況。
(1)對譜號上的升、降記號,應貫穿全段或全曲的,彈著彈著就忘了。典型的例子就是巴赫二部創意曲第 9 首,學生普遍地忘了第四個降號,常常把降 D 彈成了原位,有時連第三個降號降 A 也忘了,這樣就造成了很多讀譜的錯誤。
(2)對每小節內的臨時升降,還原記號,在這一節內要繼續有效和發生作用這一基本原則經常忘掉,這種現象在高級別的考生中也很常見,這隻能歸結於粗心大意,因為這個原則是第一年學琴時已學到的事。
(3)對升高八度、降低八度的標示搞不清,尤其是加線一多,就更容易錯,這就必須在開始時花些工夫。仔細認清楚並記清楚,以後就有經驗了。
(4)譜中有時出現高、低音的譜號變換時,應仔細看清,不能以不變應萬變。

(二)讀譜中的節奏錯誤也很常見。
(1)時值長的音必須彈夠拍子再往下彈,很多學生在二拍、三拍的長音時,沒彈夠時間就匆匆往下趕,造成節奏錯誤。
(2)每拍兩個音、三個音、四個音等的基本節奏變化時掌握不穩,造成忽快忽慢。尤其是三連音掌握不均勻形成節奏不均勻,必須嚴加注意。
(3)休止符的時值準確是節奏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經常忽略休止符也是節奏錯誤的突出表現方麵。

(三)必須仔細看清譜麵上標示的如強、弱、連、跳等表情、力度、觸鍵的記號。許多學生以為把音彈對,拍子數對就正確了。這隻是初步,我們必須認識到這個音或這些音是強還是弱的,是連的還是跳的、樂句是怎麽劃分的,怎麽做漸強和漸弱的,在哪裏分句或呼吸,這都是音樂語言和表情必不可少的部分。

(四)譜上還有很多表情、速度的術語,加上強弱、連跳等記號,我們要從中去感覺和分析這首樂曲的情緒和表現,速度和風格,這些術語和記號都是作曲家和編訂者對我們的囑咐和要求,我們要真正讀懂這些要求並把它們都體現出來,就是找到了正確表達這首曲子的鑰匙,這也正是讀譜真正的正確與提高。

如何使孩子喜歡彈琴


繼續向家長們推薦: 《如何使孩子喜歡彈琴》

許多家長反映孩子不喜歡彈琴,從家長認為 , 本來彈琴是一件即開發智力又很有趣的過程,可孩子卻十分的不喜歡。學琴之初孩子還比較喜歡,可隨著學習的深入興趣就一點點減弱,很多學生就是由於極度的沒興趣而中斷學琴的。目前孩子學琴的興趣問題幾乎困擾每一個學琴的家庭,絕大部分的家庭如果不是父母極力堅持,孩子早就中斷學琴了。

興趣是一種願望,而實現願望可以使人享受所帶來的喜悅,而喜悅可以使人的注意力更集中。興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有興趣的做事情是我們一直追求的方向。

相比之下人對於陌生的事物要比熟悉的事物有興趣,人類天生就對陌生的事物有征服感,因為不熟悉而產生征服的欲望,所以有句話叫物以希為貴。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我們天天呼吸的空氣,當空氣質量沒問題時,我們從來就沒意識到空氣的重要,當空氣質量很差時,我們就會覺得清新的空氣很珍貴。生活中的例子告訴我們一個很實際的問題,由於孩子天天彈琴,當對鋼琴、彈法、家長輔導的方式等熟悉了之後,對彈琴的行為是不會有很大興趣的,這是一種很正常的行為。
 
有的孩子性格活躍,對陌生的事物有征服欲望,由於鋼琴學習中可以不斷的練習新的樂曲而產生興趣, 表麵上這類孩子是挺喜歡彈琴的,實際上鋼琴的技術訓練是很細膩的,要完整演奏一首樂曲不僅需要彈下來,還需要各種各樣的要求。 而對於這類孩子,如果要求鬆懈,雖然容易有興趣但沒有技術能力,學到一定程度技術能力不夠時就會停滯不前,學不下去。如果要求嚴格興趣就淡漠。有的孩子性格比較內向,對陌生的事物缺少征服感,就容易對任何 事情都興趣寡然,學琴過程中要求嚴不嚴格都容易沒有興趣。

我覺得孩子不喜歡彈琴是很正常的,在學琴過程中,每天至少 45 分鍾的練琴對於任何人都是很難忍耐的,對於成人來講,我們能夠耐心做事的原因大多不是興趣,而是責任和利益,我們可能把做事當作是一種過程,我們更多的時關注於結果,就像我們工作的目的是為了有收入,我們可以用這些收入去享受生活,做自己有興趣的事,而對於工作本身隻是實現興趣的手段。可對於孩子來說彈琴不僅不會給其帶來很大的利益,天天的練琴是很難堅持的。我在教學過程中曾經要求家長每周拿出孩子練琴時間的十四分之一,也就是 15-20 分鍾來練琴,雖然絕大部分家長都沒有堅持過一個月,但家長心裏是明白的,學琴真的很不容易。
 
所以我們所期待的 以天然的興趣來學琴的想法是很難實現的, 這也是許許多多孩子在學琴的過程中半途而廢的主要原因。按我目前的教學經驗和效果,孩子彈琴沒興趣沒關係,我們是 可以訓練彈琴的興趣的。 而訓練的辦法就是對人的調整,在學琴的初期一切按能夠產生興趣的方式進行訓練。我們知道興趣的作用就是可以使人以很專著的狀態做事,那麽我們 就訓練孩子注意力集中的能力, 從而達到同有興趣一樣的效果。這僅僅是開始,學生一般需要用半年至一年的時間進行技術訓練和穩定,使其達到注意力集中的狀態,並且在訓練基本結束之後,就可進行音樂表現的訓練。
 
當孩子能夠以真實自然的情感表現音樂的時候,那種音樂給她帶來的興奮和刺激會使他為了再次尋求那種情緒而不斷的努力,這種對結果追求的動力就是我們所尋求的興趣。所以當某一學生在彈琴中找到音樂感時,我會告訴他:你已經入門了,你以後會學下去的。

注:真正的音樂不是演奏者故意的表現,也不是練習強弱就能實現的。音樂是一種語言,當你能夠掌握這種語言並能夠通過這種語言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時,你才能感覺到什麽是音樂。你問那些感受到音樂的孩子當時的感覺是什麽,孩子大多會很興奮得的告訴你:痛快、舒服、發泄。
這也許就是音樂真正神奇的地方。

練習鋼琴的方法和習慣的建立

練琴有很多重要的方法、總結起來有 5 條法則:

1 、開始時慢練。新曲子一般初學的琴童的視奏能力欠缺的關係、開始時必須慢練。慢練的作用在於大腦對譜麵、手指和鍵盤等各種信息進行處理、分配各種注意力有比較充分的時間。這樣可以避免出錯率、把錯音錯指消滅在搖籃裏。

2 、分段練。長曲子的彈奏非常累腦、也不便於記憶。把曲子分開來練達到化整為零的簡化目的。

3 、難點單獨重點練。這個很重要、因為曲子當中出現技術難的地方、如果不單獨地重點練、不但造成整體節奏上的問題、而且時間一長、容易的地方就更加突出的熟練、難的地方卻更加突出的生疏。

4 、分手練。有些曲子為了熟悉聲部必須分手練、除此之外、分手練可以達到簡化曲子的難度的目的。

5 、避免出錯。新曲子的開始幾遍一定要極力避免錯音錯指。這是因為最新鮮的記憶一旦出錯、很容易造成導致混亂、造成習慣性的錯誤後很難改正。

掌握了以上 5 條法則就基本上可以避免亂彈琴的現象、可是為什麽孩子亂彈琴的現象普遍出現呢?

如慢練、其實很少孩子能忍住慢練。一旦曲子某些部分彈熟後、就順著把後麵的東西也彈快、回到下一遍的練習就更快了。這是人工作的一種自然的節奏、很難察覺到的、孩子的天性更是順著自己的性子彈。而且孩子的自控能力差、即使察覺也難控製住不快練。所以孩子彈琴有不怕慢隻怕快之說。其他的 4 條做不到也是這個原因。如難點單獨重點練、人的惰性和煩躁情緒會加劇對難點的回避、造成惡性循環。孩子的自控能力差、會造成一發而不能收之。從而導致對曲子的厭煩而練不下去。

可見好的練琴方法和習慣的建立、對於自控能力差的小孩子是一件尤其困難的工作。而且好的練琴方法和習慣的建立卻和消滅錯指錯音一樣、必須在孩子學琴的初期消滅各種不良的練琴習慣、一旦壞的習慣養成、很難再改了。這又增加了這項工作的難度。

這個工作初看起來好象隻是家長的事、而且實際上一般老師也交給家長去做、認為這是家長的工作。可其實是鋼琴老師的事。很遺憾一般鋼琴老師對此很不重視。個人認為這是鋼琴教學的一大誤區和盲點。

說這是鋼琴老師的事是因為這裏有很多技術問題不是陪練家長能明白的。如新曲子如何讀譜、注意力如何分配、如何發現技術上的難點等、都需要有經驗的老師具體指導,家長無法勝任的。很多老師回課時隻注意檢查孩子的手型和曲子完成的情況、卻忽視檢查了為什麽曲子完成不好的根本原因 —— 正確的練琴方法。

這也許會讓老師或家長感覺孩子起步慢、但給一大筐魚還不如教會孩子如何釣魚。好的練琴方法和習慣、孩子終身受用。

由於好的練琴方法和習慣的建立的艱巨性、好老師不但應該手把手教會孩子這種方法、並且通過回課時檢查的方式進行長期不懈的監督、也許要從學琴一開始監督半年或更長的時間。而且一旦有小孩子亂彈琴的苗頭、及時加以糾正再通過回課時檢查督促孩子鞏固正確的練琴方法、最終達到一個習慣的養成。同時老師要與家長溝通、交代這次作業的練琴方法上注意事項、要求家長在陪練時提醒或監督孩子用正確的練琴方法。很遺憾、現實中很少有老師做到這一點。這是因為老師在教學觀念上對正確的練琴方法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之外、長期監督也很累人。

其實正確的練琴方法 / 習慣的建立的重要性不亞於培養孩子對音樂的興趣、更不亞於手型的強調。孩子學琴最困難的就是堅持。鋼琴是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的技術活、學琴孩子的絕大多數時間在於練習這種技術、亂彈琴的低效率造成了孩子學琴進步的障礙、不但使得孩子失去了學琴的成就感導致畏難情緒、而且往往是亂彈琴的惡習帶來的煩躁導致孩子厭學情緒。

正確的練琴方法:

1 . 慢速訓練:沒經過調整的學生大多心態浮躁,一上琴就想彈出完整的樂曲,恰恰這種心態會成為學習的障礙,心態急躁彈琴就不細心,就容易出現錯誤;急躁容易在彈琴時肌肉緊張,使彈琴的動作不自然,造成肌肉僵硬,反而彈不出快的速度;急躁心態就不靜,就很難形成彈琴的良好狀態。所以在初學彈琴時,首先注意的就是慢速的問題,是學琴的基礎。另外在學到一定程度時,學生容易出現浮躁的現象,自認為已經具有一定的程度了,人就容易變得輕浮,這時的主要特點也是慢不下來,慢速練習應該一直貫穿學琴的始終。隻不過隨著程度的提高,用於慢速練習的時間可以減少。慢速練習是形成彈琴狀態的基礎,學生出問題的大部分原因就在於沒有慢速練習。

2 .大聲數拍子:慢速練習有一個弱點就是速度慢下來的同時,學生容易沒有精神,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昏昏欲睡,那麽大聲、興奮的數拍子可以避免以上的問題發生。同時由於節奏在學琴初期比較難掌握,不象音符和指法那麽直觀,經常是節奏錯了也不知道。而數拍子可以使學生達到節奏基本上不錯,而且數拍子可以有效的控製學生的情緒狀態。慢速和數拍子就象是空調器一樣,用來調節學生練琴時的情緒狀態,過於興奮就用慢速來調節;過於懶散就用大聲數拍來調節。
 
3 、 綜合演奏能力:動作標準的訓練會使學生在彈琴時具有一定的技術痕跡,會對自如的音樂表現造成一定的影響,所以在進行音樂感訓練時一定要放棄所有的技術動作,一切以音樂為目的,手臂的動作僅僅是音樂表現的一種手段,不能成為障礙。這時學生會根據音樂的需要自由的加入一些手臂、手腕的協調動作。並開始把演奏樂曲當作是一種自由的情緒發泄。在餘下的事情就是等待真正的、無法形容的音樂來打動她。 通過以上的訓練過程可以看到,技術隻是階段性的需要,當學生學到一定程度時必須拋開技術痕跡,否則就會影響彈琴。既然如此,不練技術行不行呢?我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吧: 某人在烈日炎炎的夏天見到幾個人氣喘籲籲的抬著一艘大船在馬路上走,很感奇怪就問其原因,這些人回答:行路時遇見一條大河,正愁過不去,見此大船,載我們過河。為感激此船載我們的恩德,我們決定抬著它一起走。

以上的故事說明一個事情,技術就是那條船,沒有船就過不了河,可過了河丟不下船就會影響行路。技術就是這個道理

了解兒童心理發展,科學安排輔導練琴

2008-12-23 15:22:46

    許多家長朋友在決定讓孩子學琴之後就會有些疑問:讓孩子幾歲開始學琴?從哪些教材入手?在實際的輔導過程中也會產生一些問題:安排多長的練習時間合適?采用哪些方法有效?而且還會碰到具體的困難:手型不好怎麽辦?記不住升降號怎麽辦?孩子為何不聽話?等等等等。

    事非經過不知難!十分理解家長們的苦衷!論壇中許多朋友經常發來求助帖子,老師們、有經驗的家長們,學友們,都曾熱心地提供了大量信息,其中的一些提法流傳甚廣,比方“5—6歲是開始學琴的最佳年齡分手練用腦子練琴胡蘿卜夾大棒等等。一些家長朋友在得到這些信息後如獲至寶,迫切地應用到輔導孩子的過程中,與此同時,也把這些提法繼續傳播與網友分享,對此,本人不免心存憂慮:這些提法,真的放之四海而皆準嗎?

    如果能夠對兒童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有所了解,再結合自己孩子的客觀差異性,從而安排對孩子學琴的具體輔導,是否會更合理、科學、有效呢?結合一些具體現象,本人在這個領域進行了初步探索:


    .兒童對音樂的認知首先來自對感官直接刺激的反應與分手練。

    兒童對音樂的認知首先來自感官接受的直接刺激。本人認為,備受推崇的分手練起碼在以下幾個方麵對兒童會產生負麵的影響:
    1.視覺:分層麵的刺激不利於孩子從對整個譜表的直觀觀察(圖型)判斷音樂走向。如果養成了先分後合的習慣,勢必會影響今後的視奏能力。

    2.聽覺:分聲部的刺激不利於孩子從對整體的音響效果的感受上了解音樂。如果總是先彈右手,而右手一般是旋律聲部,那孩子就會養成重視聽旋律的習慣而忽視整體的和聲感受。
    3.觸覺:不管你願不願意,孩子總是喜歡重複簡單的、熟悉的、順手的動作,而這是造成雙手機能發展不平衡的重要因素。
    我們知道,大腦皮層是劃分功能區的,分先後的、分主次的刺激這些不同的區域,對大腦的均衡發展會有什麽影響麽?
    那麽,是不是一定不能分手練呢?當然不是,分手練畢竟是一種很有效的練習方法,我隻是強調:盡量不要分手練——非分手不可才能解決問題再分手——不能形成習慣!有人讓孩子從小湯1的《老麥克唐納》就開始分手練,這真是叫人匪夷所思。

    
.智力發育與何時開始學琴。

    匈牙利
鋼琴家費爾德斯說:正式的鋼琴學習不可以開始得太早。
    我在上一篇日誌中談了有關這方麵的問題,是一些具體參數,這裏再概括一下我從心理發育方麵的理解:
    1.在心理上有時間和空間劃分能力:對方向和型狀能指認和區別。能從時間上劃分,比方將一拍分為兩個或多個單位。
    2.有意注意能力開始發育:有一定目的、需要一定意誌努力對某些對象進行指向和集中。注意具有了一定的穩定性和選擇性。比方對看譜或做彈琴動作能持續一定時間。
    3.具有初步的抽象能力:比方有了的概念和對數的指認區別能力。
    4.出現有意記憶能力:一般要在
4歲以後,對認知結果才有保持、儲存、提取能力。
    兒童智力發展是不均衡的,本人認為,從降低成本的角度來看,孩子學琴不必開始太早。比方說:如果孩子還不區分左右,你就要用
這邊兒、那邊兒來說明,如果孩子對數沒有概念,你就要指出這個,那個來解釋,如果孩子還無法比劃型狀,你就要用這樣、那樣來描述,最要命的是,無論是老師教還是家長輔導,孩子記不住,你就要不厭其煩地重複,無論從時間、精力、花費角度考慮,你的成本都比別人高了。

    
.記憶能力與一些相關問題。

    記憶能力可劃分為:無意記憶與有意記憶、形象記憶與抽象記憶、機械記憶與意義記憶等。孩子的記憶能力總是從前一項向後一項發展。

    從《小湯》這套教材我們可以看出,在內容上,圖畫說明逐步減少而文字說明逐漸增多,就是這個道理。
    提高能力的過程就是增強記憶的過程。涉及具體的輔導事項,舉例如下:如果手型不規範:要多用動作示範少用語言說教。因為孩子剛學彈琴時對型狀等形象記憶能力稍強。如果忘記調號:多加提醒少指責。孩子的有意記憶能力還不強。教材的選擇:隻有幹巴巴樂譜的教材稍晚再用,比方《拜厄》《哈農》。

    .思維發展與用腦子彈琴。

    從思維發展的規律來看,形象思維早於邏輯思維、經驗思維早於理論思維、直覺思維早於分析思維、常規思維早於創造思維。

    用腦子彈琴提倡的是,在彈琴的過程中要善於總結經驗教訓、善於發現並運用規律,這十分應該,但對較小的孩子來說,他們的記憶、分類、概括、總結、改組能力不強或根本沒有的情況下,讓他們用腦子彈琴倒不如更注重用手和用耳朵彈琴。用腦子彈琴對再大些的孩子提出才更合適。

    
.了解孩子的情緒情感心理杜絕失敗的家庭說教。

    現將一些容易出現的家庭說教對孩子的心理作用分析如下(其中當然也包括本人曾經犯過的錯誤):   

    1.我雖然不懂音樂但你也甭想蒙我!
”——父母都是孩子心目中的英雄,他們對你的權威絕對服從和信賴,連爸爸媽媽都不懂,我有了問題誰幫我解決呢?從此,孩子有了畏難情緒。
    2.爸爸、媽媽辛辛苦苦掙錢,風裏來雨裏去接送你學琴,你還是不用功!

——孩子的道德感還沒有形成,他們根本不懂得感恩,他們會認為:我怎麽做你都不會滿意。
    3.練琴是你自己的事!
”——如果你陪伴他們,他們會覺得自己的勞動得到了尊重。
    4.別以為你彈得很好了,誰誰誰就比你還好,要謙虛!懂嗎?
”——自信是從鼓勵中得來的。孩子會以為:原來我還是個笨蛋!
    5.時間還沒到,再來一遍!
”——原來練琴是計時的,早知道我拖延一下好了。
    6.還是這裏錯!你沒長記性!
”——他還真就沒長好記性。
    7.還是不夠完美!
”——但是,他進步了嗎?哪怕很小。
    8.又走神兒了,是不是惦記動畫片呢?今天你就死了心吧,不許看!
”——冤枉!我不是故意走神兒的。孩子的注意力隻能集中那麽一會兒啊。
    ...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