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東北之前,由於各解放區部隊均打算一到目的地即接收日偽武器裝備來武裝自己,因而各自出發時,並未按齊裝滿員通例上路。最典型的是從陝北來東北的第 359 旅。由於當時部隊中流傳著“東北遍地是物資,槍炮要多少有多少”的說法,所以第359 旅在輕裝的時候,也輕到家了,將稍重一些的火器都大大方方地留給了當地的軍分區部隊。其中一部分輕武器在途經河北邢台時又送給了冀中軍區的一些地方部隊。 當10月下旬,第359 旅到達河北玉田時,每班隻剩下一支槍,還是用來站哨用的。
故後續部隊與最早出關的冀熱遼部隊的武器裝備相比較,有一定差距。因此,當時流傳著“新兵新槍,老兵老槍”(即冀熱遼部隊在東北發展起來的新部隊都使用的是新槍好槍,而後進入東北的其他解放區出關的部隊都使用的是老槍或沒有槍)的說法。
對此,中共中央、東北局十分重視,彭真、羅榮桓、程子華以及李運昌等做了許多工作。
為了盡快解決好這一問題,彭真、羅榮桓以及林彪於1945年11月19日電示李運昌、文年生和沙克,該電摘要如下:李、文。沙:……應將新部隊的機槍,立即動員暫時交給老部隊使用,以便消滅敵人。
林、彭、羅1945年11月19日時隔一日的11月20日12時,林彪又致電彭真、羅榮桓,指出:……為使老部隊能立即補充武器可規定陳唐部,每連隻留三挺機槍,其餘的轉給老部隊用。
1945年11月下旬,陸續進入東北的各解放區挺進部隊領導人鑒於裝備的嚴重不足問題開始紛紛致電東北局和中共中央反映情況。
11月21日,中共中央和東北局接到反映:新人東北的黃秀發部隻有1 /5 步槍,自動火器、擲彈筒、步炮等全無;劉其人部亦缺1 /3 步槍及大半輕重機槍,趙爾陸部反攻以來即無大的繳獲,步槍大多破舊不能用,此次經懷來已放下許多,全部需補充上。新兵隻能組織地方兵團亦感沒有武器,此外 軍區教導師一個人一條槍也沒有,第2 野戰兵團組織以來有名無實,趙爾陸部力量不大,劉道生部抽不出來實無法擔任較大的作戰任務,因此請東北速送一批武器到承德或令李運昌同誌將扣留送承德之武 器如數發還。
11月23日,程子華也發現這一情況,致電東北局,該電摘要如下:……劉其人部槍支不足半數,且屬本地造雜槍,從山東出發時,有的動員來背新武器的,故現在情緒不大好,需補充武器才能作戰。……
程1945年11月23日12月間,程子華再次致電東北局彭真、羅榮桓、伍修權,匯報了由各解放區至熱河的部隊的兵力情況,該電全文如下:彭、羅。伍:熱河現有兵力:(一)熱河縱隊8 個團1 萬人,武器二三旅較好,一旅(劉其人部)較差。
(二)趙爾陸部4 、個團約7000人武器多老槍,輕機槍平均每連兩挺,無炮。
(三)黃壽發部5 個團1 萬人,但大部徒手,隻拿上2400支步槍(1 /3 老槍)、25挺機槍。
(四)楊蘇部10個團1.5 萬人,到冀東有1.32萬人,武器較好但出發時以北上改善裝備為動員因此步槍放下1 /3 ,機槍放下百餘挺,迫擊炮放下一門,山炮全部放下。
程1945年12月黃3 師的兵力最大,但十多天過去了,“七無”情況更加嚴重。東北局撥給的夥食費,支持不了幾天。更要命的是根據東北局計劃撥補入關老部隊的武器,黃3 師隻得到了很少一些,遠不夠裝備部隊。為此,12月17日,黃克誠又給中央軍委發了電報,直言了目前的困難。該電文日:
(一)3 師、梁師全部已休息10天,除部分部隊外,疲勞大體恢複。惟部隊因遇各種困難不能解決,情緒不高。因持久方針未定,臨時救急,幹部感覺苦悶,落後分子則表 現悲觀。楊國夫部發生嚴重逃亡,且有下級幹部與成班帶槍逃走之現象,該師由山東出發到錦西,逃亡已達30%以上。3 師與梁師則稍好,除怪話外,尚無大批逃亡。現正進行建立根據地,提高勝利信心的教育工作。
(二)3 師出發到東北已一月,僅領到滿洲偽幣200 萬元,夠夥食16天之用。一切經費均停發,對人民強迫使用500 元、100 元之大邊幣,造成物價飛漲,商店關門。糧食除一部分吃日本存糧外,其餘到一處吃一處吃空燒盡,有如蝗蟲。人民怨聲載道。因整個部隊:1.情況混亂;2.地 區未劃定;3.火車被破壞;4.鄉村被匪割據;5.各地部隊各自為政,無法統一支配。故雖有糧食,仍感嚴重之恐慌。日僑與炭礦工人鐵路工人均無糧吃,不少 當乞丐和餓死。部隊則到處征餉。
(三)部隊武器僅補充步槍1200支,輕重機槍44挺,山炮10門,野炮4 萬,尚不能補足。沿途留下之武器,且多破缺不全,為新部隊丟下不用者。楊師、梁師稍多一點。幹部戰士對新部隊裝備完善,老部隊破破爛爛,極不滿意。
黃克誠如此尖銳地提出了東北部隊中確實存在的“新兵新槍,老兵老槍”的問題後,令中共中央領導人十分為難。大敵當前,出現些偏差在所難免,需要靠細致的工 作加以解決,如果處理不當,會引起東北新老部隊的矛盾激化,於大局無益。因此,12月20日,劉少奇在中央關於必須注意與先去東北之部隊及地方幹部團結問 題給黃克誠的指示中,從團結的角度談了自己對這一問題的看法。
電文如下:黃克誠:(一)你處的混亂現象是由尚未建立統一領導中心、統一部署工作而導致。中央本日已有決定告訴你們,望迅速執行,關於建立根據地你是有經驗的,望你就全盤工作提出部署的意見,並取得林彪、運昌及分局同意後執行之。
(二)來電說新部隊裝備好,老部隊破破爛爛,幹部戰士極不滿,這是不對的。這將引起新老部隊的隔膜。隻有由於先到滿洲的同誌組織了新部隊,才把這些武器拿 起來,否則就被土匪或頑軍拿去,因此他們對黨有功,你們因為後到,暫時還少補充,以後還得補充及新老部隊之武器的調劑的,這種不滿必須切實解釋。
(三)你必須告誡幹部對先到東北工作的幹部及部隊和本地幹部,如李運昌等,采取熱情的團結的態度,在工作上引導他們,對他們少批評多建議,然後才能很好團結。
東北局對上述情況也是清楚的,12月3 日,彭真、羅榮桓在向中共中央通報東北兵力部署時,也提到過“李運昌部。程世才部、萬毅都經我們手獲得較充足步、機槍之補充。吳克華部、蕭華部也得到相當 數目的補充。而梁1 師、黃3 師、羅2 師及正進入東北之山東曾國華部第3 師均未得到補充。原運熱河之1.2 萬支步槍,擬分發1 、3 師,他們尚未得到。”
由於黃3 師等主力將承擔重大作戰任務的確需要補充,中央也為此連電催促東北局解決矛盾,這使得東北局沒有小視這一問題。
“新兵新槍,老兵老槍”畢竟是一個客觀存在的實際問題。對此彭真堅持實事求是的態度,於12月23日致電李運昌,決定在冀熱遼部隊抽調被眼支援新四軍3 師部隊。該電全文如下:運昌同誌:(一)據來的同誌談,你直屬各部被服武器補充已齊並言有儲存的,後到老部隊迄今未得適當補充,又王元運去之大批物資克誠 所得亦甚少,因此老部隊情緒頗受影響,已引起部分不滿。
(二)估計先到部隊較充裕、後到部隊較困難是必然的,此事如不妥為解決將影響作戰、影響團結。影響大局,希你抓緊時間主動地積極地堅決采取有效辦法,把各 部所存物資抽出並動員幹部戰士發揚階級友愛捐贈慰勞,首先解決他們的被服等,他們是南方來的本來就怕冷,應當十分重視,同時兩軍新會合,開始關係搞好彼此 印象甚好,將來自易團結,開始關係不很好,將來麻煩甚多,要教育幹部照顧大局,此事希複予注意。
彭真12月23日12月30日,為進一步協調好整軍、擴軍中的統籌工作,彭真、羅榮桓、蕭勁光還發出關於槍彈物資統一調配問題的指示,要求李運昌等指揮檢 查調劑。該電摘要如下:(一)未退出沈陽前一個極短時間(一周左右)我確曾控製大批物資(機器被服彈藥),除處理這批物資有缺點須檢討外曾用極大的注意轉 運。
應首先補給西線,根據現存不完整材料運赴錦州方麵的各種子彈(七九子彈40萬發在內)達80萬發,手榴彈約15萬,皮帽鞋子各3 萬,大衣1 萬,棉裹腿10萬,另有北麵運去1.2 萬支步槍,機槍33挺,同時10月初尚搶運去很大一批物資,上述物資如能到達西來部隊手中當可解決大部分困難,這批物資究竟如何分配或失掉,望李黃負責檢 查調劑。
(二)自離開沈陽並把物資西運後,總部已空無所有。因此便無法解決各方麵向總部的要求,總部窮於應付。
彭、羅、蕭1945年12月30日奉彭、羅、蕭30日電後,此時已任錦熱地區政治委員的李雲昌即著手調查了解情況,並將西運物資損失及分發情況向東北局作 了報告。摘要如下:彭、羅並林:(一)冀熱遼部隊挺進東北團近水樓台獲先機擴軍與收集物資較多,對外來部隊本具滿腔熱忱,盡量補充,但因幹部缺乏,加以情 況變動常轉移無可靠,部隊守衛物資多有損失,自己未能隨時抓緊清查督促,致老部隊未獲充分補充,新部隊多有浪費,影響老部隊情緒與團結,使我內心十分內 疚,成為最大的遺憾。
(二)由葉柏及馬三家子充錦之械彈物資在中途已被別人取用無可靠。部隊押運到錦已非原數,又未及清查,當時山海關失守,文年生、黃永勝兩部因為徒手,為應 付戰鬥情況曾發步槍2000餘支,其他物資本來準備金補充,黃梁師後以該部隊未到錦州已失,大批物資(七列車)又運回朝陽北票,為人偷去私拿一部分,黃粱 師趕到在情況緊迫下,各部自己到倉庫去取,部隊遊擊習氣重,秩序大亂,領多報少打埋伏現象更多。
(三)各方麵組織不健全,陰差陽錯事態很多,運輸時接收物資又無清楚手續,很多事無檢查考慮,使人著急。
李運昌1945年12月30日李運昌的報告以及後來一些史料證實,進軍東北時冀熱遼部隊得到的武器,除發給擴編部隊外,還裝備了各解放區陸續到達東北的老 部隊。其中16軍分區部隊還將一批軍火運往鞍山、營口、安東等地,發給了進入東北的359旅和山東魯中部隊、膠東部隊以及延安來的教1 旅等部隊。冀熱遼軍區在錦州掌握的武器,先後發給進入東北的冀中31團、延安教2 旅。警1 旅、山東2 師、7 師及新四軍3 師。同時蕭華、曾克林等還根據東北局的指示,用船向山東龍口送去了一批武器、彈藥,其中有500 萬子彈、炮彈。
關於這一問題,聶榮臻在回憶中說明了事情發生的原委:“由於出關部隊完成任務出色,蘇聯紅軍對他們的態度很好,他們進入沈陽之初,蘇軍曾經把關東軍的武器 倉庫交給他們看管。倉庫裏存放的武器,能裝備幾十萬人。曾克林同誌帶領的部隊,從倉庫裏取出一批武器,發給了擴編的部隊使用。”
曾克林同誌到延安匯報工作時,講了接收武器倉庫的情況。黨中央聽了這個匯報後,曾經向各解放區發出通知,命令調往東北地區的部隊,把武器留在原地,到東北 重新發給武器。可是,當各解放區的部隊陸續到達東北的時候,就在曾克林去延安之後,蘇聯紅軍收回了武器倉庫,等他們從延安回來,蘇軍的態度發生了變化,不 僅收回了武器倉庫,也不讓他們駐在沈陽了。
為什麽會出現這個問題呢?我在前麵已經講過,因為蘇聯和國民黨政府訂立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蔣介石要對東北進行“行政接收”,蘇聯受條約的約束,對我們的態度就發生了變化。
武器倉庫已被蘇軍收回,哪裏還有武器發給兄弟部隊?此事,使李運昌。曾克林同誌受到很大的埋怨,其實,這件事不怪他們。
關於此事,作為當年東北人民自治軍參謀長的伍修權在自己的回憶錄裏也有記述:“當時彭真同誌任東北局第一書記,與蘇方會談都由我為他翻譯。大約是第二或第 三次接觸時,蘇軍向我們提供了一個情況,說明沈陽附近有一個存放10多萬支槍的武器倉庫,可以移交給我軍。這真是個好消息,我們聽了很高興,便迅速將情況 報告了中央。中央馬上命令山東部隊和新四軍3 師黃克誠的部隊,把自己原來的武器留在關內,迅速徒手出關到沈陽接收這些批新武器。誰知那時蘇聯害怕美國指責他們支持中共的八路軍、新四軍部隊,怕擔引起 美蘇關係惡化的罪名,兩周以後又臨時變卦,通知我們說那批武器要另行處理,不能給我們了,由於他們害怕美國,出爾反爾,弄得我們很被動。新槍沒有到手,原 來的槍又留下了,部隊上下都埋怨。彭真和李運昌為此受到許多指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