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鳳凰網曆史頻道 民國另一麵:人口增長之快中國曆史絕無僅有

(2012-12-28 20:48:00) 下一個


鳳凰網 曆史頻道› 專家論史› 民國另一麵:人口增長之快中國曆史絕無僅有


核心提示:盡管抗戰時期又一次導致人口下降,但1949年年底仍達5.4億。


關於民國的進步,我隻講兩個過去人們比較忽略的問題。一是人口模式。如前所述,傳統時代人口的增減是王朝興衰的顯示器,而亂世人口大減則是常規。然 而民國時期盡管兵燹不斷,天災人禍深重,但與曆史上“亂世”人口往往要損失一半以上甚至更多的情況形成鮮明對比,民國卻出現了曆史上從未見過的人口“亂世 增長”。複旦大學人口史研究團隊多年潛心研究的結晶《中國人口史》六卷,其中後兩卷就集中揭示了這一過去人們未加注意的重大問題。


過去人們都有兩個印象,一是清代中期人口突飛猛進,連破一、二、三、四億大關,由此產生了關於清代偉大的種種說法。二是從晚清到民國一直都說中國是 “四萬萬”人口,這倒也符合人們對曆代亂世人口衰落的認識,沒有大減已經很不錯了。而中國人口走向“高低高”的近代發展中模式,則是20世紀後半期至厲行 計劃生育前的事。


但是,由曹樹基、侯楊方分別完成的《中國人口史》後兩卷以翔實具體的考證和統計告訴我們,這兩個印象並不真實。


在《中國人口史》第5卷中,曹樹基證明,以往由於嚴重低估人口基數導致的所謂清中葉人口空前高速增長的說法不確。從1644清朝建都北京至1851 年太平天國戰爭爆發前,人口年均增長率0.49%,增速低於唐前期、北宋前期和南宋前期,即便是其中增速最快的康雍乾百年“盛世”,年均增長率也不到 0.7%,所以“‘清代前期人口的高速增長’是一個虛構的命題”。(曹樹基:《中國人口史》第5卷,複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835頁)


而從1851年太平天國戰爭爆發直到1949年國共內戰結束,中國處於傳統治亂周期中兩個“大王朝”之間的“亂世”,然而這個亂世的晚清和民國兩段 卻有不小的差別。清末以太平天國戰爭為主的鹹同年間大戰亂,固然使人口從4.36億降到了3.65億,辛亥革命前夕卻恢複了增長。根據侯楊方《中國人口 史》第6卷的研究,清末民初到抗戰前的人口增速更是超過了清朝的康雍乾盛世。在1911-1936年間,全國人口從4.1億增長到5.3億,年均增長率達 到1.03%。盡管抗戰時期又一次導致人口下降,但1949年年底仍達5.4億。侯楊方據此認為:整個“民國時期的全國人口增長速度之快可能是中國曆史上 前所未有的”。(侯楊方:《中國人口史》第6卷,複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575頁)


而這種“亂世”人口增長率高於前朝(清)盛世的情況更是不同尋常,以至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53年進行首次人口普查時,就出現了5.8億、 連同港澳台已超過6億的驚人數字,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普查前幾乎所有人都認為中國人口仍不到5億),顯然,1949年後超過2%的人口年均增長率就是民國 時期的這種變化的“自然延續,而並不是另一階段的突然變化”。事實上,如果把民國年間慘烈的戰禍與天災與1949年後的“和平紅利”的差別刨除,則 1949年前後的人口增長模式差別並不大。因此侯楊方認為,從傳統時代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長率,變成現代發展中國家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長率這 樣一種“中國人口模式的轉變,發生於20世紀上半期”,即民國時期(侯楊方前引書,610-611頁),亦即既不是發生在1949年以後,也不是發生在清 中葉傳說中的“人口爆炸”時代。侯楊方列舉了許多史實,證明民國年間由於經濟社會和醫療的進步導致人口模式發生的這種曆史性變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