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錢學森揭發張愛萍:他說蒙古曾是中國領土(圖)

(2011-12-04 15:28:50) 下一個

錢學森揭發張愛萍:他說蒙古曾是中國領土(圖)


 


核心提示:作為國防科委副主任,錢學森在這場運動中表明自己旗幟鮮明地同張愛萍劃清界限,貼了一張大字報揭發張愛萍的“大國沙文主義”,具體寫的是他在20世紀60年代陪同張愛萍到發射場時發生的事情,張曾指著地圖跟他說:“這裏是蒙古,從前都是中國的領土。”


本文節選自《文史參考》2011年第01期 作者:李鹿 原題為:說話傷人吹捧大躍進不一樣的錢學森


1975年“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中,年初剛出任國防科委主任的張愛萍將軍被人們稱為是追隨鄧小平搞右傾複辟的“四大金剛”之一,國防科技和國防工業係統被宣布為右傾翻案風的重災區,號召科技戰線上的廣大職工“打一場批判張愛萍的人民戰爭”。


作為國防科委副主任,錢學森在這場運動中表明自己旗幟鮮明地同張愛萍劃清界限,貼了一張大字報揭發張愛萍的“大國沙文主義”,具體寫的是他在20世紀60年代陪同張愛萍到發射場時發生的事情,張曾指著地圖跟他說:“這裏是蒙古,從前都是中國的領土。”


這張大字報張並沒有在意,但是據張的後代講述,錢學森在批鬥會上的發言對張傷害很深。張愛萍的兒子張勝在2007年出版的《張愛萍傳記:從戰爭中走來》一書中寫到:其實,父親並不在意別人對他的批判,他經曆的太多了。他說:“要我聽就去聽嘛,有什麽大不了的!”隻是有一個大科學家(指錢學森)的發言,使他困惑和難受。這位科技界的泰鬥說:“張愛萍是個什麽人?我看是個魔鬼!他想拉我下水,就像魔鬼在向我招手!”結果張愛萍心髒病突發住院。


延伸閱讀:伯樂張愛萍 作者:羅旭 劉逢安 來源:光明日報


歲月流轉,如今人們對張愛萍的認知,往往僅限於共和國的開國上將。事實上,張愛萍不僅在軍事上功勳卓著,而且還是我國第一顆原子彈試驗總指揮,“兩彈一星”大協作、大會戰的領導者。


今年2月26日,“兩彈一星”元勳朱光亞院士逝世,人們在痛別這位傑出科學家的同時,可能不會想到,半個世紀前,正是因為時任國防科委副主任的張愛萍,拜名不見經傳的青年核物理專家朱光亞為師,係統了解了原子彈知識,從而確定了中國獨立研發原子彈的戰略目標,揭開了“兩彈一星”的偉業鴻篇。


3月11日,記者專訪了張愛萍的秘書鄧德江,聽他講述了張愛萍在“兩彈一星”事業中慧眼識英、不拘一格選人才的故事。


開國上將拜科學家為師


1961年,當中央向張愛萍交待原子彈研製領導任務時,他快人快語,“我文化低,不懂原子彈,得找個有文化的人幫著我!”於是他找了時任國家科委副主任的劉西堯作他的副手。後來事實的發展證明:張愛萍的目光是極具有戰略意義的,劉西堯很好地完成了交給他的各項重要任務。


搭檔找到了,但自己對原子彈也總不能一無所知吧。在多年的革命實踐中,張愛萍一直要求自己,先當學生,再當領導。他特地到坐落在北京花園村的核武器研究所,找到該所所長、核專家朱光亞,向其請教。


冷不丁見到配戴著金光閃閃的肩章的開國上將時,年僅37歲的朱光亞還真有點不知所措。沒等張愛萍開口,朱光亞就說,我把所裏工作情況向您匯報一下。但張愛萍說:“我不是來聽你匯報的,我是來向你請教的。請你給我講講原子彈。我隻知道皮蛋、雞蛋、山藥蛋,不懂什麽是原子彈。不懂它又怎麽去擺弄它呢?”


朱光亞深為張愛萍這種執著的精神所感動,遂向他係統地介紹了相關知識。從此,朱光亞和張愛萍結為摯友,在後來“兩彈一星”的道路上,他們攜手走過了30年。


隨後,張愛萍還在很短時間內,把錢三強、朱光亞、王淦昌、鄧稼先、彭桓武、陳能寬、於敏、周光召等許多享譽中外的著名科學家網羅到一起,共同為原子彈研製工作獻計獻策、披肝瀝膽。


發揮科學家的積極性,尊重科學家,和他們做知心朋友,是張愛萍的專長。他常說:“我們一輩子都成不了科學家,但科學家也絕對離不開我們的。他們要做實驗、要住房、要吃飯、要協調各方麵關係,這些都需要我們這些領導幹部來組織完成。”


“張愛萍將軍對”兩彈一星“戰線上的科學家的關心是很感人的。”鄧德江回憶道,當年鄧稼先患癌症住院治療都是張愛萍親自出麵安排,第一次治療的專家組是為餘秋裏副總理治病的專家,第二次為鄧稼先手術主刀的是我國醫學泰鬥吳階平院士。“如果不是張愛萍出麵聯係,這一切幾乎是不可能的。”鄧德江說, “鄧稼先做手術時,張愛萍以七十多歲的高齡,在醫院等候了好幾個鍾頭。張愛萍對科學家的信任和關懷,極大地調動了科學家們的工作積極性。”


“大字報遮不住優秀幹部”


1974年底,經曆了第一顆返回式衛星發射失敗後,中央決定讓曾經身陷囹圄的張愛萍重新領導國防科研工作。


興業之要,人才為先。張愛萍馬不停蹄地開始重新組建國防科研尖端領導隊伍。1975年元旦前的一個晚上,張愛萍敲開了陳彬的房門。


驚喜之餘,陳彬卻羞愧難當。原來,文革中他曾違心地寫過一張批判張愛萍的大字報。一直深感內疚的他一見麵就說:“首長,我對不起您!那年我貼了一張您的大字報。”


“算了算了,我知道你那樣做也是不情願的。”張愛萍打斷了話頭,向陳彬說了葉帥讓他“出山”的事情,請陳彬立即參與到衛星發射工作中來,並讓他推薦可以馬上投入工作的人才。陳彬推薦了後來擔任國防科工委副主任的馬捷。


其實當時起用陳琳還真是有些阻力,有人對陳琳頗有微詞,但張愛萍卻說:“你們哪裏曉得,他的長項是組織計劃,工作勤勉,思路清晰,以前就是我的得力幫手。沒有他做具體工作,導彈是打不出去的。”陳彬去世後,他的骨灰埋在了戈壁灘上。


在張愛萍與陳彬的交談中,他還問及原國防科委秘書長張震寰的情況,陳彬為之吃驚。因為張震寰曾貼了三張攻擊張愛萍的大字報,而當年張震寰從地方轉入部隊是張愛萍推薦並給予重用的。


張愛萍卻明確表示:“那是形勢所迫,不少同誌都是違心所為。幾張大字報遮不住張震寰這位優秀幹部。”“後來張愛萍出任第一顆原子彈試驗總指揮;張震寰是試驗場一線總指揮。我們現在看到的紀錄片上,在原子彈倒計時讀秒的就是張震寰的聲音。”鄧德江說。


很快,張愛萍就組建了一支在管理和技術上都堪稱一流的尖端團隊,出色地完成中央交給的任務,組織科技工作者依靠中國人自己的力量,在1975年11月成功發射了返回式衛星“尖兵”。


啟用34歲的大軍區副職


張愛萍常說:“我向來主張任職不在年齡大小資曆深淺,而在能否勝任。”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1982年,中央軍委秘書長楊尚昆同誌囑托張愛萍配備國防科工委的班子。張愛萍大膽創新,采取群眾推薦的辦法,進行幹部選拔。


在群眾的選票中,科工委核工業局副局長伍紹祖名列前茅。張愛萍建議把他列入科工委副主任人選予以上報。這就是說把一個34歲的副師職幹部,跨越正師、副軍、正軍三個台階,提到大軍區副職的位置上來。


這讓不少同誌倒抽了口涼氣,意外、吃驚又不解。


張愛萍說,首先他的選票多這是個基礎;其次我對他已經做過近兩年的考察,他符合黨關於年輕幹部的標準。


原來,時任國防科委政委的劉有光,曾對張愛萍提出因年事已高,需要找一個接班人的要求。經過多方比較,他們都覺得伍紹祖是個人選。畢業於清華大學工程物理係的伍紹祖,擔任過全國學聯主席,到國防科工委後,無論任參謀還是副局長,工作都很出色,講政治,顧大局,有組織能力,群眾關係也很好。張愛萍故意給他壓過幾次擔子,他都挑得起、走得開。所以,張愛萍建議先把他任命為科工委副主任加以鍛煉,等成熟了再接政委的班。


對這種走一步看兩步、梯次安排的戰略做法,大家無不讚成。但有人還是認為伍紹祖的年齡和資曆尚淺,這樣“太突破了!”張愛萍說,沒有突破。現任軍委領導哪一個不是三四十歲擔任兵團級領導了?本人不才,也是個例子嘛!為什麽戰爭年代能突破,和平時期就不能突破?要提防“打起仗來用人才、不打仗了用庸才”的陋習。我曆來主張能幹的就上,不能幹的就下;有誌不在年高,用才不分長幼。


張愛萍重點推薦的還有一位女同誌聶力,時任國防科工委船舶工業局副局長。張愛萍說,聶力在遠洋測量船隊的建設上是立了大功的。群眾的選票和她本身所具備的條件都符合我們推薦的標準。我們把她作為一名半邊天代表推薦。52歲的聶力就此擔任國防科工委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1993年,她晉升為中將,是中國軍隊中職務最高的巾幗女傑,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女中將。(記者羅旭通訊員劉逢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