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絕唱--項羽和虞姬的愛情故事(圖文)
項羽,名籍,秦下相人(今宿遷市宿城區人),幼年喪父,跟隨叔父項梁長大成人。虞姬,名姬,現傳顏集鎮當地的吳姓乃虞姓後代,今沭陽縣顏集鎮人。
按《史記》、《資治通鑒》載,項梁殺人避禍攜項羽由下相奔吳中,即今日蘇州地。虞氏為會稽郡(秦末置春秋吳、越地域為會稽郡,以吳(今蘇州)為郡治)吳中望族。項梁叔侄在此結交江東子弟。虞姬,吳中虞氏美女(估計也是當地貴族)慕項羽英名,嫁與項羽為妻,陪伴左右。抑或可以說是項羽有幸淂識虞姬,得此佳人,供譜華章。
另一說虞姬是充滿悠久文化的美麗江南名城-----紹興,具體出生地是今紹興縣漓渚鎮美女山腳下的塔石村,風光秀麗的美女山也是因此地出此奇女子而命名的.美女山比鄰書法聖地蘭亭和西施故裏紹興諸暨,因此此地出美女不足為奇。
最可信的說法虞姬是今沭陽縣顏集鄉人。該鄉境內有虞姬溝蜿蜒半境,此溝因人得名,溝畔有胭脂井、霸王橋、九龍口、點將台、項宅等史跡。
居民間傳說,在那個戰亂平息的年代,有一少年從家中去舅奶家(沭陽人對外祖母的稱呼),這是件高興的事,少年時代的人最喜歡去的地方就是舅奶家,一路上就不提多高興了,快到舅奶家的村莊時,路過村頭一橋,少年無意間向河邊望去,這一望不要緊,這就望出了曆史上千古絕唱的愛情故事。
這個少年就是後來威震天下的楚霸王項羽,在風景如畫的河邊,在清澈的河麵,倒映著一美麗少女正在河邊洗衣,那個少女之美少年表達不出來,但他的心裏已經深深愛上了她,在那座小木橋上,少年象被施了定身法,呆呆地望著,“此女隻應天上有,莫非天仙下凡來”。少女也發現了望著自己的少年,定睛一看,“莫非天神下凡”,竟有如此英武少年。少女忽然臉紅,害羞地端起衣服跑進了村莊。
少年項羽到舅奶家後,無心再到處遊玩,悄悄地向舅奶打聽在河邊見過的少女,當聽到她是舅奶本村虞家女兒,並聽舅奶誇講此女美麗能幹時,喜悅之情讓舅奶看出了門道。少年急忙告別舅奶家人,回家後對母親說了他看上虞姓美女一事,母親叫他喊來叔叔項梁相商,大將軍項梁聽侄兒一說,當然同意,立即派媒人前去提親。虞家也知下相項家一切,當然應允,美女虞姬更是喜在心裏。過後,少年項羽經常以探望舅奶為由,去到虞家村與美女虞姬相會,兩人是立下山盟海誓,永結同心。
天有不測風雲,項梁因事殺人,為了避難躲罪,項梁帶著侄兒項羽逃到江南吳中一帶,公元前210年,項梁叔侄在會稽觀看秦始皇巡遊,看到如此宏大的場麵,項羽隨口對叔叔項梁說“彼可取而代之”,雄霸天下之心可見一斑。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這時24歲的項羽和叔叔也在江南起兵,叔侄二人帶兵向北橫掃秦軍,破釜沉舟,直搗秦都鹹陽,分封各路義軍領袖共24候王,自稱“西楚霸王”,定都彭城(現徐州),正式迎娶虞姬為妻子,王室不納一妃,英雄美女過著你恩我愛的生活。
不料各路反王心懷不滿,尤以漢王劉邦為甚,打出了反旗。霸王項羽在感情上和生活上已經離不開虞姬,就帶著虞美人東西征戰,戰爭前期,在虞美人的鼓舞下,項羽打得劉邦丟下父親和妻子兒女,隻身逃亡,才得以保全性命。隨著形勢的發展,局勢對項羽越來越不利,但這對恩愛情人從戰爭開始就兩不分離,一直在一起,雖然戰場上是刀槍相見,人頭落地,死屍遍地,霸王在戰場上是橫掃千軍,無人能擋,每到夜晚,英雄美女是恩愛有加。在一個四麵楚歌的夜晚,霸王麵對虞姬,百般兒女柔情湧上心頭,慷慨悲憤而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美人聽了,心如刀絞,大王之勇無人能敵,都因我而使大王衝不出重圍,隨拔劍起舞,極盡柔美之舞態,邊舞邊和歌一首,“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義盡,賤妾何聊生。”,歌罷自刎,以殉身報情人相與之恩,來消除霸王的思想負擔,鼓舞他突圍的鬥誌。演繹了一代千古絕唱的愛情故事,終結帶有濃厚的悲劇色彩。後來清朝有位詩人以虞姬的口吻作詩一首:“君王意氣盡江東,賤妾何堪入漢宮;碧血化為江邊草,花開更比杜鵑紅。”虞姬如此大義凜然、忠於愛情,人民至今傳頌不已。
曆史悠悠,千百年來,關於項羽與虞姬的愛情故事,感動了多少真情男女,特別是項羽稱王以後,還是始終隻愛虞姬一人,打破舊製和世俗觀念,王室不納一妃,他們兩人的愛情至死不渝。最感動人的是一曲屠洪剛演唱的《霸王別姬》,曲調激昂,歌詞動人,特別是“人世間有百媚千種,我獨愛愛你那一種”,是愛情表達中的千古絕唱。
明崇禎年間,虞姬故鄉人民在顏集鎮西首建立虞姬廟,以祭祀這位巾幗英烈。清乾隆年間,鄉人吳九齡、葉祥麟等又為該廟建中殿、後殿,廟貌巍峨,正殿供奉虞姬戎裝塑像,顯示家鄉人民對虞姬的高度崇敬之情。
清代著名文學家、詩人袁枚,曾任沭陽知縣,離任43年後重遊沭陽時,特地再到顏集鄉憑吊虞姬,作有“過虞溝遊虞姬廟”詩,並自注:“相傳虞故沭人也。”其詩雲:
虞
為欠虞姬一首詩,白頭重到古靈祠。
三軍已散佳人在,六(陸)(陸)國空亡烈女誰?
死竟成神重桑梓,魂猶舞草濕胭脂。
座旁合塑烏騅像,好訪君王月下騎。
民國期間,曾對虞姬廟進行修建。抗戰期間,因兵燹失修而圮毀。
曆史悠悠,千百年來,沭陽民間關於虞姬的傳說佳話頗多;京劇中也有一出震人心弦的曆史悲劇——《霸王別姬》。
虞
虞姬墓前有石碑刻對聯:
上聯:虞兮奈何,自古紅顏多薄命,
下聯:姬兮安在,獨留青塚向黃昏。
橫批:巾幗千秋。
清朝詩人何溥的《虞美人》詩雲:“遺恨江東應未消,芳魂零亂任風飄,八千子弟同歸漢,不負君恩是楚腰(指虞姬)。”
“霸王別姬”是秦漢時期最為動人的故事之一。虞姬忠於愛情,為讓項羽盡早逃生,拔劍自刎,其情,驚天地!其義,泣鬼神!作者在畫中運用動感很強的渦輪線、誇張的衣袖以及視覺衝擊力很強的桔紅色來表現虞姬剛烈的性格。這裏的霸王用大家都很熟悉的京劇霸王臉譜,為了不奪虞姬的形象,隻把霸王隱在虞姬舞動的袍子中,霸王細密的胡須直線和虞姬身上的渦輪曲線形成靜與動的對比,更襯托出虞姬舞劍時旋轉的動感。
畫內題詩用的是項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再看《虞姬》:
腸斷烏騅夜嘯風,
虞兮幽恨對重瞳。
黥彭甘受他年醢,
飲劍何如楚帳中。
詩的大意是:夜聞烏騅馬的嘶鳴,叫人肝腸寸斷。虞姬在幽恨中直直地對著眼中有兩個瞳子的項羽大將軍。項羽部將黥布和彭越居然甘心後來被剁為肉醬而投降了劉邦,何如虞姬那樣自刎於楚帳中而芳華百代?
關於虞姬,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中有簡略的交待。項王被漢軍圍於垓下,夜聞四麵楚歌。“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闕,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虞姬對項羽的和歌,據《楚漢春秋》記載是:“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另據《情史·情貞類》記載:“(虞姬和歌之後)姬遂自刎。姬葬處,生草能舞,人呼為虞美人草。”
“虞美人草”,多麽動聽的名字!
虞姬究竟是什麽人?她的美眉樣子如何?早已消失在曆史帷幕的深處。現代人,梅蘭芳等藝術家,一直借題發揮,扮演《霸王別姬》,讓她到台前且歌且舞,亦悲亦泣,把“幽恨”二字張揚到了美學的境界。虞姬形象如何,我們都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她至少擁有美貌、才藝與風情三大優勢(林黛玉筆下的五美,包括她自己,都是色、藝、情三者兼而有之,所以林妹妹才如此地惺惺相惜),這就讓“力拔山兮氣蓋世”的大王像《金瓶梅》開篇裏說的:“隻因撞著虞姬……豪傑都休。”從曆史和政治上來說,項羽是敗軍之將,劉邦是開國之勳。但從人格力量和美學角度看過去,項羽因了虞姬,在最後一搏的生死關頭竟然對虞姬“泣數行下”,讓後人,至少是讓我覺得,這個兒女情長英雄氣短的大將軍更有人情味,更具個性光彩,比起劉邦來也就顯得更真更善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