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二戰時,如果蘇聯和德國單挑,結果會如何?

(2010-03-31 20:16:03) 下一個
轉貼-如果蘇聯沒有如下援助,蘇德單挑,結果會如何?


工業實力對比!!!1

二戰蘇德工業實力對比

二戰德國工業VS蘇聯網上許多人都認為當時蘇聯是世界第二大工業國,戰爭潛力遠超德國,然而事實是否是這樣呢?實際情況正好和我們所知道的相反,在對戰爭經濟最關鍵的機床儲備上,德國擁有130萬對40萬的絕對數量優勢,在質量上德國的機床更是遙遙領先,這也就意味著德國在武器再生產方麵擁有絕對的優勢。   

再來看另一項關鍵指標,汽油。德國人的合成汽油,以及用購入原油合成的汽油大部分是87號(辛烷值);而俄國人用自己的技術從原油中提取的汽油才70號(辛烷值),而且產率隻有可憐的5%。如果說87號汽油能讓德國飛機上天的話,那麽70號汽油隻夠斯大林煮方便麵的。   

在蘇聯向後撤退的過程中,損失了大部分的工業、采礦業和農業,那麽蘇聯究竟是憑什麽打敗德國的呢?實際上答案很簡單,美國和英國的援助。  

就拿航空汽油來說,蘇聯自產隻有181萬噸,而西方(主要是美國)援助了258.6萬噸。更重要的是美國援助的高辛烷值添加劑,這讓蘇聯能生產高辛烷值的航空汽油,而蘇聯本身根本就沒有開發這種成品的能力。用於飛機製造的鋁,也是蘇聯的弱項。蘇聯自產了26.3萬頓,而西方援助了32.8萬噸。要是沒有這些鋁,一半以上的蘇聯飛機隻能用木頭來做,那蘇德空中交鋒的結局可想而知。另外,要提一下的是,蘇聯用於粘合木飛機用的膠水也是需要進口的。  

還得提一下裝甲鋼,在這個項目上,西方盟國提供的數量超過了蘇聯在戰爭期間生產的總和。想象一下吧,蘇聯的坦克數量下降一半,戰爭結局將會如何。   

最後再提一下摩托化部隊的關鍵,汽車。西方盟國一共提供了501660輛,而且質量都比蘇聯在戰爭期間生產的"嘎斯"軍用汽車(343624,才5%! )好不少。沒有這些汽車,俄國人就沒有摩托化部隊,也無法機動大炮。    

其它還有數不盡的物資援助,這裏就不一一列舉了,以上就足夠證明“如果美國和大不列顛(包括英聯邦和英帝國本身)在蘇德戰爭期間嚴守中立的話,毫無後顧之憂的德國和軸心國軍隊將會把蘇聯碾得粉碎。” ――艾伯特#西頓 [英國]  


 1941年9月29日至10月1日在莫斯科舉行的英美蘇三國代表會議議定書   


規定自1941年10月初起、至1942年6月底向蘇聯提供的軍需物資   英國和美國將協助交貨並把貨物運到蘇聯  

 1、 飛機:每月400架,其中短程轟炸機300架、戰鬥機100架(最終同意400架,其中美國每月供應轟炸機100架、戰鬥機100架,英國每月供應戰鬥機200架)   

2、 坦克:每月小型坦克或中型坦克1100輛,或兩者合計1100輛,兩者比例不固定(最終同意每月500輛,其中小型坦克不超過50%,此外英國每月供應帶機槍的小型戰車200輛)  

3、 高射炮(37mm、45mm、75mm、90mm)連同彈藥:每月300門(最終同意在9個月內由美國供應90mm高炮152門)   

4、 反坦克炮(37mm、60mm)連同彈藥:每月300門(最終同意在9個月內由英國提供兩磅炮(40mm)500門,每門附彈1000發;美國供應37mm炮756門)   

5、 反坦克槍連同彈藥:每月2000支(最終同意每月提供200支,每支附彈200發)   
6、 偵察車:每月2000輛(最終同意在9個月內由美國供應5000輛)  

7、 貨車:每月10000輛   

8、 戰地電話:有聲感應電話每月6000部,自衝電源電話每月600部   

9、 戰地電話用電線(七股絞線):每月100000公裏   

10、 水底電纜(古塔波膠):每月50公裏   

11、 海底電纜:每月100公裏   

12、 粗鋁:每月4000噸(1940年9月裝船的5000噸不計在內)(加拿大和美國每月各供應2000噸)   

13、 碾軋硬鋁:每月500噸(美國提供)   

14、 錫:每月1500噸(英國提供)   

15、 鉛:每月7000噸(美國提供)   

16、 鎳:每月800噸  

17、 鉬:每月300噸(美國提供)   

18、 鈷:每月10噸(英國提供)

19、 電解銅:每月3000噸(英國提供)   

20、 黃銅:每月5000噸(美國提供)   

21、 鎂合金:每月300噸   

22、 鋅:每月1500噸(英國提供)   

23、 複合金屬:每月3000噸   

24、 銅管和其他銅製品:每月300噸    

25、 鐵矽合金:每月7000噸   

26、 鐵鉻合金:每月2000噸   

27、 坦克用裝甲板:每月10000噸   

28、 硬合金和刀具:每月50萬美元   

29、 銀鋼:每月50噸   

30、 高速鋼:每月300噸   

31、 工具鋼:每月1500噸   

32、 刻度鋼:每月13000噸   

33、 熱軋鋼:每月7000噸   

34、 短鋼條(鉻-矽-錳):每月8000噸   

35、 冷軋鋼條:每月8000噸   

36、 冷軋鋼板:每月8000噸    

37、 錫板:每月4000噸   

38、 鋼絲:每月7000噸   

39、 鋼絲索纜:每月1200噸   

40、 鋼合金管:每月300噸   

41、 不鏽鋼絲:每月60噸   

42、 鎳鉻絲:每月70噸   

43、 鐵絲網:每月4000噸   

44、 甲苯:每月4000噸(美國提供,另優先裝運10000噸三硝基甲苯)   

45、 硝酸甘油:每月3000噸   

46、 石炭酸:每月1500噸   

47、 石油製品(航空汽油、辛烷、潤滑油和滑脂、汽油、煤油):每月20000噸   
48、 乙烯醇:每月120噸   

49、 溴化鈉:每月100噸   

50、 磷:每月100噸   

51、 磷苯二甲烯:每月300噸   

52、 二甲苯胺:每月300噸   

53、 二苯胺:每月300噸   

54、 硝化纖維:每月300噸   

55、 金屬切割機床:每月1200台   

56、 煉鋼電爐:每月50隻   

57、 鍛壓機:每月400萬美元   

58、 各種工業機器:每月300萬美元   

59、 鑽石:每月15萬美元   

60、 磨料:每月30萬美元   

61、 炭精電極:每月400噸   

62、 錫蘭坩堝炭精:每月100噸(英國供應) `   

63、 橡膠:每月6000噸(英國供應)   

64、 黃麻:每月4000噸(英國供應)   

65、 蟲膠:每月300噸(英國供應)   

66、 鞋底用皮革:每月1500噸(美國供應)   

67、 羊毛:每月2000噸(英國供應)   

68、 軍靴:每月40萬雙(英美供應)   

69、 軍衣料:每月120萬米   

70、 小麥:每月20萬噸(加拿大供應)   

71、 糖:每月70000噸(英國供應)   

72、 可可豆:每月1500噸   

雖然蘇聯號稱第二工業大國,但這隻是根據蘇聯自己對外公布的數據。而且就算這些數據正確,也隻是第二工業大國而不是第二工業強國。   

從總體工業實力看,德國強於蘇聯;蘇聯很多工業產量都是有數量沒質量的,而且到底有沒有這麽多還值得懷疑。  

1941年,德國除了本土工業外,還有捷克、奧地利等國工業和技術工人。控製的工業實力比蘇聯強。   

另外再說英國,英國當時工業比德國差一點,是相對於一戰,但百年日不落帝國的底子還是很厚的,從英國一邊對抗德國,一邊援助蘇聯可以看出他的工業實力。

  德國對英國有一定優勢,但還無法達成絕對優勢。  法國就不說了,二戰之前,鋼鐵產量都已經被日本超過。

  其實從整個國家戰爭能力看,排名應該是美國、德國、蘇聯、英國、日本,其中美國相當於後麵幾家的總和。  

 蘇聯的二戰前的幾種坦克主要坦克,比如和日本交戰用的t26,bt7快速坦克,用的都是美國發動機。

  蘇聯30年代工業大發展,離不開美國的技術和資本。   30年代蘇聯主要以外國商號和工程師、專家為媒介大量引進西方的先進技術和工藝,使蘇聯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1933年8月14日,蘇聯雜誌《為了工業化》上寫道:“美國的商業和科學與布爾什維克的智慧相結合,在三四年內已經產生了巨大的效果……”1929年10月,蘇聯政府批準七十多個有關外國技術援助和技術谘詢的協議,其中美國占55個,為蘇聯接受援助項目的78%)。1930年執行的104個技術援助協議中,約有84個是和美國、德國公司簽訂的。1929至1945年間,蘇聯和外國公司之間約有200個技術援助協議在執行中。可以說,30年代蘇聯所有的骨幹大型企業都是利用外國的先進技術武裝起來的。 1944年6月,斯大林就曾經告訴美國人,在蘇聯約有2/3的大型企業是在美國的幫助或技術援助下建成的,其餘的1/3是在德國、法國、英國、瑞典、意大利、捷克、丹麥、芬蘭和日本的“幫助或技術援助下”建成的。 蘇聯的三大鋼鐵廠,馬格尼托哥爾斯克鋼鐵廠、庫茲涅茨鋼鐵廠和劄波羅熱鋼鐵廠是美國援建的。其中馬格尼托哥爾斯克鋼鐵廠是以當時世界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美國鋼鐵公司的格裏工廠為模型設計的,而其餘20個原有的鋼鐵廠也在外國的幫助下進行了技術改造。

  蘇聯最大的第聶伯河水電站是引進美國技術設備,雇用美國技術專家,於1933年建成的。

  著名的高爾基汽車廠是30年代初由美國福特汽車公司援建的新廠,而莫斯科和雅羅斯拉夫爾這兩個老廠則是得到了擴充,用新的外國工作母機全部重新裝備。這三個廠加上1940年開工的一個較小的莫斯科裝配廠,構成了二戰前蘇聯汽車工業。

  斯大林格勒拖拉機廠是整套建於美國,再拆運至蘇聯的,約有80家美國廠商為該廠製造了所有設備,並由美國人及德國人在蘇聯加以組裝。哈爾科夫拖拉機廠也是由外國援建的,設備是德國和美國製造的,並由美國人擔任建設總工程師。在飛機和發動機的生產方麵,美國供應蘇聯飛機或飛機附件,並給予技術援助。  

 蘇聯除了在重工業方麵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外,同時在輕工業、農業和交通運輸業方麵大量引進西方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例如,蘇聯的棉織品的生產是在德國的援助下重振旗鼓的,並由美國大通銀行提供資金輸入美國原棉。後來,蘇聯產棉集中地區土爾克斯坦和外高加索的土地灌溉工程,曾得到擔任過巴拿馬運河建設顧問和美國農墾局局長的著名灌溉工程師戴維斯的幫助。戴維斯早在1913年就已經勘測過灌溉中亞細亞的“饑餓草原”卡拉甘荒地的可能性,並建議俄國當局進行更深入的勘測和設計工作。1929年6月,他被邀請到莫斯科並被告知,他的計劃已在進行。他留下來,擔任蘇聯棉花總管理局的總顧問,負責中亞細亞灌溉計劃的整個工程。  

  還有不要忽視德國技術對蘇聯軍事工業的幫助,一戰後德國軍事工業發展受到限製,為了掩人耳目,采取和蘇聯合作發展軍事,蘇聯也得到了很大的技術援助。

  1928-1933年,蘇聯展開了第一個五年計劃,以圖建立現代化的軍事工業基礎,迫切需要德國大量援助,德國也投桃報李,向蘇聯提供了大量信貸以及幫助蘇聯向德國企業訂貨。以1930年到1933年為例,這4年蘇聯從德國進口的總值分別為4.31億馬克、7.6億馬克、6.26億馬克和2.82億馬克。通過合作,蘇聯在先進武器設計製造和軍事人員培訓等方麵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最典型的例子便是蘇聯潛艇部隊。1926年,以德國海軍少將阿諾.斯賓德勒為首的代表團訪問蘇聯,對德國潛艇深感興趣的蘇聯海軍司令佐夫提出希望德國能提供潛艇設計和建造方麵的幫助,不久,4艘德國潛艇的設計圖紙被完整地送到了莫斯科。1933年11月,德國把全套E-I級潛艇的圖紙買給了蘇聯,還讓最好的工程師到列寧格勒幫助蘇聯人完成潛艇建造工作。到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前,蘇聯已擁有309艘潛艇,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潛艇部隊。  

  更令人吃驚的是,俄羅斯軍事博物館現存資料顯示,整個20世紀20年代,德國派遣了60名一戰期間的王牌飛行員到蘇聯利佩茨克基地,專門協助訓練全由日爾曼人組成的蘇聯空軍飛行大隊。這其中包括後來成為納粹空軍元帥的戈林,他在利佩茨克待了一年半的光陰,並與一位蘇聯姑娘產生深厚的感情。與戈林的浪漫經曆不同,德國“空降兵之父”斯圖登特在20世紀20年代經常在德蘇之間往返,幫助蘇聯人在梁讚建立了傘兵基地,與蘇軍共同探討利用滑翔機實施空降作戰的可能性,他為此還在一次滑翔機訓練中把頭骨撞裂。除此之外,1926-1927年有德國裝甲兵之父之稱的古德裏安將偽裝成“農用拖拉機”的德國第一代坦克運到蘇聯喀山,進行了各種環境下的機械化行軍及遭遇戰演習,他的閃電戰理論在蘇聯得到完整示範,並最終發展成型。1926年蘇聯紅軍在第聶伯河舉行代號為“西方”的大規模合成演習,古德裏安居然被邀請參與編寫演習大綱,這中間就包含了他對閃電戰戰術的設想。

  斯大林對雙方的合作關係相當滿意。1929年5月31日,斯大林寫信給外交人民委員齊切林說:“我想……我們與德國人的事情將運行良好。”

  1938年底,希特勒開始具體計劃發動大戰,為避免德國重蹈兩線作戰的覆轍,德國突然率先提出加強蘇德軍事合作問題,提出用蘇聯原料換德國武器的方案。斯大林求之不得。1939年1月,他命令所有與軍事工業相關的人民委員15天內提出A、B兩份向德國訂貨的清單。據統計,從1939年8月《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簽定到1941年6月22日蘇聯遭受德國全麵進攻,蘇方提供了石油、棉花、磷酸鹽、鐵礦石、鉻礦石、錳礦石、有色金屬等價值4.7億馬克的戰略物資,德方提供了未建成的“呂措”號重型巡洋艦及建造該艦所需的設備、艦炮、水雷、魚雷、潛望鏡、最新型號的飛機樣品、火炮樣品、坦克、通訊設備、300多種機床和機械樣品,發動機、氣輪機等。為了保證德國供貨的質量和期限,蘇聯政府令捷沃相率一個委員會常駐德國,該委員會及其麾下專家在1941年上半年竟達700人之多。捷沃相對德國官員說:“我們的任務是從德國得到最新最完善的軍工設備樣品。我們不購買老式軍品……隻要我們不那準這一點,我們不可能同意這樣的訂貨。”  

   從執行協議的態度看,雙方是守信義的。1941年上半年,即德國陳兵400萬於蘇聯西部邊界直至進攻蘇聯的前一天,德國一直按照協議供給蘇聯貨物,其數量超過了1940年的總供貨量。蘇聯一直按協議忠實供給德國貨物,直到1941年6月22日的前一天,整列整烈火車的貨物仍停在邊境,待發西送的。 

  當然最重要的是因為1929年美國發生了經濟,美國資本家的貨賣不出去,隻好求著蘇聯政府買自己技術和資本。列寧說過“為了賺錢,資本家願意出賣絞死自己的繩子”,說的太對了。當然蘇聯付出的黃金外匯也幫助美國資本家減輕了危機。


援助情況!!!!


二戰美英援蘇武器:1.8萬架飛機 1.3萬輛坦克

二戰期間,盟軍向蘇聯提供了許多武器裝備。二戰結束後,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沃茲涅夫斯基曾表示,盟軍援助的武器裝備隻占蘇聯生產總量的4%。然而,俄羅斯媒體不久前披露的資料表明,美英兩國戰時援助蘇聯的武器裝備遠遠不止這個數字。


  援蘇戰機:18303架


  1941年6月22日,德國法西斯向蘇聯發起突然襲擊。由於蘇軍防備不足,西部邊境被突破,蘇軍大量武器裝備被毀。據統計,開戰頭幾天,蘇聯西部邊境及其附近機場幾乎全部遭到猛烈空襲,1000多架戰機受損。戰機是快速作戰的主要兵器。蘇軍航空兵在西部大量受損直接影響同德軍的對抗,不願看到希特勒獨霸歐洲的美英因此決定加強對蘇聯的軍事援助。

當時,尚未正式參戰的美國主要根據當年通過的租借法案向蘇聯提供武器裝備。處於戰爭旋渦之中的英國因而成了第一個向蘇聯援助戰鬥機的國家。英國援助的戰鬥機為“颶風”,它配備有4門20毫米航炮和8挺機槍,可以攜帶454公斤炸彈實施轟炸。一些“颶風”戰鬥機還配備有當時極為先進的40毫米反坦克炮。

  由於英國仍在作戰,實力雄厚的美國逐漸成為援助蘇聯的主要國家。美國戰機被拆卸後,一般由航母或其他船隻運往蘇聯。航線主要有3條:一條通往東北部,一條通往西北部,還有一條通往南部。其中,最艱難的航線是從美國最靠近蘇聯的阿拉斯加出發,前往蘇聯東北沿海,再前往西伯利亞中部的克拉斯諾亞爾斯克。二戰期間,這條線路總共運送了大約8000架戰機。其中,大約5000架為P-39和P-63戰鬥機,2000多架為A-20攻擊機和B-25轟炸機,710架為C-47運輸機。

  美製戰鬥機的作戰性能不亞於當時德軍的戰鬥機。其中,P-39戰鬥機於1939年試飛,速度達625公裏/小時,武器包括一門37毫米航炮和兩挺12.7毫米機槍。A-20攻擊機進行了裝甲防護,可以投擲近一噸炸彈。B-25轟炸機可以攜帶2.3噸炸彈進行轟炸,配備了5挺機槍進行空戰自衛。

  據俄羅斯空軍著名的曆史學家萊貝德夫少將說,二戰期間,盟軍總共向蘇聯援助了18303架各型作戰飛機,約占蘇聯生產戰機總數的20%。其中,蘇聯海軍航空兵接收了2158架美英戰機。而為了推動蘇聯航空兵的作戰,美英總共還提供了150萬噸高質量的汽油,比蘇聯生產的總數還多。

  蘇聯加速生產作戰飛機後,用於製造機身的鋁極為短缺,極大地影響了戰機的生產。1941年8月,斯大林與美國羅斯福總統的特使霍普金斯會談時就明確表示:如果援助我國所需數量的鋁,那麽,我們將能夠再戰4年。到1942年11月,由於納粹的入侵,蘇聯失去了戰前鋁生產能力的60%。為此,美國向蘇聯提供了32萬噸鋁,超過了蘇聯整個戰爭期間生產的總數。


援蘇坦克:1.3萬多輛

  納粹突襲蘇聯,使紅軍坦克遭受了慘重損失。據統計,在戰爭開始頭幾天裏,紅軍就損失了數千輛坦克。坦克是地麵作戰的最重要兵器之一,直接關係到地麵戰的成敗。為此,英美迅速展開了援助。其中,1941年8月,英國提供了MKⅡ“行囊”中型坦克。9月,英國援助了MKⅢ“聖瓦倫廷”輕型坦克。“行囊”坦克配備有兩台柴油發動機,每台為68千瓦,配備了先進的光學瞄準具,防護裝甲厚70~78毫米,可以使用40毫米火炮進行攻擊作戰。“聖瓦倫廷”坦克於1938年生產,配備了40毫米火炮,防護裝甲厚達60毫米。此外,英國還向蘇聯提供了MKⅣ“丘吉爾”坦克。英國首相丘吉爾曾開玩笑說:“以我名字命名的坦克的缺點比我還多。”

 到1941年底,蘇聯已經從英國和美國獲得了近1000輛坦克的援助。其中,英國為750輛,美國為180輛。當時,紅軍正進行艱難的地麵戰,因此,許多美英援助的坦克參加了地麵激戰,包括極為著名的莫斯科保衛戰等。

  據統計,二戰期間,蘇聯總共獲得了美英1.3萬多輛各型坦克。另外,蘇聯還使用美英等國提供的裝甲鋼製造了許多坦克。二戰結束後,紅軍高級將領朱可夫曾對一位作家表示,如果沒有美國的鋼,我們能夠生產那麽多坦克嗎?據統計,二戰期間,盟國援助的裝甲鋼占蘇聯生產總數的一半左右。因此,在二戰戰場上,蘇聯紅軍許多自己生產的坦克用的就是美英援助的裝甲鋼。


  援蘇艦船:400多艘

  盟國對蘇聯海軍戰艦的援助是在1941年底美國正式參戰後開始的。美英向蘇聯海軍援助了200艘魚雷艇,使蘇聯海軍沿海防禦作戰能力得到了提高。其中,蘇聯北方艦隊1941年隻有2艘魚雷艇,但1945年戰爭結束時已達47艘。這些魚雷艇最大航速達41節,配備有兩個魚雷管和一門20毫米自動防空炮。美國還向蘇聯提供了60艘小型獵潛艇。然而,這些獵潛艇因為沒有搜索係統,隻能用於沿海巡邏。

  在掃雷方麵,英國最先向蘇聯提供掃雷艦。蘇德戰爭爆發後,蘇聯海軍許多戰艦被德軍水雷炸沉,損失很大。英國提供的那些掃雷艦很管用,可以使用音響和電磁係統掃雷。當時,音響和電磁係統十分先進,蘇聯海軍還沒有如此先進的探測係統。後來,美國提供了77艘很先進的AM掃雷艦和UMS掃雷艇。其中,AM型為914噸,速度大約14節,艇體為鋼結構,配備了音響探測係統,武器包括9門火炮。UMS為木質艇體,排水量隻有350噸左右。

  戰爭後期,蘇聯海軍太平洋艦隊接收了43艘美國的登陸艦,準備對日本本土進行登陸作戰。當時,蘇聯海軍還沒有登陸艦。然而,二戰期間,蘇聯海軍先後進行了100多次登陸戰。美國援蘇的登陸艦分兩種——LCI和LCT。其中,LCI每艘可以運載212名士兵,LCT每艘可運載250名士兵。

  二戰期間,盟軍援蘇最大戰艦是美國的“塔科馬”級護衛艦,蘇聯總共獲得了28艘。該型艦排水量為2270噸,航速為19節,巡航距離達1.5萬公裏,武器包括3門76毫米艦炮、2門40毫米艦炮和9門20毫米火炮。為了對付納粹潛艇,該型艦配備了聲呐係統和深水炸彈。

  戰爭期間,美英還為蘇聯海軍提供了1196部雷達和329部聲呐。此外,盟國還向蘇聯提供了許多其他作戰物資,包括42萬多輛卡車和吉普車、8700多輛拖拉機、8218門防空炮、5800多門反坦克炮、4.7億多發(枚)子彈(炮彈)、32萬多噸炸藥、1981輛機車和35萬多台機床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