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談談為什麽西方分析家的“中國財經分析”價值不高

(2010-01-03 12:37:47) 下一個
我這裏主要談經濟與金融類的,當然不可避免的這些分析會涉及政治。

我關注這個問題已經很久了,我的閱讀主要是英文的。能力所及僅此,別的語種沒有涉及,所以也許還不全麵,歡迎討論。我覺得很多西方分析家涉及中國,經常相當幼稚,價值當然大打折扣。為什麽呢?我想有如下理由:

1. 西方領先中國(以及別的非西方文明)已經幾百年,有很強的心理優勢,所以經常以高高在上的目光看待中國,將中國與其他被西方打敗的國家歸於同一類型,這一點妨礙了他們真正的客觀分析。對自己製度的信心已經讓他們有一種近乎宗教信仰的崇拜了。

2. 西方專家普遍中文不行,中國的信息基本上靠二手資料,是別人翻譯的東西,有幾人真正在中國長期生活過?更別說對中國曆史,文化的演變,政府運行,社會結構,人民的思維方式有多少理解了。用西方社會的生活經驗套在中國,難免偏頗。

3. 統計數據,很多人覺得中國政府的不可靠,這樣說也有一定道理。但他們自己有更靠譜的嗎?拿不出來。隻好憑感覺分析?另外,中國統計口徑與西方是很不相同的,譬如GDP,即便中國的數據是完全沒有水分,其含義與別國的常常有區別。累積起來,就很可觀了。中國GDP的數字,實體經濟部分與西方較為可比,服務類我覺得低估了。具體一個例子,手機用戶中國遠超美國,而運營商營收則中國遠低於美國(算成美元)。美國運營商真的值得那麽高的營收?很多人,包括中國人,都將中國的數據生搬硬套而不考慮實際情況。

4. 經濟,金融分析至少目前為止還不是科學,變數太多,因為經濟活動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人的心理影響的。西方常常用定量分析於這個領域,分析自己,也用於分析別人。定量工具有一定價值,但局限性也是明顯的,有人就是沉浸在數學工具裏,忘了其局限。

先說這些,歡迎大家補充。有機會再進一步展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