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四月十日 希伯來書第四章

(2011-04-10 03:37:57) 下一個

希伯來書第四章

4:1 我們既蒙留下有進入他安息的應許,就當畏懼,免得我們中間(注:“我們”原文作“你們”)或有人似乎是趕不上了。
4:2 因為有福音傳給我們,像傳給他們一樣;隻是所聽見的道與他們無益,因為他們沒有信心與所聽見的道調和。
4:3 但我們已經相信的人得以進入那安息,正如 神所說:“我在怒中起誓說,‘他們斷不可進入我的安息!’”其實造物之工,從創世以來已經成全了。
4:4 論到第七日,有一處說:“到第七日, 神就歇了他一切的工。”
4:5 又有一處說:“他們斷不可進入我的安息!”
4:6 既有必進安息的人,那先前聽見福音的,因為不信從,不得進去。
4:7 所以過了多年,就在大衛的書上,又限定一日,如以上所引的說:“你們今日若聽他的話,就不可硬著心。”
4:8 若是約書亞已叫他們享了安息,後來 神就不再提別的日子了。
4:9 這樣看來,必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為 神的子民存留。
4:10 因為那進入安息的,乃是歇了自己的工,正如 神歇了他的工一樣。
4:11 所以,我們務必竭力進入那安息,免得有人學那不信從的樣子跌倒了。
4:12 神的道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甚至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都能刺入、剖開,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
4:13 並且被造的沒有一樣在他麵前不顯然的;原來萬物在那與我們有關係的主眼前,都是赤露敞開的。
4:14 我們既然有一位已經升入高天尊榮的大祭司,就是 神的兒子耶穌,便當持定所承認的道。
4:15 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隻是他沒有犯罪。
4:16 所以我們隻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


  四1 大家不要以為安息的應許已經無效。這應許從未圓滿地實現過,故此仍是有效的。

  不過,所有自稱是信徒的人,應致力確保自己不至於趕不上這目標。如果信徒的認信不是實在的,他們就難免陷入離棄基督、轉投沒有拯救功效的宗教的危險。

  四2 有福音傳給我們,就是相信基督而有永生的福音。以色列人也有福音傳給他們,就是可以進入迦南美地享安息的福音。可是,他們並沒有因這好信息而得益。

  對於他們的失敗,我們有兩個可能的解釋;視乎我們讀本節時,是用那一個聖經版本。根據新英王欽定本,他們得不到安息,是因為他們沒有信心與所聽見的道調和(中文聖經和合本同文)。換句話說,他們不相信所聽見的信息,或沒有因信息而作出相應的行動。

  另有異文作:“他們沒有憑信心,與聽從這信息的人聯合。”即是說,多半以色列人沒有憑信心,與相信神應許的兩位探子──迦勒和約書亞──聯合。

  無論如何,兩者的重點都指出,他們被拒於神為他們預備的應許地以外,不得進入安息,是因為他們不信。

  四3 本節的文思發展並不順暢,似乎有三個互不相關的句子。然而,每一句話都有一個共同的焦點──神的安息。

  首先,我們知道我們已經相信的人,就是那些得以進入神的安息的人。信心就是開啟門戶的鑰匙。前麵已經說過,信徒現今可以享有良心上的安息,因為他們知道,他們不會再被定罪了(約五24)。然而,另一個事實是,隻有那些信主的人,才可以進入神在榮耀裏的最終安息。本節的焦點應是指這將來的安息。

  下一句話則用反麵的手法來加強這觀念:正如神所說:“我在怒中起誓說:“他們斷不可進入我的安息。””(引自詩九五11)有信心的人才可進入,故此不信的必被拒絕。我們相信基督的,肯定可以得著神的安息;但不信的以色列人卻不能,因為他們不信神的話。

  第三句話是最難解釋的:其實造物之工,從創世以來已經成全了。或許最簡單的解釋方法,就是將這句與上一句連係起來。神在上一句提到他的安息時,語法上用將來時態:他們斷不可進入我的安息。既用了將來時態,表示雖然有人因不順從的緣故而放棄了神的安息,但這安息仍是個當前的選擇。縱使神造物之工,從創世以來已經成全了,人仍然可以選擇進入這安息。

  四4 本節的目的,是要透過經文證明神在創造完畢之後,就安歇了。作者沒有明確地說明引文的出處,並不是由於無知。引文隻是一種文學手法,而所引的經書,在當時尚未分章節。節錄其實來自創世記二章2節:“神……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

  經文用了過去時態,因此有人認為那是意味著神的安息已是過去的曆史,並非將來的預言,所以與我們無關。但事實並非如此。

  四5 作者提到神在創造後便歇了他的工,但並不意味事情就這樣完結;為加強這觀念,他又引述詩篇九十五篇11節,所用的是將來時態:“他們斷不可進入我的安息。”作者的用意,其實是:“不要在你的腦海中,將神的安息局限在創世記第二章所發生的事,不要忘記神在後來說明,人仍可以選擇進入他的安息。”

  四6 發展至此,作者要說的是神自創世以來,一直邀請人類進入他的安息。歡迎之門仍然大開。

  在曠野的以色列人,因為不信從,不得進去。但這並不表示,應許已不再有效!

  四7 下一點要說明的,就是縱使在大衛的日子,即以列人被拒於迦南地以外的五百年後,神仍然用“今日”一詞來表示人仍有機會。作者已經在本書三章7、8和15節引用了詩篇九十五篇7節和8節,在這裏再多引一次,證明神賜安息的應許,並非到了在曠野的以色列人時便終止。在大衛的時代,他仍然懇請人們相信他,不可硬著心。

  四8 誠然有部分以色列人跟約書亞一同進入了迦南。然而,他們卻沒有享受到神為一切愛他的人所預備、最終的安息。在迦南地,他們要麵對戰爭、罪惡、疾病、憂傷、困苦、死亡。如果他們已經完全享有神所應許的安息,他就不會在大衛的時候再次提出。

  四9 以上各節經文帶來下麵的結論:這樣看來,必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為神的子民存留。作者提到安息時,用了另一個希臘字(sabba-tismos),是與“安息日”(Sabbath)一詞有關。這是指永恒的安息,是所有因基督寶血而得拯救的人所要享受的。這是“安息日”的撫慰保守,且是永不止息的。

  四10 但凡進入神的安息的人,可以不再勞碌,正如神在第七日歇了他的工一樣。

  我們得救前,也許曾嚐試靠行為換取救恩。當我們知道基督已經在各各他山上成就了救贖工作時,便放棄自己毫無功效的努力,並相信那位已複活的拯救者。

  得救之後,我們會因為愛的緣故,為那位愛我們,並把自己賜給我們的主竭盡全力。我們的善行,就是那位住在我們裏麵的聖靈所結的果子。我們往往會因為事奉的緣故而勞累,但卻不會感到厭煩。

  在神永恒的安息裏,我們要歇了在地上一切的辛勞工作。這並不表示我們在天堂時無所事事。我們仍會敬拜、事奉他,但卻不會疲倦、苦惱、受逼迫或受痛苦。

  四11 以上各節表明,人仍然可以進入神的安息。本節則說明,如要進入那安息,就必須竭力。我們必須竭力,以確保我們唯一的盼望乃在於主基督。我們應竭力避免任何令我們隻在囗頭上承認他,卻在苦難和逼迫時拒絕承認他的試探。

  以色列人殊不謹慎。他們對神的應許掉以輕心,竟然眷戀埃及那為奴之地。他們沒有竭力憑信心領受神的應許,結果就永遠沒有機會進入迦南。我們要以這例子為監戒。

  四12 隨後的這兩節經文嚴正地提出警告──不信的總會被揭露。首先,是神的道將人揭露出來。(這裏的“道”是logos,就是約翰在福音書引言中常用的字。但本節所指的不是耶穌這活潑的道,而是記載下來的道,即是聖經。)這神的道是:

  活潑的──恒常、積極地有效。

  有功效的──能供給動力。

  銳利的──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

  起區分作用的──刺入、剖開人類兩樣看不見、非物質的部分──魂與靈。並刺入、剖開骨節與骨髓,骨節控製外在的行動,骨髓是藏在骨骼中的精華。

  有辨明能力的──對心中的思念和主意加以識別和判斷。是神的話判斷我們,不是我們判斷神的話。

  四13 第二,永活的主知道誰是不信的。作者所用的代名詞由非個人的變成個人的:並且被造的,沒有一樣在他麵前不顯然的。沒有一事是他所忽略的。他是完完全全無所不知的。他對宇宙內所發生的一切了如指掌。當然經文在這裏的重點,是要說明他清楚知道誰有真正的信心,誰隻在頭腦上認同真理。

貳.基督在祭司身分上的超越(四14~一○18)

一.基督作大祭司的身分超越亞倫(四14~七28)

  四14 下文的經節承接作者在三章1節的思想主流──基督是他子民的尊榮的大祭司。根據經文所說,他子民所需要的一切,都可以在他那裏找到,而且他能保守他們不致失落。重點是,“從查察人肺腑心腸的聖言,轉為憐憫體恤世人的主宰。”神的話將我們的本相徹底地揭露出來後(12和13節),我們便可以到他麵前求憐恤和恩惠。

  請留意我們這位奇妙的主何等超然:

  1.他是尊榮的大祭司。在摩西的製度下,有為數不少的大祭司,隻是從沒有任何一個被稱為尊榮的。

  2.他穿過大氣空間、星際宇宙,已經升入第三重天,即神居住之處。這當然是指他升至高天,在天父右邊得榮耀。

  3.他是人。耶穌是他在降生時所接受的名,這名特別與他的人性有關。

  4.他是神。當聖經提到基督是神的兒子,表示他與父神完全同等。從我們的角度看,他的人性使他具有足夠的資格;從神的角度看,他的神性使他具有足夠的條件。難怪他被稱為尊榮的大祭司。

  四15 此外,他的經曆也堪細味。如果要真正能體恤某人,除非我們與這人有類似的經曆。我們的主既成了人,就能夠明白我們所忍受的試驗。(但他不能體恤我們的過錯,因為他沒有這方麵的經曆。)

  我們內心每一次的猝然愴痛,憂患的人子也參與其中。

  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隻是他沒有犯罪。聖經在強調主耶穌完美無瑕的本質時絕不鬆懈,我們也當如此。他不知罪(林後五21),沒有犯過罪(彼前二22),他裏麵也沒有罪(約壹三5)。

  無論是以神還是以人的身分,他都不可能犯罪。他既是完美的人,就不會任意而行;他完全遵照天父的旨意行事(約五19),而天父肯定不會引領他去犯罪。

  有人認為,他既不能犯罪,他受試探就毫無意義。這見解是錯謬的。他受試探的一個目的,就是要確切地顯示,他是不會犯罪的。

  你若拿真金去試驗,試驗不會因為那金是純金而不算為有效。若那金裏有雜質,試驗會把情況顯示出來。同樣地,若有人認為他既不能犯罪,就並非完全是一個人,這觀念也是錯誤的。罪不是人性的基本要素;相反,罪是不速之客。我們的人性,已經被罪玷汙了;他的人性卻是完美無瑕的。

  如果耶穌在地上做人時曾犯罪,那麽他在天上做人時又有什麽能防止他犯罪的呢?他升到父神的右邊時,並沒有放棄他的人性。他在地上是清白不會犯罪的,在天上也是清白不會犯罪的。

  四16 那誠懇的邀請擴大了:隻管坦然無懼的來到施恩的寶座前。我們能坦然無懼,因為我們知道他受死是為拯救我們,他活著是要保守我們。我們肯定會得著熱烈的歡迎,因為他已邀請我們來到他麵前。

  舊約時代的人不能接近神。隻有大祭司可以接近他,且每年隻得一次而已。我們卻可以不論日夜,隨時到他麵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他的憐恤,幫助我們避免做不該做的事;而他的恩惠,使我們有能力完成我們應該做但沒有能力做的事工。

  摩根以下的見解很有幫助:

  我不厭其煩地指出,“作隨時的幫助”一句的希臘文原文,是一個囗語化的句子,意思正好是“在關鍵時刻得幫助”。“為要得憐恤,並且蒙恩惠,成為在關鍵時刻的幫助”──這恩惠在我們需要的時候便臨到。你常受試探的攻擊。在麵對攻擊時,你隻要仰望他,他便會施恩,在關鍵時刻給你幫助。你不需要等到晚禱的時候才向他祈求。當你走在街上,強烈的試探正迎麵撲過來時,隻要仰望基督,向他求助,他便會施恩,成為在關鍵時刻的幫助。

  至此為止,作者已向我們表明耶穌超越先知、天使和摩西。現在我們開始思想一個重要的主題,就是祭司職分的主題;我們將明白基督的大祭司職分,超越亞倫裔的大祭司職分。

  當神在西乃山將律法頒布給摩西時,他設立人間的祭司,使人可以透過這些祭司來與他接近。他規定祭司必須是利未支派亞倫的後裔。這製度被稱為利未或亞倫祭司等次。

  在舊約聖經中,有另一個由神命定的祭司等次,就是族長麥基洗德的等次。這人出現於亞伯拉罕的時代,遠在律法頒布前,他既是王者,也是祭司。作者在以下的一段經文向我們展示,主耶穌基督是按麥基洗德的等次為祭司的,這等次超越亞倫的祭司等次。

  首四節經文是亞倫裔祭司的描述。第5至10節詳述基督合乎作祭司的資格;作者主要是用對比的手法。

學習材料來自神家,感謝主的恩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