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四月25日 彼得前書第一章

(2011-04-25 04:30:14) 下一個

彼得前書第一章

1:1 耶穌基督的使徒彼得,寫信給那分散在本都、加拉太、加帕多家、亞西亞、庇推尼寄居的,
1:2 就是照父 神的先見被揀選,藉著聖靈得成聖潔,以致順服耶穌基督,又蒙他血所灑的人:願恩惠、平安多多地加給你們!
1:3 願頌讚歸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 神。他曾照自己的大憐憫,藉耶穌基督從死裏複活,著生了我們,叫我們有活潑的盼望,
1:4 可以得著不能朽壞、不能玷汙、不能衰殘、為你們存留在天上的基業。
1:5 你們這因信蒙 神能力保守的人,必能得著所預備、到末世要顯現的救恩。
1:6 因此,你們是大有喜樂。但如今在百般的試煉中暫時憂愁,
1:7 叫你們的信心既被試驗,就比那被火試驗仍然能壞的金子更顯寶貴,可以在耶穌基督顯現的時候,得著稱讚、榮耀、尊貴。
1:8 你們雖然沒有見過他,卻是愛他;如今雖不得看見,卻因信他就有說不出來、滿有榮光的大喜樂,
1:9 並且得著你們信心的果效,就是靈魂的救恩。
1:10 論到這救恩,那預先說你們要得恩典的眾先知早已詳細地尋求考察,
1:11 就是考察在他們心裏基督的靈,預先證明基督受苦難,後來得榮耀,是指著什麽時候,並怎樣的時候。
1:12 他們得了啟示,知道他們所傳講的一切事(注:“傳講”原文作“服事”),不是為自己,乃是為你們。那靠著從天上差來的聖靈傳福音給你們的人,現在將這些事報給你們,天使也願意詳細察看這些事。
1:13 所以要約束你們的心(注:原文作“束上你們心中的腰”),謹慎自守,專心盼望耶穌基督顯現的時候所帶來給你們的恩。
1:14 你們既作順命的兒女,就不要效法從前蒙昧無知的時候那放縱私欲的樣子。
1:15 那召你們的既是聖潔,你們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聖潔。
1:16 因為經上記著說:“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
1:17 你們既稱那不偏待人、按各人行為審判人的主為父,就當存敬畏的心,度你們在世寄居的日子,
1:18 知道你們得贖、脫去你們祖宗所傳流虛妄的行為,不是憑著能壞的金銀等物,
1:19 乃是憑著基督的寶血,如同無瑕疵、無玷汙的羔羊之血。
1:20 基督在創世以前是預先被 神知道的,卻在這末世才為你們顯現。
1:21 你們也因著他,信那叫他從死裏複活,又給他榮耀的 神,叫你們的信心和盼望都在於 神。
1:22 你們既因順從真理,潔淨了自己的心,以致愛弟兄沒有虛假,就當從心裏彼此切實相愛(注:“從心鶪”有古卷作“從清潔的心”)。
1:23 你們蒙了著生,不是由於能壞的種子,乃是由於不能壞的種子,是藉著 神活潑常存的道。
1:24 因為:“凡有血氣的,盡都如草,他的美榮都像草上的花。草必枯幹,花必凋謝;
1:25 惟有主的道是永存的。”所傳給你們的福音就是這道。


壹.信徒的權利與義務(一1~二10)

一.問候(一1、2)

  一1 這位親愛的漁夫稱自己為耶穌基督的使徒彼得。主耶穌立他為十二使徒之一,呼召他作使者,宣揚那榮耀的、使生命改變的信息。他既接受了從神而來的任命,便成了得人的漁夫。

  所有信徒都蒙召在地上代表基督。我們應該全都是宣教士,不管是在本地或在海外。我們作耶穌的跟隨者,應以此為生命的中心目標;其它的一切都屬次要。

  這封信是寫給分散在本都、加拉太、加帕多家、亞西亞、庇推尼寄居的,或在那裏作外來人的。這些流徙的人是誰呢?

  彼得用了“分散”這字眼,使我們先入為主地以為收信人是猶太信徒,因為雅各也用了相同的字來形容以色列十二支派中的信徒(雅一1)。此外,在約翰福音七章35節,這字也用來形容散居在外邦人當中的猶太人。

  然而,彼得書信的對象,很可能是因遭受逼迫而散居在周圍列國的外邦信徒。既是這樣,他用了很多本來是形容神的選民的名字,來形容這屬神的新群體,就是教會。他稱呼他們為被揀選的(一2),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二9)。此外,還有三處地方顯示他是寫信給外邦信徒的。他談到收信人的祖宗傳流下來的虛妄行為(一14、18),又指出他們從前並不是子民(二10)。最後,他在四章3節指出,他們昔日乃是隨從外邦人的方式生活。因此,有強而有力的證據顯示,彼得所說的分散各地的人,就是指基督的教會,其中的主要成員,在未信之時都是外邦人。縱使有人反對此說,認為彼得主要是作猶太人的使徒,但這也不足以否定彼得服侍外邦人的可能。外邦人的使徒保羅,不是也曾花時間服侍猶太人麽?

  一2 作者進一步用收信人在得救上的四個進程來形容他們,這些進程涉及三一神裏麵的聖父、聖子和聖靈三位。

  首先,他們是照父神的先見被揀選的。意思就是從亙古之先,神便揀選他們成為屬他的。揀選的道理並不那麽受人歡迎,但卻有一個優點──尊重神的地位。將這道理曲解來迎合人,結果隻是忽視神的主權。神的揀選與人的責任兩者之間如有任何衝突,問題隻在於人的頭腦有限,在神來說卻毫無問題,兩者都是聖經的教導,兩者我們都應該相信。真理正是在這兩個極端,求其折衷就不是真理了。

  神是按照他的先見進行揀選的。有人認為這是指神預知那些人會信靠救主。另有人認為這是指神很清楚知道,他若不施恩,沒有一個罪人會相信救主,因此他憑這先見,便預先揀選了一些人成為施恩的對象。雖然神的揀選蘊含著不可言喻的奧秘;但找們可以肯定,其中並沒有半點不公義。

  得救的第二步就是藉著聖靈得成聖潔。這方麵的成聖,是在一個人悔改歸信之前發生的。這是聖靈的工作,將屬神的人分別出來(同時請參看帖後二13)。在父神進行揀選之後,就自然到這一步了。神在永恒裏預先知道、揀選了人。聖靈在合適的時候工作,使這揀選在各個有關的人生命裏生效。

  靈魂得救的第三步,就是罪人對聖靈工作的回應。經文將這回應形容為順服耶穌基督。這是指順從福音,認罪悔改,接受基督為救主。順從福音這觀念在新約聖經中十分普遍(參看羅二8;帖後一8)。

  最後,就是蒙他血所灑。我們毋須絕對按照字麵意義來解釋,堅持認為一個人得救時,他在實際上是蒙耶穌的血所灑。這其實隻是象征性的用語。然而,其中肯定的含意,是指一個人順從福音時,他就承受了基督在各各他流血所帶來的一切祝福。救主的寶血,在一千九百多年前已一次過傾流出來;這血不會再流出來。然而,每當我們相信他,就能得著從這鮮紅的寶血帶來的赦免、救贖和無數的祝福。

  彼得在追述收信人新生命誕生的四個步驟後,還祝願恩惠、平安,多多的加給他們。他們已經曆過神救贖的恩典,以及因此而帶來的、與神和好的平安。然而,在每一天的基督徒生活中,他們仍需要恩惠和力量,在這紛擾動蕩的世代中,他們需要平安。使徒彼得的心願,就是他們能充充足足的得到這些祝福。鄧尼說:“恩典貫串了整個福音,而平安──靈裏的康健──則是恩典所帶來的果效。”

二.信徒身分(一3~12)

  一3 彼得在第3至12節,將救恩那無可比擬的榮耀陳述出來。他一開始便讚美這位救贖工作的創始者──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神。這稱呼將神與主耶穌的兩種關係介紹出來。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神強調救主的人性。父則道出聖子的神性。聖子的全名是:

  主──有獨特權柄治理人心及操控生命的一位。

  耶穌──將自己的百姓從罪裏拯救出來的一位。

  基督──神的受膏者,被提升至天上至高之處。

  因為神的大憐憫,我們便藉耶穌基督從死裏複活,使我們得重生,叫我們有活潑的盼望。神就是這救贖計劃的創始者。他的大憐憫驅使他成就救贖的工作。救恩帶來新生命,且在今生給予獎賞,就是活潑的盼望。耶穌基督從死裏複活,為我們的救恩奠下公義的基礎,也成為我們活潑的盼望的根基。

  當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就隻在今生有指望;在前麵等著我們的,是審判及神烈火般的憤怒。我們作為亞當的後裔,都在死亡的咒詛之下。但神以基督所成就的救贖工作為公義的基礎,拯救不虔的罪人而不違其公義的本性。基督已代我們受了罪的刑罰,償了十足的罪債。公義的要求已得到滿足,所以一切順從福音的人,都可以得著憐憫。基督的複活,顯示神完全接納他兒子的代贖。主的複活,是父神以“阿們”回應他“成了”的呼喊。此外,主的複活也成了憑據,保證凡在基督裏逝世的人,將來都要從死人中複活。這就是我們活潑的盼望──期待將來被帶往天家去,與基督在一起,並且永遠象他。邁耳稱這活潑的盼望為“現今與將來之間的橋梁”。

  一4 第4至5節將這救恩工作在將來的情況描述出來。我們重生後,便有一個堅定的盼望,就是可以得著……存留在天上的基業。這基業包括信徒將來在天上可以永享的一切,以及透過基督而得到的一切(詩一六5)。這產業是不能朽壞,不能玷汙,不能衰殘的:(1)不能朽壞是指這產業永不會遭侵蝕,也不會破裂或腐敗。那是保證長存的。(2)不能玷汙指這產業本身是完美的,其純淨不會因任何瑕疵而減損。那是永不會受罪汙染的。(3)不能衰殘是指這產業的價值、榮耀或美麗,是永不會遭貶損的。那是曆久常新的。

  世上的產業卻是變化不定的。有時產業的價值會因市價下跌而銳減。有時遺囑內沒有提及的人,竟可以成功地要求分一杯羹。有時因為法律程序的問題,受益人會失去應承受的產業。然而,神所賜的產業卻不會因時間而改變,信徒的所有權也不會有漏洞。神為他的兒女將這產業藏在天上的保險庫裏。

  一5 神不但看管基督徒要得的基業,還保守他們,使他們最終能得基業。在人世間,作嗣子的可能在未分得產業之前已去世。然而,保守信徒屬天基業的恩典,也保守我們,使我們最終能享受這基業。神所揀選的百姓,沒有一個會失落。那些在創世之先蒙揀選的,在今世的適當時候得拯救,並蒙保守進入將來的永恒裏。在基督裏的信徒,能得到永遠的保守。

  然而,在這永恒的保守中,有神的努力,也有人的參與。我們是蒙神能力保守的──這是神的努力,但也是因信──這是人的參與。這並不表示惟有人使用信心,他才可以得救。人有真正的信,他的信心就會維持下去。使人得救的信心,總有恒常持久的特質。

  神的兒女,乃是蒙神能力保守的人,必能得著所預備、到末世要顯現的救恩。這是將來要成就的救恩。一般認為,救恩工作是有三個時態的:(1)在基督徒開始相信救主的一刻,他就從罪的懲罰中得拯救(弗二8)。(2)讓救主在他裏麵活著,他便每天蒙拯救得以脫離罪的權勢(羅五10)。(3)被提的時候,他會被拯救脫離罪(來九28)。他的身體會改變成榮美的身體,並且永遠脫離罪惡、疾病和死亡。這將來要成就的救恩,也包括聖徒與基督一同重臨地上,清楚顯明是神的兒女(約壹三2)。

  一6 正因有身體得贖和可得榮耀基業的盼望,所以縱使信徒身處百般的試煉中,仍然大有喜樂。彼得前書的收信人因替基督作見證而受逼迫。彼得的話令他們想起基督信仰中一個令人欣喜的矛盾──在憂傷中有喜樂。一方麵,他們是蒙保守的,且有基業為他們存留,因這指望的緣故,他們可以喜樂。另一方麵,他們知道所身處的百般的試煉不過是暫時的,將來要得的榮耀卻是永久的(參看林後四17),所以他們可以因此而喜樂。朱偉慈談論在百般試煉中憂愁時,竟能經曆喜樂,他說:“我以前從沒有想過,在毫無指望的淒涼境況中,竟能找到盼望如泉湧。”

  一7 聖徒得到更大的安慰,知道他們受苦不但不會毫無原因,也不會是冤枉白受的。不虔的人所受的苦,隻是他們將來在地獄裏要永遠受折磨的先聲。基督徒的受苦卻並不是這樣。神的兒女在世上受苦,益處不少,其中之一是要試驗出信徒的信心是寶貴(真實)的。彼得用金子來與我們的信心作對比。在人類所認識的物質中,黃金可說是最不朽的。它可以抵受極高的溫度而仍然看似完好。但事實上,黃金在使用的過程中,或在受壓之時,或在烈火之中,是能壞的。

  真正的信心卻是不可摧毀的。信徒或許會經曆嚴峻的考驗及試煉,然而這一切不但不能摧毀他的信心,反而會使他的信心更強。或許在人類的曆史中,再沒有任何人象約伯一樣,會在一日之內蒙受這樣巨大的損失;但他仍能夠說:“他必殺我,但我仍相信他。”(譯自作者引文)(伯一三15)在巴比倫火窯中的三人,就確曾被火試驗。這火的試驗證明他們的信心是真實的。火焰還將捆綁他們的繩索燒掉,使他們得釋放(但三12~30)。而在這烈焰的煎熬中,卻有一位“好象神子”的與他們同在。隻有火,才能夠試驗出信心的真偽。環境順利稱心時,做基督徒是輕省容易的。然而,公開承認基督會招致逼迫與苦難時,表麵的跟隨者便會漸漸疏離,退回世人中間。毋須付上任何代價的信仰,是毫無價值的。不願意付代價的信仰,是虛假的信仰。雅各所批評的,正是這種囗頭上的信仰。

  真正的信心,在耶穌基督顯現的時候,會得著稱讚、榮耀、尊貴。信徒每一次經曆信心的考驗,將來都會得到神的獎賞。那些身陷困境但仍然喜樂的人,會得著稱讚。備受試驗與困苦,但能夠視這些患難為神寵信的明證的信徒,主會將榮耀、尊貴賞賜給他。

  當耶穌基督重臨世上,作萬王之王,萬主之主,這一切便會顯露出來;而那時世人便會清楚看見,他們所唾棄的人,的確是神的眾子。將聖經各段對比參照之下,可知在信徒被提後,基督會在天上的審判台前宣布誰人得獎賞。

  但顯然地,基督第二次降臨時,這些獎賞便會公開地展現出來。

  一8 彼得繼而討論我們今世已經可以享受救恩,就是憑信心接受基督。雖然我們從來沒有親眼見過他,我們卻是愛他的。我們如今雖不得看見他,卻是信他的。正因如此,我們得以進入他對多馬所說的祝福中:“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約二○29)

  林克安寫道:

  大家聲聲說愛,但愛神和基督的明證,就是在患難之時能說:“我不希望失去神的喜悅和笑臉,所以寧願受苦而不希望使他傷心。”隻要神仍向他微笑,縱使隻有碎餅充饑,愛神的人仍會感到滿足;他不會為高位厚祿,以及世人的逢迎,而失去神的笑臉。每一位真正屬神的兒女,都會麵對這樣的試驗;這些試驗會將糠稗從麥子中簸揚淨盡。經過火煉的金子,染質除盡,便成為純淨的精金。

  我們因信他就有說不出來、滿有榮光的大喜樂。我們憑信心與他合一,就是與所有真喜樂的泉源毫無阻隔而又永遠地連係起來。基督徒得著喜樂與否,並不取決於地上環境的順逆,而是因那位已經複活並被升為至高,如今在神右邊的基督。沒有人可以奪去聖徒的喜樂,正如沒有人可以將基督從榮耀的寶座上拉下來。兩者是並存的。

  一9 隨後,彼得便討論信心在今世帶來的結果,就是靈魂的救恩。身體的得救,是將來的事,要到基督回來接他的聖徒時才實現。然而,我們若憑信心相信基督,便得著靈魂的救恩。“靈魂”一詞是指人非物質的部分,是身體以外的部分。靈魂在人逝世時,便與身體分離。在這段經文中,靈魂包括人的心靈;人在心靈裏知道世上有神。人的靈魂是在重生時得拯救的。

  一10 這救恩是很多舊約先知講論的主題。古時,神的代言人曾預言人要得著不配得的恩惠。然而,他們並不能完全明白自己所寫的是什麽意思(參看但一二8)。

  一11 顯然地,他們並不明白:(1)要以彌賽亞身分出現的那一位是誰;(2)他在什麽時候出現。在神的靈默示下,他們預言彌賽亞要受苦難,後來得榮耀。可是,他們並不知道,這兩件事發生的時間最少相距一千九百年。學者常比喻說,這些先知看見的是兩個山峰──(a)各各他,是耶穌受苦之地;以及(b)橄欖山,耶穌在榮耀裏降臨的地點。然而,他們看不見介乎兩者之間的山穀,即我們所身處的恩典時代。我們在中間看見這兩件事,一件在以前已發生了,另一件則是將來的事。因此,我們比古時的先知更清晰地看見事情的關係。

  一12 他們從神的靈得了奧秘的啟示,他們所宣講之信息的對象是將來的世代。這些先知所說的話對他們所身處的世代固然有意義,但他們知道,這些話的意義,在他們當世並沒有完全實現。

  當然,這會帶來問題。舊約先知不也通曉因信稱義的真理嗎?他們不明白我們所得的救恩,到底是什麽意思嗎?何以見得他們宣講的對象是我們,而是他們自己呢?

  林克安說:

  基督降臨世上之前,神恩典的豐富並未完全顯露出來。誠然神能夠拯救罪人,把他們接到天上去,他也確曾這樣做,以諾就是一例。然而,要到基督受死及複活之後,人才可以經曆與基督連合,以及由此而帶來的一切。神何等樂意叫一切的尊榮,都歸到他的兒子身上!

  過去向眾先知隱藏的事,現在卻一一顯明出來。聖靈在五旬節從天上降臨,他賜給使徒宣講福音的能力,說明拿撒勒人耶穌就是那位預言要來的彌賽亞;彌賽亞為贖世人的罪而死,死後被埋葬了,並在第三日複活。他們宣告說,人隻要相信基督,就可以白白得著這救恩。他們宣布神在這個時代裏的計劃,就是要從萬國中招聚百姓歸他名下;並且主耶穌有一天要回來,統治整個世界。

  信徒在今世可以享受極大的特權,不單是因為他們能夠清楚明白神向眾先知隱藏的真理,更且連天使也願意詳細察看這些關於救恩的真理。在新舊兩約聖經中,天使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聖經記載基督降生、受試探、在客西馬尼園中掙紮和複活時,都提到天使。不過,據我們所知,神並沒有為墮落的天使預備救贖。基督並非為拯救天使而來,乃是為拯救亞伯拉罕的後裔而來(來二16)。教會是給天使學習的實物教材,她彰顯了神百般的智慧(弗三10)。然而,天使卻無法認識救恩為我們所帶來的喜樂。

三.信徒因其身分而應有的行為(一13~二3)

  一13 經文的重點在此一轉。彼得一直在說明救恩的榮美。到這裏,他便根據以上所說的一切,提出一係列的勸勉。朱偉慈說:“這裏所作的勸勉,基於起先所提到的福音。……崇高的真理創造出屬靈的動力。福音的要義形成行道的原動力。”

  首先,彼得勸勉聖徒要將心中的腰束上(聖經和合本細字)。將心中的腰束上,是有趣的比喻。中東人所穿著的是長而寬鬆的外袍。他們要趕路的時候,便會在腰間束上帶子(參看出一二11)。這就是將腰束上的意思。然而,彼得說要束上你們心中的腰,是什麽意思呢?信徒進入這個充滿敵意的世界時,他們必須避免慌亂及分心。遭遇逼迫的時候,信徒很容易會驚惶失措及心慌意亂。束上了腰的心,就是一種堅強、沉著、冷靜和常作準備的態度。這樣的心,不會受內心的恐懼或外來的逼迫所影響。

  彼得用謹慎自守幾個字進一步勸勉信徒要有堅固的心。這是指對自我的控製,相對於歇斯底裏的狀態。謹慎自守的心,是鎮靜的,穩定的。

  跟著,彼得又鼓勵聖徒要達觀,要向前看:專心盼望耶穌基督顯現的時候所帶來給你們的恩。彼得拿出了基督再來的確據,作為信徒在身處風浪患難當兒仍然堅忍下去的動力。學者一般認為耶穌基督顯現是指他重臨地上,顯為榮耀之時。不過,這也可指聖徒被提,即基督回來接他的聖徒之時。

  一14 第14至16節的主題是順命的心。順命的兒女不應耽於他們未信主時常犯的罪。他們現在既是基督徒,肩負了主的聖名,便應仿效他來過活。他們若附從這個不虔的世界,就是將他們屬天的品性埋沒了。他們現今既已蒙聖靈光照,就應當除掉他們在蒙昧無知的時候的所作所為。從前……的……私欲是指他們還未認識神之時所沉溺的罪惡。

  一15 我們的生命,應反映那位召我們的神的聖潔性情,而不是效法這個不虔的世界的種種風尚和方式。敬虔的意思,就是與神相似。神的一切作為都是聖潔的。我們要效法他,我們的一切言行舉止就必須聖潔。縱然我們盡此生也不可能跟他一樣聖潔,但我們仍要聖潔,因為他是聖潔的。

  一16 彼得引用舊約來證明神希望他的百姓效法他。耶和華在利未記十一章44節說:“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住在基督徒心中的聖靈已賜給他們能力過聖潔的生活。舊約的聖徒並沒有這樣的幫助和祝福。然而,由於我們享有更多的權利,也就有更大的責任。彼得引用的這一節舊約經文,在新約聖經中,有更新更深的意義。在舊約中,這是禮儀上的要求;在新約中,這是生命中必不可少的。在舊約中,聖潔隻是神的理想目標。真理的聖靈降臨後,這便成為實在的、常有的素質。

  一17 彼得不但勸勉我們要聖潔,還勸勉我們要有敬畏的心。這是指因尊崇而產生的敬畏,是因對神的認識而從心底裏產生景仰。這尤其是指我們認識到,我們所稱為父的那一位,也就是那一位不偏待人,按照他兒女的行為來審判的主。我們既認識他是智慧無限,審判公正,我們便應心存敬畏地過活,謹慎自己的行為,免得令他不悅。父要審判自己的兒女今世的人生;他已將審判罪人的工作交給主耶穌(約五22)。

  林克安這樣寫道:“他看望著,留意所有的人,看是否有人抱著誠實的動機,竭盡所能,全心渴望討他的喜悅。”

  我們要存著敬畏的心,度過我們在這地上寄居的日子。這世界並不是基督徒的家。我們是從天家被放逐,居住在異邦中。我們不應安頓下來,彷佛這世界就是永久的居所。我們也不應仿效以這世界為家者的言行。我們應謹記天家才是我們的歸宿,並應有屬天公民的表現。

  一18 信徒在信主之前,跟世上其它的人沒有兩樣。他們的言行舉止,與周遭的人一樣空洞無價值。彼得將他們在未信主時的所作所為形容為你們祖宗所傳流虛妄的行為。然而,憑著巨大的贖價,他們已經從這無意義的生活中被贖出來。藉著無比的贖價,他們已從世界這籠牢中被救出來。這些被擄去之人的自由,是不是用金銀買回來的呢(參看出三○15)?

  一19 不,乃是憑著基督的寶血──就象完美無瑕的羔羊的血。基督是無瑕疵、無玷汙的羔羊;即是說,他無論內外都是絕對純全完美的。信徒若受吸引,反回世俗的享樂去,照世界的方式行事,效法世人的錯謬,他應要記得,基督正是為了要使他脫離這樣的生活而流血的。返回世界就是回頭橫渡鴻溝,回到原岸,這可枉費基督付上驚人的代價,使信徒渡到救恩的岸上。更嚴重的是,這行為其實是對救主的不忠。

  “放棄偉大的救恩,寧取滔滔的罪惡,並加以自圓其說。然後決定與神生命之子的性命換回來的一切了結關係。”

  一20 基督為我們成就的,並不是神事後才想出來的補救工作。在創世以前,救贖主已被預定要為我們受死。卻在這末世,就是在律法時代結束之時,他從天上降臨,為要拯救我們脫離過往罪惡的生活。林克安論說:“在這末時,世人用自己的道德來判斷的曆史已在基督的十架上告一段落。人類的道德已盡顯其所能,到此必須在神麵前完結了。”

  彼得在這裏加上這些觀念,是要使我們更深刻地體會,基督既為我們受死,把我們從這世界的製度中拯救出來,我們便必須與這世界一刀兩斷。我們活在這世上,卻不屬於這世界。我們不可以避開未信主的人,相反地卻應將福音帶給他們。然而,當我們與他們相交時,卻絕不可參與或容忍他們的罪。我們要用生命證明自己是神的兒女。我們一旦與世人相似,我們的見證便會被削弱。世人若不能察覺我們與他們有別,比他們的生命可羨慕,他們便不會認為有需要信主了。

  一21 我們是因著他才得以信……神,所以就更應該對主耶穌忠心不二了。是他將天父的心意向我們顯明的。正如伍斯敦說:“人並不是透過神的創造、神權,或律法來認識神,而是透過基督。”天父叫基督從死人當中複活,又給他天上最榮耀的地位,顯示他完全滿意基督的贖罪工作。這一切的結果,是叫我們的信心和盼望都在於神。我們生活起居,行動存活,都是在他裏麵,而不是在邪惡的今世製度之中。

  一22 使徒彼得促請讀者要有愛心(一22~二3)。首先,他對重生加以描述,指出重生帶來的其中一種改變,就是愛我們的弟兄(一22上)。跟著,他強調必須有愛心(一22下)。然後他又再一次提及重生,特別提到生發出這新生命的種子,就是神的道(一23~25)。他隨後又再一次強調接受這道的人所要肩負的責任(二1~3)。

  彼得首先在本節上段對重生加以描述。你們既……潔淨了自己的心……。當然,我們明白是神在施行拯救時潔淨了我們的心;嚴格來說,我們並沒有能力潔淨自己。這裏的喻意表達法說出,我們這些已經曆潔淨的人,是在信主之時得著潔淨的。

  潔淨的途徑就是順從真理。彼得在這裏第二次將得救的信心形容為順服的表現(參看一2)。保羅在羅馬書也曾兩次提到“信心的順服”。我們不可在思想裏把信心與順服分割。真正的信心,是順服的信心。這隻可能藉著聖靈而達成。

  新生命的其中一個目標,就是愛弟兄沒有虛假。從真實的意義上來說,我們得拯救,是要叫我們能愛所有其它的基督徒。因這愛,我們曉得自己是已經出死入生的(約壹三14);也因這愛,世人能認出我們是主耶穌的門徒(約一三35)。

  因此,隨後的勸勉是很自然的:就當從(清潔的)心裏彼此切實相愛。在新約聖經中,作者總是先把某個實況陳述出來,然後以其為發出命令的根據。這裏就是一例,所陳述的實況是:你們既……潔淨了自己的心,以致愛弟兄沒有虛假……。然後發出的命令是:就當從(清潔的)心裏彼此切實相愛。信徒的行為實踐是根據他所站的地位。我們的愛,應是溫暖的、全心全意的,並且盡全力、熱切、不斷而清潔的。

  對於正在遭受逼迫的人來說,彼此相愛的勸勉是正合時宜的,因為很多時候,“在困難的境況中,微小的分歧往往會嚴重地化大”。

  一23 彼得再一次提到讀者的重生,這次是關於生出這新生命的種子,就是神……的道。二章1至3節的勸勉,就是以此作根據的。

  新生命的誕生,並不是由於能壞的種子,就是說,與肉體生命的誕生有別。帶來肉體生命的種子,當然受製於物質界的定律,會腐朽及消亡。從這些種子生發的肉體生命,也有同樣的性質,隻能短暫存留。

  新生命藉著神……的道而來。人聽見或研讀聖經信息時,會體會到自己的罪,明白基督是唯一而又勝任的救主,因而歸向神。人都是從不同途徑接觸到神的道而得救的,沒有一個例外。

  雷特歐在評說:

  ……第一章中有三樣“不能壞”的東西──不能朽壞的基業(4節),不能壞的救贖(18,19節)和不能壞我們藉以重生的道(23節)。因此,我們有一個無玷汙、無瑕疵的本質,這本質使我們配得享有無瑕疵的基業,並且是基於價值永存的救贖的。我們都領受了永遠純全完美的印記,以溫柔安靜的心作“不能壞的”裝飾(三4),是最合適不過的。

  這道是活潑常存的。天地縱要廢去,這道卻永不廢去。神的道安定在天,直到永遠,而所帶來的生命也是永存的。那些因這道而獲得重生的人,也具有這道的永存特質。

  在肉體方麵,人類的種子(胚胎)已包含一個嬰孩的所有特質。這嬰孩結果會變成怎樣,由種子的特質來決定。這種子既是會毀壞的,從這種子長成的肉體生命也必然是會朽壞的。

  一24 彼得引用以賽亞書四十章6至7節,來強調人類生命短暫的特質。人的生命就如草芥一樣,不能持久。肉體的美麗,就象野地的花一樣稍縱即逝。草必枯幹,花也必凋謝衰殘。

  一25 對比之下,主的道是永存的(賽四零8)。因此,信徒的新生命同樣是不能朽壞的。這不朽壞的道,就是傳給讀這書信的人的福音;這道使他們得以重生。這就是他們的永恒生命的源頭。

學習材料來自神家,感謝主的恩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