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9月6日 彌迦書一章

(2010-09-06 04:31:01) 下一個

危機中的國家

彌迦書一章一節

    1當猶大王約坦、亞哈斯、希西家在位的時候,摩利沙人彌迦得耶和華的默示,論撒瑪利亞和耶路撒冷。

    彌迦書正如其他許多先知著作那樣,一開始就簡要介紹所指定的先知,他工作的性質,生活和工作的時間。

    關鍵的人物是彌迦。他的名字是“誰能與主相似?”這短句的簡稱。這詞陳明上帝和選民之不可匹比,而這個名字相當普遍,並且對從事先知工作的人是適合的。彌迦之被鑒別為摩利沙——正確來說是摩利沙·迦特,這個位於耶路撒冷西南二十裏地的鄉鎮,它還一直保留在稱為帖爾葉猶底(Tell ej-Judeideh)的遺址上。

    彌迦的工作是作先知。他在這裏的上下文中,不是直接被稱為先知,但是“耶和華的話”臨到他,而這正是所有真正的預言的精華。上帝要向他的選民說話,但是上帝的話必須先被聆聽,並藉彌迦用人類的語言表達。彌迦工作的內容,將會是他得自“耶和華的默示,論撒瑪利亞和耶路撒冷”;雖然彌迦經驗上帝的信仰,可能帶有異象的成分在其中,但是他的事奉將會是口頭上的——公開宣講上帝的話語。

    彌迦公開傳講的主題,以兩座城市的名稱——撒瑪利亞和耶路撒冷——概括起來。撒瑪利亞是北國以色列的首都,耶路撒冷是南國猶大的首府。雖然他論的是關於兩座城和兩個國家,但他主要的還是對耶路撒冷城和猶大王國宣講。

    曆史時期。彌迦經曆三個猶大王:約坦、亞哈斯和希西家。如果我們想適當地了解先知的書,研究這些王的名字背後的曆史資料是非常重要的;它們說明了彌迦工作的大約曆史時期,因此使我們能夠了解他的信息的重點和力量。同樣地,如果我們研究二十世紀重要的宗教人物的生活和著作,重要的不僅是知道他們生活在什麽地方,而且要知道他們生活在那個時期。因此,一個人想讀潘霍華(Dietrich Bonhoeffer)的著作並從中獲益,雖未必一定要知道他在曆史上所處的時代和背景;但如果知道他在“希特拉的日子”(正如聖經慣常的說法)工作,閱讀他的著作就能有更豐富的收獲。潘霍華的公眾事工和個人苦惱事,是他的時代所造成的,而彌迦的工作也是如此。第一節中三個王的名字,敞開了一扇門,讓我們知道先知的世界處於怎麽樣的境況。

    這三個王一方麵簡明地說明了先知的時代;他在主前七四○和六八七年間工作,雖然我們不知道他的事奉的準確年限,但很可能是在主前七三五至七○○年之間。這個時間同時也提供了當時的曆史背景;這些曆史背景可以從聖經其他書卷(特別是列王紀下)和從考古工作所發現的聖經以外的資料,如亞述列王的編年史等獲得。

    在彌迦的時代,以色列和猶大兩個王國,無論與國際間或在國內,都經曆嚴重的危機。彌迦年輕時,一定有人告訴他猶大王烏西雅在位時的光榮年代,這位王死於主前七四○年。但當彌迦開始他的宣道工作時,烏西雅的兒子約坦接替他作幹。他的為人還算正派,並在許多方麵執行著他父親所建立的工作。但是約坦王沒有他父親的堅強,而且不幸的是他並非生活在父親的世界中。主前七四五年,提革拉毗列色三世成為亞述的皇帝,並使他的國家走上帝國擴張的道路;以色列和猶大終於落進亞述帝國擴張的計劃中。

    各個位於敘利亞巴勒斯坦地區的國家——包括以色列和猶大——預料亞述會企圖入侵;其中的兩個國家大馬色和以色列結成聯盟去阻擋亞述的擴張,並企圖說明猶大加入他們的聯盟,但遭猶大拒絕。北部的聯盟防備北方的進攻時,不希望有來自南部的任何威脅,故此入侵猶大;此時猶大已是在亞哈斯的統治下(他在約坦死後接位作王)。亞哈斯逼於無奈向提革拉毗列色求助,盡管這種舉動在耶路撒冷不是獲得認同的,但是事態現在已經造成一種形勢,猶大看來被卷進曆史的潮流中,任人魚肉。以色列和她的首都撒瑪利亞,被入侵的亞述軍隊所打敗和毀滅。猶大雖然逃過了北部鄰國的劫數,但是卻變成愈發強盛的亞述帝國的殖民地。而在猶大國內,在亞哈斯的軟弱統治下,精神和經濟生活兩方麵,均陷入衰退期。選民對真神的信心,喪失在整個猶大曆史中最黑暗的背道時期裏。

    當亞哈斯死後(主前七一六年),希西家成為猶大王,猶大的前景曾一度光明起來。希西家開始宗教改革,嚐試恢複這個國家古代時的純粹信心。而且,他逐漸地開始把他的國家,移回到獨立而不受亞述支配的情況下。當西拿基立成為新的亞述皇帝時(主前七○四年),希西家掌握這個機會,再次宣布獨立。但是猶大的自由是短暫的。主前七○一年,西拿基立帶領一部分軍隊迅速進入敘利亞巴勒斯坦地區,成功地征服了那些要求自治的背叛國家。猶大遭受了蹂躪,雖然耶路撒冷城逃過毀滅,但是希西家卻再次被迫承認亞述為他的宗主國。

    簡言之,這就是彌迦生活和工作的背景。中東正處於多事之秋,兩個希伯來王國之命運岌岌可危。當彌迦還是青年的先知時,以色列王國已經滅亡;猶大雖然生存,但卻在破碎和屈從的狀況下。彌迦向猶大的百姓工作,宣講當時的國際危機和他的國家的內部混亂。如果我們要掌握彌迦的信息之迫切和能力,便得在自己的腦海中重繪當時那些令人驚恐的情況。他是一陷在危機中的國家的先知。

二城的罪惡

彌迦書一章二至九節

        2萬民哪,你們都要聽,地和其上所有的,

        也都要側耳而聽,主耶和華從他的聖殿要見證你們的不是。

        3看哪,耶和華出了他的居所,降臨步行地的高處。

        4眾山在他以下必消化,諸穀必崩裂,如臘化在火中,如水衝下山坡。

        5這都因雅各的罪過,以色列家的罪惡。

        雅各的罪過在那裏呢?豈不是在撒瑪利亞麽?

        猶大的邱壇在那裏呢?豈不是在耶路撒冷麽?

        6所以我必使撒瑪利亞變為田野的亂堆,又作為種葡萄之處。

        也必將他的石頭倒在穀中,露出根基來。

        7他一切雕刻的偶像必被打碎,他所得的財物必被火燒,

        所有的偶像我必毀滅,因為是從妓女雇價所聚來的,後必歸為妓女的雇價。

        8先知說,因此我必大聲哀號,

        赤腳露體而行,又要呼號如野狗,哀鳴如鴕鳥。

        9因為撒瑪利亞的傷痕無法醫治,延及猶大,和耶路撒冷我民的城門。

    一個人所說的第一句話,會令我們對他的個性有深刻和持久的印象。雖然這幾節經文明顯是彌迦早期的宣講(在主前七二二年撒瑪利亞未被攻占以前),但是我們不能肯定它們是否為先知事工的第一段話。然而無論如何,本書開頭的這幾節,很清楚地被放在最前麵陳述,清楚地告訴我們彌迦宣講的內容和要旨的意思。

    他擁有語言的恩賜,能清晰地和有效地用言語傳講他信息的內容;他也有演說家的技巧,首先說服他的聽眾接受他思想的路線,然後有力地把他的挑戰擺在他們麵前。他首先以先知身分說出他自己的話(2—5節),然後明確地以第一人稱的措辭表達上帝的話(6—9節)。正如其他先知書,先知個人的話和指示,攙雜著上帝的曉諭,這樣,藉著他的仆人,直接和間接地,上帝向他的百姓宣講。先知在這裏宣講的信息清楚連貫著幾個重要的題目:

    上帝的神性。論述開始,彌迦描述上帝臨到世界,這是關乎全宇宙和各國人民的。雖然他是特別向耶路撒冷城講的,但是他辭意上邀請所有的“百姓”(即2節的“萬民”,全地和其中所有的,都傾聽他要說些什麽。他邀請他們聆聽,因為上帝是全地的主和審判官,他來臨是要施行審判。彌迦借用法庭語言指出正如法官來到法庭,照樣上帝也來到他的世界,要對地上的萬民施行審判。而且他的降臨伴隨著所有神性來臨的現象:眾山在他之下熔化,諸穀在他臨在時裂開(4節)。

    這開頭的幾節(2—4節)一方麵說明彌迦的上帝觀,另一方麵顯示了他的演說技巧。他認為上帝是無所不在的;他不隻是猶大和以色列的耶和華,而是所有國家和全地的上帝。而上帝掌管宇宙,使他有資格如法官對全地施行審判。但是這個關於上帝的觀念運用得很好;彌迦的聽眾聽見開頭的話,無疑將點頭讚同:上帝真是宇宙的主宰,絕對有權審判萬民。彌迦贏得了他的聽眾開始的讚同,接著轉個話題:審判萬民要從審判猶大和以色列開始。那些承認上帝有權審判萬民的聽眾,現在不能否認上帝有權去審判他的選民。

    但是在開頭這幾節中,彌迦對上帝的觀念最突出之處,是其中的宏大遠象。聽眾知道他們生活在一個困難的時代,但他們看不見越過現行的政治和國際危機以外的情形。他們相信上帝,但不能在他們遭遇困難的當時環境中,覺察到上帝的手在移動。彌迦比他同時代的人看見更多。當他聽到每天的新聞,並觀察到在他和他的鄰國發生的事件,他看到那單憑自己能力不能看到的:就是在審判中,上帝的能力正運作著。而彌迦要教導我們的其中一點是,在我們現代的國內和國際危機後麵,統管一切的上帝正在作工。

    上帝審判的模式。彌迦的聽眾將會心緒不寧,因為焦點已由國際的情景,轉移至更切身的猶大和以色列。先知批評的內容,將會更使他們感到喪氣。道理是:罪惡和犯法達到頂點,便要淪入審判之中(5節),這是很清楚的道理,也是不變的定律。兩座首都的罪惡,預示兩個國家的罪惡;因此必有審判隨後來臨。

    六至七節以第一人稱寫出,表示是上帝自己的話,這裏特別點名指出撒瑪利亞,給概括的審判信息加上迫切性。撒瑪利亞是座使人印象深刻的城市,由暗利王建造在一座三百尺高的山上,坐落在以斯德倫平原的中部。這令人印象深刻建在山上的城市,曾經以她的美麗和軍事上的堅固著名,然而不久將要變成陳跡,變成一座埋藏死城廢墟的山。這座城的牆垣將要被傾覆在山穀下;新的一代將要臨到,在荒廢的斜坡上種植葡萄。

    在一方麵,彌迦的話是預言撒瑪利亞即將遭受毀滅,這個預言戲劇化地在主前七二二年應驗,當時亞述的軍隊攻占了北國的京城。彌迦的聽眾應該不難看到這個預言的真確性。撒瑪利亞曾經參與背叛亞述;報應是不可避免的。而撒瑪利亞位於耶路撒冷以北,直接地擋在亞述軍隊前進的路上。即使不是先知,也可預見撒瑪利亞被入侵的日子是屈指可數的。彌迦看見他的聽眾所沒有看見的,乃是撒瑪利亞的淪陷出自上帝的作為;亞述的軍隊隻不過是上帝的工具。而且,彌迦還看見撒瑪利亞的命運,最終也將會是耶路撒冷的命運。審判是犯罪的結果;上帝建立的模式必然是:耶路撒冷的日子也是屈指可數的,至少要是她像撒瑪利亞一樣繼續行惡,結果也將是滅亡。

    彌迦是看見罪惡必然隨著審判這個模式的少數人之一,盡管這是所有人都應該看見的。正如先知的聽眾一樣,我們容易在別的世代、別人的生活中察驗到這個模式;要在我們自己的世代、自己的生活中發覺到卻較難。但是向撒瑪利亞宣告的審判信息,也是向所有聽見它的人宣告的,而不單限於它那個時代和它直接所涉及的環境。

    上帝的悲痛8—9節)。彌迦的信息一開始便提出審判的逼近,令讀者對上帝產生一種一麵倒的印象。審判的主題,隻能帶出一位嚴厲的上帝,在人類曆史的洪流中施行神聖和憤怒的決心。但是開首神諭結束的這兩節,卻給人一種不同的感覺。它們依然以第一人稱表達,正好像六至七節那樣,表示說話的仍是上帝。然而它們所描繪的上帝的形像和前麵幾節經文所明確表示的不同。

    那位起先被視為全地各民族的嚴厲審判官的上帝,現在被描繪為一位心緒煩亂的憂傷者。他脫掉莊嚴的法官袍,進入憂傷和悲哀之中。從他口中發出的哀哭,好像夜間成群到處遊行的豺狼或野狗的怪誕咆哮,正在尋找它們的獵物。他的哀鳴好像鴕鳥(或者是貓頭鷹,這個希伯來詞的意思未能確定)奇特的叫聲,表示其痛苦非語言所能述說。正如彌迦所描繪的,上帝的哀傷是因為猶大和耶路撒冷的行為;上帝能夠十分清楚地看見,他的百姓的罪惡驅使他們接受不可避免的結局。雖然他是施行審判者,但他並不感到愉快。這樣,先知稍為拉起遮掩上帝麵貌的細紗。上帝的憂傷是基於他的愛,因為他隻希望他的百姓得好處。正如以西結向後來的世代所說的:“主耶和華說,我指著我的永生起誓,我斷不喜悅惡人死亡;惟喜悅惡人轉離所行的道而活。”(卅三11)如果我們要正確地了解彌迦,我們必須把上帝開頭的異象記在心上。他一方麵是審判的主,但他同時也在宣布審判將可能變為事實的情況下,帶著悲傷而心緒不安。這種內在的張力,也已變為彌迦的特征的一部分;對罪惡嚴正地宣告審判,但當中帶著上帝基於慈愛而產生的悲痛。

審判公布

彌迦書一章十至十六節

        10不要在迦特報告這事,總不要哭泣。我在伯亞弗拉輥於灰塵之中。

        11沙裴的居民哪,你們要赤身蒙羞過去。

        撒南的居民不敢出來。伯以薛人的哀哭,使你們無處可站。

        12瑪律的居民,心甚憂急,切望得好處,

        因為災禍從耶和華那裏臨到耶路撒冷的城門。

        13拉吉的居民哪,要用快馬套車,錫安民的罪,

        由你而起。以色列人的罪過,在你那裏顯出。

        14猶大阿,你要將禮物送給摩利設迦特。

        亞革悉的眾族,必用詭詐待以色列諸王。

        15瑪利沙的居民哪,我必使那奪取你的來到你這裏。

        以色列的尊貴人必到亞杜蘭。

        16猶大阿,要為你所喜愛的兒女剪除你的頭發,使頭光禿。

        要大大的光禿,如同禿鷹。因為他們都被擄去離開你。

    彌迦的宣講的第二個例子,延續著第一篇宣講的語調和主題。先知一直在講審判,雖然他描寫耶路撒冷以南和以西的城市和鄉村,但是他仍舊好像對首都的居民宣講。在這個審判公布中,彌迦的目的不完全是恐嚇性的;他希望喚醒他的聽眾,去意識到他們生活的危機時代,並且因此覺悟而回轉,以真誠的信心信靠上帝。這篇神諭的發表日期尚未確定,雖然它明顯比第一篇遲得多。如果這幾節經文是對所列出的城市和鄉村的審判的一種預期,那麽這第二篇神諭的日期,大概在主前七二○至七一○年間;或者遲於亞哈斯的統治,或者早於希西家執政時。外來的威脅在那個時期,因亞述帝國撒珥根王而再次出現。在另一方麵,由於這裏所列出的城市和鄉村,在西拿基立於主前七○一年的軍事入侵猶大期間曾被蹂躪過,所以也可能(雖然可能性不大)這篇信息來自較晚的時期。

    一般來說,英文聖經的讀者,雖然不懂聖經的原文,但在了解上並不極端困難;現代的聖經英譯本,例如標準修訂本,就是極好的譯本。但有些聖經的正文,在翻譯時就無法保持原文的力量和效果,這裏的章節(一章10—16節)就是顯露了這弱點的一個例子。彌迦在列出各國城市和村莊中,使用了雙關語和玩了一個文字遊戲。有時他注重的是這個地名的聲調,有時卻是地名的意思。這種雙關語和文字遊戲是無法翻譯出來的;在英文聖經中,翻譯可能是正確的,但文字的效力卻失去了。

    有一個類似的情形,可以幫助說明彌迦在這幾節經文中的講話的型態。假如他是蘇格蘭的先知,向蘇格蘭的聽眾宣講臨到他們國家內城市和鄉村的審判,將會好像以下所說的那樣:

    克裏夫(Crieff)將知道悲傷(grief);佛發(Forfar)將要失喪(forfeit);克萊爾(Craill)將要變得脆弱(frail);韋克(Wick)將被焚燒(be burned);斯坦諾威(Stornoway)將被風吹掉(blown away);愛丁堡(Edinburgh)將不再是伊甸園(Eden);至於泰安(Tain),那裏隻有痛苦(pain)。(譯者注:請注意著者在這段類似的比喻中,在英文原文文字上的相似,例如Crieff←→grief,Forfar←→forfeit,Craill←→frail等,這是著者特別用來說明彌迦在這段經文原文所說的雙關語和文字遊戲。)

    我不敢說這段比喻跟彌迦所說的一樣有技巧,但是可以說明先知所用的語言。對於某些城市,他用雙關語;對於其他的,他巧用了地名的讀音;再有另外一些,他引出那個地名暗示的意思。而把這些名字逐一列出,將引起他的聽眾的注意:當熟悉的名字以衝擊性的字句傳遞時,他們就會把這些話牢記在腦中。當然,先知的目的是更深一層的。如果審判的基本信息被表明了,接著也許聽眾將覺醒到審判的危險,並且轉回信靠上帝。

    篇幅所限,不允許我們把逐個雙關語和文字遊戲都詳加說明;提出幾個說明一下就已足夠。(甲)“伯亞弗拉輥於灰塵之中”(10節)。這個地名,意思是“灰塵之屋”,而在這個文字遊戲裏,輥於灰塵之中,指出當審判來到時的悲哀。(乙)“亞革悉的眾族,必用詭詐待以色列諸王”(14節)。亞革悉的希伯來文意思是“說謊、欺詐”。就這樣子,彌迦帶領他的聽眾,在示非拉的城市和鄉村中,進行一個想像的旅程。從猶大的邊界位於諸山的西麵,該地的中心區域,和沿海平原的東麵。而所指整個城市和鄉村的數目,必然對聽眾有一種震懾的效果;預期審判將會是非常廣泛的。

    先知的信息,在第十六節達到高峰。現在彌迦向耶路撒冷城的居民宣講,他請他們去為其“兒女”哀傷,這兒女就是那些視耶路撒冷為首都的城市和鄉村。但這也暗示了他們不隻要為別人哀傷,也為他們自己,因為首都的命運很清楚地見於她周圍的城鎮。沒有了周圍的城鎮,耶路撒冷也不再是首都。彌迦就是這樣在他自己的審判公布中,透過對各個地區的描述,向耶路撒冷的居民傳達他們迫在眉睫的命運。他這樣做,一方麵說明各個地區對國家中心的重要性;當地區都消失時,中心就再不存在。

    雖然這幾節經文表達和一章二至九節相同的總體的審判信息,但是它們至少對整體形勢發出兩束新的亮光:

    審判近在眼前。在先知較早的宣教中(一2—9),他曾經指出撒瑪利亞的命運也就是耶路撒冷的命運。撒瑪利亞的命運已經充分清楚顯明:完全的失敗和遭受災難。現在先知又指出,審判更加近在眼前;撒瑪利亞處於鄰國之中,但是這裏所列出的城鄉實際上是在猶大,正在耶路撒冷的門階上。正如其他城鄉一點一點地靠近它們的終結,耶路撒冷不可避免地也要更加靠近其終局。

    然而,審判在第一章兩篇信息之間的進展,基本上是一種上帝憐憫和忍耐的記號。從先知最先的宣講到十至十六節所包含的,中間大概經過了十至二十年;上帝在這期間一直警告他的百姓,一直未讓審判來臨。正如第一個神諭中,上帝的悲傷揭示他對他的百姓的愛;照樣在這幾節中,上帝的長期受痛苦和忍耐,揭示他堅持他的愛。審判是對犯罪的自然的和不可避免的回應,但是在審判中的延遲,可以是上帝的憐憫和希望審判被解除的訊號。

    ㈡一章二至九節和十至十六節之間,其實已經過了十至二十年。我們在幾分鍾內就讀完了這一章,但在這些話後麵,卻敘述了許多年忠誠的服事和宣教工作。我們不能像對其他先知,例如耶利米那樣,知道彌迦在這個期間的生活背景。但是我們可以推測那不會是安逸的生活,彌迦一定需要鍛煉自己的忍耐和堅毅。先知很少論及他自己,但這正是彌迦書令人敬佩之處。他並無打算在人類曆史書頁上,使自己永受記念,而隻是忠心地事奉上帝。這種忠心可以從他十多年來始終不渝的宣講上帝的話看到。我們作為他的讀者,能夠感覺到審判的時間愈發逼近,卻不容易領略到在文字背後先知長年累月忠誠的服務。
學習材料來自神家,感謝主的恩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