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3月23日 撒母耳記上十九章

(2010-03-23 04:20:37) 下一個

掃羅的仇視

撒母耳記上十九章一至十七節

    1掃羅對他的兒子約拿單和眾臣仆說,要殺大衛。掃羅的兒子約拿單,卻甚喜愛大衛。2約拿單告訴大衛說:“我父親掃羅想要殺你,所以明日早晨你要小心,到一個僻靜地方藏身;3我就出到你所藏的田裏,站在我父親旁邊,與他談論;我看他情形怎樣,我必告訴你。”4約拿單向他父親掃羅替大衛說好話,說:“王不可得罪王的仆人大衛,因為他未曾得罪你,他所行的,都與你大有益處。5他拚命殺那非利士人,耶和華為以色列眾人大行拯救;那時你看見,甚是歡喜,現在為何無故要殺大衛,流無辜人的血,自己取罪呢?”6掃羅聽了約拿單的話,就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說:“我必不殺他。”7約拿單叫大衛來,把這一切事告訴他,帶他去見掃羅,他就仍然侍立在掃羅麵前。

    8此後,又有爭戰的事;大衛出去,與非利士人打仗,大大殺敗他們,他們就在他麵前逃跑。9從耶和華那裏來的惡魔,又降在掃羅身上;(掃羅手裏拿槍坐在屋裏)大衛就用手彈琴。10掃羅用槍想要剌透大衛,釘在牆上;他卻躲開,掃羅的槍剌人牆內;當夜大衛逃走躲避了。11掃羅打發人到大衛的房屋那裏,窺探他要等到天亮殺他。大衛的妻米甲對他說:“你今夜若不逃命,明日你要被殺。”12於是米甲將大衛從窗戶裏縋下去;大衛就逃走,躲避了。13米甲把家中的神像,放在床上,頭枕在山羊毛裝的枕頭上,用被遮蓋。14掃羅打發人去捉拿大衛,米甲說:“他病了。”15掃羅又打發人去看大衛,說:“當連床將他抬來;我好殺他。”16使者進去,看見床上有神像,頭枕在山羊毛裝的枕頭上。17掃羅對米甲說:“你為什麽這樣欺哄我,放我仇敵逃走呢?”米甲回答說:“他對我說,你放我走,不然,我要殺你。”

    這段經文舉例指出掃羅仇視的三個情節,也同時指出為什麽大衛被迫離開宮廷。第八節以下的故事,與十八章十節很相似,可能是同一個故事的重述,也可能作者在這裏采取不同的文獻來源,但不可能是掃羅被同一個邪靈製服多過一次。事實上掃羅手裏時常握著矛槍,在以後幾段經文中,也提及這矛槍。他一定多次想試用它。在這情形下,使這個王發怒,純粹是他嫉妒大衛的軍事成就。

    在第一次事件中(1—7節)掃羅的方法很不同:顯然不是一時衝動,而是冷血的計謀要置大衛於死地,也有幾位宮廷官員參與。在某方麵,這是非常危險的處境,大衛很難防備這些宮廷中欲討好王的人從背後來的暗箭。這一次,是約拿單的忠誠和善意,使他采取堅定的行動拯救了大衛。這是戲劇般的諷刺,正是大衛要取代他作王的那位,他拯救大衛的生命。請注意透過約拿單,聖經作者強調大衛是無辜的,他沒有任何不忠(5節)。

    在第八節以後如果掃羅親自下手,並藉著與小部分宮廷官員在一至七節秘密合作,我們在十一至十七節中,發現他采用更為公然的行動來對付大衛。這一次不是他的兒子,而是他的女兒,大衛的妻子米甲,她拯救了這位未來之王。她為要達成目的,使用欺騙和謊話,十三節的神像,顯示她除了敬拜耶和華外,也敬拜其他的神;但敘述看沒有就這些作出評論。極端的環境需要極端的措施;重點是大衛的生命係於一線之間。

    這個故事指出兩個要點。首先,誰還會懷疑是上帝保存大衛的性命?大衛已預定成為以色列的王,因此掃羅的行動,亦不能改變上帝的計劃。其次,值得留意有兩個人,成為上帝的代理人去挽救大衛,就是掃羅的兒女約拿單和米甲,他們這樣做,不但證實大衛得著所有人的心,也證明大衛沒有任何叛國罪,或煽動叛亂的企圖。如果大衛有任何正當的理由讓掃羅攻擊他,他不可能期望約拿單會站在他的一方去對抗王。因此大衛所以離開宮廷(18節),不是他背棄,而是無可選擇。

大衛首次逃離宮廷

撒母耳記上十九章十八至廿四節

    18大衛逃避,來到拉瑪,見撒母耳,將掃羅向他所行的事,述說了一遍。他和撒母耳就往拿約去居住。19有人告訴掃羅說,大衛在拉瑪的拿約。20掃羅打發人去捉拿大衛;去的人見有一班先知都受感說話,撒母耳站在其中監管他們,打發去的人也受上帝的靈感動說話。21有人將這事告訴掃羅,他又打發人去,他們也受感說話。22然後掃羅自己往拉瑪去,到了西沽的大井,問人說:“撒母耳和大衛在那裏呢?”有人說:“在拉瑪的拿約。”23他就往拉瑪的拿約去;上帝的靈也感動他,一麵走,一麵說話,直到拉瑪的約拿。24他就脫了衣服,在撒母耳麵前受感說話,一晝一夜,露體躺臥。因此有句俗語說:“掃羅也列在先知中麽?”

    無論大衛的將來如何,他在以色列境內的政治前途,實在是在掃羅的處置之下;掃羅乃聯合的以色列的王,他的意願是法律。濫用權力乃是掃羅和大衛故事的一個方麵,也是研究實際領袖和理想領袖的一個重要題目。以色列的王,無論是好或壞,對他們的百姓操有生殺之權——至少他們可以加害於百姓身上。

    大衛先去拉瑪征詢撒母耳,是很自然的事。撒母耳不但是先知,他可以向大衛提供意見;他又是前任的以色列領袖,他在政治的影響力可以給他一些協助。但是,我們發現撒母耳,不能給大衛提供意見或保護。有關後麵的一點,值得懷疑撒母耳在以色列中現在除了道德以外擁有多少的影響力。

    但很奇怪,當大衛被追趕時,撒母耳可以給予他臨時的解救。這章第四個情節,敘述上帝自己是大衛的拯救者。救拔的方法對我們很新奇,成為掃羅早期曆史的一個小片段(參十9—12)。經文中受感說話指出欣喜若狂的情況(新英語聖經用“狂喜”“rapture”這個詞),那些參予者,可能會用音樂和舞蹈,在某些程度上他們對自己的行動失去控製。首先肯定是掃羅的跟隨者,而最後連王自己也失去控製。對撒母耳或他所監督的先知同伴,沒有作出任何批評;但很明顯對掃羅的行動卻很輕蔑,他喪失所有的尊嚴。

    這是普遍的真理:好的及有價值的宗教經驗,逐漸變為不大稱心的事——宗教狂、頑固、不均衡等。經驗永遠不能代替或改變明白及順從上帝旨意的真摯願望,聖經向我們啟示:“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製”(加五22);當這些很明顯失去時,就要小心判斷那些自稱有上帝的靈的行動。正如耶穌說:“憑著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太七16)。

    就掃羅的例子,我們很容易解釋他在拿約的經曆,認為這又是他逐漸受嚴重精神困擾的一部分;但不要忘記,不但他先前惹動上帝的怒氣,並且他攻擊大衛,也是完全不明白上帝的旨意。這幾章從不表明掃羅是這種環境下的一個無助的犧牲者,和全能者的玩具。他往拿約是出於自己的選擇,去追捕一個無罪的人;如果上帝使他失去自製,並不是傷害掃羅,而是為拯救大衛。

 學習材料來自神家,感謝主的恩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