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3月21日 撒母耳記上十五章

(2010-03-21 05:02:05) 下一個

掃羅與亞瑪力人

撒母耳記上十五章一至十六節

    1撒母耳對掃羅說:“耶和華差遣我膏你為王,治理他的百姓以色列,所以你當聽從耶和華的話。2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時候,在路上亞瑪力人怎樣待他們,怎樣抵擋他們,我都沒忘。3現在你要去擊打亞瑪力人,滅盡他們所有的,不可憐惜他們,將男女、孩童、吃奶的、並牛、羊、駱駝、和驢盡行殺死。”4於是掃羅招聚百姓在提拉因,數點他們,共有步兵二十萬,另有猶大人一萬。5掃羅到了亞瑪力的京城,在穀中設下埋伏。6掃羅對基尼人說:“你們離開亞瑪力人下去罷,恐怕我將你們和亞瑪力人一同殺滅,因為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時候,你們曾思待他們。”於是基尼人離開亞瑪力人去了。7掃羅擊打亞瑪力人,從哈腓拉,直到埃及前的書珥。8生擒了亞瑪力王亞甲,用刀殺盡亞瑪力的眾民。9掃羅和百姓卻憐惜亞甲;也愛惜上好的牛、羊、牛犢、羊羔,並一切美物,不肯滅絕;凡下賤瘦弱的,盡都殺了。

    10耶和華的話臨到撒母耳說:11“我立掃羅為王,我後悔了;因為他轉去不跟從我,不遵守我的命令。”撒母耳便甚憂愁,終夜哀求耶和華。12撒母耳清早起來迎接掃羅;有人告訴撒母耳說:“掃羅到了迦密,在那裏立了紀念碑,又轉身下到吉甲。”13撒母耳到了掃羅那裏,掃羅對他說:“願耶和華賜福與你,耶和華的命令我已遵守了。”14撒母耳說:“我耳中聽見有羊叫,牛鳴,是從那裏來的呢?”15掃羅說:“這是百姓從亞瑪力人那裏帶來的,因為他們愛惜上好的牛羊,要獻與耶和華你的上帝;其餘的我們都滅盡了。”16撒母耳對掃羅說:“你住口罷,等我將耶和華昨夜向我所說的話告訴你。”掃羅說:“請講。”

    一場攻打亞瑪力人的戰役,成為王與先知的主要衝突;掃羅和撒母耳經過這次爭吵後,便永遠分開了(看35節)。對現代讀者困難之處,乃是認為撒母耳對王的教訓極其嚴厲,結果我們險些兒站在掃羅的一方;但聖經作者卻清楚知道,他不單站在撒母耳的一方,更強調撒母耳是上帝的代言人;故此掃羅反抗的不是撒母耳,而是上帝。我們主要問題是受到一種傳統的觀念所束縛,不明白內中的宗教意義;神性的誓言要根除一個民族和他們的財物。這裏事實上不單是一個誓言,也是一個神聖的命令(3節)。不隻以色列有這種實踐——很幸運,這不是古時戰爭中經常出現的情況。

    我們要公正地認識這個背景:亞瑪力的全部曆史,第二節間接提到(參出十七8—13,申廿五17),很清楚隻要亞瑪力人存在,便沒有以色列人,無論這國家的南部是怎樣的和平。我們也要注意這裏有一種獻祭的觀念,是與殲滅有關;對以色列軍兵而言,不但是屠殺亞瑪力人,也是遵照上帝的吩咐。然而,作為基督徒我們隻能讚同以色列人尚有許多有關上帝的品格要學習,並且虛心地承認,三千年之後,我們的子孫也可能認為我們很初淺,在神學上十分幼稚。我們隻能夠盡我們最好的才幹和理解來聽從上帝,並且時常去尋求擴大這種理解。

    這一章引起現代基督徒一個更廣闊的論題,這是許多舊約中視戰爭為一種神聖的責任和行動的經文之一——“聖戰”,這種現象是很普遍的。申命記第二十章是關鍵的一章。一個國家在戰爭中,必須祈禱,尋找上帝的引導和拯救,真誠地嚐試尋找和平及和解的方法,這是一回事;但有人自義地沉迷在暴力衝突中,這完全是另一回事。許多時候曆史上的基督徒——與其他人——使用這些舊約經文,公開施行殘暴和赤裸裸的侵略,這是可悲的。這裏有三方麵需要指出:

    (一)這些有關的章節直觀的處境,基本上是保衛性,而非攻擊性,是作為一個團體或國家有權保衛他們自己的準則。

    (二)這些經文多數是回顧性(retrospective),而非程序性的(programmatic)。換言之,申命記二十章(作為例子)是回顧過去的曆史,並且認識迦南人的宗教會嚴重威脅以色列人對上帝的信心。這章聖經不能作為鼓勵和判斷未來的戰爭。

    (三)無論如何,我們一定要從整本聖經中,得到我們的指引,而不能單單從這一章上下文中抽出曆史性的結論。以色列人自己並沒有將這場戰爭看為“聖”;並且在先知的教訓中,有些人入侵使以色列受苦,正是所謂“聖戰”,卻是上帝給予他的百姓的懲罰。故此上帝真正的敵人,並非一些個別的古代及現代的國家民族,乃是在任何地方出現的罪惡勢力。對付這些的武器,同樣也是屬靈的和非表麵的:參以弗所書六章十至十七節。

    無論如何,我們對掃羅的同情是錯的。他離棄撒母耳的教訓沒有加以詳細的解釋,但肯定不是人道主義的動機。可能他希望亞瑪力王亞甲的生命可作贖金,可使得皇家國庫得利。但至少一點很清楚,他默許他的隨從盡量搶掠,甚至在被撒母耳挑戰時,他還設法掩飾,說他的動機乃是使獻祭時可以用最好的牲畜(15節),但卻是謊話。掃羅是否為貪婪而搶掠,這一點不是十分清楚,但無論如何,他表現的並非對人道主義有興趣。尤其是,在對非利士人的戰役中(十四章),他表示的要盡力聽從上帝的命令,現在已經消失了,也許他在那戰役中所作的是錯誤的。

    掃羅肯定不是疏忽,而是驕傲自大,要保存他的王位。他沒有充分的理由來違背撒母耳的教訓,但他卻這樣選擇。作為君王,他必須決心做應該做的事。我們常會有一種傾向,對那些叫我們應作什麽事,產生反感;特別那些有權勢的人,更不容易承認其他高過他的權威。

不順從和棄絕

撒母耳記上十五章十七至卅五節

    17撒母耳對掃羅說:“從前你雖然以自己為小,豈不是被立為以色列支派的元首麽?耶和華膏你作以色列的王。18耶和華差遣你,吩咐你說,‘你去擊打那些犯罪的亞瑪力人,將他們滅絕淨盡。’19你為何沒有聽從耶和華的命令,急忙擄掠財物,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呢?”20掃羅對撒母耳說:“我實在聽從了耶和華的命令,行了耶和華所差遣我行的路,擒了亞瑪力王亞甲來,滅盡了亞瑪力人。21百姓卻在當滅的物中,取了最好的牛羊,要在吉甲獻與耶和華你的上帝。”22撒母耳說:

       “耶和華喜悅燔祭和平安祭,豈如喜悅人聽從他的話呢?

        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

        23悖逆的罪,與行邪術的罪相等;

        頑便的罪,與拜虛神和偶像的罪相同。

        你既厭棄耶和華的命令、耶和華也厭棄你作王。”

    24掃羅對撒母耳說:“我有罪了,我因懼怕百姓,聽從他們的話,就違背了耶和華的命令,和你的言語。25現在求你赦免我的罪,同我回去,我好敬拜耶和華。”26撒母耳對掃羅說:“我不同你回去,因為你厭棄耶和華的命令;耶和華也厭棄你作以色列的王。”27撒母耳轉身要走,掃羅就拉住他外袍的衣襟,衣襟就撕斷了。28撒母耳對他說:“如此,今日耶和華使以色列國與你斷絕,將這國賜與比你更好的人。29以色列的大能者,必不至說謊,也不至後悔;因為他迥非世人,決不後悔。”30掃羅說:“我有罪了,雖然如此,求你在找百姓的長老,和以色列人麵前抬舉我,同我回去,我好敬拜耶和華你的上帝。”31於是撒母耳轉身跟隨掃羅回去,掃羅就敬拜耶和華。

    32撒母耳說:“要把亞瑪力王亞甲帶到我這裏來。”亞甲就歡歡喜喜的來到他麵前,心裏說,死亡的苦難必定過去了。33撒母耳說:“你既用刀使婦人喪子,這樣,你母親在婦人中也必喪子。”於是撒母耳在吉甲耶和華麵前,將亞甲殺死。

    34撒母耳回了拉瑪;掃羅上他所住的基比亞回自己的家去了。35撒母耳直到死的         日子,再沒有見掃羅;但撒母耳為掃羅悲傷,是因耶和華後悔立他為以色列王。

    接續而來之事,掃羅被這位憤怒的先知嚴厲地指責,他不再承認掃羅為合宜的王。掃羅任性的行動,不但疏遠撒母耳,也疏遠那位揀選他作王的上帝。事實上掃羅在有生之日,仍然作王,但是從那天起他的命運已經注定,別人將得到他的王位(28節)。至於亞甲,他最終不能逃避死亡——卅三節清楚指出,他在戰爭中的殘暴,現在是罪有應得了。

    撒母耳說的話重點,是廿二節以下的詩歌預言。像其他先知一樣,撒母耳對照宗教內在的真實和外表假裝。許多以色列的王(雖然掃羅不在內)犯了拜偶像的罪,卻同時仍然繼續維持在耶和華麵前各種獻祭的製度,同時容許甚至鼓勵所有違背律法的行動。許多人以為隻要我們照習慣參加教會和經常靈修,上帝會稱讚我們的虔誠,便不理會我們品格上的缺點和錯誤的行動。先知在這方麵的信息既清楚也不含糊:正直和完全順服上帝的命令,乃是虔誠生活的惟一基礎。上帝的命令已經清楚告訴我們;過去和現在都是那樣,甚至在特殊情況下,我們都可以時常知道上帝的旨意。順從當然包括而不是排除內裏的虔誠和外表的遵守。

    廿二節是這章聖經的鑰節,或多或少對我們每個人都是一種挑戰:聽命勝於獻祭。特別是對掃羅,和以後生在以色列和猶大寶座的所有繼承者。君王要時常順服,不可例外,不能因為他們不合意而承認其他人有比上帝更高的地位。此外,在實踐中順從意指順從他的先知;上帝的話被掃羅所厭棄的(23節)是在第三節中,撒母耳給他的命令。在某些程度上,以色列君主製度的曆史,乃是君王與先知之間的衝突之曆史;因為君王擁有政治權力,但先知卻擁有宗教和道德的權柄。在公開的宗教禮儀和慶典中,不容許君王不聽從先知而不受懲罰。掃羅可能不是偽善者,但必定是淪入對許多君王而言是一種試探,要得到虔誠的聲望,而過份浪費在宗教慶典上,目的是盡量向百姓掩飾事實,和他們背後的醜惡、貪婪不義。對這類後來的君王而言,撒母耳記上十五章的故事提供一個嚴重的警告:不順從上帝必然會失去他們的王位,隻是或遲或早的事。

    這一章多過一次,指出上帝後悔掃羅作王。這隻是人類語言類比,正如廿九節清楚指出,上帝是真實的,不會像人一樣犯錯誤和改變主意。也許用最佳角度看上帝怎樣對待人——特別是在舊約中——乃是類似國際象棋遊戲。上帝容許人,例如掃羅,擁有完全選擇和行動的自由;但他會時常對他們的行動作出回應,並且在適當的時間改變他的策略、技術和方法。在某些方麵,掃羅是大衛的襯托,犯錯的王顯然要被正義的王所代替。但掃羅不是稻草人任由擺布,上帝也曾給他機會,去證實他自己是位值得尊崇的王,但因他自己的失敗,這樣上帝才“後悔”,並且采取步驟從他身上挪走這個王權。

 學習材料來自神家,感謝主的恩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