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3月19日 撒母耳記上八章

(2010-03-19 04:31:17) 下一個



要求一個王

撒母耳記上八章一至五節

    1撒母耳年紀老邁,就立他兒子作以色列的士師。2長子名叫約珥,次子名叫亞比亞;他們在別是巴作士師。3他兒子不行他的道,貪圖財利,收受賄賂,屈枉正直。

    4以色列的長老都聚集,來到拉瑪見撒母耳,5對他說:“你年紀老邁了,你兒子不行你的道;現在求你為我們立一個王治理我們,像列國一樣。”

    可能在別是巴(1節以下)——一個邊境城市,在那裏所發生的事對以色列不算十分重要——但卻是反叛撒母耳領導的藉口。各支深長老組成以色列的政治基礎,所以他們的意見不能忽視或者不理會。他們要求立一位君王。

    在君主製度尚屬罕見和許多人以為這是不切時宜的世界裏,要對這種政體有客觀的認識絕非容易。但對以色列當時的世界,王權是很普遍的事——正如長老們所意識到的。在距離他們不遠的西南方,那裏已有一個強盛及著名的帝國埃及:對以色列人而言甚至更熟悉迦南諸小國,她們的城邦分布在巴勒斯坦內。在大衛占領使它們成為以色列一部分之前,耶路撒冷可能是其中一個王國(撒下五章)。君主政體這種製度,主要的優點乃穩定和集權化。穩定來自君王成為社會的領袖,他成為核心及民族的思想。尤其是王位繼承的原則,君王年老及逝世時仍然保證這種延續;中央集權化帶來效率、力量,以及共同解決困難的好處。

    相對來說,直到目前為止以色列的曆史似乎不大團結,各支派各行其事,結果帶來軟弱;至於領導權方麵,從來沒有真正的延續。“士師們”的出現隻是偶然,並且不可預計——無論如何,從長老的觀點看來是如此。在許多方麵看來,君主政體很合理;但是這種要求完全沒有考慮上帝在內。士師記教訓我們,以色列的軟弱,主要是敬拜偶像,故此被上帝懲罰。以色列的力量乃是上帝給他百姓的禮物,長老們盼望逃避這些曆史教訓,想使用政治方法作簡單的代替,結果曆史證實他們是錯誤的。

    從來沒有一個國家發現一些神奇的政體方程式,可以解決每一個社會或政治的問題;但一個民族最重要是尊敬和順從上帝,得到內在的穩定和寧靜,使我們可以用勇氣和同情,麵對普遍性和永恒的問題,並且帶來相當程度的成功。

    這原則同樣可以應用在較細小的人群中。不同的教會和宗派,發展她的一係列的管理體係,但卻無一是完全的,因為人類本身是這樣不完全。但當一間教會認識上帝是真正的統治者,其眾便會更昌盛。


君主政權的內容

撒母耳記上八章六至廿二節

    6撒母耳不喜悅他們說:“立一個王治理我們”;他就禱告耶和華。7耶和華對撒母耳說:“百姓向你說的一切話,你隻管依從,因為他們不是厭棄你,乃是厭棄我,不要我作他們的王。8自從我領他們出埃及到如今,他們常常離棄我,事奉別神。現在他們向你所行的,是照他們素來所行的。9故此你要依從他們的話,隻是當警戒他們,告訴他們將來那王怎樣管轄他們。”

    10撒母耳將耶和華的說,都傳給求他立王的百姓,說:11“管轄你們的王必這樣行:他必派你們的兒子為他趕車、跟馬,奔走在車前;12又派他們作千夫長,五十夫長,為他耕種田地,收割莊稼,打造軍器,和車上的器械。13必取你們的女兒為他製造香膏,作飯烤餅。14也必取你們最好的田地、葡萄園、橄欖園,賜給他的臣仆。

    15你們的糧食,和葡萄園所出的,他必取十分之一,給他的太監和臣仆。16又必取你們的仆人婢女,健壯的少年人,和你們的驢,供他的差役。17你們的羊群他必取十分之一,你們也必作他的仆人。18那時你們必因所選的王哀求耶和華,耶和華卻不應允你們。”

    19百姓竟不肯聽撒母耳的話,說:“不然,我們定要一個王治理我們,20使我們像列國一樣,有王治理我們,統領我們,為我們爭戰。”21撒母耳聽見百姓這一切話,就將這話陳明在耶和華麵前。22耶和華對撒母耳說:“你隻管依從他們的話,為他們立王。”撒母耳對以色列人說:“你們各歸各城罷。”   

    長老們要求設立一個王;至少這是比較健康的開始,好過士師記第九章的例子,一位軍事冒險家嚐試為自己奪權,並且成為君王一段時期,極大地造成百姓互相攻擊。長老們很滿意撒母耳去尋找合適的人選,使他成為以色列的第一位君王。我們發現撒母耳在上帝的指引下,答應他們的願望。然而,這裏強調以色列人透過他們的長老,不單棄絕撒母耳,也是棄絕上帝自己。這章聖經的爭論點似乎是:上帝準許他們求的王,是有懲罰他們的意義——配合罪過的懲罰!王權統治事實上是有利有弊的,在這章聖經裏讓讀者看見君主政體的兩種對比的觀點。

    (一)長老們較關注君主政體的功能:一個王可以領導軍事組織、統籌和提高效率(20節)。他們以為王會為他們在每次戰爭中贏得勝利,這種想法實在很幼稚,但無疑他們確需要一隊常備及固定的軍事人員。事實上以色列人的數目遠遠超過非利士人,如果提供足夠的武器、訓練和管理給他們,他們必定可以打敗這個主要敵人——不再需要呼求上帝特別的幫助。為了達到期望的目標,長老們願意接受因王權可能帶來的壞處。他們以為開始隻是放棄一些他們的政治權力和影響力,但卻認為這種犧牲是值得的。

    (二)相反地,撒母耳卻關注政體的內在本質:一個王會給予一些利益,但不可否認也會取去一些。取去乃十一至十八節的鑰字,這是因王權而帶來的。事實上要求軍隊會帶來征兵和納稅,除了這些不能避免的代價外,君王喜愛奢華宴樂,故此最壞的後果是百姓要被強逼作苦工,正如十七節中的奴隸。這種製度後來成為所羅門王之後,以色列國分裂的主要原因。

    可能撒母耳記敘述的君主政體,對像所羅門王,會使人覺得聖經作者有所誇大:但在另一方麵,有足夠證據顯示這種敘述,正吻合撒母耳時代在以色列境外的君主及國王的情況。無論如何,這章聖經清楚看見以色列人選擇君主政體製度乃是他們的自由意誌,如果君王證實是利弊參半的祝福,以色列永遠不能埋怨上帝將它賜給她。雖然她作出這種罪惡的抉擇,然而上帝仍然顯出他的恩典,賜給以色列一位偉大的王(大衛),和最終的彌賽亞的理想:參拭撒母耳記下七章一至十七節的注釋。

    長老們的要求其中在聖經作者的眼中看來最壞的地方,乃是他們盼望像列國一樣(20節)。古時的以色列,當然現代的基督徒也一樣,都是人,對那些與別人不同的地方,都會有一種自然抗拒。上帝也不是盼望他的百姓完全與人不同;他創造的每一個人都是一樣有血有肉。但對他的百姓他會賜下特別的恩典和較高的標準,當他們沒有較好的理由而像其他人一樣拒絕這一切恩典時,這是個悲劇。耶穌在登山寶訓中,可能是回應撒母耳時代的長老們,他說:“你們要先追求上帝主權的實現,遵行他的旨意,他就會把這一切都供給你們。”(太六33,現代中文譯本Good News Bible

 學習材料來自神家,感謝主的恩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