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MY的博客

為自己的生活做個紀錄
個人資料
shparis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補記遊西班牙(四)- Girona 赫羅納 + 巴塞羅那海岸線

(2022-08-01 18:53:54) 下一個

3月27日,包車,去距巴塞羅那100多公裏的達利博物館。回程中在古城 Girona (赫羅納)停留。

去之前有個小插曲:前一天,我們預定了包車去達利博物館,博物館的票也買好了。我當晚去了朋友家聚會吃海鮮,同行的親戚留在賓館,因為其中一位還要和國內開會。他們點了room service for dinner。結果兩人雙雙食物中毒,上吐下瀉,折騰了一晚上,第二天還不見好,人很虛弱。我們訂的9點包車來接我們。這下好,我一個人是去還不去?我到酒店前台申訴,並要求他們幫助送醫。他們答應會處理好,我最後才放心一個人上了包車。我心疼銀子啊!包車一天再加3張門票,好幾百元呢。

所幸包車的司機兼導遊小夥兒不錯。青島人,來西班牙十幾年了。因為疫情,他們的業務幾乎全停。我們是通過攜程訂的。本來參觀達利博物館時他應該是自己在車裏等的。我反正有多餘的票,就問他感不感興趣,感興趣的話可以和我一起進去,省得在車裏等,至少可以坐裏麵的咖啡館等,舒服一點。我也不用著急,可以慢慢看。達利博物館先按下不表。

前一晚在和朋友聚會時他們就建議我順路去安道爾或者法國的 Carcassonne。 人們去安道爾主要是買免稅奢侈品,俺不好那一口。而且要去的早,後來聽小夥兒說他們一般安排早上7點就從巴塞羅那出發,先去安道爾,因為過了中午就都關門了。然後回程去達利博物館。法國的 Carcassonne 則幾年以前遊法國時已經去玩過兩天,沒必要再去。我自己查地圖,一看,Girona (赫羅納) 看著不錯,而且是從達利博物館所在地 Figueres 到巴塞羅那必經之地。就決定去那兒了。我押寶押對了,我很喜歡。這也是不做功課的壞處之一,都是臨時起意決定的。不過雖然有點手忙腳亂,結果還是很令人滿意的。

赫羅納建於羅馬時期、完好保留了中世紀古城樣貌。城內有古城牆、天主教教堂和猶太教教堂等,還有猶太人區,還有一所大學,就在古城牆邊上。我運氣好呀,那天古城牆開放,聽導遊說因為疫情已經關閉了好久。我在建於公元9世紀的城牆上走了一圈,感歎古人的建築智慧。城牆上細窄的洞口,下沿是向下向外的斜角,正好可以架置弓箭,對付外來者;高高的瞭望台,360度看全城無死角;幾百年尚未完全腐爛的木質監獄大門……

這個登瞭望台的樓梯肯定是新的了,估計原來的是石頭的。走進去一股尿騷味,地上散落著被子。應該是流浪漢們的暫居地:

登高望遠,古城盡覽:

 

照片裏的塔樓就是幾座教堂的:

17世紀的監獄,那木門上的鐵釘真想撬一顆下來“偷”回家: lol

古城雖小,但有所大學,校園的一些建築就是古跡,圖書館是新的玻璃樓。這一新一古結合的還不錯,看著不違和。這大約也是自貝律銘設計了置於盧浮宮的玻璃金字塔後的建築風氣吧?

Google 地圖裏截來的大學圖書館照片:

我隻在城牆上拍了些大學的校園:

赫羅納的教堂很有名。參觀了幾座打卡地。

1. 大教堂,建於12世紀,持續擴建至18世紀。這座教堂是“權力遊戲”的取景地。

先說側門:因為側門有故事,因其曾有兩邊各6個門徒的雕像而聞名。但幾經戰火,12個門徒雕像僅存2座。每座雕像下是不同的座子。

這就是原本12個門徒雕像下的座子,每個座子都不同:

原本12個門徒雕像,幾經戰火及動亂,僅剩兩座留世。我網上搜到的原來的樣子(網絡圖):

當時位於大門左側的6位宗徒分別是:瑪弟亞、次雅各伯、瑪竇、斐理伯、長雅各伯和伯多祿。

 

 

大門右側則有安德肋、若望、多默、巴爾多祿茂、西滿和達徒。

底座:

(網上查到的信息)宗徒之門始建於1370年,與教堂大殿同步,不過12年後就陷入了停工,直到1460年的8月28日,12尊雕像全部到位。然而自從那年年底起,加泰羅尼亞就陷入了接連不斷的起義和戰亂,這組雕塑最終也沒有完成,而大門的建設則再次無限期停擺。為了保護未完成的大門而搭建的一個臨時頂棚,當時隻是隨便弄了幾根粗木頭充當大梁。可是這個可憐的頂棚哪裏知道它需要支撐將近600年啊!總之,在之後的幾個世紀裏,它被不斷修補、加固、重建,最後索性被一個堅固的帶屋頂的拱門取代,竟然還成了該城的一道風景。最初的拱門是用磚砌的,後來還重建了幾次。最後一次重建是在1912年,而大門依舊沒有什麽進展。渡過了戰後最為貧窮艱苦的時期,當時的赫羅納主教Josep Cartañà站在他的主教府邸,望著大教堂和這座永遠完不了工的宗徒之門,“就讓我把它造完吧!”的念頭變得愈發強烈。1953年,他首次向公眾表露了這一想法。不過由於原始設計圖的缺失,各路建築師對於大門應該建成什麽樣子各執己見;就在這個關頭,又有另一波強烈的呼聲要求先將同樣爛尾了但是有完整圖紙的正立麵造完。結果到了1960年的時候,主教大人實在是等不及正立麵完工,就讓人先把那個有600年曆史的“臨時”屋頂拆了,這樣起碼也算是將此事正式提上了日程!說起來倒也不能怪主教大人心急,因為三年後他就不在人世了。臨終前他還不忘囑托了一番關於大門的事。然而關於大門應該如何來造還是引發了長時間的爭論,直至1975年,大門才在一片爭議聲中“完工”。

(網圖)


(網圖)

我拍的現在的側門全貌:

西班牙內戰過後,“宗徒之門”兩側的12尊雕像隻剩下了兩尊。也難怪很少有人會提到或是記下這些陶塑宗徒像的下落,因為還有大量更為珍貴的藝術品也同樣沒能幸存下來。據統計,赫羅納教區的893座教堂中,有52座被徹底摧毀,271座被部分摧毀,隻有8座未受波及。有1966座祭壇裝飾屏、 152幅繪畫及6200個聖像在此期間被毀掉,而消失的各種大大小小的由貴金屬製成的聖器更是不計其數……

革命或戰爭總是極大地並且迅速地破壞人類的文明。所以我對支持打仗的人從來都是側目而視,無論是不是以正義的名義。

(網圖)

也是網上查到的:“兩位劫後餘生的宗徒分別是安德肋和達徒,原本位於大門右側最靠裏和最靠外的位置,直接放歸原處的效果並不太好。這時也不知道是誰發揮的聰明才智,給達徒手裏加了兩把鑰匙,就把他變成了伯多祿;又給安德肋安上一把劍,就把他變成了保祿(就是大家熟悉的“聖彼得”和“聖保羅”)。由於聖徒像主要靠手中的標誌物來識別,而且正好達徒留著與伯多祿一樣的短而卷曲的胡子,安德肋又留著和保祿一樣的長胡子,這麽一改居然毫無違和感,往門口兩側一放就是天生一對,問題就這麽解決了!” (網圖)-

現在位於大教堂正門兩側也是這兩位,是由雕塑家Josep  Maria  Bohigas於1962年製作完成的。

大教堂的正門以其諸多的台階聞名。我拍的空鏡頭沒反映出來,因為台階上人太多,不好看,被我裁掉了。

網上搜到的老照片:

2. Collegiate Church of St. Felix, 羅馬天主教堂,14世紀哥特式風格,可以追朔到為數不多的擁有真正尖頂的西班牙教堂之一。它裏麵葬有幾位曆史上著名的主教。

3. 赫羅納市景。腳踩石子路,耳畔是曆史的回音。

這個古城還以它運河兩岸五彩的房屋吸引遊客:

河裏有魚:

市中心廣場和商業區:

城頭堡:

回到巴塞羅那天還大亮著呢,歐洲太陽落山晚。司機小哥很nice,主動帶著我在市裏遊車河。來到海邊,原來奧運會的場地:

這片海灘在二戰中起很重要作用,興建運輸碼頭。現在留了一地牆,上麵用圖文講述了那段曆史:

附近的新建築非常現代化,西班牙的建築設計是比較大膽、獨樹一幟的。比如紐約的新世貿交通樞紐站就是西班牙設計師設計的,嚴重超出預算,但成為地標之一。

不遠處保留的三根柱子,忘記什麽故事了:

回賓館路上,經過據說是古董市場,建築很奇妙。我等紅燈時抬頭搶拍了一張:

一夜無話。第二天乘火車去馬德裏。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