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軍事紀實】中朝邊境陸路接壤地段,虎山秘密

(2010-04-03 20:11:19) 下一個


中朝邊境抓白鵝

2010年2月28日是元宵節,我們《軍事紀實》欄目到中朝邊防一線采訪的記者將要前往的是虎山哨所。根據事先了解的情況,虎山哨所是整個中朝邊境線上僅有的幾個陸路接壤地段之一。

從遼寧省寬甸縣渾江村出發,全程大約二百公裏。我們乘坐的越野車一路前向,最初車窗外的景色並沒有引起記者的注意,在將近一個月的采訪中,每次乘車看到的幾乎都是天然的冰雪景觀,而在140公裏處,顯然還沒有到虎山哨所,我們卻突然發現道路的前方竟然矗立著界碑。看到記者好奇,陪同記者去虎山哨所的邊防連連長帶我記者來到界碑前介紹情況。

界碑是國家與國家分界線的標誌,中朝兩國全長1334公裏的邊境線以長白山發源的圖們江、鴨綠江為界,在我們的印象中,中朝兩國的邊境線都是以江為界河,那麽這種陸地接壤情況是怎麽回事呢?

遼寧省軍區邊防某團四連連長謝若蘭:“因為這塊1962年中朝兩國簽訂邊界條約的時候,水口島是離我們有一段距離,但是經過長期江水的衝刷,河沙的淤積,慢慢這塊地和我們陸地就連在一起了,在1990年我們在這兒立了四塊界碑。”

這裏也是這個邊防連的管控區域,古樓子鄉和朝鮮水口島的陸路接壤的邊界隻有185米,而虎山哨所的管控區域卻達到了4公裏,那裏不僅管控區域大,並且由於是個風景旅遊區,對官兵們來說,站崗值勤都麵臨著很多的難題。

這裏就是虎山哨所,路邊的這幢二層小樓就是哨所的營區,營區後麵的這塊土坡外,就是朝鮮了。哨所的南麵就是鴨綠江,那裏是以江為界的,而哨所的西麵就是4公裏陸路接壤的邊界線。

記者到達虎山哨所的時間是下午四點,本想馬上就去拍攝,但沒想到,哨長楊海峰跟記者隻見了個麵,就沒有了人影,這是怎麽回事?

在哨所的後院,記者見到了這樣的場麵。

經過了解記者得知,由於這一天是元宵節,哨所官兵決定晚上多做一道菜酸菜燉大鵝改善夥食,可是半個小時前要殺鵝的時候突然發現鵝不見了。一番尋找之後,官兵們發現大白鵝不知是怎麽回事,竟然越過了哨所後麵那道陸路接壤的國界線,跑到朝鮮去了。

雖然動物越境不算是越境事件,可哨所官兵總不能越境抓鵝,那麽他們又該怎麽辦呢?

此時還有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天就要黑了,到那時如果還沒有抓到鵝,那麽晚上加菜的希望就要破滅了。

眼見著大白鵝越走越遠,手中工具無法派上用場,楊海峰他們有點著急,天黑以前他們能抓到鵝嗎?

然而,一會兒的工夫,楊海峰他們就想到了一個辦法:把鵝從陸地接壤地段驅趕到南麵的鴨綠江江麵上,由於江麵是中朝兩國共有的,如果在那裏抓鵝,一定是最好的辦法。

四十分鍾後,經過楊海峰他們的努力,終於把大白鵝趕到了鴨綠江的江麵上,到虎山哨所的第一時間,記者就切身感受到了這裏獨特的邊塞生活。



什麽是“一步跨”

每天,哨所官兵都要在西麵的4公裏長的距離上執勤。這一天,哨長楊海峰和士官孫波要去的是這4公裏距離上最遠的虎山長城。

虎山長城是我國明代長城的東端起點,距今已有540年的曆史。中朝界河鴨綠江在虎山長城的腳下流淌,對岸就是朝鮮,既有長城景觀又有邊境風光,使得虎山長城早已成為國家級風景名勝。

跟著楊海峰和孫波,記者到了虎山長城的執勤點,這裏是號稱中朝兩國邊界最近的地方,“中朝邊境一步跨”的特殊地段。

記者很難想象眼前是中朝邊境線。在記者看來,這裏頂多可以稱得上是條小溪,但它的的確確是鴨綠江的支流,也就是中朝兩國的邊界。這裏的鴨綠江最寬的地方隻有三四米,並且已經封凍,而最窄的地方一步就能跨到對岸。

跟著執勤戰士,記者去見識一下更窄的中朝邊境“一步跨”。

記者張璐:“這個地方就很窄了。”

楊海峰:“整個這一線都是景區的‘一步跨’。”

記者張璐:“這塊有很多石頭,算不算陸陸接壤啊?”

楊海峰:“石塊是夏天當地的老百姓洗衣服為了方便,因為“一步跨”本身水非常淺,洗衣服不方便,堆點石頭,水漲起來,洗衣服就方便了。”

這裏的“一步跨”的距離也就是二三十厘米,可想而知,走在這裏稍微偏了一點兒方向就要誤越國界了。而虎山景區,每年都會接待很多遊客,在如此特殊的地方,遊客們自然會在這裏照相留念,但要防止遊客誤越國境的事情發生,可以說哨所官兵在執勤時,精力高度集中甚至連眼睛都不敢眨一下。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