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在牛津體驗英式正餐

(2009-12-08 19:06:57) 下一個
在牛津體驗英式正餐

- 竹雨鬆風 -


英國是個凡事都非常講究傳統的國家。對這一點早有耳聞。2007年5月在牛津大學Magdalen College 的一次正式晚餐還真讓我們見識了一回。沒說的,英國人在正式場合那叫一個一板一眼,特程序。

當時犬子正在Magdalen College讀碩士學位,所以我們就把牛筋作為我們歐洲之旅的首站。出發前,兒子告訴我們他已經預定了學院的正式晚餐,給我們接風,特地囑咐我們帶上正裝。這個從來對老爸老媽一毛不拔的小子居然肯花幾十磅一位請我們,真是叫我們受寵若驚。可能是叫他的全額獎學金燒的吧。

到牛津當晚,兒子著碩士袍兒帶我們去學院的正餐廳“赴宴”。在門口等的時候,看見穿各色學術袍的人漸漸攏來。這場景在美國隻有大學畢業典禮時才能看見。兒子說吃正餐都是這陣勢。這樣,誰是校長,教授,博士生,碩士生或本科生都一目了然。隻有幾個Stanford來的交換學生不吝秧子,沒穿袍子。說“我們是美國人”。

From Magdaline, Oxford dining hall


正點,餐廳沉重的大門由一位威嚴的主司事推開。大家魚貫而入,在侍者們的引領下,各就各位。學生家長們和交換學生都得到了上主餐席的殊榮,與校長和教授同席。兒子也沾了我們的光,坐在我們一桌。

主餐席在餐廳的最裏邊,橫向擺放,兩邊各能容納二十來人,在一個一尺來高的台上,給人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就像法庭上審判長,書記員之類坐的地方。不用說,在“主席台正中就坐”的,就是校長了。台下是幾條縱向的長餐桌,是沒帶貴賓的學生的坐位。

From Magdaline, Oxford dining hall


趁著侍者上第一道菜的功夫,環顧四周。那叫一個古色古香。滿牆是英國曆代君王和牛津名人的大幅油畫像,栩栩如生。立馬叫人有一種必須正襟危坐,不敢造次的感覺。說話間第一道菜已經上完,侍者們退立左右兩側。我心裏嘀咕,這麽多活人死人眾目睽睽地盯著你後脖梗子,這飯會是啥滋味?

From Magdaline, Oxford dining hall


再看這第一道菜。挺大一個盤子中間兒擺著一厚片兒烤饃,上邊堆一點碎西紅柿,傍邊兒再點綴幾片兒綠葉兒菜,外加一個烤土豆。不禁大失所望。花幾十英鎊就給我們吃這個呀,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在開憶苦思甜大會呢。可是經過一夜旅途車馬勞頓,加上白天冒著淒風苦雨在牛津各學院轉悠得兩腿肚子轉筋,我們早就饑腸轆轆。剛想開吃,一看前後左右的人,都在努力聊天兒,沒有要動手的意思,就沒敢開牙。一邊兒和對麵兒的一對兒蘇格蘭家長有一搭無一搭地閑扯,一邊兒一個勁兒咽唾沫來安撫胃的“奏鳴曲”。

猛聽得主餐席正中幾聲槌響,就跟法院開庭似的。全場頓時鴉雀無聲。眾人紛紛立起,站到椅背後麵兒。隻聽校長口中念念有詞,說了一大段兒,可我們楞是一句也沒聽懂。感情是拉丁文。校長講完話,我們剛想坐下,忽聽背後傳來天國的歌聲。順聲望去,原來是四個學生在唱詩台上演唱無伴奏聖詩。這也忒莊重了,怎麽跟吃“最後的晚餐”似的?和著這八九百年都是這麽吃過來的,真不易呀!土豆都涼啦!

總算挨到可以吃了。三下五除二就把盤兒裏的東西清掃一空。抬頭一看,對麵的那兩口子還在慢條斯理兒地品著葡萄酒enjoy呐。咋回事兒?剛才沒見桌上有酒呀,隻有幾瓶涼水。一打聽才知道,酒是要自備的。老公心裏暗暗叫苦:這兒子養的!自己不喝酒也就罷了,怎麽也不知會我們一聲兒?隻好佯裝不會喝酒,涼水伺候。

From Magdaline, Oxford dining hall


敢情吃大餐要講節奏的。我們的盤子已經空了,可別人還沒完事兒,隻好耐心等著。吃第二道菜的時候,才找著點兒感覺:得邊吃邊聊,跟大家同步。第三道是甜點。甜點過後,又是一聲槌響,宣告正餐結束。大家紛紛起立,向外走去。我們還納悶兒呢,這麽隆重的大餐,到末了怎麽連杯咖啡都不給呀?跟著大家走出去才發現,原來喝咖啡是在另一間小廳,沒有椅子。氣氛也比較隨便了。每人拿杯咖啡,站著聊。聊盡了興才陸續離去。

可見這樣的大餐,跟咱們的大吃一頓真不是一個概念。吃什麽不重要,關鍵是形式。電影Harry Potter 裏吃正餐的鏡頭據說就是在牛津拍的。可那裏邊的校長講話還是說的英文,也沒唱聖詩的。看來還真是讓我們開了一回眼。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