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自詡為“龍的傳人”,那麽,我們真的知道“龍”字是怎麽來的嗎?
先看看“王”字的來源:
吳其昌認為“王”字是斧鉞的象形,斧鉞在古代是權力的象征,“王”就是掌握大權的人。
,甲骨文的“龍”字,上部是一個倒過來的“”,也就是“王”的意思;下部是一條張開大口的蛇形動物。會意+象形:“龍”是萬獸之王。
金文,依然容易理解,頭頂“王”冠,大嘴獠牙,蛇形身體。
那麽,篆體字又是如何來的呢?先看下圖。
倒數第四個字形出現了“三撇”。“龍”飛躍於天地之間,通常伴隨著電閃雷鳴,那“三撇”表示“轟隆隆”的雷鳴聲,所以,“龍”字的發音為“long”。
簡化字的“龍”,取自草書的右半部,最早出現在晉朝(選自“心情醫生”的觀點)。
如果以上的推測都是對的,那麽,我們今天所寫的“龍”字,是一條失去王冠、已被斬首的龍。
使用繁體字的人,總喜歡嘲笑使用簡化字的人沒文化,那麽,繁體的“龍”字又高明多少?“龍”,身首已分離。
漢字,是迄今為止依然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因年代實在太過久遠,很多字已經很難考究其真正的來源了。大家隻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現今社會,真正知道漢字的音形意的人幾乎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