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外國資本已經控製了我國大部分行業 zt

(2009-11-07 10:03:16) 下一個

  三、外國資本已經控製了我國大部分行業

  改革開放以來,外資的進入對於中國的貿易擴張、增加就業以及經濟增長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與中國對外開放之初不同的是,對外開放的收益在逐漸遞減,與此同時風險卻在不斷增加。由於我國長達30年的開放和引資,加上給予外資超國民待遇,使外國資本和跨國公司在中國已經形成控製和遏製之勢。如果請來拾遺補缺的資本和機構一旦占巢為主,控製了中國的主要行業和利潤,東道國的人民反而成了血汗工仔,這樣的招商引資是應該遏製的。

  截至2008年底,我國累計吸收FDI(外商直接投資)已達8500億美元,三資企業已占我國工業總資產和產值的1/3以上,增速遠高於國有經濟。以2008年為例,占中國企業總數約3%的外商投資企業,其工業產值占全國的30%,出口額占55.3%,如果算利潤,外資所占的比重更高,而外資繳納稅收僅占全國的21%。一般認定,外資在國家產業中的份額超過20%即為安全警戒線,而目前外資在我國產業中的份額已達到30%多。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利用國外資本必定要以出讓本國權益或未來利益作為代價。隨著外資規模的日益擴大,其向我國經濟核心領域的延伸,抽空中國經濟的弊端日益顯著。

  過分引進和依賴外資,已給我們經濟帶來很大的安全隱憂:外資通過投資並購布點,在越來越多的行業領域,形成了由外資主導的寡頭控製。跨國公司本來就在資金、技術、品牌、企業管理和市場銷售等方麵有競爭優勢,加上超國民待遇和跨國公司的轉帳和逃稅優勢,使我國國有企業和中小企業大批被擠垮,國內市場和要害企業大量讓外資占領。國務院研究發展中心06年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就指出,在中國已開放的28個主要產業中,外資在21個產業中擁有多數資產控製權。如在飲料、、快餐、啤酒、化妝品、肉製品、大豆食油、日化行業、水泥行業、玻璃行業、電梯行業、超市零售行業、幹電池、小五金製品行業等,或呈壟斷之勢,或大多由外商控股;主要的家電企業中,11家與外商合資;許多大的醫藥企業也在外資手中。據國家工商總局調查,電腦操作係統、軟包裝產品、感光材料、子午線輪胎、汽車製造、高速列車機車、快遞行業、手機等行業,外資均占有了絕對壟斷地位。而在輕工、化工、醫藥、機械、快遞、電子等行業,外資公司的產品已占據1/3以上的市場份額。例如在快遞行業,UPS、FedEx、DHL、TNT四大國際快遞公司在中國市場已取得支配地位。我國是一個基建大國,而水泥行業前5大企業4家卻已被外資控股或參股。這還隻是06年的統計,近兩年,這種狀況進一步加劇,連互聯網業、水務行業、金礦開采、等重要行業也被外資大量占領。同時,外資向我國的金融、農業、零售、物流、公用設施、谘詢服務等戰略性、命脈性行業進行產權滲透。許多高端的金融服務市場也被外資控製,如評級機構幾乎全被外資控製,高端的會計師事務所業務也大多被外資占領,大量的企業中介利潤和企業機密被外資掌握。

  跨國公司的強勢還對我國機械、電子、鋼鐵等重化工業構成重大打擊,我國裝備製造業的許多細分行業的排頭兵企業也被跨國公司占有了控製權,一些齒輪、軸承、機床、汽輪機等重要裝備和零部件行業被外資廉價購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