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的前半生》顛覆我們的前半生

(2017-08-03 14:36:19) 下一個

 

《我的前半生》引起廣泛的關注,主要原因是它顛覆了我們前半生形成的觀念。網上的評論是大量的,同時負麵評論又占多少,這是什麽原因呢?如果真的不喜歡,怎麽會看得如此細致入微,分析得如此頭頭是道。主要問題是,《我的前半生》突破了我們前半生形成的常規觀念,它更加接近現實,但是我們的思維方法還停留在過去,由此產生了糾結和困惑。

 

我們前半生的文藝作品,突出的特點就是有正麵人物和反麵人物。無論結局如何,正麵人物接近於完美無缺,反麵人物接近於一無是處。然而,現實生活並非如此,大部分人都在努力追求道德上的完美,但是在世俗生活中又都是不完美的,會犯錯的。《我的前半生》正是更貼切地接近了現實生活中的人,其中的人物不好不壞,就像我們自己,像我們周圍的親戚朋友同事。

 

然而,當我們從脫離現實的理想化的作品回歸到貼近現實的作品時,我們長期形成的思維模式反而覺得難以適應了。由於傳統作品的長期熏陶,使觀眾養成了一種習慣,喜歡品評影片中的人物,喜歡對人物歸類,那個是正派人物,那個是反派人物。用這種習慣去看我的前半生》,你就會非常困惑,因為這不是你習慣的style。

 

有句熟知的話,叫“對事不對人”。我們前半生的傳統影片,屬於“對人”的作品。如果世界變好了,那就是因為出了個英雄;如果變壞了,那就是因為出了個惡魔。這樣的作品,對人有教育作用,同時也有誤導作用。它會使人養成一個壞習慣,就是把生活中的不幸都歸咎到外界,解釋為某個壞人的陰謀。出了問題就到外界找原因,而不是檢查自己。《我的前半生》把“對人”的舊姿態改變為“對事”。也就是說,如果出現了不幸事件,那可能是某個人在某件事情上做錯了,那個人可能是我們的朋友,也可能是我們自己。我們的關注重點在於“事”,而不在於“人”。當你把重點放在“人”上,很容易惡化同周圍人的關係,使得人機關係日趨緊張;當重點放在“事”上,你和你的朋友都會更容易做出合理的改變,調整改善大家的關係。

 

傳統電影,給你一個正麵人物,讓你效仿;《我的前半生》給你一組錯誤的行為,讓你吸取教訓。

 

陳俊生是一個老實巴交的好人,工作勤奮,收入不菲,一不小心接納了第三者,後果很慘哪,有對前妻的愧疚,有財產分配的煩惱,孩子撫養的麻煩,老人照顧的問題,前後妻子和孩子之間的平衡。最終後悔不已,進退兩難。通過這個人物,把第三者帶來的麻煩和問題充分地展示出來,給那些受外遇誘惑的人一個很好的思考樣板。

 

林琳是一個不錯的員工,工作井井有條,盡善盡美。按正常道路走下去,也能成為第二個唐晶。一不小心當了第三者,雖然好不容易轉正。可是卷入了無窮多的糾紛,麻煩無窮,當她聽到陳俊生想回到“從前的從前”時,內心是崩潰的。

 

唐晶苦熬十年,幾乎修成正果。婚姻方麵該抓緊就得抓緊,不能時時處處拿著捏著,尤其是高端女性,選擇範圍很小,錯過了就沒有了;該出手就早出手,像薇薇安那樣主動一點也是可以的。

 

子君是片中第一主角,也是一個努力實現道德圓滿的人物,但是最後畢竟還是傷害了自己最好的朋友。她就是我們每個人的一麵鏡子,一方麵已經盡了最大努力做一個好人,另一方麵由於這樣那樣不得已的原因,還是成了一個“壞人”。子君的教訓是說,在事情沒有發展到無法收拾的田地時,該拉開距離的地方還是要及時拉開距離。

 

賀涵的轉變在劇中不太自然,導演為了安排出這樣一種戲劇性效果,我們也隻能接受了。他的轉變導致三位主角最後都沒有好結果。我們也隻能從男人應該把握住自己的角度來吸取教訓了。

 

上述評論不是對這些角色的大批判,他們就是我們,他們的錯也是我們很容易滑入的陷阱。他們就是一麵鏡子,給我們的人生一個提醒。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rue 回複 悄悄話 "它會使人養成一個壞習慣,就是把生活中的不幸都歸咎到外界,解釋為某個壞人的陰謀。出了問題就到外界找原因,而不是檢查自己。" -- 同意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