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友雲姐在網易的博客裏忽悠博友們一起評紅樓,我也在被忽悠之列。
盡管我在大學時代裏曾抄寫過整本的《紅樓夢詩詞偈語》,也零零星星地這裏一點、那裏一點地讀過《紅樓夢》的章節片段、以及一些評論這部巨作的文章,可是卻從沒有完整地看過一遍《紅樓夢》。所以,我對雲姐的這個邀請十分膽怯,自知沒有資格,於是決定當逃兵。
不過,我表態說,我願意給選手們做拉拉隊,搖旗呐喊、大力鼓勁,並且在需要讓我傳個雞毛信的時候,我也一定快馬加鞭完成任務。
可是雲姐和慧心卻不肯放過我,兩個人圍追堵截,三天兩頭一個短信、留言威逼利誘,讓我覺得自己像隻一邊“呱呱”叫、一邊扇著翅膀想要逃離的鴨子,終於力氣不逮,被她兩人一人捉住一隻翅膀按住,然後擺在了架子上,說,一定要下個“紅樓蛋”出來才肯放我下來。
知道沒了退路,我這隻坐在架子上的鴨子反而倒靜下心來,仔細思索了一番我這一生和《紅樓夢》相交的時刻,才發現,確實可以有一顆“蛋”哩,隻是這個“蛋”是否合乎標準,那就不管我事了,各位看官且湊乎看。
那應當是70年代末的某一年、我還不到十歲的時候,有一天,我父母領著我去看一部電影,剛剛解禁的越劇《紅樓夢》。
和我年齡相當或比我年歲大的人都知道,彼時,全國上下上演的電影絕大部分都具有很強的政治色彩,比如我能記起來的小孩子們喜歡看的《小兵張嘎》、《地道戰》、《鐵道遊擊隊》、《半夜雞叫》等,也有一些樣 板戲比如《紅燈記》、《洪湖赤衛隊》、《智取威虎山》、《紅色娘子軍》、《白毛女》等。
這些電影翻來覆去地放,我哪個都看了N遍,以至於六七歲的時候,就能在自家的土炕上召集一幫住在同一個家屬院的幾位同齡的孩子們各自分配角色,模仿那些電影裏的革命故事激情表演它幾個小時。
我如今四十有餘,仍然還能聽到我父母當笑話講的一件事:那時候,我還在幼兒園,黑黑胖胖,嗓門兒大而沙啞,很據表現欲,每天晚上臨睡前,辛勞了一天的父母都已疲憊不堪,巴不得倒頭便睡,可我卻要他們端端坐著,做我的觀眾,看我在土炕上跳來跳去,連比劃帶唱地表演白毛女、李鐵梅、柯湘、吳瓊花。
我的童年的時代裏,各種形式的教育給我和我的朋友們的頭腦裏灌滿了“打到地富反壞右”的“階級鬥爭”的概念。如今回望那一段,不得不說那是一場十分成功的關於“仇富”的洗腦教育。
那些電影裏,每個人物都有一段苦大仇深、受剝削、受迫害的血淚史,而且每個人都是一副英雄形象,男子們各個頂天立地、視死如歸,女子們也是各個各個英姿颯爽、不讓須眉,聽到他們鏗鏘有力控訴剝削階級、表達革命到底的唱腔,讓我們這些小孩子也覺得自己要和所有的勞苦大眾團結在一起,好好革命,好好鬥爭,爭取早一天實現解放全人類的宏偉大業。
可是那場曾經被批判的大毒草越劇電影《紅樓夢》卻顛覆了我對電影的認識,它簡直就像一股清新的春風,蕩滌了我的心靈,我不知道,原來電影還可以這樣拍!男人可象寶玉那樣滿懷柔情而不必高大全、女人也不必颯爽英姿而是可以和此劇的林妹妹以及其他女孩子們一樣,舉手投足間嬌滴滴、唱起段子來如同鶯啼婉轉。
那時候年齡小,對劇情的理解十分有限,但也知道黛玉葬花的那一段,美得如同仙女在仙境中穿行,而《黛玉焚書》、《寶玉哭靈》的那幾段也讓我這個小人兒隨著劇情的發展直哭得稀裏嘩啦、肝腸寸斷,看完電影好幾天之後,那種美麗的悲傷、悲傷的美麗依然縈繞於心間。
我們常說的“餘音嫋嫋,繞梁三日不絕”大概就是這個境界吧。
一場電影帶給我的這種感覺令我覺得相當震撼。我覺得我是第一次被藝術真正地感動了,與革命電影樣板戲所帶來的那種豪情壯誌、滿腔仇恨不同,這部電影帶來的感動是那麽深入骨髓,又那麽溫柔細膩,似乎我身體裏的每一個藝術細胞都被喚醒,並沉浸在那劇情中,切切地感受著到寶玉黛玉的愛的美好與痛楚。
從此王文娟所扮演的林黛玉就刻在了我的心裏,隻要有機會提到《紅樓夢》,那個嬌俏孱弱無助的黛玉就在我眼前晃動,引起我滿心的憐惜。
當1987年中央電視台準備吧《紅樓夢》拍攝成電視劇的時候,我也很是興奮了一陣子。可當我知道劇組全國撒網挑出來的美女們有相當一部分隻是商店售貨員的這個層次事,我心裏起了問號:“他們,讀得懂《紅樓夢》嗎?”後來,又在各種報刊雜誌上看到了這些美女的照片以及劇組的宣傳資料,我簡直就是一種心裏排斥了。寶玉曾說過,“女兒都是水做的”,而在這些美女們的身上,我橫豎卻找不到那種“水做的”的清新的感覺。
當電視劇《紅樓夢》正式上演的時候,在全國引起轟動,真是萬人空巷。我記得那個時候,我正在上大學,不少同學都為之入迷,每天晚上自習上一半就忙著找地方看這部電視劇,有的不惜蹲在住在一層的教師們的窗口,透過人家的玻璃窗來看這部電視劇,有被邀入和人家同看的,就興高采烈,開心不止。
後來,每天晚上電視劇開播之前,就有幾個熱心的年輕的教工把自己的電視機搬到宿舍門口的羽毛球場上,為的是和那些也想一睹為快的學生們分享。我也去湊過熱鬧,但看了幾眼就再也看不下去,尤其看了陳曉旭所扮演的林黛玉,和我心中的完美的王文娟的黛玉相比,完全是爭風吃醋、扭捏作態的一派小家子氣,哪裏有仙草下凡、骨骼清奇、品格高潔的黛玉的一點影子!我知道很多人對陳曉旭扮演的林黛玉評價頗高,可我的心已被王文娟的林黛玉占滿,再容不下別人。
這一次,為了寫這篇文字給雲姐交賬,我在網上找到了當年看過的越劇《紅樓夢》,這部62年拍攝的戲曲如今已是五十高齡,但卻仍然毫不過時,象從前一樣打動我的心。
當然,隨著年齡和閱曆的增長,如今再來欣賞這一部電影,領會自然深刻得多。
從文學的角度講,再次聽那裏麵的每一句唱詞,我不得不誇讚那編劇徐進的文字功底:要有多好的文學修養,才能這樣字字珠璣、句句出彩啊。
從生活的角度講,我的感慨更多。
賈政、寶釵、襲人,各個都在勸寶玉認真讀書,走上仕途之路,光宗耀祖,卻不知寶玉內心純潔,視名利地位為糞土。他適合做的是一個無名利所累平凡的人,卻被世俗世界苦苦相逼。
說起來,他周圍的一幹人實在不懂“因材施教”、“尊重個性”這句話,要知道對於寶玉這樣天生的性情,逼是逼不出的。
這對於我們現代的父母,應當是一個提醒:不必以兒女的學業好壞、作為大小、職位高低、銀錢多少來作為判斷他們人生成敗,更不能以兒女的所謂的成敗作為自己人生成敗的標準。
世間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長處、活法,不見得人人都要升官、發財、做大學問,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道路。其實,一個人隻要可以自食其力,有顆善良的心,不做壞事,也就夠了。
平心而論,作為凡人的我們,不也是僅僅達到了這樣一個高度而已?
再說黛玉,本是絳珠仙子下凡,聰慧無比、品行高潔,原本就不屬塵世。她的到來,帶給我們一段才情,帶給我們一段故事,還了寶玉的債,也就完成了她在世間的使命。
我曾經覺得是她自己的小心眼兒害死了自己,認為她如果稍稍豁達一些、看開一些,也不會早早夭折。可現在,我到為她早早離世慶幸,因為她原本就不屬我們這個塵世,能夠終其一生不受汙染地“質本潔來還潔去”,實在是她的大幸事。
這世間的紅塵原是我們這些凡人的,所以不妨統統留給我們這些凡夫俗子,讓我們在其中奮鬥、頹廢、成功、失敗、歡笑、哭泣、忠誠、背棄地一輪一輪的不斷重複的曆史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