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求而不得,卻是福分(四)

(2012-06-06 14:29:08) 下一個

我在加拿大申請圖書信息管理專業的研究生時,正在一家公司裏苦苦地熬日子,恨不得立刻就會被錄取,然後可以脫離苦海,可是卻求而不得。

我們那家公司代理美國某家用電話公司的客戶服務業務,幾百個批客戶服務員一排排地坐在一間好大的辦公室裏,頭上戴著耳機和話筒,接聽永遠接不完的來自美國的客戶的電話,回答他們賬單上的問題、處理他們的各種投訴等等。

那是我在加拿大的第一份工作。

本來我是以雙語服務代表的身份被招進去,主要服務講中文的客戶,可誰知培訓結束後,卻發現雙語客服的位子已經滿了,於是我被丟到一堆加拿大人中間,突然要以講英文為生,去服務講英文的美國客戶。

我當時聽人家講話尚且吃力,更不要說用英語為客戶提供服務、解釋問題了。更加挑戰的一點是,美國也是移民大國,我們的客人有來自全世界各地的口音,這讓我更加應接無暇,壓力極大。

我不止一地被客戶搶白,卻不知如何對答,更糟糕的是,張口結舌不知所雲的我甚至不止一次被客戶直接告知:“給我找個會說英語的人來!”那些日子真是過得暗淡無光,不知道有多少次我都堅持不下去了。

可是,我卻沒有了退路,一方麵,我的前夫早已經和別的女人同居,雀占鳩巢,我被孤零零拋棄在海外,回國的路被徹底堵死,另一方麵,他也不肯給我一分錢的經濟支援,一任由我在加拿大自生自滅。為了有食果腹,有瓦遮天,我也隻有咬牙堅持這一條路可以走。

那個時候做得實在絕望,想去讀書,不被錄取,想換工作,卻沒有技能。

記得每天上班都是一種心理掙紮。當時我的時薪不到$10,而BC省的最低工資是$8,我隻能這樣安慰自己說:“我的情形比很多新移民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起碼不用去餐館端盤子,去洗衣廠洗衣服,好歹是坐在辦公室裏,大公司,全職,有醫療保險可拿。再說,權當是公司付我工資讓我學英文吧,拆開了算,差不多等於每隔六分鍾,就有一枚金光燦燦的一元硬幣'嘡啷'一聲響掉入我的口袋。”

那想象中的‘嘡啷’一聲響,是我能夠咬牙堅持熬過那段最初、最艱苦的歲月的動力。

在做過這家公司之後,我還做過另外兩家公司的客戶服務,一家是美國的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銀行信用卡部在加拿大所設的客服中心,一家是加拿大本土的羅渣士通訊傳媒(Rogers Communication & Media Corp.)

在我終於有機會做回專業工作之前,這份在電話裏提供客戶服務的工作我前後一共做了四年,服務項目涉獵了北美人生活最基本的幾個層麵:銀行、通訊、網絡、電視等,這讓我對他們的生活方式和理念有了最直接的了解和感受。

去年年初,在做了三年專業工作之後,我選擇辭職,再一次變換人生方向,進入了保險行業,又一個北美人基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層麵。

如今我受雇一家大型連鎖店,每天守在店中,與上門來的客戶麵對麵地交流,為他們提供汽車、旅遊、房屋保險,工作輕鬆又有趣,這個工作像是又一個平台,讓我在每天工作賺錢的同時,聽客人給我講一個又一個新鮮有趣的人生故事。

每天,當我和同事或客戶用熟練的、口音幾乎難以察覺的英文交流的時候,沒有人相信我是30多歲,成年了之後才來到加拿大的。不知不覺中,那幾年讓我覺得痛惡的、絕望的電話客服的工作竟然帶給我在語言上如此巨大的優勢!

我特別喜歡我目前的這份工作,不想這麽多年兜兜轉轉,多少次求而不得之後,卻在這一份裏裏找到了我想要的福分。

盡管我這輩子從來沒有成為過一名記者,將來也不會成為一名記者了,但這並不妨礙我用自己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並不優美的文筆,真實地記錄我所看見的、經曆的、聽到的一個個故事,並拿來把它們放到網上,和家人朋友分享,也和我那些蒙麵或不曾蒙麵的網友們交流,做大家在加拿大的耳鼻喉舌等感覺器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