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求而不得,卻是福分(二)

(2012-06-06 14:20:37) 下一個

因為和這位女士的一段對話,讓我想起了到目前的為止的前半生裏,經曆過的另外幾件“求而不得,卻是祝福”的事情。

中學時代,我夢想學文科,或者成為一個考古學家,在遠古的廢墟中探尋那被埋葬的曾經的世界文明,或者成為一名記者,站在民眾一邊,針砭時弊,用我的筆為百姓發出正義之聲,每當有戰爭來臨,我也會主動報名成為戰地記者,在槍林彈雨中記錄百姓和士兵的疾苦,發掘感人的故事,謳歌正義的勝利、和平的到來。

可是高三分文理科班的時候,我那學文的出身、親身經曆了很多政治運動、包括文革這樣一場政治鬥爭、同情道76年天安門廣場事件的老爸,對於我今後的人生發展方向下了兩個絕不可違背的原則:一,不許考北京的大學,因為那是政治漩渦的中心;二,不許學文科,因為學文科的人的工作特點和學術養成,更容易因言致禍。

我的老爸太了解他的女兒,知道他那閨女城府不足卻夢想有餘、智慧不足卻熱情有餘,一旦風雲又起,不知道會惹什麽事上身。我老爸當時是我們那所重點學校的王牌英文老師,自恢複高考之後年年帶畢業班,文科班是他必帶的一個班,我們那一屆也是如此。我曾想過偷偷報名上文科班,但卻知道絕對行不通。

且不說我那些老師們不是他的同事就是他的學生,各個都會替他看牢我,即便就是我幸運地漏網滑過老師們的眼目,上了文科班,那第一堂英語課上也得被我老爹抓住,被毫不留情地捏回理科班去。

我太想上文科了,於是哭著央求從小看我長大的我的英文老師、我爸尊敬的同一辦公室老大姐去替我遊說我爸,向他替我陳情。結果,我老師在兩天之後回來在我麵前做了我爸的說客,力勸我聽話,認真學習理工科。記得她那時勸慰我的一個理由是,我的工科成績也好,如果學工科的話,將來會有更多的工作方向的選擇,而學文科就很可惜,職業路子太窄。

於是,我做記者或者考古學家的夢想就此就給埋葬,這當然讓我幼小的心靈不能接受,耿耿於懷不知道多少年。

高考的時候,我完全沒有考出父母和老師們期待的優異成績,而是以一個很中等的成績跨進了工科院校,如今的中北大學,位於太原北郊,一個十分閉塞的地方,交通極其不方便。如今看來,那學校遠離城市的喧囂,正是靜心讀書的好去處,但對於當時向往大都市的活潑與繁華的我,卻如同被關了禁閉一樣。

我在1986年進入大學,各位知道三年之後我們國家發生過什麽事。不出我爹預料,熱血的我果然是其中的一個比較活躍的分子。虧得是在交通不便的機械學院讀書,學生們的反應比起北京要慢上一大截,就是比起太原的學校,也要慢上兩拍。如果我真的去了北京讀書,甚至是在太原市裏的大學讀書,那真不知道會發生什麽事,或許,我的老父老母也要品嚐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滋味,在那個不可提及的日子裏為生命之花過早凋謝的女兒一年一年流淚。

如今看來,我老爸對我的決策絕對英明,他有生我養我之恩,還有替我把正人生航線之恩。讓我感慨:真正是求而不得,卻是福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