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八月二日夜夢中與吾祖張氏懷民先生蘇子同遊黃州承天寺

(2009-10-22 11:52:38) 下一個

素仰黃州忽夢之,

清河老祖蘇子詩。先生“記承天寺夜遊”中的張懷民乃吾清河郡老祖矣

何夜無月月竹柏,

不恨今人不見知。

常逢先賢思後繼;

緣分何奇似同時。

一蓑煙雨雞聲裏,

依稀披帷影去遲。

 

【附--張懷民:

 張懷民,名夢得,一字偓佺,河北清河郡人。宋神宗元豐六年(公元1083)貶黃州,初時寓居承天寺(今湖北省黃岡縣南方)。曾築亭於住所之旁,以縱攬江山之勝概,蘇軾名之為“快哉亭”。

  蘇軾之弟蘇轍亦有黃州快哉亭記,謂張懷民雖屈居主簿之類的小官,但心胸坦然,絕不罣礙於遷謫之事,公務之暇,以山水怡情悅性,處逆境而無悲戚之容,是一位有自製力和品格清高超逸的人。後族人讚其有“清河世澤,唐相家聲”之風氣。】

蘇子原文:

記承天寺夜遊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注釋]
  ①元豐六年:即公元1083年。元豐,宋神宗年號。
  ②戶:本指門,這裏指居室。
  ③念:想。
  ④承天寺:寺名,在今湖北黃岡縣南。張懷民,名夢得,河北清河人。元豐六年貶官黃州,初到時寓居承天寺。
  ⑤積水空明:形容月光如透明的積水。
  ⑥藻荇交橫:水藻、荇菜縱橫交錯。藻,水藻。荇,荇菜。
  ⑦蓋:承接上文的助詞。
  ⑧閑人:這裏指不為功名利祿而困身的人。蘇軾與張夢得當時都貶官黃州。蘇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是個有名無實的職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