俏也不爭春

記錄點滴生活,樸素的,真實的。
正文

食物祭——東京西町國際學校的Food Fair

(2009-10-11 21:40:51) 下一個
老祖宗早就表達過了——“食色,性也”。追求美食,以及性福,是任何人不能阻擋的,是本能的體現,是對人類感官的最大尊重(我的理解隻能如此膚淺)。今天我們暫且單表前者,後者為少兒不宜節目,需要在深夜譜寫,待續。。。

每年的十月,坐落在東京最昂貴地界上的國際學校——西町國際學校的Food Fair都要轟轟烈烈地大搞特搞一次。任憑大自然刮風下雨,抑或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機,都不能減低各色人種對美食的向往和追隨。
當然,學校費心思操辦,當然也有自己的小九九——通過此項活動為學校籌錢,說白了就是——有錢捧個錢場,沒錢捧個人場。

去年在校園內的攤位中有個賣日本的牛肉蓋飯的鋪子,那裏的主賣是今年奧斯開最佳外語片的日本電影《Department 》的男主角——本木雅宏。他是我至今最崇拜的男演員,並不是因為我們的孩子共享一所學校的原因,在我剛剛來到東洋,看到他的大幅照片懸掛在櫥窗裏,那種英氣中透出的神秘,讓我一見鍾情,單相思直至今日也曆時將近二十年。老粉絲了。我還以為今年能再睹芳容,不曾想"淺草今半"的攤兒裏,今年卻缺了他的身影。遺憾!


FoodFair直譯中文應該叫“食物祭”吧。窄小的校園裏聚集了眾多國家的美食。大多是由學生家長費心準備精心操辦,當然都是義務勞動了。但如“Haagen-Dazs”、“Starbucks”這類耳熟能詳之店鋪,是絕對不會錯過這個市場推廣的最佳時機,因為今天這個狹小的校園內容納了至少50-60個不同國籍的幾百號國際友人,(當然大多來自資本主義世界,少數如偶者來自第三世界)而且其中身居要職,有頭有臉有銀子的不在少數。
今年我印象最深的是以色列的食物,不知叫什麽,半張餅裏填滿了蔬菜,還有一種綠色的味道非常特別且好吃的食物。孩子排了好長的隊終於買了一個,他吃了一半說不喜歡就給了我,我倒是吃得津津有味。因為心知猶太人也是忌食豬肉的,我自然放心大膽地咀嚼起來。小的時候不太喜歡別人提起我的民族,因為母親的緣故,我的民族是回民。每次別人都非常詫異地看著我“你是回民,還能吃。。 肉呀。”我的打個哈哈,“我是社會主義新回民。”。沒曾想,我血液裏流淌的細胞,身體裏的基因卻在人到中年越發地變得保守而回歸。現在如果可能,我會盡量去避免吃,或者少吃。現實世界中勢不兩立的猶太人和伊斯蘭人,其實在生活習慣和人種上非常相近。嗨!世界上的事兒,說不清。但願有一天能夠和解。

叫賣得最紅火的是韓國燒烤,因為攤位前有幾位美麗的媽媽,秀色可餐。印尼的咖喱,澳洲的BBQ,德國的麵包、啤酒和香腸,法國的奶酪,各種蛋糕、甜點。。。。可惜隻缺的中國的餃子,這是今年的一大遺憾。據說是因為原來操辦餃子攤位的兩位熱心媽媽分別離去了,都是因為先生的工作原因,一個去了北京,一個去了美國。我心裏暗自慶幸自己不知道如何報名參與,如果明明知道卻又推辭,於己於人都不合適。不知明年這個差事會不會落到我的頭上。

當然,除了吃,還有不少娛樂項目,也都是學校的老師和學生們的自娛自樂,沒有整齊劃一的聲音,沒有台上台下的距離,沒有嚴肅緊張,隻有輕鬆活潑。校長帶頭,副校長,教務主任,老師等都能借此一展才華。今年中學教務長的搖滾演唱非常不錯,嗓音好而且架勢足,估計年輕時也是搖滾青年。學生們的表演也是各式各樣,重在自我表現,並不求他人欣賞。看客大都是表演者的朋友或家人,大家或者席地而坐,或者隨便找個椅子。演出中除了大聲喧嘩之外,沒有什麽太多規矩。想來就來,看著沒意思了隨時走人。我觀察有不少人是外麵吃累了想歇歇腳的,還有在體育館給年幼的孩子喂飯的,或者幾個好友聚在一起聊天的,各得其所間或著看看演出。

“食物祭”從早上10點一直持續到下午5點,我們沒能堅持那麽久,不過據說快結束那會兒各個攤點都開始甩賣打折,半價甚至免費的都有。接受教訓,明年我們下午來,人又少,又便宜。

據說,食物祭的所得收入,以及預購獎券所得,都歸學校,當然這隻是小頭。大宗的進項要指望學生家長的讚助,個人的,公司的,少則1、2萬美金,多則10-30萬,也許還有更多。不過經濟危機如此嚴重,估計財大氣粗的企業也未免囊中羞澀。不過,像本木雅宏這樣的著名人士一定是“在劫難逃”的,在這所學校裏類似的人還不少。本人由於經濟實力實在有限,隻能視此項善事為今後家庭奮鬥之目標之一。

孩子們每年期待這個歡樂的節日,家長們忙前忙後也是盡享美食和輕鬆氣氛。
我們和其他家庭一樣,度過了非常愉快的一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