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古羅馬競技場,古羅馬廢墟,曾經的頹靡與奢華,曾經的輝煌與榮耀,雖說是有“永恒之城”的美譽,一切卻確乎的屬於過去,屬於曾經了。想象著所有的“古”,“廢墟”,“遺址”,無法不與陳舊、破敗相聯係,再加上行前聽到太多關於羅馬治安的問題,所以對羅馬的期望值並不高。也許,這就成就了此行的羅馬,如今羅馬果真成了我心目中的永恒之城。
無論行前看過多少攻略、多少照片,我再也預想不到,羅馬會是這樣的一座城市。我知道我們會去古羅馬競技場,古羅馬廢墟去憑吊曆史,卻再也不會料到在羅馬的任意一個街角,我都會邂逅古跡。我知道羅馬有很多的壯觀的曆史遺跡,卻再也不會料到當我親眼目睹那些過往的輝煌時會產生什麽樣的震撼。羅馬是座令人想要流淚的城市。
記得當時曾在微信上發了一些照片,我說“羅馬這個奇特的城市,隨處可見這樣的曆史,轉過一個街角,也許麵對的就是這樣的遺跡。”朋友看了評論說“象老城拆遷沒收尾。”我說,奇怪,居然一點兒都沒有那種衰敗的感覺,有的隻是對曾經的輝煌的感慨。在這座城市裏,曆史與現代就那麽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羅馬人不卑不亢地與他們曾經的輝煌與榮耀,曾經的毀滅與殘敗生活在一起。現代化的高樓與古代廟宇的石柱一起頂天立地,羅馬人不驚不詫地穿行其中,穿行於曆史與現在之中,也許他們承繼了先人的智慧與教訓,他們已經明了時間的長河會如何地流淌而過,過去、現在與未來可以如何地合而為一。
這就是在我們酒店出去不遠處一個街角看到的。(手機拍的)
此行除了來回加拿大是飛機,在歐洲境內我們全部乘坐火車。提前網上預定了火車票。從佛羅倫薩到羅馬大約2個小時的火車,到達後直接入住酒店。
從佛羅倫薩到羅馬的火車上看到車窗外的意大利風光,有似曾相識的感覺。總覺得意大利這個國家似乎更接近中國,感覺上有更多共同的東西,也許是因為同樣的久遠的曆史與文明吧。不象北美,與中國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手機)
休息一晚後,我們開始了羅馬的第一天。從酒店步行到納沃納廣場並不遠,我們開始了“暴走羅馬”第一天。說到“暴走”,行前就聽到過“暴走”這一頗具威懾力的說法,當時並沒有想到我們會實行,拖家帶口的,估計總是要坐坐車吧。可是現在回頭想來,我們這次的歐洲行,不但“暴熱”,而且也還真是可以算得上“暴走”的了。因為選擇的酒店都以景點為中心,而且歐洲這幾個城市的景點都比較集中。如果要找公共交通,也並不見得能省時省力,所以很多時候還是選擇了“暴走”,難為了我們家小朋友。
納沃納廣場 Piazza Navona
海神噴泉
由貝爾尼尼設計的著名的四河噴泉 Fontana dei Quattro Fiumi。噴泉以一座高聳入雲的方尖碑為中心,四周環繞著四座河神雕像,代表著當時世界上四大洲的四條河流 - 非洲的尼羅河、亞洲的恒河、歐洲的多瑙河、美洲的拉布拉多河。
巴洛克式的聖阿格尼絲教堂,是貝爾尼尼的對手博羅米尼的作品。據說貝爾尼尼為了諷刺對手設計的教堂不夠堅固,隨時都會倒塌,故意把四河噴泉中麵對教堂的尼羅河神設計成蒙住頭,拉布拉多河神伸出手驚恐地向後退的形象。嗬嗬,挺有意思的一位名人,夠率性而為的了…
真的要倒了嗎?驚慌後退
蒙頭的尼羅河神。 喜歡這位拉手風琴的美女那怡然自得的表情
下一個目標,萬神殿,幾百米的路程,我們穿過羅馬的大街小巷,穿過羅馬的豔陽,來到這座古羅馬建築奇跡麵前。
古羅馬保存最完好的建築,已有2000多年的曆史,從外觀上看已經破敗,但是這座建築史上裏程碑式的建築內部仍然令人震撼。神殿的圓頂是一個完美的半圓,直徑43.3米(與內部高度相等),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大的磚石拱頂。光線從屋眼——圓頂上一個9米的口子進入。外部是16根科林斯柱式。這裏還是羅馬皇帝埃瑪努埃爾二世和著名畫家拉菲爾的墳墓。-- 走遍歐洲
看到這個不由地想起巴黎的Madeline 大教堂,門前的大柱子,頂部圓孔采光…(手機拍的)
這個直徑約9米的大洞是萬神廟唯一的采光點,光線從頂部泄下,並會隨著太陽位置的移動而改變角度,給予人一種神聖莊嚴的感覺,十分適合宗教建築的本性。穹頂內部五層凹格的麵積逐層縮小,但是數量相同,因此更加襯托出穹頂的巨大,並給人以一種向上的感覺。
萬神殿下半部為空心圓柱形,從高度一半的地方開始,上半部為半球形的穹頂,穹頂的牆麵厚度逐漸減小,其下方牆厚6米,與萬神殿下半部牆壁等厚,到頂部則遞減為1.5米。為使穹頂牆厚的遞減更有利於萬神殿整體建築的穩固,萬神殿穹頂內壁被整齊劃分為5排28格,每一格皆被由上而下雕鑿凹陷,不僅使牆厚的遞減更為合理,也增加了萬神殿內部的美觀性。 - 百度百科
教堂內部免費參觀,人群熙攘,川流不息。有工作人員不時地用各種語言提示大家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