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歐洲不能不去羅馬,到羅馬不能不去梵蒂岡。羅馬的第二天我們按計劃去梵蒂岡,網上提前訂了梵蒂岡博物館的門票,不然長長的隊伍不知會排到什麽時候。
梵蒂岡(Vatican City State), 意大利語:Stato della Città del Vaticano, 拉丁語:Status Civitatis Vaticanae 意為“先知之地”。是世界上最小的主權國家,國土麵積隻有0.44 平方公裏,相當於北京故宮的五分之三大。梵蒂岡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主權國家,2011年的人口統計為共有572名公民,其中男性540,女性32名,多數為神職人員。梵蒂岡位於羅馬城內,四麵都與意大利接壤,被稱為“國中國”。 領土包括聖彼得廣場、聖彼得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梵蒂岡宮和梵蒂岡博物館等。“麻雀雖小,五髒俱全”, 梵蒂岡擁有自己獨立的貨幣、郵政、電訊、民政等機構。我們臨離開的時候沒有忘了在博物館內買了明信片寄給自己,蓋上梵蒂岡國的郵戳 。梵蒂岡是天主教的聖地,每逢周日中午12點,教皇會在聖保羅大殿頂樓正中窗口向教徒們發表演說。
梵蒂岡博物館匯集了希臘、羅馬的古代遺物以及文藝複興時期的藝術精華,12個陳列館和5條藝術長廊,展示空間達六公裏之多。正值旅遊旺季,博物館內人山人海,而且空調也很不足(好像是歐洲博物館的通病)。我們顧慮到小孩子的體力及承受能力,選擇了一個family tour, 這個自助參觀路線安排得相對適合孩子的興趣,audio guide 的解說也針對孩子的理解能力,讓孩子可以象尋寶一樣參觀博物館。但是當然是所及有限,這也是無法避免的了。
進門先上樓梯,然後到達一個類似中間平台的地方,分流去不同的展館。
開始還以為這就是那個著名的螺旋樓梯呢。
孔雀
從梵蒂岡博物館看羅馬
博物館內的拱頂畫
阿波羅神像
拉奧孔The Laocoon and his Sons
這座大理石群雕高約184厘米,於1506年在羅馬出土,被推崇為世上最完美的雕塑作品。據考證,為阿格桑德羅斯(agesandros)及他的兩個兒子共同創作於公元前一世紀中葉。
意大利傑出的偉大雕塑家米開朗琪羅為此讚歎說“真是不可思議”;德國大文豪歌德以為《拉奧孔》以高度的悲劇性激發人們的想象力,同時在造型語言上又是“勻稱與變化、靜止與動態、對比與層次的典範”。
雕塑取材於希臘和特洛伊戰爭的神話傳說:拉奧孔是特洛伊城的祭司。由雅典娜諸神庇護的希臘軍與特洛伊人進行了十年的戰爭,但希臘人仍然攻不下特洛伊城。最後想出了一個木馬計:用一匹巨大的木馬放城外,讓奧德賽率領英雄們藏入馬肚,然後叫全體希臘將士假裝撤退,乘船隱避到附近的海灣裏。特洛伊人以為希臘人撤走了,就打開城門,見到一隻巨大的木馬,想把它拖進城去。祭司拉奧孔出來警告特洛伊人,不要把 木馬拉進城,以免中計。這觸怒了雅典娜和眾神,因為拉奧孔破壞了眾神要毀滅特洛伊城的計劃。於是雅典娜從海中調來兩條巨蟒把拉奧孔和他兩個兒子活活纏死。這是一個人與神衝突的悲劇。作為祭司要預示人們避免災難,這是他的責任。但他違背了神的意誌,因而遭到懲罰。
雕像中,拉奧孔位於中間,神情處於極度的恐怖和痛苦之中,正在極力想使自己和他的孩子從兩條蛇的纏繞中掙脫出來。他抓住了一條蛇,但同時臀部被咬住了;他左側的長子似乎還沒有受傷,但被驚呆了,正在奮力想把腿從蛇的纏繞中掙脫出來;父親右側的次子已被蛇緊緊纏住,絕望地高高舉起他的右臂。那是三個由於苦痛而扭曲的身體,所有的肌肉運動都已達到了極限,甚至到了痙攣的地步,表達出在痛苦和反抗狀態下的力量和極度的緊張,讓人感覺到似乎痛苦流經了所有的肌肉、神經和血管,緊張而慘烈的氣氛彌漫著整個作品。 -- 百度百科
伊甸園 – 人類從此誕生了
Mute Swans of Peace
喜歡這種質感,感歎於這樣的材料居然可以創造出如此逼真的效果。
雅典學園 (The School of Athens) - 圖片來源:網絡
對這幅作品的最初印象好像是很久以前在《讀者》之類的雜誌上看到過介紹。
這幅拉斐爾Raphael Santi的著名作品《雅典學院》是梵蒂岡博物館拉斐爾展覽室的署名廳第一室中的四幅壁畫之一,又名《哲學》。其他三幅分別為《神學》、《詩學》和《法學》。
這幅巨大的壁畫以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所建的雅典學院為題,通過對包括語法、修辭、邏輯、數學、幾何、音樂、天文古代這七種自由藝術的抽象再現,表達了人類對智慧和真理的追求以及對希臘精神的崇拜。畫麵的背景建築被認為是以聖彼得大教堂為範本,層層的拱門增加了空間透視感,大廳上匯集著以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為中心的五十多位不同時代,不同地域和不同學派的著名學者,他們之中有以往的思想家,也有當世的名人。包括哲學家蘇格拉底、數學家畢達哥拉斯、幾何學家歐幾裏德、犬儒學派哲學家第歐根尼,甚至畫家拉斐爾本人。不愧為文藝複興三傑之一,創作這幅作品時拉斐爾年僅26歲。
教堂內禁止攝影,圖片來源於網絡。
巨幅天頂畫《創世紀》由米開朗基羅獨自一人設計創作,曆時4年多繪製完成。整幅天頂畫由9幅中心畫麵組成,分別為《神分光暗》,《創造日、月、草木》,《神分水陸》,《創造亞當》,《創造夏娃》,《原罪-逐出伊甸園》,《諾亞獻祭》,《大洪水》,《諾亞醉酒》。作品場麵宏大,氣勢磅礴,共繪有343個人物。覆蓋整個教堂屋頂,長36.54米,寬13.14米,平麵達480平方米。仰視之間,讓人不由地心生感慨,心生讚歎。
其中《創造亞當》是整個天頂畫中最動人心弦的一幕,這一幕沒有直接畫上帝塑造亞當,而是畫出神聖的火花即將觸及亞當這一瞬間:從天飛來的上帝,將手指伸向亞當,正要像接通電源一樣將靈魂傳遞給亞當。這一戲劇性的瞬間,將人與上帝奇妙地並列起來,觸發我們的無限敬畏感,這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體魄豐滿、背景簡約的形式處理,靜動相對、神人相顧的兩組造型,一與多、靈與肉的視覺照應,創世的記載集中到了這一時刻。上帝一把昏沉的亞當提醒,理性就成了人類意識不停運轉的“器”。亞當慵倦地斜臥在一個山坡下,他健壯的體格在深重的土色中襯托出來,充滿著青春的力與柔和。他的右臂依在山坡上,右腿伸展,左腿自然地歪曲著。他的頭,悲哀中透露著一絲渴望,無力地微俯,左臂依在左膝上伸向上帝。上帝飛騰而來,左臂圍著幾個小天使。他的臉色不再是發號施令時的威嚴神氣,而是又悲哀又和善的情態。他的目光注視著亞當:他的第一個創造物。他的手指即將觸到亞當的手指,灌注神明的靈魂。此時,我們注意到亞當不僅使勁地移向他的創造者,而且還使勁地移向夏娃,因為他已看見在上帝左臂庇護下即將誕生的夏娃。我們循著亞當的眼神,也瞥見了那美麗的夏娃,她那雙明亮嫵媚的雙眼正在偷偷斜視地上的亞當。在一個靜止的畫麵上,同時描繪出兩個不同層麵的情節,完整地再現了上帝造人的全部意義,這是何等高超的繪畫技藝。
米開朗基羅創作時,工作極為艱苦,謝絕一切助手。由於長期仰麵作畫,他頸項僵直,導致無法正常直立身體行走,看書讀信都要放置在頭頂仰視。歌德曾評論說,“沒有到過西斯廷禮拜堂的人,無法了解一個人所能做的事。” - 百度百科
梵蒂岡古城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