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完美”情結

(2009-10-20 20:13:53) 下一個

 

“完美是不存在的。能了解它便是人類智慧的勝利;為占有它而去想念它,乃是最危險的妄想。”

“完美也和無極一樣並不是為我們而存在的。不該在任何東西上找尋完美,不該向任何東西要求完美。既不該向愛情,美麗和幸福要求,也不該向德性要求;但是,應該熱愛完美才能成為有德之人,以便達到人類所能達到的美麗和幸福的境地。”

                                                                   - 法.繆塞 《一個世紀兒的懺悔》

這是讀大學時摘錄在日記本扉頁上的一段話。還記得那是本很精致的日記本,是那時候剛開始流行的樣式,每一頁紙張的背景顏色都不一樣,是那種很柔和的顏色,每一頁都有一段很美的文字。不記得是從何得來的了,隻記得擁有了很久也不願在上麵寫一個字,隻覺得會破壞了那份幾乎完美的精致。最終是以這段否定完美的文字開始了“破壞完美”的過程。:-)

時隔多年,發現自己居然仍然無法擺脫“完美”情結,依然故我地追求著完美。

周末去看楓葉,層林盡染,走在鋪滿落葉的林間小道上,時不時仍有一兩片紅的,黃的葉子飄落,忽然就聽見自己說,我要找到一片完美的楓葉。然後在心裏嘲笑自己,傻呀你,怎麽可能有完美?事實上也是,滿地的落葉,不是殘缺不全,就是顏色不夠好看。即便是樹上的,遠遠看去,都很美麗,真的是要在其中選出一片無暇的葉子,那就基本上無望了。結果是,空手而歸,沒有一片葉子能入法眼的,就像那個撿玉米的熊,永遠都在希望有更好的葉子在前麵等著,結果一無所獲。

接著是去采蘋果,已經是采摘蘋果的季節的尾聲了,樹上隻零零落落地剩下幾個小小的多數是有些疤痕的蘋果。就是這樣,我仍然在剛進果園的時候,賊心不死地說,我要找個perfect 的蘋果。可笑吧?過了一陣子,在基本上對找完美蘋果徹底絕望的時候,我聽到隔著幾壟蘋果樹從,傳過來一個孩子的聲音:“Mom, I got a perfect one! See? Nothing wrong with this one. It’s perfect!” Oh! My goodness 居然有人找到了完美。看來完美並不是不存在,隻是看我們如何定義它了。

上帝造物,不知出於何種考慮,萬物皆有缺憾。而人作為萬物之靈,偏偏最是不完美,尤其可悲的是,人類可以清醒的意識到自身及事務的不完美,由此產生的對不完美的不滿足以及對完美的渴望,是人類很多時候無法體會幸福快樂的本質原因。人類向往完美,是因為人類可以想象出完美的形象,比如說,一隻完美的蘋果,一片完美的楓葉,一段完美的愛情。。。人類用各種各樣的藝術形式來歌頌讚美完美,比如音樂,比如美術作品,比如文學作品。。。在這些藝術作品中,人們塑造了無數完美的形象,於是更強化了人們頭腦中關於完美的想象,更堅定了人們關於完美存在的信心。我們就是這樣被這些虛幻的想象所愚弄,於是有了所謂的完美主義者,如鄙人之流,傻乎乎地吹毛求疵著一切,包括生活,包括自己,包括愛情。而這一類人往往很難快樂,因為世上本沒有完美,妄圖追求不存在的東西,無異於誇父追日,隻有把自己累死一條路。完美主義者與理想主義者往往很難分開,完美存在於理想,理想就是完美,這樣兩個主義在現實生活中通常頭破血流,無所適從。


對於事物追求完美,其結局便如前文所述,通常以失望失落告終。人們明知有些缺陷在所難免,仍是不願接受。就像蘋果園裏的蘋果,果農專門貼出告示,蘋果上有些疤痕是正常的,霜打的結果,不會影響味道。可是人們仍是不願意采摘那些有疤痕的蘋果,心裏總是別扭。很多人情願選擇放棄,也不願屈尊去采這些明知沒問題的隻是有些疤痕的蘋果,隻好空手而歸。

愛情,也許最讓人容易產生追求完美之心了。梁祝,紅樓,羅密歐,朱麗葉,古今中外,多少的愛情令人神往,且不論愛情的結局,隻是那份愛,就足讓多情者,理想者,完美崇拜者心為之醉,神為之摧了。而愛情,確實是神奇的,愛情中的男女,自覺地不自覺地給自己和對方都蒙上了一層神奇的麵紗,於是如神奇的幻術一樣,最普通的男女在愛情中都會煥發出迷人的魅力,至少在對方眼裏是這樣。也就有了所謂的“情人眼裏出西施”。我們甚至可以說,每一段真正的愛情都至少有完美的開始,這裏所指的真正的愛情,不包括有任何世俗功利色彩的東西。

渡邊淳一在他的《男人這東西》裏提到了一種“絕對的愛” “既然相愛,任何人都希望雙方能夠心無旁騖地深深相愛,不論在肉體上還是精神上都能夠達到充分的、水乳交融般的結合。這樣,被愛的雙方彼此眼中隻有對方,全身心地隻愛戀一個人,不允許有絲毫的放蕩行為,絕不惹花拈草。這種愛,我們稱之為絕對的愛。”這種絕對的愛,符合完美主義者的要求,是一種理想的狀態。但是不幸的是,這種理想狀態在現實生活中很難保持,也許隻是在愛情的開始階段是這樣,真的可以維持多久,那就很難說了。愛情無論從純生物的角度還是從社會的人文的角度來看,都是無法天長地久,海枯石爛永不變的。(這些愛情誓言曾經欺騙了多少純情少男少女啊)。隻要活著,人心就會有變化,即使是曾經擁有,也不代表你可以永遠擁有。即便不是變心了,去沾花惹草了,愛的火焰也會漸漸減弱,甚至熄滅,這符合人的本性。渡邊淳一的《失樂園》裏的凜子和久木選擇了用死亡來凝固這絕對的愛。而另一種保持這種絕對的愛的方式就是把它永遠存放在想象中記憶裏。這後一種方式,張潔在她的《愛,是不能忘記的》中有所描述。書中母親對那個他的那種愛,我想已經是脫離了現實的,想象中的愛了。也正因為幾十年沒有什麽具體的生活的接觸,靠的隻是曾經有的那些回憶,母親可以給她的愛人披上華美的愛的衣裳,於是愛人是完美的,愛是完美的,這種絕對的愛可以生生死死,直至永遠。不記得是誰說的,生活是會與愛情產生化學反應的,愛情在生活中時間久了,就會變成其他的什麽不是愛情的東西,好的話,也許可以產生親情什麽的,不好的話,就很難說了。挺同意這種說法。所以絕對的愛情是無法在生活中長久的。

寫這篇東西的目的,也許就是想再次提醒自己 -“不該在任何東西上找尋完美,不該向任何東西要求完美。既不該向愛情,美麗和幸福要求,也不該向德性要求。”若果真的是太渴望完美了,那就像那個小朋友學習吧,降低完美的標準,也許我也可以發現一個“完美”的蘋果。這樣比較容易快樂一些,不是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寒枝 回複 悄悄話 完美

每次想到完美這個詞,
我都不由得泫然欲泣。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不完美的我們,
在這個不完美的世界裏遍體鱗傷。

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麽是完美的,
——我這樣地勸自己。

何必這麽認真,
何必自己跟自己過不去……

可是,
神因為人的不完美,
而要降下巨大的懲罰。

可見人的不完美,
的確是一種極大的罪惡。

胸口裏巨大的空洞,
無以填充……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