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青山依舊在 淨土應猶存

(2009-10-03 01:23:45) 下一個


 

 

青山依舊在 淨土應猶存

 

 

 

 

------六月洛基山之旅

 


六月底全家四人參加了一個洛基山4日遊的大巴士旅遊團,從加拿大溫哥華出發沿一號路向東進入鄰省Alberta , 遊覽了洛基山脈沿線班芙,翡翠湖,弓湖,哥倫比亞冰原,阿塔巴斯卡冰河等風景名勝。對於我們拖家帶口首次遊班芙的家庭,這樣的食宿全包的安排既可以看到主要景點,又省卻了很多安排行程的麻煩,而且沿途可以還原曆史場景,對British Columbia (英屬哥倫比亞,簡稱BC或卑詩省) 和 Alberta (AB) 兩省的山川河流有很好的直觀感受, 所以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行程因為要兼顧眾人,每一個景點隻能停留很短的參觀時間,不方便拍照,而且前後有兩整天都在山路上跑,時間上不是很經濟。


希望鎮(Hope)

出發的當天多雲,飄著小雨,我們首先到達的是山間小鎮希望鎮(Hope),在淘金時代,很多淘金者希望在菲沙河穀(Fraser Valley)找到黃金而在此地雲集尋求補給, 小鎮因此得名希望鎮。隨著淘金潮的衰落和周圍太平洋鐵路的開通,希望鎮日趨沒落。

沒人想到,在此地拍攝的電影“第一滴血”(First Blood, 1982)又重新使希望鎮名聲大振。電影劇情很簡單:越戰退伍老兵 蘭博(Rambo) 訪友途中,得知昔日戰友病逝倍感孤獨,繼續返鄉的他因為拮據和戰後抑鬱飽受一個小鎮警察們無端的譏諷,淩辱和追殺。曾經的作戰英雄在自己的國家流下心頭的第一滴血。忍無可忍的Rambo隻得奮起自衛抗爭,並報複了整個小鎮。該片是動作巨星Stallone一個著名係列 Rambo 的成名作。也是Rambo係列影片中最有人文關懷意義,最不暴力的一部。蘭博無辜的眼神,憂鬱的麵容和矯健的身影至今在很多人心中揮之不去。

如今親臨此地,環顧清靜的小鎮,不禁感歎時過境遷。現在的希望鎮隻是一個普通的林木業產地,當地有特色的活動是每年舉辦用電鋸創作的原木雕刻比賽。

Okanagan

山地氣候多變,中午以後就完全是豔陽天了。下午我們來到Okanagan 地區, 途經Kelowna 市,這是一個非常溫暖美好的地區,擁有BC省最大的湖Okanagan lake,寬廣的湖水清澈明麗,休閑的人們徜徉湖畔,水上活動多姿多彩。湖區土壤肥沃,日照充足。 一八五九年,神父Father Pandosy 是首次在這裏定居的白人,他親手栽下了當地第一棵果樹。現在這個地區已經是加拿大的水果之鄉, 不僅果園林立,而且還擁有很多有名的酒莊(釀酒廠),我們也入鄉隨俗品嚐和購買了加拿大著名的冰酒。

時間緊湊,我們繼續向東前進,隨著海拔增高,耳膜隱隱有所感覺, 沿途能看見紅色的鬆林,陪伴我們在洛基山中穿行的還有太平洋鐵路的火車。傍晚時分,到達旅店休息。















太平洋鐵路和羅傑士通道
(Pacific Rail way and Rogers Pass)

轉天清早天氣很好,我們進入卑詩省國家冰河公園(Glacial National Park, BC)裏著名的羅傑士通道(Rogers Pass)。這裏有著一個人與自然的曆史故事。

一百四十年前,北美大陸風雲四起。年輕的美國聯邦經過獨立和南北戰爭的考驗已羽翼豐滿, 虎視著北部遼闊的英屬殖民地。為了對抗來自美國的兼並和威脅,英屬殖民地中的四個省決定結束以往各自為政一盤散沙的局麵。他們聯合組建了一個君主體製上的自治聯邦國家-----加拿大,並不斷融合其他英屬殖民地省份。瀕臨太平洋的西部獨立大省卑詩省,麵對新崛起的加拿大和美國不知何去何從。加拿大聯邦向卑詩省呼籲加盟並做出重要承諾:修建一條橫貫加拿大東西的太平洋鐵路緊密聯係各省,鐵路還能使西部地區的產品更容易被運到東岸銷往歐洲。於是一八七一年,卑詩省正式加入加拿大。

太平洋鐵路的修建極為艱苦,其中最艱難的部分就是如何穿過卑詩 省和 Alberta省之間的洛基山(Rocky Mountains)。 洛基山脈高聳寬大,從北向南貫穿北美大陸,岩石山體不易進行開鑿工程。如果要避開洛基山的險峻部分,鐵路就要向北修, 不僅費時費工兜一個大圈子, 而且會把對南部邊境的實際控製權拱手讓給美國。太平洋鐵路公司最後做出決定從南部直線穿過洛基山凶險的Selkirks 山段。

Selkirks山勢陡峭,冰雪覆蓋,經常發生雪崩,是天險中的天險。當地的原住民印第安人不敢涉足於此,一八六零年以後的幾十年間,眾多探險隊的勘探人員想在此地發現穿越洛基山的通路,結果都以失敗告終。太平洋鐵路公司懸賞5000元獎勵能在此地發現通道的人——這在當時是一筆不小的財富,當時的鐵路工人工資僅為每天一元。

一個英雄從這片無人區走進加拿大曆史。羅傑士少校,(Major A. B. Rogers)早年就讀布朗和耶魯大學,取得工程學位,從美國騎兵部隊退役後在擔任太平洋鐵路公司的勘探員。他在閱讀了所有前人的勘探紀錄之後,堅信自己能找到一條通路。他向太平洋鐵路公司表示如果他發現通道,可以不要賞金,但要以他的名字命名該通道。羅傑士少校意誌堅強,性格孤怪粗魯,對手下嚴厲苛刻。這種剛硬的性格使他成為挑戰惡劣大自然的最佳人選。他帶著侄子和招募的探險隊員經過幾次嚐試,終於在一八八二年七月發現了一條捷徑穿越洛基山。 這條通道被命名為羅傑士通道,太平洋鐵路公司依然開出一張5000元的獎金支票給羅傑士,然而羅傑士並沒有兌現這張支票,他隻是把支票裝進像框當作紀念品掛在牆上,拓荒時代的誠信和仗義可見一斑。幾年後,羅傑士在一次外出墜馬後病逝,享年五十九歲。

盡管發現了通道,但是人類和自然的這場較量並沒有結束。羅傑士通道的鐵路沿線曆史上仍然是經常遭受雪崩的危險地帶,和鐵路基本並行的公路直到一九六二年才修建完畢。所有容易發生雪崩的地方現在都有專門的監控,沿途可以看到一些炮台, 一旦有可能的危險,加拿大軍隊就會用重炮提前轟擊積雪排除險情。現在的羅傑士通道可以一年四季通車。

通過了羅傑士通道,進入鄰省Alberta, 這兩天的旅程中集中了各種人間奇景,語言在大自然的壯美前顯得多餘,多欣賞幾張風景吧。






Louise Lake





Bow lake














Peyto Lake










哥倫比亞冰原 (Columbia Ice field)

第三天,我們長驅直入進入Jasper 國家公園, 這裏有方圓幾百公裏的哥倫比亞冰原 ,形成於上萬年前的冰河時期。 這塊冰原分流出八條冰河,我們腳下的阿塔巴斯卡冰河(Athabasca Glacier)就是其中之一,冰的厚度三百多米。這些冰河融化又孕育了其他的大河,其中最主要的三條是:Athabasca River, 向北流入北冰洋。Columbia River, 向西南經過加美流入太平洋。Saskachewan River, 向東流入大西洋。但是,由於近年來人類對自然的破壞而造成的溫室效應,冰原冰河的規模日漸縮小。










Ice Explorer























第三天晚上住在維蒙小鎮(Vernon),旁邊的一條河是三文魚回流產卵的通道。導遊招呼大家去,看了很久也沒看到,後來看了附近的說明才知道,三文魚怕熱不怕冷,由於全球氣候變暖,原本夏季也可以看到的三文魚推遲了回流的時間,要到更冷的秋季才會來了。





看過了人間罕見的美景,晚上突聞巨星Michael Jackson 去世,享年五十歲。還記得我上高中時,班裏辦聯歡會每人出一個題目猜謎,我就是用錄音機放“We are the world”讓大家猜是什麽歌呢。大兒子去年底也在學校合唱團學唱演出這首歌了。回想當年麥克爾表演時的意氣風發和新聞裏官司纏身時的窘迫慌亂。感歎那些不負責任的流言蜚語,浪費自己和他人的時間,侵蝕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地球 肺癌

回程路上,思忖此行的收獲。誠然,好山好水讓人心靈淨化,樂不思蜀。不過讓我們非常不安的卻是這樣一種現象。在很多地區,都可以看到紅色的鬆樹,時而幾棵,時而成片,它們使照片的顏色更加豐富靚麗。但是實際上,這種美麗的紅色代表著死亡, 它標誌著樹被鬆樹甲蟲(Mountain pine beetle)徹底侵害而死。這種一年生會飛的的鬆樹甲蟲雖然很小,但它們可以把卵排在樹皮下的樹幹裏,當卵變成成蟲出來時,會毀掉負責營養輸送的樹皮組織從而殺死整棵樹。



(此圖片來自BC省府網站)





長久以來,大自然以他自己的方式維護著生態的平衡,正常情況下,鬆樹甲蟲的卵會在嚴寒的冬季被凍死,隻有極少量可以過冬。然而人類消耗的化石燃料增加,以及工業釋放的廢氣造成的溫室效應日趨嚴重,我們在近年不斷地擁有暖冬氣候, 這些鬆樹甲蟲的卵們也隨之安然過冬,然後來年蝗災一般大肆侵食森林。



(此圖片來自BC省府網站)




(此圖片來自BC省府網站)




加拿大的卑詩省群山縱橫,鬆海浩瀚。千百年來 森林每年釋放出大量的氧氣 並調節著周邊的氣候,這裏被形象地稱為地球的肺部。然而,卑詩林業部的統計顯示,僅2008一年,卑詩省被鬆樹甲蟲侵蝕的森林就達到一千四百五十萬公頃,比四個台灣省還大。不誇張地說,我們的地球已經得了肺癌。






(此圖片來自BC省府網站)




死亡後的樹木就象山上堆積的幹柴,非常容易發生林火。森林的大麵積減少又會削弱地球自身調節氣溫的能力,於是會有越來越炎熱的氣候,更多的冰雪會消融,海平麵上升,沿海城市的地基會鬆懈……

這是在最後一天返程路上經過Kamloops時車上照的,這裏曾經遭遇蟲害和去年的大火,山上光禿禿的,曾經的林木業產地現在看不到成片的樹林。








不知朋友們是否有類似經曆。當我們給國內親人打電話時,也許會驚訝:什麽,家鄉現在夏天動不動就四十度了? 看著新聞也許會納悶:怎麽會有這麽頻繁的反常的自然災害?我們有沒有認真想過,這些災害真的反常麽?真的隻是天災麽?

在物質極大豐富的今天,我們是否還會不厭其煩地教導兒女不要浪費食物,要把水龍頭擰緊,把不用的燈關上? 我們是否還有能力走出轎車,步行,騎車或搭公車上班?我們是否還能力所能及的做些事情愛護環境,善待他人?也許能做的隻是一點點。 但不要忘記,隻有懷著感恩之心去保護自然資源,我們才能一點一點地重獲大自然的庇護。





Seaborn, 07/19/2009, 修改於09/30/2009

祝賀中國六十華誕!朋友們中秋快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樺樹 回複 悄悄話 很好看。
seaborn 回複 悄悄話 謝謝蘇鄉,你比我還早發現這個博克。是論壇管理勞心給我建的。
如果你所在的地區夠冷,冬天零下二三十度的氣溫能持續五天以上,甲蟲的卵就基本能被凍死,幸存的也會受製於它們的天敵鳥類。冬天不冷就不好辦了
蘇鄉門地 回複 悄悄話
恭喜開博! 這可是首席大沙發啊 :))

遊記內容很豐富詳細。 開始以為紅色鬆樹是北方的秋色呢,原來竟是這樣。 我這裏也是鬆林密集之地,不過全年空氣濕潤,但願不會遭遇這樣鬆樹甲蟲的災難。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