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78)
2011 (89)
2013 (2)
2014 (1)
2019 (2)
2020 (1)
每次回上海,都會去福州路看看。
那日,在古籍書店提了兩本書,朝西藏路地鐵口走。遠遠地,就看見逸夫舞台的霓虹燈。
戲院前人頭攢動,大都是上了年紀的阿公阿婆。當晚有滬劇,難怪。
駐足,看牆上的海報;發現上海京劇院正在搞夏季集訓匯報演出。周六有下午場。
回美國前還有機會看戲!
買票的時候,忽然想起,“清談”,曾有一位叫夏花的女生,愛京戲。她曾提到過在逸夫舞台看下午場……這一晃,也是5、6 年前的事了。
上海京劇院為了提升京劇青年演員的藝術實力和社會影響力,於2011年特別策劃並啟動了“青春跑道”上海京劇院青年演員係列展演活動五年計劃,根據培養工作所處的不同階段,分別以“起跑”、“跨越”、“接力”、“衝刺”、“決勝”為副標題,借以梳理出青年人材培養的整體脈絡。
今年夏天,是“起跑”篇。匯報演出一共有五場。我看的這場有三出戲,《小上墳》,《望江亭》和《惡虎村》。
小上墳,一個醜角兒,一個花旦,載歌載舞的,雖然有點鬧,但看得出,演員是賣力的,腳腰眼一刻都不能閑;欠缺的是,醜角嗓兒不夠好,花旦不夠俏不夠“粉”,我猜,這個女孩可能是專功刀馬旦的,一臉的英氣。
傳統京戲中,有不少,劇情都是圍繞著一個寡婦展開。這出望江亭也不例外。當然,這樣的戲,缺不了一位倜儻小生。我年輕的時候,或者說小時候,特別不愛看小生戲,總覺得小生酸了吧唧的。這次,看望江亭,我變了!覺得台上的小生,儒雅、英俊、秀氣,就連我以前不能忍受的“小嗓”,聽起來也有了幾分悅耳。
對舞台上戲劇人物的欣賞反映的是一種生活態度。說來,這是個比較普遍的現象。女人有了些年齡以後,就會開始喜歡年輕男子,他們的活力和單純有了以往不曾被認可的感染力;而年紀尚小的時候,多會崇拜、愛慕那些成熟自信的中年男人,會被他們所謂的品質和境界迷惑。
扯遠了。 就此打住。至於第三出,惡虎村,不說也罷。
順祝來此訪問的網親們中秋快樂!
在大華、永和都有。 Amazon也有。
我覺得燕窩和蘆薈不錯,其它的so so。
不妨試試看。
JJ上兩個貼提到的那個麵膜,灣區哪裏有賣?我的皮膚很糟,屬於那種青春沒了,痘還在的類型。平時用EL的東西,隔一段就要停,讓皮膚緩口氣。也許還是東方人的東西好用。
中秋快樂
後來看“青衣”,那樣一甩袖,一拋眼,那些伊伊啊啊忽然就有了別樣的味道了~~ 就從那個電視劇開始有點喜歡京戲了。
中秋快樂!
哪裏能和“懂”搭上邊啊.....舞
台藝術,自有它獨到迷人之處,京劇也不例外;戲迷是聽戲,我是看戲,看個熱鬧~~~
我是俊男美女都愛看~~
我本來也隻是喜歡老生,這次,發現自己的變化有點吃驚。
隨著年齡的增長,的確,在變化,總體來說,我覺得自己更敏感、更性情、更包容了。
你大概注意到了,國內的年輕一代(外型上)普遍比較“娘”,據說是哈韓效應。男孩子們在最朝氣最陽光的年齡段,不應該打扮成那個樣子。
喜歡小生,就說明你真正懂京劇了。嗬嗬,行家這麽說。
我還是喜歡老生。
說起來,的確是這樣,古典音樂和京劇都麵臨同樣的問題。今年一月,灣區唯一一個公共電台古典音樂頻道消失了,因為沒有足夠的廣告收益來支持,已賣給南加大,轉型為由聽友捐款來維係的非營利電台,訊號減弱很多,品質也差很多。我2000年來灣區,車子裏的收音機就一直固定在這個102.1/KDFC,突然沒有了,能想象我失望的程度。
和朋友開玩笑說,我是old fashioned woman, 喜愛的,都是過氣的東東。
中秋快樂!
我有個閨蜜,特別迷韓劇......和她比,我還算比較理智的。
Please don't feel "weird" about the gradual shift of your taste/appreciation over men. To make you feel better, statics show when many men reach certain age range, they often find themselves to be attracted by “young thing”. So in some sense, nature gets its way to keep the score even. :)
I thought that you may leverage your super culinary skills to make some delicious homemade moon cakes for us.
Welcome back and happy Mid Autumn Festival 2011 to you and all others regulars. :))
中秋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