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中華民族的恥辱
(2009-10-15 02:52:37)
下一個
清華大學——中華民族的恥辱
摘要:清華大學是美國人用庚子賠款建立起來的,美國人建設清華大學的根本目的是要俘虜清華學子,這些學子掌握國家權力時候,將有力於美國。也就是說,美國早在清朝就試圖對中國進行和平演變了,以通過政治和經濟手段馴服中國,其手法比俄國等列強要高明的多。此外,當年賠款的時候,美國大肆誇大其戰爭損失,等於訛詐了中國不少銀子,退回部分賠款也是合情合理的,我們不要錯感謝人。
1900年,農曆庚子年,北京爆發了“庚子起義”。當時,幾十萬號稱義和團義士,打殺外國人,入京圍攻各國使館、教會大學和外國人住所。義和團的舉動令敵人仇恨,紛紛提出交涉,但清政府應對無策。不久,八國聯軍攻占了北京,第二次火燒圓明園。 第一次火燒圓明園是1860年英法聯軍。
《辛醜條約》條約第六款,賠償各國關平銀4.5億兩,各國的分配率以俄國最多,計28.97%,德20.02%,法15.75%,英11.25%,日7.73%,美7.32%,意 5.91%,比1.89%,其餘都不足1%。
1904年12月上旬中國駐美公使梁誠,去問美國國務卿海約翰(HayJohn):“用金用銀出入雖屬不多,唯美國假定答應用銀,將來別國尚有轉機;如果一律用金,以後就更難翻案了。敝政府所爭者即此,並非歧視貴國。現今為賠款而作的籌款,羅掘俱窮,一概還金,勢須加增租稅,民間難於負擔,仇洋之念將日益高漲,大局很可能受到動搖,禍患何堪設想。”海約翰聽了這番話,頗為動容,沉默良久,才慢慢地說:“庚子賠案實屬過多———”這一信息立刻被梁誠捕捉。 原來美國隻有參與密笏的高級官員才知道。這說明美政府已發現其有關部門在上報庚子之亂的損失之中,有“浮報冒報”的現象。梁誠非常機敏地放棄了談判戰略,不再去和海約翰糾纏賠款用金還是用銀的了。而是乘機收帆,乘其一隙之明,籍歸已失之利。於是為祖國減少了1186112112元賠款。留下的那部分“實應賠償”。內容包括美國出兵中國的軍費賠償及美在華商人與傳教士的損失賠償。
為什麽美國人想用庚款辦學?義和團運動後,美國的一些“有識之士”開始認識到武裝的鎮壓並不能消除中國人民對帝國主義侵略的反抗。加以19世紀末期美國的排華浪潮,曾在中國人民當中引起強烈反響。1905年爆發了全國性的反美愛國運動,上海等許多通商城市各階層人民紛紛抵製美貨,使美國對中國的出口銳減,它在中國的市場受到沉重打擊。
如何改善在中國的形象?他們認為隻有改變中國人的精神才能改變這點。1906年,3月6日,美國傳教士明恩溥(A.H.Smith)到白宮進謁羅斯福總統。他建議總統將中國清政府的庚子賠款退還一部分,專門開辦和津貼在中國的學校。他認為,退還庚款的實際目的就是要“避免將來中國再次發生類似1900年的義和團運動和1905年的抵製美貨運動”,稱:“隨著每年大批的中國學生從美國各大學畢業,美國將最終贏得一批既熟悉美國又與美國精神相一致的朋友和夥伴。沒有任何其他方式能如此有效地把中國與美國在經濟上政治上聯係在一起。” 美國伊裏諾大學校長詹姆士在1906年給羅斯福的一份備忘錄中聲稱:“哪一個國家能夠做到教育這一代中國青年人,哪一個國家就能由於這方麵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業上的影響取回最大的收獲。”“商業追隨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隨軍旗更為可靠。”鑒於當時中國留學生去歐洲和日本的比去美國的多得多(僅1905年和1906年兩年,中國留學日本的學生就達8000多人)。詹姆士認為這對歐洲和日本來說,將會帶來更多更大的利益,而不利於美國在中國的長遠利益。因此他敦促美國政府采取措施通過吸引中國留學生來造就一批為美國從知識和精神上支配中國的新的領袖。
1907年,羅斯福給國會諮文,指出:“我國宜實力幫助中國厲行教育,使此巨數之國民能以漸融洽於近世之境地。援助之法,宜招導學生來美,入我國大學及其它高等學社,使修業成器,偉然成才,諒我國教育界必能體此美意,同力合德,讚助國家成斯盛舉。” 1908年,5月25日,美國國會通過羅斯福的諮文。 7月11日,美國駐華公使柔克義向中國政府正式聲明,將償付美國庚子賠款所得的半數,共計1160餘萬美元,退還給中國,作為遣送留學生赴美之用,每年派100名學生赴美留學,直到賠款退清為止。為了培訓赴美留學人員,清政府於1909年6月專設了遊美學務處負責考選學生出國留學,並於1911年在北京建立了清華留美預備校,這所學校從開辦到1929年結束,共計派遣留美生1279人。 早期的清華,稱為“賠款學校”(Indemnity College),因為清華最初是用美國退還的庚子賠款辦起來的。清華學校的教育宗旨為“造就中國領袖人才之試驗學校。”
為什麽美國不省力節事由自己出麵直接辦學,而要交由中國人來辦,繞一個彎子?原來自1877年至1900年間,美國曾在中國辦了許多教會學校。但是,當時清政府各省谘議局規定,官立學堂的畢業生有選舉權與被選舉權,而教會學校畢業生則沒有這個資格。因此美國官員感到“教會學校……從未得到官僚階級的多少支持。而它的畢業生極少可能找到官方任用的機會。難得有一個人會獲得重要的位置。”因此,美國為給庚款學生開辟仕途,欲借此在中國社會各界施加美國的影響,采取了背後操縱由中國官方自辦學校的形式。美國的是為了從精神上、文化上控製中國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