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第一代海歸”都說了,是“拋磚引玉”, 希望看到更多的文章跟進。 可惜一篇都沒看到。 不過, 到文學城灌的第二篇文章就被置頂, 那個激動啊!。
晚上睡不著,爬起來,再扔塊兒磚,看看能不能“引蛇出洞” – 不過我可不是黨啊。
如果說阿姨是第一代海歸, 本文的主人公因該算是第二代海歸了。 五十年代的是第一代。 下麵的六,七十年代,毛主席他老人家把國門關起來,閉門造車,因該沒有什麽海歸。 (有, 也是寥寥無幾,不能稱作“代”。)
這位老兄當時在日本作為優秀留學生代表,受到從蛟城來的華主席親切接見。 華主席從粉碎“四人幫”到下台,也就才兩年不到。 你能推斷出他屬於是文革後最早出國留學的那撥人。
那時候要是能被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接見,可是不得了的大事。 曾有老農被毛主席親切接見,握手,回到家鄉,方圓十裏八鄉的鄉親們都往他家趕,爭相和他握手,希望這樣也能感受毛主席他老人家的溫暖。 說白了,就是也沾沾仙氣兒。 要握手的人太多,害得老農三個月不能洗手。
到了華主席那兒, 雖說不象毛主席那時候了,可和最高領導人見麵,握手,照相,仍然是不得了的事兒。 我認識一位訪問學者,她告訴我:文革剛結束,清查與“四人幫”有牽連的人,有人想到了他老爸。 正巧她爸到北京開了個會,有幸和華主席合影留念。
這照片一拿回山西的礦上,下麵立馬鴉雀無聲,想整她老爸的人連個屁都不敢放了。
可這位留學生的優秀代表,被受到華主席親切接見過,學成之後毅然回國的海龜,學校的領導根本就不尿他。 該結婚了,想要套房子,被告知:排隊,攢積分兒。
學校裏一大堆電工,鍋爐工,圖書管理員,工作年限都比他長,他哪排得過人家啊。
這位老兄氣得一咬牙,就到了美國。 從此,在這兒生根發芽。
多少年後計算機語言興起時,這位老兄已四十好幾。 又一咬牙,從生物改學計算機。 後來幹的還真不錯。
誰說中國人內戰內行,外戰外行? 人家就咬了兩次牙,你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