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好和政府的關係,獲得政府政策和資源方麵的支持,最重要的是企業家必須理解政府的需要。在此前提下,具體操作上要注意把握以下六個關鍵點:
成功導致更大的成功
政府需要的是財政收入和社會穩定,這些都得通過經濟發展來實現。而經濟發展,又需要通過成功的企業來實現。這意味著,政府最需要、最倚重的,是成功的企業!政府在資源和政策上都會向成功的企業傾斜。
因此,獲得政府資源和支持的第一訣竅是要辦好自己的企業,使之成為成功的企業。成功導致更大成功。
何謂成功?按照辦企業的原則,成功的標準應該是持續盈利、投資的高回報率。但在中國當前環境下,規模則更多的成為衡量企業成功程度的唯一或最重要標準,因為規模上去了,企業在增加就業、增加社會穩定方麵的直接貢獻才能更大。因此,高速增長,力所能及地擴大規模,是爭取獲得政府支持的一個不錯的辦法。
善於期望管理
已經成功了,當然什麽都好說。還未成功的企業,該如何爭取政府的支持,從不成功走向成功呢?
關鍵是要巧妙運用期望管理的方法,使人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這家企業充滿希望,有光輝前景。這是獲得政府資源和支持的第二訣竅。
有一家國有企業有一段時間比較困難。企業的領導想要市政府同意他們征用一塊土地,好在這塊土地上搞些創收,改善員工的收入,但市政府遲遲沒有同意。後來,企業換了一位新的領導。新領導先與中央有關部門商量,在該市上一個大項目,並為項目得到提供理想用地的承諾。在中央有關部門表示了興趣後,再向市政府去要地時,企業領導向市領導描述了項目的美好前景,將要給該市的形象、競爭力帶來的好處,“項目得到各方支持,萬事俱備,隻欠東風。”在這幅美好圖景的誘惑下,該企業得到了其想要的土地。有了這塊土地,該企業也得到了中央有關部門項目的投資,當地政府對企業和這個項目當然也是非常滿意的。
從這個成功的案例中我們看到,期望管理的關鍵是要善於發現符合擁有資源的政府部門自身利益的商機,拉線聯絡,資源組合,把“餅”畫給大家看,把自己需要的項目做起來。
掌握政府階段性需要
政府除了基本目標外,在不同時期也有不同的側重。如:
1.從“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到“共同致富”,“關心弱勢群體”,“和諧社會”。
2.從“翻兩番”,強調增長,到“科學發展觀”,節約型經濟。
3.從加工型開放經濟,到“自主創新,自主知識產權”。
4.從“城市化”到“新農村”。
5.從“需求拉動”,到宏觀調控。
政策導向決定資源的走向和購買力的轉移。“需求拉動”,有幾千億元資金投入了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新農村”,商務部要在農村建成百上千個連鎖超市,出版文化部門要在農村建立千千萬萬的閱覽室和圖書館,全社會的投資估計在萬億元以上,農村購買力的增加在數千億元以上。
作為企業,應根據國家政策階段性變化帶來的商機,及時做出調整,改變產業和產品方向,管理方法與經營策略。當然也要注重和企業的現實條件結合,不能隻顧著趕潮流。這裏,我們可以借鑒劉永好的思維方式。兩會期間,國家一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口號,劉永好立刻自問:“我能為新農村建設做什麽?”
迎合政府的差異化需要
政府是分為不同級別和部門的。各級政府、各地政府和政府各部門,往往都會有不同需要,企業需要敏銳掌握,從中觀察和獲得機會。
比如地區間的差別就是巨大的。深圳強調的是高科技立市,走的是“科技型”發展方向;浦東要把自己建設成全國和未來東亞的金融中心;義烏則是靠民間力量,做出了小商品中心的品牌;北京作為首都和2008奧運會的主辦城市,突出的自然是奧運經濟,以及強調首都成為跨國公司和全國大企業總部集中地的“總部經濟”。
針對這些各級、各地、各部門政府需要的差異性,企業是否應該分析一下,給自己定定位,自己能為哪一個政府需要,提供最大的幫助,做出最大的貢獻呢?
比如一家企業,既不是世界知名,也不是全國領先,更不是行業龍頭,這家企業是否就無法獲得政府支持,享受“成功帶來更大的成功”這一好處了呢?不是。非全國領先,可省內領先。非省內領先,可以全市領先。非全市領先,可以區鄉鎮領先。在一個地方領先了,一個對全國無關緊要,無名小卒的企業,就可以享受地方政府權限所能帶來的種種好處,抓住局部機遇,與當地政府配合,“造福一方”,並以此作為起點,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再上新台階。
注重自身形象
政府雖然對企業有多方需要,但總體來說,它更多的是對社會負責,它的決策也一定包含了對種種社會壓力和問題的反映。由於這一原因,政府不傾向於支持社會形象惡劣的企業。
如果一家煤礦企業出了重大安全事故,無論它出的煤對國民經濟有多大價值,國家隻能讓它關門整頓,追究老板和主管部門負責人的責任。拖欠了民工款,掛上了欺負弱勢群體、缺乏社會道德的形象,再要得到政府的支持,難度自然會大很多。因此,企業要獲得政府支持,訣竅之五是要加強形象管理,當前要特別避免企業獲得“汙染環境”,對員工“不人性”,生產中“浪費”、“高能耗”,技術和管理水平“落後”之類的“醜惡形象”。
保持獨立,不以企代政
在爭取政府支持的同時,應該牢記,企業畢竟不是政府部門,不能完全代替政府,以政策和目標的實現為己任。
企業和政府的最大區別是,企業是經濟單位,需要利益優先、效益優先、通過提高自身效益,來為社會作貢獻的。而政府是政治組織,考慮問題總是政治優先,有時會犧牲經濟效益來實現某些政治目標。因此,“以企代政”是有很大風險的。比如,當地方領導更換頻繁,每屆新領導都有新想法、新政策時,企業要隨時調整和跟上,成本可能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