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的痕跡

徘徊於理性與現實的曠野裏, 生存於東方與西方的交界麵。
個人資料
正文

以逸待勞(ZT)

(2005-09-06 09:40:58) 下一個

戰國末期,秦國少年將軍李信率二十萬軍隊攻打楚國,開始時,秦軍連克數城,銳不可擋。不久,李信中了楚將項燕伏兵之計,丟盔棄甲,狼狽而逃,秦軍損失數萬。後來,秦王又起用已告老還鄉的王翦。王翦率領六十萬軍隊,陳兵於楚國邊境。楚軍立即發重兵抗敵。老將王翦毫無進攻之意,隻是專心修築城池,擺出一派堅壁固守的姿態。兩軍對壘,戰爭一觸即發。楚軍急於擊退秦軍,相持年餘。王翦在軍中鼓勵將士養精蓄銳,吃飽喝足,休養生息。秦軍將士人人身強力壯,精力充沛,平時操練,技藝精進,王翦心中十分高興。一年後,楚軍繃緊的弦早已鬆懈,將士已無鬥誌,認為秦軍的確防守自保,於是決定東撤。王翦見時機已到,下令追擊正在撤退的楚軍。秦軍將士人人如猛虎下山,隻殺得楚軍潰不成軍。秦軍乘勝追擊,勢不可擋,公元前223年,秦滅楚。

以逸待勞之計的應用在於,放敵方處於困難局麵,不一定隻用進攻之法。關鍵在於掌握主動權,待機而動,以不變應萬變,以靜對動,積極調動敵人,創造戰機,不讓敵人調動自已,而要努力牽著敵人的鼻子走。所以,不可把以逸待勞的“待”字理解為消極被動的等待。

回想我們做行情判斷和交易操作,有幾次是等機會操作的呢?大部分交易都是在追逐機會,追逐利潤,行情每天都有漲跌,但漲跌的節奏變換是很快的,沒有誰的頭腦能在極短的時間之內判斷對走勢的方向以及入市的時機,但翻開我們的交易記錄,沒有交易的日子遠遠少於交易的天數,是市場天天都有機會嗎?不是,是天天都有誘惑,我們很多交易都不是按計劃進行,而是經受不住市場波動中利潤的誘惑而倉卒進場,又常常因市場的無序振蕩而倉卒的離場,結果盈利是相當可憐,而嘴巴卻不一定少挨,錢賺的時候不明不白,虧的時候也不明不白。

記得在廣發銀行給客戶做技術分析培訓時候,我曾經對那些客戶說過一句話,我說:“我講了一堆技術分析工具,但真正在實戰中能保百戰百勝的其實少之又少,但有一個技術分析工具,它可以讓你的操作達到80%的準確率,那就是“中繼形態”如果你隻做中繼形態的話,十次有八次你是賺錢的,而賺的都是大錢,虧的都是小錢,因為操作中繼形態首先是順勢,其次是形態給你顯示出入市區間,而它的成功率有是非常高”。當時有一個年齡較大的客戶說:“李老師,我隻聽懂這一個方法是否就可以走了”?我說:“可以,如果你會這個方法,且操作時隻操作這一種形態,隻操作這樣的機會,那你一定是賺錢的”。

這個市場裏麵賺錢其實並不難,一個非常簡單明了的圖形就可以給你帶來財富,那為什麽我們還經常虧損呢?原因很簡單,明朗的機會不是天天有,不是時時刻刻有,而市場波動對我們的誘惑卻時刻都存在,耐不住寂寞去追求利潤最大化,結果是造成虧損的最大化。紅樓夢中《好了歌》裏麵的一句話把道破了人性的貪婪“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扛;昨憐破襖寒,金嫌資蟒長”。很多道理我們大家可能都明白,但麵對走勢漲漲跌跌中包含的利潤而做到心如止水就太難了。

我在今年第一天的交易策略裏麵曾經寫到:“我們要象一個海邊揀貝殼的孩子,靜靜的守候在海邊,等待海潮把那一顆顆閃亮的貝殼衝上岸來;而不要自己下海去摸貝殼,也許摸到的是更大更美麗的貝殼,但也許自己就被海浪吞噬了”。願我們大家都能靜靜的守候在外匯市場這個波濤洶湧的海邊,等待著那明朗的賺錢機會出現在我們的麵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