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和竇大娘討論有關立國之思想根本問題(之二)

(2010-07-08 07:31:26) 下一個



中國曆史悠久,說漢唐已經是嫌遠的了,還是說近代吧。

1863年11月19日,林肯在葛底斯堡演說中提出“民有、民治、民享”這個三民主義的理論原型。意願是好的,但是說得忒沒有文化。
  
1905年10月20日,孫中山先生在《<民報>發刊詞》中,提出了“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三民主義開始成為一個係統的理論體係。
  
我們把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統稱為孫文學說,提出了建設民主國家係統而具體的方案。創造性地發展了“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始三民主義,並使之理論化、體係化和係統化。
  
孫文的弟子目前提出政治五原則,可以說是三民主義理論的進一部升華。政治五原則將民有、民治、民享進一步具體化為自由、人權、民主、法治、民生五項原則。政治五原則細化和深化了三民主義,保持了三民主義思想脈絡的邏輯傳承。
  
從林肯的民主三原則,到孫文學說,再到政治五原則,構成了三民主義理論三部曲。在這個理論三部曲中,三民主義經曆了理論原型階段、係統理論階段和理論完善階段。雖然三民主義在理論上還有無盡的空間,但理論的大框架已經基本鑄就了。三民主義從民主三原則到孫文學說到政治五原則的理論嬗變,說明三民主義是一個不斷發展和深化的理論體係,仍然有大量理論價值需要不斷地發掘出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