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王頻現與樓盤打折並存 一線城市房市疑似降溫

(2009-09-18 21:56:44) 下一個
近期,部分一線城市房地產市場顯露“降溫”跡象,久違的“降價促銷”也重回市場。不過,一線城市正上演的地價飆漲、爭奪“地王”的場麵又讓普通購房人心懸:購房者期盼房價理性回落,開發商意在賭漲未來。博弈之下,考驗樓市調控的“精細化”水平。



  一線城市房市疑似降溫

  “沒想到,現在有樓盤打折!”忙於看房的上海白領葉莉最近有了“驚奇的發現”:浦東周康地區8月底推出的一高層房源,最近兩個周末都有95折優惠。此外,某知名房企在寶山顧村板塊新推出一批均價為11000元/平方米房源,在不久前的教師節期間,搞過最高4萬元的減價優惠。“真有點像及時雨!”葉莉說。

  久違的打折促銷背後是:繼一段時間的高速增長後,進入9月以來部分一線城市樓市有所“降溫”。比如,北京市房地產管理交易網統計數據顯示,9月首周(8月30日-9月5日)北京市住宅(含保障性住房)簽約量為3289套,與8月首周相比下跌20%。9月1日-14日,北京商品住宅期房日均成交量為326套,創下3月以來日均成交量新低。

  在另一個“風向標”城市上海,也出現類似情況。易居中國的統計數據顯示,9月7日-13日上海新建商品住宅的成交量為32.64萬平方米,較前一周下滑14.27%;成交均價為15353元/平方米,較前一周微跌1.5%。至此,上海商品住宅成交均價已連續4周回落。

  往年,秋季往往是樓市的熱銷期,有“金九銀十”之說。但事實上,京、滬兩地九月樓市開局平淡。分析人士指出,此前房價的快速上漲與投資需求助推密切相關,比如上海豪宅8月的單月成交量竟超過上半年總和,由此樓市均價一度逼近2萬元/平方米。而在房價高企之際,剛性需求已遭壓縮,觀望氣氛重新出現。

  “地王”背後是“賭漲”

  不過,近期重點城市土地市場依舊活躍,“地王”頻頻出現。9月10日,上海普陀長風生態商務區長風6B、7C兩幅地塊被中海地產出價70.06億元摘得,一舉超越此前的北京廣渠路15號地塊和上海青浦區趙巷地塊兩幅天價“地王”,成為今年“地王競賽”中新的領跑者。上述長風地塊的樓麵地價已高達22409元/平方米。

  類似情況不斷湧現。廈門恒興置業近期出價10.47億元拿下廈門思明區一幅地塊,樓麵地價為30940元/平方米,成為當地“最貴”的地塊。

  如此高的土地價格之上,房價將高到何種程度?業內人士估算,以每平方米22000多元的樓麵地價,加上建安成本、銷售成本、各種稅費,房價當在5萬元/平方米以上才有明顯的利潤可圖。也就是說,“地王”如果開工建設,造就的將是一批批天價的豪宅。

  一家在國內多個城市開發樓盤的知名房企負責人對記者表示,一般來說,拿地至樓盤上市至少需要兩年時間;當樓市出現“降溫”苗頭時,開發商仍然在土地市場重金出手,這更多是出於對未來市場的看好,“不管短期有沒有波動,看好長期,賭漲未來”。

  樓市需適當減弱“虛擬資產因素”

  業內人士分析,對於剛性及改善性需求來說,最新的市場價格決定著購房者是否會“出手”;而對投資性需求來講,重要的不是眼前房價是高是低,而是將來有無繼續上漲、實現升值的空間。上述樓市與地市、剛性需求與投資需求迥然不同的態勢,反映出這樣一個客觀事實:房地產市場的結構正加速分化,各類需求本身及其對市場的預期差異十分明顯。這對於政府調控的“精細化”水平提出了考驗。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近日撰文認為,調控房市,首先必須基本保障每個公民有最起碼的居住權,需要對一部分收入水平較低的家庭,以非市場化的廉租房形式予以保障;而麵對改善性住房及其他房價的下跌,也不必驚慌失措,應盡量由市場規律發生作用。

  他還認為,房地產作為支柱產業,也不是鼓勵其做得越大越好,而應在與宏觀經濟總量保持平衡的前提下,考慮其增長與物價的平衡取舍問題。特別是在目前流動性過多、存在資產價格上升壓力的情況下,更要關注其虛擬資產因素對宏觀經濟的負麵影響,必須長期運用稅收、金融等手段,減弱房地產市場中的“虛擬資產因素”。(記者葉鋒) (來源:新華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