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我的博客複製一份至《海外博客》
由於數據量較大,請您耐心等待複製完成
複製
正文
琵琶湖畔 枕經而眠
(2013-03-27 18:41:06)
下一個
幾年前千龍發的帖子。 完全是轉發哈。 今天居然查出來, 還是覺得挺好。
這琵琶湖, 是俺最喜歡的那個境界。 放這裏, 慢慢看。
關於禪,當代中國人已經十分陌生,有人視而不見,有人敬而遠之,以至於一次名人入佛門的普通事件,竟引起了社會的軒然大波。
其實,禪宗作為佛教最重要的一支流派,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獨具魅力和神韻的一道風景,它曾經成為許多古代中國人的人生哲學和心靈歸宿。在當今社會,當人們遭遇生命困境、麵對心靈牢籠時,往往習慣於選用西方的精神舶來品來化解,卻生生忘記了它自有一種中國式的解決方式——禪。在中國人麵對人生藩籬束縛時,禪依然能夠引領我們去發現從容淡定的生命境界,為自己的生命找尋到真正的解脫。
那麽,禪究竟是什麽?凡人又如何才能抵達一個禪者擁有的生命境界?
在《千峰映月》一書中,台灣禪者林穀芳並沒有給禪下定義,而是巧妙地以詩入禪,透過禪與詩在中國文化中交融密切的關係,用充滿禪思詩意的優美語言,敘寫禪子掌故,品讀曆代禪詩,展現了禪家宗門的諸般風光和禪者獨特的生命境界。本書既是一本較為嚴肅的文化評論著作,又是一本有著濃厚的生命感悟及奇妙的語言美感的心靈讀物。
林穀芳說:"人的有限,正因生命纏繞太多的葛藤,禪的歸零,卻讓生活充滿無限的可能。禪不在遠,就在當下。"就讓我們在與林穀芳禪詩的交會中,遨遊禪海吧!
【精彩文摘】
道人與凡夫之別,正在於俗人是一波才動萬波隨,道人則滿船空載月明歸……
禪詩詠自然,不隻是田園生活的回歸,不隻是隱者生涯的直抒,更根柢的,是在時間輪轉中體會萬事萬物的韻律……
參禪是劍刃上行,冰棱上走,一有依戀,就難得透脫,非得雲山海月盡皆拋卻,否則即無"隨緣作主,即事而真"的可能。
世人迷妄,所以萬事在難易上計較,更無法麵對死生,道人體得緣起,所以一切本然,道別的對象竟是苧溪之水,就像它必歸大海般,我今歸山。
世間的兩難,在禪宗其實都屬餘事,兩頭俱截斷,無心應自然……
在禪而言,許多事物都乃頭上安頭,卻讓人枉費心神,許多欲望,原係造者自造,並無實義。
談進退,世人往往視之為機關算盡之事,但在行者,則隻有先去我執,才能真正應緣,到此時,進亦退,退亦進,方得自由之身……
禪詩要寫好,須得"一鳥不鳴山更幽"之趣,而到底是一鳥不鳴山更幽,還是"風定花猶落,鳥鳴山更幽",就看你是由寂得照,還是由照得寂。
談禪詩,自禪家本分詩入手,則開拓眼界,應的是萬古長空;從世人禪機詩相契,亦另有風流,映的是一朝風月。所以說,學人於事、於詩固須得其"直上孤峰,披雲獨笑"之境,亦應有其"琵琶湖畔,枕經而眠"之情。
【作者簡介】林穀芳:1950年生,台灣著名禪者、音樂家、文化評論人。台灣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所長。於音樂、藝術、佛教禪宗等方麵均很有造詣。
六歲,有感於死生。高一見書中句"有起必有落,有生必有死;欲求無死,不如無生",有省,遂習禪。
四十年間,於音樂,始終觀照道藝一體,在修行,則"出入禪、教、密三十年,不惑之後,方知自己是無可救藥的禪子",遂對禪門不共,多所拈提,常以"禪為劍刃上事"砥礪學人,所作恰可治時人"以禪為生命妝點"之病。
好。 等妹妹的心得。
謝謝。 俺很喜歡禪的詩意, 千峰映月, 嗬嗬:)
唉,愚鈍頑固如我,可能很難開竅了。
謝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