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籟天籟 二月河 密雲不雨
(2012-03-19 18:02:13)
下一個
看了二月河<<密雲不雨>>。 難得好書。
中國作家, 餘秋雨, 加上個二月河, 特沉重, 有點壓抑。
看後就覺得, 好好珍惜自由的生活環境。 自由, 太不容易了。
先說“色”: 站在羊角山頂, 實際上三個太陽渡盡收眼底, 夾俺是綠棘黃坡的邙山和青幽碧森的中條山, 河對岸石山凸出, 黃河是“拍激”而去, 此岸在上下太陽渡都有黃得小米一樣的沙灘。 河就像一條黃色緞帶纏繞二山一滑而去。 我說過, 中太陽渡其實是沒有渡口的, 因為水流急, 偶有檣桅順流漂流而下, 也有撐著鼓帆繩索拖著向上遊艱難行進的, 下雨天, 還可見到煙蓑雨笠的釣公乘著筏子, 一邊垂釣, 一邊順流飄去太陽渡的。 河中的水純黃, 北邊山是碧幽, 南邊山是新綠。 河沙灘上的潦水汪清得--假如有點小魚, 在山上看, 真有“皆若空遊無所依”的感覺。
這還是白天, “山清水秀”四個字了得。 我家住在下太陽渡, 羊角山的東南邊吧, 傍晚時分, 推開四窗, 呀--這是什麽景致?
太陽快要落下去了, 天是半天紅色雲霞: 它的“基礎色調”是殷紅的, 但天空是那等的絢麗, 什麽樣美麗的顏料沒有呢? 山影在背陽坡看, 這是更顯得幽深靜謐。。。。。。迎著陽光幾乎看不到山上景物了, 看到的是剪影一樣的山的輪廓, 北邊山尖犬牙交錯, 南邊山坡勢緩慢。 “山邊”似鍍了一層玫瑰紫色的光暈, 微微閃動著, 炫耀她的神采。 太陽呢? 圓圓的太陽啊, 它顯得那樣柔和, 紅紅的。。。。。。不是懸著落山, 而是在黃河裏沐浴, 泡在河水中長長的光廊從太陽渡可以直到我的窗下, 整個大河浪汩汩, 閃動著的無數金色的亮點, 在隨著水流漂移變幻, 像一河淌動的黃金。。。。。。
這樣的情景在我當時的年紀, 並無些許的感動。 因為“太平常了”, 天天晚飯時推開窗子便是這個精致。 隻是在之後的艱難歲月中, 我走遍了千山萬水, 看過了無數的落日輝煌, 即使是“最美的”, 也無法稍與太陽渡齊肩。 比較一次, 太陽渡的美在腦海中深刻印證一次, 也許如此, 她在我心中的美更升華一次。 太陽渡的落日, 成了我腦海中永存的聖景。
上下太陽渡都是有渡口的。 有渡口便有纖夫拖船。 因為河水急, 每一船渡過, 便要向下漂移很遠。 船不可能九十度直角過河。 需要用纖繩將船拖至渡口上遊一點再擺渡。 所以這裏的渡口有兩個, 一個是上船的, 一個則是下船的, 中間隔著半裏之遙的沙灘, 纖夫們的工作是把船從上遊拖到上遊。 中太陽渡雖然沒有渡口, 但那裏水流湍急波濤洶湧, 常有運貨的船要從太陽渡到下太陽渡去, 這一帶窄窄的沙灘地上, 也每天有纖夫拖船。
又過了二十年, 我才見到列賓的<<伏爾加河上的纖夫>>這幅油畫。 我見到的是“憂鬱”二字, 幾個纖夫沒有“吃重”的表情, 看上去甚至有點從容。
不, 黃河上的纖夫不是這樣的--一根一根的繩索都係在總纖繩上, 多有的人身子都是向前傾斜到四十五度, 幾乎都觸手到地。 大家一律都是赤腳, 腳的前半掌使勁蹬那河灘沙地。 他們都過去, 你能夠見到的不是腳印, 而是一個一個牛蹄印大小的腳趾印。 他們有纖歌。 不是年深月久我忘記掉, 而是當時我根本就沒聽懂, 留下的, 如今響在耳鼓邊的, 是掄重錘悶擊那種:
哼呦。。。。。。哼呦。。。。。。哼呦。。。。。。哼呦。。。。。。
這是“人籟人聲”, 是不應該寫在“色”之一字中的, 但這聲音伴隨著的, 是那沉重的顏色, <<伏爾加河上的纖夫>>我看到是瘦弱白皙, 他們本就是白種人, 讓我看有點像流放政治犯, 或是城裏人倒黴當了纖夫。 我們是黃種人, 但纖夫們在黃河灘上個個都被曬得像黑人。 如果你在夕陽下看到他們, 又似一群精靈在遊戲, 額頭上, 肩上的汗, 被夕陽照得折射出刺眼的光點。 後來在四川, 見到岩石上纖繩拉出的印痕, 我一下子便想起我見到的黃河纖夫, 和伏爾加河上的他們比起來, 黃河上的人們給我留下的印象是“沉重”, “深重”。
慢慢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