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國之客

卡拉哈裏木 恩加米蘭草
正文

死刑的政治聯想

(2009-12-29 07:19:52) 下一個
2009年底,一個英國公民在中國被執行了死刑,某英國人憤怒了。他們不能容忍的是一個簡單的事實:這是50多年來,第一個歐盟公民(其實說歐洲人更準確)被中國判了死刑。為此,英國人找了一些理由來證明死刑判決的不該。一個理由是,此人幫別人拎了一包,並不知裏麵有四公斤海洛因。另一個理由是此人有精神問題(mental illness)。第一個理由還在不斷地被重複,而在當事人承認了一些犯罪事實後,好像隻有第二個還能算是個理由。不妨做個假設:一個人吸了毒,有了毒癮,應該說他(她)在精神上已經出了問題。這時,他(她)又介入走私毒品,被抓了,那他(她)是不是可以因為精神問題到赦免

 

我並不清楚當事人的具體情況,中國的司法機構會給出證據和解釋。問題是這件事在英國人眼裏本來就不是一件單純的刑事司法案件,而是一個政治事件。我們確實聽到了從這件事引出的關於中國政府是否人道、講不講人權、知不知道尊重歐洲人的感情,是不是要與這樣的殺人(killing)政權打交道的種種說法。

 

其實,我並不認為這是個政治事件,但做一些類似的政治聯想不是件難事。

 

聯想一:英國人如此認真地保護一個販毒者是不是在對中國發動一場毒品戰?曆史上的鴉片戰爭;歐洲人在獲得對一些病毒的免疫後將病毒帶入殖民地;白人在非洲用酒作為工資發給已經有癮的黑人奴隸,等等等等,這些不都是事實嗎?

 

聯想二:這是一場針對中國的“輿論冷戰”。2008“大屠殺奧運”的喧囂,2009反對死刑的鼓噪,我們不斷地看到林林種種與中國有關的輿論事件。當這些人投入了過多的精力,說了許多過分的話,做了許多過火的事,到頭來還能信誓旦旦,自以為是時;當許多起因不同事件最後都毫無例外地歸入了一個主題時;這些持續發生的奇怪現象做出的唯一解釋是,這裏有一個“冷戰”的大背景:隻要反華,就什麽都有理。

 

聯想三:不承認一個國家的司法權是在宣判這個國家的死刑。博茨瓦納曆史上曾是英國的保護國,1933年一個本地黑人大酋長按照部落的法律判了一個白人鞭刑。英國總督立即帶著人馬,包圍部落,朝天鳴槍,還粗暴地將酋長放逐。英國人當然不願意他們那高貴的屁股被黑人鞭打,但更重要的是他們要用這樣的方式來強化其對弱小民族的統治。

 

關於這一事件的政治聯想還可以繼續,當然,這全要看英國人是怎樣續寫這篇文章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