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國之客

卡拉哈裏木 恩加米蘭草
正文

博茨瓦納的蜂虎鳥

(2009-11-23 07:36:17) 下一個
賞鳥趣談(三)

棲於樹梢的一排整齊的蜂虎鳥

博茨瓦納西北部的奧卡萬戈三角洲生活著400多種鳥,那裏是鳥的天堂,當然也是賞鳥的好地方。在奧卡萬戈賞鳥需有當地導遊的講解。有人說,光能講講曆史和常見動物的千萬別說自己是導遊,能認得出那些鳥來才有資格開口。導遊的水平高低看他認識鳥的多少,最好的導遊是那些在專業觀鳥團的望遠鏡還沒舉起之前,就得意揚揚報出鳥名字的人。

漫天飛舞的蜂虎鳥群

今年(2009年)六月初,我們在沙卡維的奧卡萬戈河邊第一次見到了群居的蜂虎鳥。導遊把遊艇開到一處河岸,向我們介紹起bee eaters(蜂虎鳥)。那岸上整整齊齊鳥的公寓,那樹上密密麻麻鳥的站立,那天上鋪天蓋地鳥的飛鳴,這一切都向我們展示了一個鳥的社會,讓我們感到了某種震撼。

河岸上蜂虎鳥的“公寓”

佛法僧目下有個峰虎科,蜂虎鳥就是屬於這個科的鳥的統稱,共25種,博茨瓦納境內有8種左右。常見的有栗喉、白喉、燕尾、小、深紅、歐洲、白額、藍臉、橄欖等蜂虎鳥。蜂虎鳥的顏色特征是,從鳥喙開始,經過眼睛往後,有一條黑帶,黑帶上下的顏色截然不同;蜂虎鳥的額頭、臉部、胸部的色彩都很鮮豔。

求偶

人們對蜂虎鳥的社會化研究相當深入,比如,蜂虎鳥實行“一夫一妻”,雄鳥成年後留在大家庭中娶妻成家,而雌鳥卻要嫁到其它大家庭去。未成年的鳥要幫父母給弟妹喂食。雄鳥成年在築完巢(一個一米深的洞)後,會進行求偶喂食(帶著蜜蜂或蜻蜓去求偶)。而父母會從中作梗,手段極其惡劣。先是將兒子用來求偶的美食搶走;不成,便在結婚後阻礙兒子兒媳交配;再不成,就堵住洞口,不讓兒媳進去下蛋;還不成,父母趁兒媳孵蛋的時候,逼兒子屈服,最後兒子會置自己剛出生的孩子於不顧,去幫父母喂養同樣是剛出生的弟妹。還有人發現,丈夫在自己的妻子孵蛋期間,會與鄰居家還未下蛋的雌鳥“偷情”。另外一個有趣的發現是,日落的時候,蜂虎鳥們會通過神秘的繞圈飛行,聚集同一家大家庭的同伴,一同歸巢。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有的讓人歎為觀止,有的讓人一頭霧水。

無題

其實,蜂虎鳥形成一個群居的社會本身就很值得研究。蜂虎鳥個體是如何服從集體的?這個集體中的組織結構是怎樣的?有沒有蜂虎鳥脫離集體去過獨居生活?當然,我們不會把意識形態,政治體製等等這些人類社會中的概念應用於鳥社會的研究中去。事實是,蜂虎鳥選擇了群居,它們擁有一個幸福和諧的社會。

注:群居的鳥雄雌差別較小,大家庭觀念強於單位家庭,性行為帶有某種娛樂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