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國之客

卡拉哈裏木 恩加米蘭草
正文

聞風而動,還是聞風而止

(2009-10-12 01:00:10) 下一個

從陳菊邀達賴開始,我們看到在島內不斷有政治台風一個接一個。希望大家別忘了在製造台風的人中,有一個是陳水扁。

 

陳水扁控告奧巴馬、蓋茨,讓所有人都詫異。此時,有一方不發話,誰?大陸官方。陳水扁的動作是很出格的,大陸官方完全可以根據“反分裂國家法”,對陳水扁至少批一下。可惜,連這口頭上的譴責陳水扁都沒等到。陳水扁此時太需要大陸官方的“惡意”了,他可能早就想好了,一旦有了大陸的譴責,下一步就是把他的官司變成兩岸之間的對局,此時一定會有大批台灣人熱血沸騰地為他而戰,直至戰到流盡最後一滴血。

 

陳水扁也許受到陳菊的啟發?還是說在島內一些人向來就是這樣思維的?他們是那麽需要大陸的“打壓”,大陸對他們的打壓就是他們的生命(對陳水扁而言,是救命稻草)。為了得到大陸的“打壓”,他們絞盡腦汁,玩“小聰明”玩到了家。他們是真正的“大陸打壓製造者”。過去,我曾嚐試著去體會“台灣悲情”,當我意識到島內有這麽多人患上了“先天性悲情綜合症”時,我錯愕不知所為。

 

不管你是善意還是惡意,總有些人會不斷製造風波的。有意思的是,當風波來臨時,不管你是聞風而動還是聞風而止(不動),到頭來,製造風波的人都會覺得很失意、很無趣。有時,聞風而止會讓他們更難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