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國之客

卡拉哈裏木 恩加米蘭草
正文

博茨瓦納的野生動物保護區

(2009-09-07 02:18:25) 下一個

地圖中土黃色部分為國家公園和野生動物保護區


超過17%的博茨瓦納國土地麵積被保護起來,成了國家公園和野生動物保護區。博茨瓦納的國土麵積與我國的四川省加重慶市的麵積相當,大於西班牙。而博茨瓦納的國家公園和野生動物保護區總麵積與我國的江蘇省大小相當,大於韓國。

國家公園(national park)與野生動物保護區(game reserve)看上去差不多,但也有些不同。如:國家公園裏人不能定居,野生動物保護區裏你也許會看到村莊。在博茨瓦納的卡拉哈裏中部野生動物保護區裏就生活著布須人(bushman)的部落。在國家公園裏野生動物是不準獵殺的,而在野生動物保護區中若有 hunting license 獵殺動物是允許的。

事實上,game reserve 的字麵意思應該是狩獵場 - 圈起來用於狩獵的區域,這與清朝時河北承德的木蘭皇家圍獵場(game land)差不多。如今人們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有了越來越高的意識,因此 game reserve 的意思與 game preserve 越來越接近, 應該說 game reserve 是逐漸演變成野生動物保護區的。另一個相近的詞是 sanctuary,也可以說成是野生動物保護區,但這裏的保護有救助、搶救的意思。所以在 sanctuary 裏會有一些野生動物被圈在籠子裏,不要因此把這裏看成是動物園(zoo),其實這是動物醫院,裏麵的動物是“病人”,病治好了是應該出院的。

卡拉哈裏中部野生動物保護區建立於1961年。有人說英國人在離開殖民地時總會留下些什麽。像是在南亞,從一塊殖民地上一下子獨立出了幾個國家。像是在香港,臨走時搞了個“直選”。在博茨瓦納獨立前英國人也建了這個麵積遠大於丹麥,名列世界第二的保護區。保護區一旦建立,其中的許多人類的活動將被禁止,作為原住民的布須人也有了生活在其中的“永久居住權”。

但是,從1997年起,博茨瓦納政府不再給生活在卡拉哈裏中部野生動物保護區的布須人發狩獵許可了。而布須人是靠打獵與采集食物為生的。後來就發生了有布須人非法狩獵而被抓的事情。其實,政府的本意是好的,希望那裏的布須人能夠搬出保護區,過上與大家一樣的好日子。而布須人則認為政府是想在這裏開發旅遊或者開采鑽石。這雖不能算錯,但與憲法中保護區的涵義相悖。最後,事情鬧上了法庭,2006年底,法庭判布須人贏了,政府輸了。在中國,發展是硬道理,在博茨瓦納我們看到了一個反例,發展作為理由並不是那麽硬。也許我們還應該說:可持續發展才是硬道理。

好像事情還沒有完,今年7月29日,國際幸存者組織(Survival International)稱,又有6名布須人被判有罪。其中4人是在中部卡拉哈裏野生動物保護區裏獵殺了一頭長頸鹿 without hunting license!真雷人啊!是的,他們又被抓了,法官說這次不是政府不發許可,而是他們根本連申請都沒申請。

我們的確有點困惑:保護區到底保護誰?應該保護布須人,還是應該保護被布須人獵殺的動物?擴大一點講,布須人(在那裏有5000人左右)的利益要保護,博茨瓦納的近兩百萬人民的利益要不要照顧?就說保護野生動物吧,保護獅子與保護被獅子獵殺的其它動物也是矛盾的。在一個相互關聯的生物鏈中保護一個也許對另一個就是傷害。也許我們可以說,順其自然嗎。但讓布須人在那荒蕪的沙漠中永遠保持狩獵的生活方式的想法真的就那麽完美嗎?當你住別墅,吃奶酪,開奔馳的時候,卻要以保護原住民為由,聽任布須人在21世紀的今天還住草棚、為了不餓死而飛奔著追殺野生動物,你真的就那麽心安理得嗎?那你自己為什麽不去過過這樣的生活呢?

看來一個簡單的保護並沒有解決所有問題;有時,保護本身也成為了問題。
 
(寫於:2009-8-12)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